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表面改性对碳纳米管/尼龙66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邱丽 单英杰 +3 位作者 曹宗双 杨永珍 刘旭光 陈永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5-77,80,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在尼龙66基体中分别加入不同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MWCNTs/尼龙66复合材料。考察MWCNTs改性方法对MWCNTs结构,以及不同改性MWCNTs对复合材料形貌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酸化-氨化过程,在MWCNTs表面引... 采用熔融共混法,在尼龙66基体中分别加入不同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MWCNTs/尼龙66复合材料。考察MWCNTs改性方法对MWCNTs结构,以及不同改性MWCNTs对复合材料形貌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酸化-氨化过程,在MWCNTs表面引入了酰胺基团;FESEM显示,胺化碳纳米管(D-MWCNTs)分散均匀于尼龙66基体中;随着D-MWCNTs的引入,与纯尼龙66相比,D-MWCNTs/尼龙66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增加了12.7%和24.3%;储能模量,在玻璃化区域(-40℃)和橡胶区域(120℃),分别较纯尼龙66提高了133.1%和73.3%。这些研究结果证明,MWCNTs的均匀分散,有利于提高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CNTS 尼龙66 表面改性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Ce元素对0.23C-0.36Si-0.56Mn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侯阳 杨佳林 +1 位作者 贺磊 王社斌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研究Ce元素对钢筋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用中频感应熔炼炉制备含不同微量Ce的0.23C-0.36Si-0.56Mn钢样.通过OM、SEM及EDS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微量Ce对钢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钢液中Ce含量在0~0.010%时,钢液洁净... 为研究Ce元素对钢筋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用中频感应熔炼炉制备含不同微量Ce的0.23C-0.36Si-0.56Mn钢样.通过OM、SEM及EDS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微量Ce对钢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钢液中Ce含量在0~0.010%时,钢液洁净度提高;铁素体晶粒尺寸由19.65μm减小到9.65μm;夹杂物面积由0.058%减小到0.028%,10μm左右带尖角的Al2O3和长条状Mn S的夹杂物变为1μm左右球形86.72%Al2O3-13.28%Ce2O3和Ce固溶Mn S复合夹杂物;试样力学性能随微Ce量的增加而明显改善,当Ce含量为0.01%时,钢材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冲击功比不加Ce时分别提高了16.95%、20.81%和91.94%,断后延伸率(21.85%)超过HRB400国标要求(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含量 夹杂物变形 晶粒细化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乳酸长丝的熔融纺丝工艺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淑强 张蕊萍 +3 位作者 贾虎生 戴晋明 刘旭光 许并社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4,共4页
为了纺制高品质的聚乳酸长丝,采用熔融纺丝方法,优化切片干燥工艺,研究了纺丝工艺参数(纺丝温度、纺丝速度、拉伸倍数、拉伸温度)对聚乳酸长丝性能(黏均分子质量、取向、力学性能等)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的纺丝工艺。最优的切片干燥工... 为了纺制高品质的聚乳酸长丝,采用熔融纺丝方法,优化切片干燥工艺,研究了纺丝工艺参数(纺丝温度、纺丝速度、拉伸倍数、拉伸温度)对聚乳酸长丝性能(黏均分子质量、取向、力学性能等)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的纺丝工艺。最优的切片干燥工艺为:分2阶段进行干燥,第1阶段由室温逐步升温至60~65℃,停留3~4 h预结晶,第2阶段逐步升温至100℃干燥15 h,最终切片含水率低于0.005%。最佳纺丝工艺为:纺丝温度195℃,纺丝速度1 000 m/min,拉伸3倍,拉伸温度T1/T2/T3=72℃/8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长丝 熔融纺丝 切片干燥 纺丝速度 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B镁合金表面激光熔覆Ni60合金粉末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崔泽琴 王文先 +1 位作者 葛亚琼 许并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3-166,171,共5页
利用5kW横流连续CO2激光器,采用预置粉末法对AZ31B镁合金表面进行激光熔覆Ni60合金粉末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SEM,XRD,显微硬度仪,电化学腐蚀设备等仪器对熔覆层和基体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熔... 利用5kW横流连续CO2激光器,采用预置粉末法对AZ31B镁合金表面进行激光熔覆Ni60合金粉末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SEM,XRD,显微硬度仪,电化学腐蚀设备等仪器对熔覆层和基体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熔覆层组织为细小的树枝晶和等轴晶;XRD结果表明在熔覆层表面形成了Mg2Ni,Mg-Ni2等新相,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由HV45~50提高到HV150~350,约为基体的3~7倍。在3.5%(质量分数)NaCl的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试验表明,熔覆层表面的自腐蚀电位较原始镁合金提高约0.379V,其抗腐蚀性较原始镁合金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B镁合金 激光表面熔覆 Ni60合金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长丝用聚乳酸切片的干燥工艺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淑强 戴晋明 +2 位作者 贾虎生 刘旭光 许并社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23,共5页
为研究聚乳酸切片的干燥工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聚乳酸切片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及无定形结构,探讨干燥时间及温度对切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阶段性干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聚乳酸切片的含水率越低... 为研究聚乳酸切片的干燥工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聚乳酸切片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及无定形结构,探讨干燥时间及温度对切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阶段性干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聚乳酸切片的含水率越低,但板结率会升高,分子质量下降严重;在低温干燥阶段主要除去切片中大部分水分,在高温干燥阶段主要除去少量内部缔合水。最终得出优化的三阶段干燥工艺为:80℃,4 h;100℃,4 h;110℃,20 h,使切片的含水率很低,同时又避免了大量板结和分子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干燥工艺 含水率 黏均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SiO_2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波 王樱花 魏丽乔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96-199,203,共5页
针对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极易团聚、分散性差的问题,以提高TiO2分散稳定性与光催化活性为目的,采用并流中和法,以锐钛矿型纳米TiO2粉体为载体,硅酸钠(Na2SiO3)为包覆剂,使用硫酸(H2SO4)调节pH值,在纳米TiO2表面包覆致密的氧化硅(SiO2... 针对二氧化钛(TiO2)纳米颗粒极易团聚、分散性差的问题,以提高TiO2分散稳定性与光催化活性为目的,采用并流中和法,以锐钛矿型纳米TiO2粉体为载体,硅酸钠(Na2SiO3)为包覆剂,使用硫酸(H2SO4)调节pH值,在纳米TiO2表面包覆致密的氧化硅(SiO2)膜。借助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样品的键合情况、表面化学成分、分散性,同时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er)以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评价。FTIR和EDS结果表明:采用该包覆法后,SiO2以化学键合的方式沉积在纳米TiO2表面,在包覆层和纳米TiO2颗粒之间的界面上形成了Ti—O—Si键。SEM结果表明:TiO2/SiO2纳米复合粒子分散均匀,无严重团聚和大块堆积现象。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以SiO2表面包覆后的TiO2颗粒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表面包覆 改性 二氧化硅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