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三元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1
作者 任静琨 刘伟鹏 +4 位作者 李战峰 孙钦军 王华 史方 郝玉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33-137,共5页
以吡咯并[3,4-c]吡咯二酮(DPP)为A单元,苯并[1,2-b∶4,5-b′]二噻吩(BDT)和萘为D单元,合成了一种新型2D/A型三元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PDPP-BDT-NT),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吸收... 以吡咯并[3,4-c]吡咯二酮(DPP)为A单元,苯并[1,2-b∶4,5-b′]二噻吩(BDT)和萘为D单元,合成了一种新型2D/A型三元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PDPP-BDT-NT),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循环伏安法对其热学性质、光物理性能及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PDPP-BDT-NT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的温度为401℃,有较宽的吸收光谱,可覆盖300~900nm,最高占据轨道(HOMO)能级为-5.35eV。以聚合物PDPP-BDT-NT为给体材料,PC60BM为受体材料,制备了一系列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在大气质量(AM)为1.5G,功率为100mW·cm-2模拟的太阳光照射下,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PCE)可达2.09%。甲醇处理后,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PCE可达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聚合物给体材料 苯并二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宽谱带蓝光发射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光学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许慧侠 陈柳青 +3 位作者 陈简 王华 刘旭光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6,共5页
合成了两种以钙为中心金属离子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钙Ca(BTZ)2和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1,10-邻菲罗啉)合钙Ca(BTZ)2phen。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原子力显微镜以及光致发光光谱表... 合成了两种以钙为中心金属离子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钙Ca(BTZ)2和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1,10-邻菲罗啉)合钙Ca(BTZ)2phen。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原子力显微镜以及光致发光光谱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光学带隙、能带结构、成膜性以及光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DMSO溶液中,Ca(BTZ)2的紫外吸收峰主要为290,330,422nm;Ca(BTZ)2phen的紫外吸收峰主要为292,330,428nm。Ca(BTZ)2的荧光发射峰为458nm和500nm,色坐标为x=0.2176,y=0.3223;Ca(BTZ)2phen的荧光发射峰主要为465nm和514nm,色坐标为x=0.2418,y=0.3817。利用真空热蒸镀法可以得到均匀致密的Ca(BTZ)2phen的薄膜,其粗糙度为1.56。Ca(BTZ)2薄膜也有望通过旋涂制备。实验发现Ca(BTZ)2与Ca(BTZ)2phen的荧光光谱几乎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为宽谱带发光材料,有望设计成合理的器件结构实现白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钙 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1 10-邻菲罗邻)合钙 光学性能 白光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其在纳米材料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婧 梁建 +2 位作者 赵君芙 黄平 李慧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6-10,共5页
概括了传统阳极氧化铝(AAO)模板及几种新型AAO模板的制备工艺,并总结了AAO模板在纳米材料领域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阳极氧化铝模板 阳极氧化 有序度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生长碳纤维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郁军 许并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59,共3页
以脱油沥青(DOA)为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出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s)。利用硬化试件电阻测试法和硬化试件断面形貌法,测试了VGCFs增强水泥的电阻率、变异系数和断面扫描电镜形貌,考察了3种不同制备工艺下VGCFs在增强水泥复合... 以脱油沥青(DOA)为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出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s)。利用硬化试件电阻测试法和硬化试件断面形貌法,测试了VGCFs增强水泥的电阻率、变异系数和断面扫描电镜形貌,考察了3种不同制备工艺下VGCFs在增强水泥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先将分散剂、消泡剂、VGCFs在水中预分散再加入超细矿粉和水泥的搅拌工艺分散效果最好,干混法与湿混法较差。采用合理的制备工艺(预分散法),当VGCFs掺量为0.2%(体积分数)时可制得纤维均匀分散、电阻率小、变异系数小的VGCFs增强水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生长碳纤维 水泥 分散性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B4C/Al6061复合材料微弧氧化机制及耐腐蚀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洪胜 王文先 +1 位作者 武翘楚 李宇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用微弧氧化技术对30%B4C/6061Al复合材料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探索了该材料的微弧氧化机制、表面反应产物和形貌。结果表明:B4C/6061Al复合材料表面生成了一层灰白色的Al2O3层,B4C陶瓷粉末颗粒与基体6061Al微间隙得到闭合,其腐蚀电流密... 用微弧氧化技术对30%B4C/6061Al复合材料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探索了该材料的微弧氧化机制、表面反应产物和形貌。结果表明:B4C/6061Al复合材料表面生成了一层灰白色的Al2O3层,B4C陶瓷粉末颗粒与基体6061Al微间隙得到闭合,其腐蚀电流密度降低约三个数量级,耐蚀性能高于未做表面微弧氧化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6061 AL 中子吸收材料 微弧氧化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纳米SiO_2超细羊毛复合材料的服用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戴晋明 朱岳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52,共4页
用载银纳米SiO2功能液对超细羊毛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紫外光刻蚀和偶联剂KH-560作用,在羊毛表面形成纳米抗菌层,制得载银纳米SiO2/超细羊毛复合材料。对超细羊毛纳米改性前后服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超细羊毛经过纳米改性后,表面均匀、... 用载银纳米SiO2功能液对超细羊毛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紫外光刻蚀和偶联剂KH-560作用,在羊毛表面形成纳米抗菌层,制得载银纳米SiO2/超细羊毛复合材料。对超细羊毛纳米改性前后服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超细羊毛经过纳米改性后,表面均匀、长度增加6.18%、细度减小4.41%、单纤维断裂强度增大22.84%、弹性回复率增大7.58%、静摩擦效应减小16.25%、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6%。讨论了载银纳米SiO2对超细羊毛服用性能的影响,证明超细羊毛及其织物的品质与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服用性能和附加值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银纳米SiO2 超细羊毛 细度 断裂强度 抗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碳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7
作者 郁军 许并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2-53,58,共3页
碳微球与微米镍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过6h机械球磨并在1600℃真空热处理,合成了微米镍/碳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ME)、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碳包覆镍金属颗粒,粒径200~4... 碳微球与微米镍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过6h机械球磨并在1600℃真空热处理,合成了微米镍/碳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ME)、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碳包覆镍金属颗粒,粒径200~400nm的镍颗粒被30~100nm的碳层包覆,碳层的石墨化程度较高;产物石墨化碳层的形成缘于Ni3C的形成和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镍粉 热处理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S方法对B_4C/6061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武翘楚 王文先 +3 位作者 李宇力 陈洪胜 赵峻超 刘瑞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580,共5页
采用化学镀铜的方法对B4C颗粒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颗粒与基体合金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通过等离子放电烧结(SPS)的方法制备颗粒含量为10%~50%的B4C/6061Al复合材料;对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物相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并通过高速... 采用化学镀铜的方法对B4C颗粒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颗粒与基体合金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通过等离子放电烧结(SPS)的方法制备颗粒含量为10%~50%的B4C/6061Al复合材料;对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物相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并通过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分析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B4C颗粒均匀分布于基体合金中,B4C颗粒表面的镀铜层在等离子烧结过程中与基体发生反应,生成第二相Al2Cu,改善了增强体与基体间的结合情况;相对于B4C/6061Al复合材料,采用镀铜处理后的碳化硼制备出的复合材料表现出较低的磨损率,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6061Al 复合材料 化学镀铜 放电等离子烧结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X(X=S,Se)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危兆玲 李天保 +3 位作者 赵君芙 梁建 马淑芳 许并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9-43,共5页
PbX(X=S,Se)纳米结构材料因其良好的光电性能,在太阳能电池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半导体领域的研究热点。概括和总结了几种制备PbX纳米材料的经典和新型方法,其中包括水热法、溶剂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中孔材料模板法... PbX(X=S,Se)纳米结构材料因其良好的光电性能,在太阳能电池等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半导体领域的研究热点。概括和总结了几种制备PbX纳米材料的经典和新型方法,其中包括水热法、溶剂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中孔材料模板法、熔盐籽晶法、纳米晶的取向附属物法和微波法等,并分析和讨论了各方法的特点及对应产物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 PBSE 制备方法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催化生长脱油沥青基气相生长炭纤维(英文)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并社 张春一 +2 位作者 杨永珍 刘旭光 罗秋苹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3-198,共6页
以脱油沥青(DOA)为碳源,氯化铁为催化剂,在氩气和氢气的混合气氛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了不同形貌的气相生长炭纤维(VGCFs)。讨论了在温度为1100℃时,不同的反应时间(分别为10min,20min,25min,30min和40min)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 以脱油沥青(DOA)为碳源,氯化铁为催化剂,在氩气和氢气的混合气氛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了不同形貌的气相生长炭纤维(VGCFs)。讨论了在温度为1100℃时,不同的反应时间(分别为10min,20min,25min,30min和40min)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Raman)光谱,对不同工艺参数下合成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气相生长炭纤维的形貌由弯曲变得相对平直,进而相互贯穿;当反应时间为10min和20min时,气相生长炭纤维的直径分布在1.0μm~1.2μm之间;当反应时间为25min,30min和40min时,气相生长炭纤维的直径分布范围分别为250nm~300nm,350nm~400nm,700nm~800nm。另外,还观察到了V型的气相生长炭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油沥青 化学气相沉积 气相生长炭纤维 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六方纳米管晶体的制备与光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淑芳 梁建 +3 位作者 王连红 万正国 刘旭光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185,共4页
常压下在空气中以氧化锌和碳粉为原料,利用高温碳热还原反应法制备出了自组装ZnO纳米晶体,采用SEM、XRD、PL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自组装多层六方管状结构的晶体,且是单一的六角晶系纤锌矿ZnO相。分析表明其生长机理... 常压下在空气中以氧化锌和碳粉为原料,利用高温碳热还原反应法制备出了自组装ZnO纳米晶体,采用SEM、XRD、PL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自组装多层六方管状结构的晶体,且是单一的六角晶系纤锌矿ZnO相。分析表明其生长机理为首先形成ZnO薄片,然后薄片再卷曲为管状物,其中碳热能和静电能为卷曲驱动力。室温光致发光谱显示,ZnO六方管晶体在以545nm为中心的范围内,形成较强较宽的绿光发射峰,而红光发射的强度增幅尤其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管状结构 生长机理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双(2-苯并咪唑)吡啶-乙酸锌的合成和光谱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艳丽 陈柳青 +4 位作者 许慧侠 陈简 杜洪 刘旭光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0,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蓝光发射材料2,6-双(2-苯并咪唑)吡啶-乙酸锌,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UV-Vis吸收谱、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其结构、光学特性、能级结构和发光机理。结果表明,2,6-双(2-苯并咪唑)吡啶-乙酸锌是一种三齿...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蓝光发射材料2,6-双(2-苯并咪唑)吡啶-乙酸锌,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UV-Vis吸收谱、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其结构、光学特性、能级结构和发光机理。结果表明,2,6-双(2-苯并咪唑)吡啶-乙酸锌是一种三齿配体的发光材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体系中测定了材料的紫外吸收光谱,2,6-双(2-苯并咪唑)吡啶的吸收峰波长主要为330,344nm;2,6-双(2-苯并咪唑)吡啶-乙酸锌的吸收峰波长主要为346,366nm。禁带宽度为3.01eV,在紫外光激发下,在DMF溶液体系中的荧光发射峰在458nm处,固态荧光发射峰在475nm,均为蓝色荧光,色纯度高,荧光量子效率高,其荧光发射主要来源于长波吸收带,最大波长吸收带对荧光发射贡献最大。有望通过合理的设计运用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吡啶 结构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D法制备硅基氮化镓薄膜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连红 梁建 +2 位作者 马淑芳 刘旭光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55,共4页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分别以三氧化二镓(Ga2O3)和氨气(NH3)为镓源和氮源在硅衬底合成了一种由片状微晶构成的氮化镓(GaN)薄膜,实验中没有使用缓冲层。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能量散射谱(EDS)、X射线衍射(XRD)、高分...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分别以三氧化二镓(Ga2O3)和氨气(NH3)为镓源和氮源在硅衬底合成了一种由片状微晶构成的氮化镓(GaN)薄膜,实验中没有使用缓冲层。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能量散射谱(EDS)、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电镜(HRTEM)和光致发光谱(PL)对样品进行分析,生成物为质量较好的富镓的纯氮化镓薄膜。片状氮化镓微晶表面大小约数百纳米,厚度数十纳米,薄膜表面平整、致密,没有裂纹或龟裂现象,与Si衬底结合紧密。氮化镓薄膜的带边峰位于367nm处,同时出现了黄光发射峰。并对此种氮化镓薄膜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薄膜 化学气相沉淀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1-苯基吡唑为主配体的红光Ir(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静琨 许慧侠 +3 位作者 屈丽桃 郝玉英 王华 许并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5-1122,共8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红色磷光配合物二(1-苯基咪唑)(1-苯基异喹啉)合铱((ppz)2Ir(piq)),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低温磷光光谱、循环伏安法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其光... 合成了一种新型红色磷光配合物二(1-苯基咪唑)(1-苯基异喹啉)合铱((ppz)2Ir(piq)),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低温磷光光谱、循环伏安法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其光物理性能及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制备了一系列基于(ppz)2Ir(piq)的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ppz)2Ir(piq)的电致发光性质.结果表明,(ppz)2Ir(piq)的UV-Vis吸收峰主要位于296、342、395和460nm,固态粉末的室温磷光发射峰位于618nm,在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溶液中其低温磷光发射峰位于598nm,其三线态能级(ET)为2.07eV.(ppz)2Ir(piq)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其主要定域于配体ppz和金属Ir(III)上,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主要定域于配体piq上.(ppz)2Ir(piq)的HOMO和LUMO能级分别为-5.92和-3.62eV.基于(ppz)2Ir(piq)电致发光器件的优化掺杂浓度为8%-12%(w),最大电致发光谱峰位于616nm,最大电流效率约10cd·A-1,最大功率效率为4.44lm·W-1,色坐标保持在(0.65,0.35)附近,是一种潜在的饱和红光磷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磷光材料 1-苯基吡唑 1-苯基异喹啉 光电特性 掺杂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激光制备镍铝青铜涂层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岩 王文先 +2 位作者 崔泽琴 张亚楠 许并社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8,88,共6页
利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镍铝青铜涂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仪对涂层的微观形貌、物相以及显微硬度进行分析,采用PS–168A型电化学测量系统对涂层以及母材进行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涂层内白... 利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镍铝青铜涂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仪对涂层的微观形貌、物相以及显微硬度进行分析,采用PS–168A型电化学测量系统对涂层以及母材进行电化学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涂层内白色基体上析出富Cr的玫瑰状和块状的K相,涂层的物相主要由FeAl3、Al3Ni、Ni、Cu、Cr等组成,涂层的显微硬度最高可达602 HV0.2,较母材的50 HV0.2提高了约11倍,涂层的腐蚀电位?1.02 V较母材的?1.49 V提高了0.47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激光熔覆 镍铝青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合成体系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量对PbS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建 危兆玲 +3 位作者 李天保 赵君芙 李婧 许并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6期460-463,共4页
在两个微波合成体系中,考察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量对PbS形貌的影响,分别得出了星形和花状两种结构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显示在三水合乙酸铅为铅源、硫脲为硫源、二甲基亚砜(DMSO)作溶剂的体系中,加入0.1g CTAB,可形成完美的... 在两个微波合成体系中,考察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量对PbS形貌的影响,分别得出了星形和花状两种结构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显示在三水合乙酸铅为铅源、硫脲为硫源、二甲基亚砜(DMSO)作溶剂的体系中,加入0.1g CTAB,可形成完美的星形结构;不加CTAB时形成星形结构PbS的表面相对较光滑;当CTAB的加入量为0.05g时,则形成了纳米枝状结构。而在铅源、硫源和溶剂分别为硝酸铅、L-半胱氨酸和去离子水体系,加入0.05gCTAB时,可形成完美的花状结构;不加CTAB时,形成片状结构和部分立方体结构;当CTAB的加入量为0.025g时,虽然没有形成明显的花状结构,但是有组装成花状结构的趋势。同时结合实验和文献对星形结构和花状结构PbS的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 CTAB 微波法 星形 花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缓冲层上生长GaN薄膜的结构、发光性能及其生长机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建 赵丹 +3 位作者 赵君芙 马淑芳 邵桂雪 许并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4期599-603,共5页
为了解决硅衬底与GaN之间的晶格失配和热失配问题,实验尝试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分别以金属镓(Ga)和氨气(NH3)为镓源和氮源,在加入Al、Au/Al两种金属缓冲层和不加缓冲层的硅衬底上生长氮化镓(GaN)薄膜。采用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 为了解决硅衬底与GaN之间的晶格失配和热失配问题,实验尝试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分别以金属镓(Ga)和氨气(NH3)为镓源和氮源,在加入Al、Au/Al两种金属缓冲层和不加缓冲层的硅衬底上生长氮化镓(GaN)薄膜。采用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HRXRD)、X-ray能谱仪(ED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光致发光能谱(PL)对样品进行了结构、成分、形貌和发光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物均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GaN多晶薄膜,但其形貌和发光性能各异。在加入金属缓冲层后,GaN薄膜的致密度和结晶性能均提高,而且其生长取向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光强度也有所增强。最后,对在不同缓冲层上GaN薄膜的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薄膜 金属缓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镍碳复合纳米球和碳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2
18
作者 郁军 许并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67-1569,共3页
以脱油沥青(deoiled asphalt)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碳微球,其裂解后的残渣经真空热处理制得单分散镍碳复合纳米球。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微球高... 以脱油沥青(deoiled asphalt)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碳微球,其裂解后的残渣经真空热处理制得单分散镍碳复合纳米球。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微球高纯,属无定型碳结构,大小分布在1~2μm范围内;镍碳复合纳米球为准球形核壳结构,核为镍,壳为碳,尺寸在10~30nm范围,晶化程度较高,结构较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碳纳米球 碳微球 热处理 脱油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纳米棒的合成与表征
19
作者 王连红 梁建 +2 位作者 马淑芳 万正国 许并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6期2278-2279,共2页
利用化学气相沉淀法(CVD)以Ga2O3和NH3为原料在沉积有乙酸镍的硅衬底上合成出了GaN纳米棒,纳米棒直径在50-200nm,长度在2-10μm,表面比较光滑,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量散射谱(EDS)对样品进行了成... 利用化学气相沉淀法(CVD)以Ga2O3和NH3为原料在沉积有乙酸镍的硅衬底上合成出了GaN纳米棒,纳米棒直径在50-200nm,长度在2-10μm,表面比较光滑,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能量散射谱(EDS)对样品进行了成分和结构分析,表明GaN纳米棒是单晶的纤锌矿结构,同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纳米棒 化学气相沉淀 催化剂 气液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双分子结构的[2-(5-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锌的单晶结构和光学性能(英文)
20
作者 许慧侠 陈柳青 +3 位作者 孟维新 王华 郝玉英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9-273,共5页
合成了一种具有双分子结构的[2-(5-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锌[Zn(5-MeBTZ)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确定了它的分子结构。单晶数据如下:空间群为三斜,P-1晶系,a=0.971 9(2)nm,b=1.124 8(2)nm, c=1.190 2(2)nm;α=73.099(3)°,... 合成了一种具有双分子结构的[2-(5-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锌[Zn(5-MeBTZ)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确定了它的分子结构。单晶数据如下:空间群为三斜,P-1晶系,a=0.971 9(2)nm,b=1.124 8(2)nm, c=1.190 2(2)nm;α=73.099(3)°,β=81.498(3)°,γ=76.476(3)°。两个分子间存在有π-π相互作用。Zn(5-MeBTZ)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熔点为319℃。以Zn(5-MeBTZ)2为发光层,NPB为空穴传输层材料的双层结构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有较大的半峰全宽,几乎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这种宽的EL谱是由于在NPB和Zn(5-MeBTZ)2界面的激基复合物产生的。优化的OLED器件结构和性能将在以后的论文中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分子结构 热稳定性 激基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