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新进展与教学补充内容的选择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敏 周跃 +2 位作者 任先军 王建 张峡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12期73-74,共2页
骨科新技术新理论发展迅速 ,而教科书的内容相对滞后 ,在教学中为兼顾新知识和教科书内容 ,采取适当补充短小精练内容的方法 ,对四肢骨折、脊柱、肿瘤等内容进行补充讲解 ,并在某些地方加入一些现代医学伦理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能更全面... 骨科新技术新理论发展迅速 ,而教科书的内容相对滞后 ,在教学中为兼顾新知识和教科书内容 ,采取适当补充短小精练内容的方法 ,对四肢骨折、脊柱、肿瘤等内容进行补充讲解 ,并在某些地方加入一些现代医学伦理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骨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教学 新技术新理论 补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警示病例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敏 周跃 +2 位作者 任先军 王建 张峡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10期77-77,F003,共2页
骨科教学警示病例主要就是指用于教学 ,并和骨科基本知识理论及伦理有关的误诊误治病例 ,按照骨科内容相关的原则进行分类。在骨科教学中适当的插入一些警示病例可以起到加深印象、辅助记忆 ,提高责任意识 ,强化人性医学的作用。同时我... 骨科教学警示病例主要就是指用于教学 ,并和骨科基本知识理论及伦理有关的误诊误治病例 ,按照骨科内容相关的原则进行分类。在骨科教学中适当的插入一些警示病例可以起到加深印象、辅助记忆 ,提高责任意识 ,强化人性医学的作用。同时我们注意控制警示教育病例的数量 ;合理穿插、安排教学警示病例 ,并配合其它教学方法教学 ,课堂气氛活跃 ,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示教学病例 骨科教学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0例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永会 易维君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心理护理 便秘 原因 患者 骨科 人工髋关节 临床资料 饮食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手术后ICU精神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体会
4
作者 王建容 罗春梅 +1 位作者 骆书兰 孙晓蓉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3,共1页
ICU精神病系指ICU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一系列相似的神经精神症状,包括定向力障碍、夜间失眠、白天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恐惧等,且与ICU的环境有关。通常认为是由于ICU存在的某些因素,如睡眠剥夺、过多的感觉刺激或单凋的生活等。
关键词 ICU 精神病 临床分析 骨科手术 护理 睡眠剥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目前骨科临床教学的体会
5
作者 王卫东 任先军 潘勇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临床骨科 临床教学 医德医风 临床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三维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刘珊珊 唐强 +4 位作者 廖烨晖 冷叶波 王清 唐超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目的:测量正常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pedicle isthmus complex,PIC)解剖形态学参数,分析PIC三维结构特征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颈椎或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无椎动脉高跨患者[男性57... 目的:测量正常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pedicle isthmus complex,PIC)解剖形态学参数,分析PIC三维结构特征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颈椎或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无椎动脉高跨患者[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56.1±1.8岁(18~79岁)]和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且术后复查颈椎CT的28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55.5±14.6岁(18~80岁)]的影像资料。将原始CT数据上传至Mimics 21.0软件,利用软件从枢椎上分割出双侧PIC,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重建坐标轴,在新坐标轴上对PIC复合体的上、中、下行断层切割,并确定PIC最前端、最狭部和最后端。在三维图像上测量PIC上、中、下断层最前端宽度、最狭部宽度、最后端宽度以及内倾角度。基于后路枢椎椎弓根置钉患者的螺钉是否穿破PIC分为穿破组及未穿破组。并以枢椎椎弓根螺钉为参照,测量螺钉中心点距离PIC上壁高度、PIC内壁宽度以及螺钉内倾角。结果:100例患者PIC各参数左右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合并统计。男性在各分割层面PIC宽度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位视角PIC宽度结果显示:上层整体宽度为9.6±1.3mm,中层整体宽度为9.5±1.4mm,下层整体宽度为8.0±1.1mm,上层、中层整体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41),其余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断位视角PIC整体宽度结果显示:最前端整体宽度为8.8±1.4mm,最狭部整体宽度为7.2±1.3mm,最后端整体宽度为11.0±1.5mm,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内倾角结果显示:上层内倾角为15.1°±8.7°,中层内倾角为19.5°±8.4°,下层内倾角为26.3°±9.0°,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共计50枚螺钉置入,未穿破组和穿破组各有25枚。未穿破组螺钉中心点距离PIC上壁高度[4.4(3.6~5.3)mm]和距离PIC内壁宽度[3.3(2.8~3.8)mm]小于穿破组[5.1(4.5~6.0)mm和4.0(3.1~5.4)mm,P<0.05]。两组之间螺钉内倾角无统计学差异[17.6°(10.5°~21.5°) vs 16.9°(9.6°~23.1°),P=0.854]。结论:不伴椎动脉高跨的正常PIC冠状位视角呈上宽下窄的形态特点,横断位视角呈前后宽、中间窄的形态特点,内倾角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提示该PIC三维结构呈现扭曲改变。将枢椎椎弓根-峡部作为复合体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其解剖形态和变化特点,指导枢椎安全置钉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弓根-峡部复合体 三维结构 形态特征 MIMIC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援鄂医疗队在新冠肺炎专科医院护理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7
7
作者 罗春梅 唐棠 +5 位作者 杜欣 曾伟 吴红梅 秦瑕 褚玲玲 宋彩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65-1369,共5页
总结军队援鄂医疗队在武汉泰康同济新冠肺炎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单元中的一线护理管理工作,主要分为6个方面,一是前期筹备,包括人员抽组、培训、物资准备、病区布局改造;二是岗位管理,包括小组制排班、岗位设置;三是流程制度管理,包括预立... 总结军队援鄂医疗队在武汉泰康同济新冠肺炎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单元中的一线护理管理工作,主要分为6个方面,一是前期筹备,包括人员抽组、培训、物资准备、病区布局改造;二是岗位管理,包括小组制排班、岗位设置;三是流程制度管理,包括预立规章制度、分区合作流程、日常质量控制;四是专项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五是人文关怀管理;六是感控管理,包括穿戴PPE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制定每班消毒计划、意外防范及应急处置。由于前期准备充分、流程制度合理、工作效率及临床护理质量高,护理团队实现了患者满意度高,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该一线护理管理实战经验可为日后突发传染病救治等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管理 传染病护理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与传统开放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0
8
作者 王洪伟 李长青 +3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张正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比较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3月选择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附加伤椎固定的三椎体六钉固定,分别采用Sextant系统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18例,微创... 目的:比较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3月选择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附加伤椎固定的三椎体六钉固定,分别采用Sextant系统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18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开放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腰背痛改善等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相比,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以及术后手术伤口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创组术后Cobb′s角、伤椎自身成角、矢状面指数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矫正度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附加伤椎内固定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经伤椎固定 经皮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改良及信度和效度检验 被引量:868
9
作者 程继伟 王振林 +4 位作者 刘伟 幸永明 李纯志 李长青 周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目的 :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评价体系,评估其临床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包含多种评价指标的随访表对100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剔除依从性差的评价项目,筛选出适合国... 目的 :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评价体系,评估其临床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包含多种评价指标的随访表对100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剔除依从性差的评价项目,筛选出适合国人的、能反映术后短期腰部功能改善情况的指标,将"生活自理"、"提重物"、"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5个评定项目换为"下肢麻木程度"、"卧位翻身"、"坐位站起"、"家务劳动"、"工作情况"5个评定项目,建立改良版ODI量表。采用JOA腰痛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low back pain score)、ODI及改良版ODI量表对41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评定,其中22例行微创椎间盘手术,19例行开放椎间盘手术。评定时间点为术前及术后1周、2周、4周、8周、12周、24周,以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为指标评估量表的信度,以因子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结果:改良版ODI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9,各项目的 Cronbach′sα系数均在0.813~0.861之间,分半信度系数为0.894;因子分析的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57,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主成分分析提取全部10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2%;内容效度的检验结果显示,改良ODI与JOA、ODI分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5(P<0.001)、0.819(P<0.001)。结论:改良版ODI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国人进行腰椎功能评定及手术后短期的疗效评定,中长期的评定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量表 疗效 评价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91
10
作者 李长青 周跃 +4 位作者 王建 初同伟 张正丰 郑文杰 罗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问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23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4例.女93例;平均年龄44.8岁,均存在明显腰腿痛,并经CT及MRI... 目的:探讨经皮椎问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23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4例.女93例;平均年龄44.8岁,均存在明显腰腿痛,并经CT及MRI检查证实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在局麻及影像学监视下行靶向穿刺,逐级扩张软组织,切除部分上关节突腹侧缘,安放工作通道,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完成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评分等评定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min,平均出血量20ml,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3h即可在硬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212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8±3.6分,术后12个月为1.8±1.1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ODI为(53.2+13.5)%,术后12个月为(17.3+6.4)%,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2个月MacNab评分优167例,良36例,中9例,优良率为95.8%。5例患者术后7~20个月复发,复发率为2.4%,均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翻修术后恢复。结论: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 靶向穿刺 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李长青 罗刚 +3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张正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284-2287,共4页
目的评价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为42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共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0.2... 目的评价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为42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共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0.2±8.6)岁]和开放手术组[共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42.4±9.3)岁],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微创手术组手术切口明显缩小[(16.5±1.8)、(10.1±1.0)cm,P<0.05],术中出血量[(346.2±138.7)、(81.3±21.9)ml,P<0.01]及术后引流量[(138.6±46.5)、(13.7±4.3)ml,P<0.01]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5±0.7)、(1.2±0.6)h,P<0.05]。微创手术组手术前后Cobb’s角[(15.4±5.1)°、(3.8±2.8)°,P<0.01]、椎体矢状面指数[(19.7±10.3)°、(7.3±9.1)°,P<0.01]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63.2±14.6)%、(86.4±6.9)%,P<0.01]均显著恢复。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微创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减压联合经皮固定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伴神经损害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3
12
作者 张伟 李海音 +3 位作者 李杰 杨匡 周跃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0-426,共7页
目的:比较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56例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减... 目的:比较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56例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26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30例,开放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切口肌肉剥离长度为7.46±2.67cm,术中出血量为271.54± 125.53ml,术后引流量为74.50±73.58ml,输血比例为9/26,术后住院时间为19.19±10.66d,术后1周伤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为2.54±0.65分,术后止痛药使用比例为11/26;开放组分别为12.17±4.38cm,536.67±453.52ml,310.97±209.65ml,19/30,31.17±26.92d,3.60±0.77分和21/3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222.88±64.41min)与开放组(190.83±83.19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手术前、后矢状面Cobb角为10.51°±16.12°、0.70°±12.97°,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52.27±8.34)%、(86.64±12.80)%,矢状面指数为14.63°±10.29°、7.43°±6.79°,伤椎楔变角为13.45°±7.40°、4.07°±4.81°;开放组分别为15.04°±9.84°、2.96°±9.84°,(48.58±11.48)%、(86.63±9.76)%,20.67°±17.58°、7.38°±5.63°,14.16°±6.77°、4.26°±4.39°,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影像学指标改善程度(术后-术前)相当(P>0.05).后期随访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具有与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效果,且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伤口疼痛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微创小切口减压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5
13
作者 李长青 张伟 +5 位作者 常献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张正丰 郑文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对18例伴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全麻下行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正中小切口进行神经减压、椎间植... 目的:探讨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对18例伴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全麻下行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正中小切口进行神经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骨折复位固定术,并加装横连接(微创手术组)。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0-58岁,平均42-8岁;T123例,L16例,L24例.L35例;AO分型A3型3例,C1型14例,C2型2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9例,C级2例,D级2例。记录肌肉剥离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和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减压等并与同期20例传统开放手术患者(开放手术组)情况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肌肉剥离长度为6.9±1.2cm,术中出血量为538.3±188.7ml,术后引流量为116.4±55.0ml,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为2.5±1.4分,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比例为16.7%;开放手术组分别为18.6±2.8cm.735.8±252.2ml,233.5±95.8ml,4.4±1.8分和7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椎管得到有效减压。两组均获得最少6个月以上随访,两组不完全瘫患者术后均获得1级及以上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正中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确保良好神经减压的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创伤,且能安放横连接,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神经损害 小切口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神经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洪伟 周跃 +3 位作者 李长青 王建 初同伟 张正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67例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伤椎的4钉固定术(4钉组)45例,附加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67例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伤椎的4钉固定术(4钉组)45例,附加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6钉组)22例。随访6~43个月,平均随访12.6个月。对比2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等方面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除术后伤口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s角、伤椎后凸角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6钉组的伤椎前缘、后缘术后高度及随访期间均优于4钉组(P<0.05)。4钉组固定术后过度撑开致术后后凸加重发生率为8.9%,退钉发生率为3.3%,6钉组无上述情况。2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矫正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且能够较好维持矫正效果,且对患者手术创伤与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术相当,是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伤椎固定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经横突间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9
15
作者 周跃 王建 +5 位作者 张峡 王卫东 初同伟 李长青 张正丰 郑文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横突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平均46.7岁.俯卧位,棘突中线旁开2.5~3.0cm作一个1.6cm纵行皮肤切口.工作导管置于横突间... 目的:探讨经横突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平均46.7岁.俯卧位,棘突中线旁开2.5~3.0cm作一个1.6cm纵行皮肤切口.工作导管置于横突间,由浅入深逐渐分离显露横突间韧带,锐性剥离横突间韧带,找到神经根将其向外侧牵开,显露突出椎间盘并予以摘除.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术中出血60ml,平均住院时间13d,全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16个月.疗效按Nakai分级评定,优6例,良2,可1例.结论:该术式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楚、操作精细、术后效果优良,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经横突间入路 治疗 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洪伟 李长青 +3 位作者 王建 张正丰 初同伟 周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提高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预防及救治水平。方法:2002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271例,其中男129例,女142例,年龄60~89岁,平均68.8岁,分析其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 目的:分析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提高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预防及救治水平。方法:2002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271例,其中男129例,女142例,年龄60~89岁,平均68.8岁,分析其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骨折原因、骨折节段、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s,ISS)、脊髓损伤程度ASIA分级、多发性脊柱骨折及合并伤发生率。结果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60~69岁,占60.1%(163/271)。摔伤是主要致伤原因,占44.6%(121/271)。男性高处坠落伤及重物砸伤比例较女性患者高,女性患者摔伤比例较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6个损伤节段中胸椎及腰椎占80.8%(344/426),其中胸腰段(T11~L2)占53.3%(227/426)。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有较高的颈椎骨折比例、脊髓损伤发生率、合并症发生率和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有较高的胸椎及胸腰段椎体骨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多发性脊柱骨折最常见原因为高处坠落伤,女性患者为摔伤。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B级、C级、D级分别占7.0%(19/271)、1.8%(5/271)、4.8%(13/271)和18.1%(49/271)。男性患者脊髓损伤分级A级占13.2%(17/129),女性患者为0.8%(2/2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致伤原因、多发性脊柱骨折原因、骨折节段、脊髓损伤分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应根据其性别差异特点对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老年人 临床特点 性别差异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 被引量:97
17
作者 李长青 周跃 +2 位作者 王建 张正丰 郑文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9-974,共6页
目的:总结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2005年5月-2011年12月采用PELD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93例(YESS技术234例,TESSYS技术659例),男524例,女369例;年龄14~83... 目的:总结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2005年5月-2011年12月采用PELD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93例(YESS技术234例,TESSYS技术659例),男524例,女369例;年龄14~83岁,平均44.3岁。46例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存在明显腰腿痛,并经CT及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或术后复发,无椎间盘钙化或椎体后缘离断及腰椎不稳或滑脱;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旁中央型突出371例,外侧型突出417例,极外侧型突出37例,游离型突出58例,中央型突出10例;L2/3 4例,L3/4 26例,L4/5 552例,L5/S1 296例,L3/4、L4/5 10例,L4/5、L5/S1 5例。均在局麻及影像监视下行PELD。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结果:共发生并发症59例次,发生率为6.61%。其中6例髓核部分残留患者残留髓核压迫神经根,再次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后痊愈。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为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即发现脑脊液渗漏,予胶原蛋白海绵覆盖破口,严密缝合伤口并加压包扎后痊愈。3例神经损伤,均为一期行同侧L3/4、L4/5 PELD患者,予以神经营养、理疗等治疗,2例术后3~6个月内完全恢复,1例未恢复。2例术后椎间隙感染,经抗感染、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腹膜后血肿,予以加压包扎、卧床休息,血肿逐渐吸收。24例患者术后出现感觉异常,经神经营养及理疗1-3周后均恢复。术后随访6-75个月,平均31.6个月,共有22例复发,14例二次行MED术,8例行微创腰椎融合术(MIS-TLIF)。结论:PELD手术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内窥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5
18
作者 周跃 王健 +6 位作者 初同伟 李长青 王卫东 郑文杰 张正丰 郝勇 潘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内窥镜(METRx)下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疾患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滑脱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2~69岁,平均47.9岁。均采用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内窥镜(METRx)下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疾患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滑脱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2~69岁,平均47.9岁。均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路内窥镜手术系统行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40~330min,平均190min;出血量50~300ml,平均110ml;术后住院时间7~18d,平均10.5d。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6.3%。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患者获得6~32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16例患者椎间骨性融合,2例骨性椎间融合尚不完全。根据Nakai分级,优11例(61.1%),良5例(27.8%),可2例(11.1%)。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内窥镜下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具有手术切口小、腰骶肌肉剥离范围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操作难度较高,需要特殊设备和工具,术中医患所受辐射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METRx) 腰椎滑脱症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被引量:38
19
作者 朱晓龙 王建 +4 位作者 周跃 张正丰 李长青 郑文杰 潘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7年6月-2013年7月接受MIS-TLIF治疗的523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7年6月-2013年7月接受MIS-TLIF治疗的523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1例,女292例,年龄53.1±8.4岁(31-83岁)。其中腰椎滑脱症194例,腰椎管狭窄症128例,腰椎不稳症62例,巨大腰椎间盘脱出症59例,腰椎术后复发52例(开放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26例,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17例,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9例),退变性椎间盘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28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手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持久并发症指手术导致新的损害术后持续大于30d无改善,短暂并发症指手术导致新的损害在术后30d内获得改善。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本组523例平均随访47.5±8.2个月(24-81个月)。92例患者共计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96例次,其中持久并发症2例次,分别为1例因为椎弓根解剖结构畸形在螺钉置入时造成神经根损伤和1例操作失误导致出行神经根损伤,神经功能部分恢复。90例发生短暂性并发症94例次,其中最常见为下肢麻木不适,发生率为10.71%(56/523),发生硬膜撕裂21例,表浅感染9例,局部血肿4例,神经卡压2例,深部感染1例,植骨移位1例。88例患者发生单项并发症,4例发生2项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59%(92/523)。不同疾病并发症率分别为:腰椎滑脱症17.53%,腰椎管狭窄症17.19%,腰椎不稳14.52%,巨大腰椎间盘脱出13.56%,腰椎术后翻修30.77%,退变性椎间盘病10.71%。单节段融合并发症率(17.53%)和双节段融合并发症发生率(18.42%)统计学差异不显著(χ^2=0.02,P〉0.05)。结论 :MIS-TLIF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神经根损伤、硬膜撕裂、切口感染和短暂性下肢麻木等,短暂性下肢麻木是最常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外科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内窥镜下行后路腰椎间融合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建 周跃 +4 位作者 初同伟 王卫东 张正丰 李长青 张年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08-912,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内窥镜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2月~2007年3月应用自制直径2.6cm工作通道在METRx内窥镜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融合器置入、经皮椎弓根... 目的:探讨改良内窥镜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2月~2007年3月应用自制直径2.6cm工作通道在METRx内窥镜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融合器置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38~72岁,平均51.2岁。腰椎管狭窄症5例,Ⅰ度腰椎滑脱症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3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0~260min,平均175min。术中失血量50~300ml,平均150ml。术后住院时间7~16d,平均12d。1例发生硬膜外血肿,行内窥镜下翻修手术。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15个月,平均6.3个月。ODI评分术前为46.32±10.14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1.75±8.59分和11.06±5.27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AS评分术前为7.12±1.06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45±1.28分和1.29±0.77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本组优5例,良6例,可1例。结论:改良内窥镜下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腰椎间融合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