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科废旧石蜡回收再利用的一种方法
1
作者 王亚丽 孔莹琴 汤金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70-670,共1页
关键词 病理科 组织切片 方法 实际工作 问题 浪费 再利用 成本 石蜡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瘤样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张哉根 叶明福 +2 位作者 谢青 王亚丽 汤金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58-960,共3页
目的 观察肉瘤样癌 (SC)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 ,探讨S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 2 6例不同部位的SC作了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 ,5例作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2 6例SC中 15例双相 (明确的癌和肉瘤样成分 ) ,11例单相 (完... 目的 观察肉瘤样癌 (SC)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 ,探讨S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 2 6例不同部位的SC作了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 ,5例作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2 6例SC中 15例双相 (明确的癌和肉瘤样成分 ) ,11例单相 (完全为肉瘤样成分 ) ,肉瘤样成分为梭形细胞及多形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2 6例SC的CK或Keratin在两种成分中均呈阳性表达。Vimentin对明确的癌成分阴性 ,而绝大部分肉瘤样细胞强阳性 ,但其阳性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有明显不同。CD68和HMB 45均阴性。 5例电镜下瘤细胞间可见不同发育程度的桥粒连接 ,其中 1例有张力原纤维丝。结论 SC的病理形态学是复杂的 ,应当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恶性黑色素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等鉴别。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对S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很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样癌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MSCT灌注参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卫金 邹利光 +5 位作者 王文献 孙清荣 戴书华 戚跃勇 叶明福 陈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906-1909,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参数对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GE lightspeed ultra 16层螺旋CT对66例(1.5~6.0cm)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进行灌注成像,将符合研究条件的57例(男性42例,女性15例)的灌注参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参数对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GE lightspeed ultra 16层螺旋CT对66例(1.5~6.0cm)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进行灌注成像,将符合研究条件的57例(男性42例,女性15例)的灌注参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周围型肺癌(恶性组)32例;活动性炎性结节或肿块(炎性组)8例;其他良性结节或肿块(良性组)17例。恶性和炎性组的BF、BV、PS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恶性组PS值明显高于炎性组(P<0.01),BF、BV值在恶性与炎性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的MTT值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但是恶性与炎性之间和炎性与良性组之间MT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灌注参数可定量地反映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血流灌注状态,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结节 肿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颅内肿瘤22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雪峰 孔莹琴 郭乔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2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儿童(18岁及其以下)颅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7.21%,男女比为1.06∶1,男性患儿稍多。3岁以下患儿较少,其余...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2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儿童(18岁及其以下)颅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7.21%,男女比为1.06∶1,男性患儿稍多。3岁以下患儿较少,其余各年龄组病例数大致相当。最常见首发症状为呕吐、头昏头痛、共济失调。发病部位:幕上153例(69.23%),幕下68例(30.77%)。幕上最常见为大脑半球和鞍区,幕下为小脑和第四脑室。WHOⅠ级或良性肿瘤89例,占40.27%;恶性肿瘤132例,占59.73%,其中WHOⅣ级或其他高度恶性肿瘤61例,占27.60%。发病率位居前5位的肿瘤分别为星形细胞瘤、胚胎性肿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生殖细胞瘤。星形细胞瘤中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多见,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少见。胚胎性肿瘤中髓母细胞瘤和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多见。结论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病理类型多样,恶性居多,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儿童 临床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放疗或化疗后的病理形态及PCNA、p53表达的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谢青 肖桃元 +3 位作者 高广正 张敏 徐飞 王亚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6-319,共4页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37例放疗或化疗后的肺癌进行了检测,并与未经术前治疗的肺癌组织进行对照,部分组织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1)放疗或化疗对肺癌组织细胞浆及胞核有不同程度的破...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37例放疗或化疗后的肺癌进行了检测,并与未经术前治疗的肺癌组织进行对照,部分组织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1)放疗或化疗对肺癌组织细胞浆及胞核有不同程度的破坏。(2)放、化疗后组织(除分化型腺癌外)PCNA指数下降明显(P<0.01或P<0.05)。(3)放疗后肺癌组织p53表达率减低,但化疗后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增殖细胞核 抗原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殊类型癌27例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叶明福 赵海燕 +1 位作者 谢青 王亚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5-118,I020,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殊类型癌(PPTC)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表达特点。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7例PPTC形态学特征。结果:(1)移行细胞癌及鳞癌具有典型的形态,癌细胞无PSA及35βH11表达,cerbB...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殊类型癌(PPTC)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表达特点。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7例PPTC形态学特征。结果:(1)移行细胞癌及鳞癌具有典型的形态,癌细胞无PSA及35βH11表达,cerbB2显阳性。从形态分析,这两种癌可能同源于移行上皮或化生上皮:(2)粘液腺癌、黄色瘤样癌、导管癌、髓样癌、宫内膜样癌、乳头状癌及印戒细胞癌均显PSA及35βH11阳性,提示这几种癌可能来源于分泌上皮;(3)类癌对PSA、35βH11、NSE及CgA均显阳性,符合内分泌细胞来源;(4)小细胞癌无PSA、NSE及CgA表达,对cerbB2及35βH11显阳性,是否来源于前列腺内分泌细胞、储备细胞或基细胞有待证实;(5)27例癌区均无34βE12表达,提示PPTC中基细胞缺失。结论:PPTC少见,组织类型多,形态各异及不同的免疫组化表达,有时诊断较困难,应注意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唐雪峰 许建平 +1 位作者 王亚丽 叶明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3-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肉瘤(histiocytic sarcoma,H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EnVision免疫组化两步法染色。结果本组病例发病部位包括胃、淋巴结、脾。形态学特点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互不黏附。瘤细胞较大,圆形或...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肉瘤(histiocytic sarcoma,H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EnVision免疫组化两步法染色。结果本组病例发病部位包括胃、淋巴结、脾。形态学特点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互不黏附。瘤细胞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大,核仁清晰。胞质丰富,红染。瘤细胞表达一种或多种组织细胞抗原:CD68、ly-sozyme、CD163,还常表达CD45、CD45RO和CD4。结论 HS为一种罕见的显示成熟组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是在形态学的基础上依靠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排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肉瘤 免疫表型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原发性混合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海 叶明福 高广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08-808,812,共2页
关键词 肺原发性混合癌 肺肿瘤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冬 张哉根 +4 位作者 卞修武 徐维帮 邹利光 王文献 王亚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血管内皮细胞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 (FⅧRAg)染色 ,然后测定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MVD与患者性别、肿瘤生长部位、大小无明显相关 ;不同病理组织...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血管内皮细胞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 (FⅧRAg)染色 ,然后测定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MVD与患者性别、肿瘤生长部位、大小无明显相关 ;不同病理组织学级别间MVD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病理级别越高 ,MVD越大 ;瘤周水肿程度不同的星形细胞瘤之间 ,MVD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复发患者MVD高于未复发患者 (P <0 0 1)。结论 :星形细胞瘤MVD与病理级别、术后复发及瘤周组织水肿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微血管密度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前列腺偶发癌病理漏诊分析与PSA标记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明福 谢青 +1 位作者 高广正 王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4-266,共3页
我国高龄男性中前列腺疾病以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多见,而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C)则少见。国内外有关前列腺偶发癌的病理资料报道更少。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误诊 PSA 特异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移行粘膜”病理变化研究——粘液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青 张哉根 +1 位作者 高广正 王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1-24,共4页
对200例大肠癌旁“移行粘膜”进行了粘液组化HID/AB及PAT/KOH/PAS检测,单克隆抗体MC_3和CEA免疫组化标记,凝集素PNA、UEA-1及DBA受体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果与10例正常直肠粘膜、130例癌组织、155例各型腺瘤型息肉及3~5个月胎儿大... 对200例大肠癌旁“移行粘膜”进行了粘液组化HID/AB及PAT/KOH/PAS检测,单克隆抗体MC_3和CEA免疫组化标记,凝集素PNA、UEA-1及DBA受体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果与10例正常直肠粘膜、130例癌组织、155例各型腺瘤型息肉及3~5个月胎儿大肠粘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大肠粘膜从良性到恶性的各阶段粘液组化及免疫组化的改变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癌旁“移行粘膜”也存在类似癌及胎儿大肠的不成熟性病理变化。异常范围88.0%的病例在2~3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粘膜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明福 张哉根 王亚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 (PCMT)的发病学特点、病理组织类型及形态学基础。方法 :应用HE染色 ,组化及免疫组化标记对 9例PCMT进行了形态学观察 ,并对其临床资料作了分析。结果 :根据形态学发现和免疫组化结果 ,9例PCMT可分为心脏... 目的 :分析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 (PCMT)的发病学特点、病理组织类型及形态学基础。方法 :应用HE染色 ,组化及免疫组化标记对 9例PCMT进行了形态学观察 ,并对其临床资料作了分析。结果 :根据形态学发现和免疫组化结果 ,9例PCMT可分为心脏恶性间皮瘤 (3例 )、血管肉瘤 (2例 )、B细胞淋巴瘤 (2例 )、心包胸腺瘤 (1例 )及交界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1例 )。结论 :PCMT很少见 ,多见于中年男性 ,好发于心房 ,多数恶性肿瘤预后差 ,肿瘤类型多 ,形态结构复杂 ,免疫组化标记对确定肿瘤起源很有帮助 ,早期发现、准确诊断与局部肿瘤全切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心脏肿瘤 病理类型 免疫组化标记 恶性肿瘤 PC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AgNOR数量与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张哉根 谢青 +1 位作者 王勇 高广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本文用银染技术对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核内AgNOR颗粒数目的平均数,在不同级别的移行细胞癌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和明确的级别倾向性,并与预后密切相关。研究提示AgNOR技术既简单又经济,并有助于膀胱移... 本文用银染技术对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核内AgNOR颗粒数目的平均数,在不同级别的移行细胞癌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和明确的级别倾向性,并与预后密切相关。研究提示AgNOR技术既简单又经济,并有助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其生物学行为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膀胱肿瘤 染色 染色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ABH血型物质与病理分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14
作者 谢青 张哉根 +1 位作者 王勇 高广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9-102,共4页
本文报告用ABC法对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切片进行ABH单克隆抗体标记,并进行了随访。结果显示:抗原检出率为63%,其中阳性组3年内死亡及随访期间复发人数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5年以上生存无复发人数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低... 本文报告用ABC法对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切片进行ABH单克隆抗体标记,并进行了随访。结果显示:抗原检出率为63%,其中阳性组3年内死亡及随访期间复发人数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5年以上生存无复发人数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低分化癌组中抗原阳性病例亦表现出比阴性更好的预后(P<0.05)。我们认为,血型物质表达与预后的关系优于形态分级,是种比较理想的膀胱癌免疫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膀胱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心脏横纹肌纤维瘤2例临床病理报告
15
作者 叶明福 张哉根 +1 位作者 王亚丽 汤金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52-652,F003,共2页
关键词 血浆置换 白色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唐雪峰 郭乔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hydroa vacciniforme-like lymphoma,HVL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HVLL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和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1... 目的探讨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瘤(hydroa vacciniforme-like lymphoma,HVL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HVLL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和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15岁和18岁,均有10年以上的反复头部种痘水疱病样皮疹伴高热。肿瘤细胞浸润真皮或至皮下组织,小到中等大,轻中度异型性,围绕皮肤附件和嗜血管生长。2例肿瘤细胞CD2、CD3、CD7、CD8、TIA-1和Granzyme B均(+);CD56和CD30均(-)。2例EBER均(+)。例1标本TCR克隆性重排检测(+)。例1患者行CEOD方案化疗1次,确诊后1年因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例2患者行化疗4次,病情得以控制。结论 HVLL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儿童的EB病毒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史尤其是皮损特点为诊断重要提示,结合病理形态、免疫表型、EB病毒原位杂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瘤 种痘水疱病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亚硝基脲灌胃诱发大鼠胸腺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观察
17
作者 张建中 朱梅刚 +3 位作者 陈意生 戚基萍 姚云泉 高广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MNU诱发大鼠胸腺淋巴瘤初获成功,成活12周以上的动物发瘤率约50%。酶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5例肿瘤中有11例为淋巴母细胞性、小淋巴细胞性和浆细胞样T细胞性各2例。本模型具有方法简便、潜伏期短、发瘤率高等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T细... MNU诱发大鼠胸腺淋巴瘤初获成功,成活12周以上的动物发瘤率约50%。酶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5例肿瘤中有11例为淋巴母细胞性、小淋巴细胞性和浆细胞样T细胞性各2例。本模型具有方法简便、潜伏期短、发瘤率高等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学、免疫形态学以及治疗等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亚硝基脲 胸腺淋巴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雪峰 李金燕 郭乔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头颈部,常为单发结节。(2)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层。(3)肿瘤细胞小~中等大,轻~中度异形性,大细胞少于30%。(4)肿瘤细胞CD4^+/CD8^-,一般不表达CD30和细胞毒性标记。(5) T细胞受体克隆性重排。结论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瘤属于少见的皮肤原发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肿瘤完整切除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肿瘤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原发性 CD4+ T细胞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变异型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40
19
作者 叶明福 张哉根 +1 位作者 王亚丽 汤金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88-591,共4页
目的 研究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变异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对 130例恶黑形态学进行观察、分析临床资料 ,并划分组织学变异型。结果 根据病理形态学发现及免疫组化标记 ,130例恶黑组织学变异被分为上皮... 目的 研究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变异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对 130例恶黑形态学进行观察、分析临床资料 ,并划分组织学变异型。结果 根据病理形态学发现及免疫组化标记 ,130例恶黑组织学变异被分为上皮样型、肉瘤样型、癌肉瘤样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小细胞型、血管周细胞样型、假腺样型、浆细胞样型、横纹肌样型、巨细胞样型、印戒细胞型、透明细胞型、气球样细胞型及炎性MFH样型。结论 恶黑的组织病理结构和形态变异复杂 ,细胞类型多 ,少色素、无色素及核仁模糊占大多数 ,有不同的病理类型 ,有时诊断很困难 ,应特别注意与多种类型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组织学变异型 鉴别诊断 组织病理学 核仁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交界性生物学行为的探讨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青 徐飞 +1 位作者 汤金梁 王亚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61-963,共3页
目的 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交界性生物学行为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方法 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资料 ,研究本瘤与恶性多形性腺瘤和低度恶性腺泡细胞癌的区别。结果 多形性腺瘤见于各年龄组 ,女性多于男性 ;病史长 ,生长缓... 目的 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交界性生物学行为与组织结构的关系。方法 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资料 ,研究本瘤与恶性多形性腺瘤和低度恶性腺泡细胞癌的区别。结果 多形性腺瘤见于各年龄组 ,女性多于男性 ;病史长 ,生长缓慢 ;组织结构由肌上皮、腺上皮、鳞化上皮、基底样细胞、软骨及粘液等构成 ;细胞异型性不明显 ,罕见核分裂像及出血坏死 ,肿瘤细胞PCNA指数及间质血管数低于恶性多形性腺瘤 (P <0 0 1) ,与腺泡细胞癌相近 (P >0 0 5 ) ;此外 67例中包膜不完整 16例 ,18例有包膜浸润 ,包膜浸润组PCNA指数明显高于其余病例 ,部分肿瘤切除后多次复发。结论 多形性腺瘤细胞成分复杂 ,其形态无恶性指征 ,但具有浸润包膜生长、部分病例术后可复发的生物学行为。该瘤交界性行为可能与部分瘤细胞增殖活性较高 ,包膜附近血管丰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多形性腺瘤 多形性腺瘤 包膜 生物学行为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交界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