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涂敷SiC颗粒提高WAAM 2205双相不锈钢的力学和耐蚀性能
1
作者 王海东 徐爽 +2 位作者 刘记立 李喜德 邱大卫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71,共11页
为解决电弧熔丝增材制造(WAAM)双相不锈钢中晶粒组织粗大和柱状晶外延生长,导致强度低、各向异性大和耐腐蚀性能下降问题,在WAAM 2205双相不锈钢中,将不同粒径(100 nm和1000 nm)SiC颗粒制成含量为0,2%和10%(质量分数)的乙醇基悬浮液,并... 为解决电弧熔丝增材制造(WAAM)双相不锈钢中晶粒组织粗大和柱状晶外延生长,导致强度低、各向异性大和耐腐蚀性能下降问题,在WAAM 2205双相不锈钢中,将不同粒径(100 nm和1000 nm)SiC颗粒制成含量为0,2%和10%(质量分数)的乙醇基悬浮液,并逐层涂覆添加到焊接熔池中.结果表明,涂覆添加SiC悬浮液后,WAAM 2205双相不锈钢两相比例更加平衡,沿堆叠方向粗大柱状晶变为较细等轴晶,晶粒取向织构强度明显降低.涂覆后试样在打印方向和堆叠方向的屈服强度和拉伸极限强度明显提高,涂覆100 nm 10%SiC颗粒乙醇悬浮液的试样在打印方向和堆叠方向的屈服强度分别提高7.75%和15.51%,抗拉强度分别提高8.96%和17.16%,且其屈服强度和拉伸极限强度的各向异性较未涂覆试样的7.50%和7.75%分别下降到0.85%和0.81%,力学性能改善明显.同时因晶粒细化导致氧化膜成核位点增加,涂覆100 nm 10%SiC颗粒乙醇悬浮液的试样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电荷转移电阻为未涂覆试样的256.79%,耐腐蚀性能也提高,为WAAM打印优异性能的金属构件提供了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熔丝增材制造 双相不锈钢 SIC颗粒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动力学方法在C/C复合材料烧蚀问题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明伟 刘齐文 刘立胜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1-197,共7页
C/C复合材料是一种碳纤维增强的新型复合材料,作为抗烧蚀材料而广泛地应用于飞行器的热防护领域。在热化学烧蚀作用下,C/C复合材料通过质量损失,带走大量的热,从而阻止高温对飞行器内部结构部件的损害,保证工作人员和仪器的安全。C/C复... C/C复合材料是一种碳纤维增强的新型复合材料,作为抗烧蚀材料而广泛地应用于飞行器的热防护领域。在热化学烧蚀作用下,C/C复合材料通过质量损失,带走大量的热,从而阻止高温对飞行器内部结构部件的损害,保证工作人员和仪器的安全。C/C复合材料的热化学烧蚀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不连续问题。不同于传统偏微分方程在不连续边界上的奇异性,近场动力学(PD)理论采用积分-微分方程避开了这一问题,可以在不引入其他复杂判定条件的情况下,用于描述烧蚀界面的移动问题。通过对热化学烧蚀作用下C/C复合材料质量的损失和结构边界移动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了热化学烧蚀与温度场耦合作用下C/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飞行器安全 热防护 近场动力学 热化学烧蚀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厚度L形复合材料层合板残余应变监测和失效行为研究
3
作者 王伟伦 曹子荷 +5 位作者 俞星辰 卢弈先 曹东风 胡海晓 冀运东 李书欣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46,共11页
开展大厚度L形复合材料层合板残余应变监测和失效行为研究,探究大厚度条件下铺层顺序对结构承载能力和失效模式的影响。采用内埋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监测固化成型过程中L形复合材料层合板弧形区域内部的温度场和应... 开展大厚度L形复合材料层合板残余应变监测和失效行为研究,探究大厚度条件下铺层顺序对结构承载能力和失效模式的影响。采用内埋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监测固化成型过程中L形复合材料层合板弧形区域内部的温度场和应变场的演化和分布特征,研究厚度和铺层角度对L形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变和回弹角的影响。开展侧弯加载试验,借助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表征手段观测其侧向截面的应变场和失效模式。与经验公式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探求不同铺层角度条件下热残余应力对大厚度L形复合材料层合板承载能力与失效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厚度L形构件存在一定的温度梯度,但上下层与中间层的温差较小;由于模具作用,含角度L形构件比单向铺层结构更易在拐角内侧产生前负载区域。侧弯试验结果表明,纯0°铺层得到的极限载荷和理论预测基本一致,但准各向同性铺层对应的极限载荷比理论预测小25%,说明前负载区对后继承载能力和失效模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复合材料 固化监测 前负载 失效模式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的近场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苏伯阳 李书欣 +2 位作者 刘立胜 赖欣 谷卫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1-206,共6页
研究在湿热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特征,是复合材料应用在舰船壳体的一个重要基础。现有的有限元方法在分析损伤及裂纹扩展问题中遇到了一定困难,需引入近场动力学(PD)理论,用于分析复合材料湿热冲击损伤。在复合材料近场动力学模型中... 研究在湿热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特征,是复合材料应用在舰船壳体的一个重要基础。现有的有限元方法在分析损伤及裂纹扩展问题中遇到了一定困难,需引入近场动力学(PD)理论,用于分析复合材料湿热冲击损伤。在复合材料近场动力学模型中,定义层内和层间共4种不同作用键;在本构方程中引入湿热伸长率项,改进键伸长率判定和键常数为湿热环境下的形式,建立了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层合板PD模型。基于上述模型,模拟了不同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损伤,并分析冲击速度对湿热处理复合材料层合板吸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冲击速度较低情况下,湿热因素对层合板冲击损伤影响较大;当温度与湿度共同作用时,层合板抵抗冲击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近场动力学 复合材料 冲击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薄铺层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及冲击后压缩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凯东 曹东风 +2 位作者 胡海晓 李瑞奇 李书欣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9-477,共9页
相对于传统厚铺层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薄铺层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损伤抑制效应,在诸多力学性能方面表现更为优异。基于准各项同性厚铺层层合板,采用“离散”与“聚集”2种薄层嵌入厚层的方式衍生出的2种厚/薄层混杂层合板,研究低... 相对于传统厚铺层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薄铺层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损伤抑制效应,在诸多力学性能方面表现更为优异。基于准各项同性厚铺层层合板,采用“离散”与“聚集”2种薄层嵌入厚层的方式衍生出的2种厚/薄层混杂层合板,研究低能量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程度和分布特征以及冲击后的剩余压缩性能。实验获取了冲击与准静态压缩实验过程的力学响应;超声C扫与热揭层实验揭示了3类含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分层损伤形貌特征,量化了损伤尺寸大小。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薄层的“离散”与“聚集”2种嵌入厚层的方式,充分利用了薄铺层复合材料的损伤抑制效应,改变了复合材料结构分层损伤的中心对称分布特征与特征分层损伤沿厚度方向分布位置,改善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剩余压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冲击 混杂效应 热揭层 损伤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环氧基复合材料隔热性能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6
作者 杨晓翔 朱清帅 +3 位作者 鲍睿 晏石林 李永静 丁志胜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42,共6页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空心玻璃微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隔热性能。首先使用ANSYS/APDL建立代表性体积单元,探讨了模拟过程中模型尺寸、填料体积分数、填料平均粒径及基体与填料导热系数之比(λ_m/λ_p,λ_m保持不变)对复合材料导...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空心玻璃微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隔热性能。首先使用ANSYS/APDL建立代表性体积单元,探讨了模拟过程中模型尺寸、填料体积分数、填料平均粒径及基体与填料导热系数之比(λ_m/λ_p,λ_m保持不变)对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当代表性体积单元尺寸大于500μm时,模型尺寸对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小;复合材料导热系数随填料体积分数和λ_m/λ_p的增大而减小,且基本不受填料粒径影响。其次,将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实验值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发现导热系数计算结果和实验值及Agari模型理论值吻合较好,证明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同时,空心玻璃微球的掺入有效地降低了树脂的密度。轻质隔热的空心玻璃微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有潜力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节能环保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玻璃微球 环氧树脂 代表性体积单元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螺旋桨的铺层结构设计与模压成型工艺 被引量:3
7
作者 梁桂龙 丛庆 +1 位作者 李旭 王继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89,共7页
为推动复合材料螺旋桨构件设计与成型工艺的一体化研究,发挥纤维混杂在高阻尼、高性能桨叶开发环节的助力作用,以小尺寸复合材料螺旋桨为对象,基于其叶片型面特点与几何特征,开展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桨叶的选材与铺层设计等工作,确定了螺... 为推动复合材料螺旋桨构件设计与成型工艺的一体化研究,发挥纤维混杂在高阻尼、高性能桨叶开发环节的助力作用,以小尺寸复合材料螺旋桨为对象,基于其叶片型面特点与几何特征,开展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桨叶的选材与铺层设计等工作,确定了螺旋桨在碳纤维(CF)/芳纶纤维(KF)混杂方式下的两种铺层方案。借助ANSYS Workbench平台中的ACP模块,建立了与桨叶实际结构特征较为一致的复合材料各向异性有限元模型,并在仿真分析的指导下,使用预浸料的模压成型工艺制作了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螺旋桨样件模型。通过静态加载试验和模态测试试验,对比了桨叶模型的静刚度和前三阶模态频率的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这既验证了基于ANSYS ACP的复合材料螺旋桨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也验证了模压法制作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桨叶样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螺旋桨 混杂纤维 铺层结构 模压工艺 力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止水结构弹性的大型弧形闸门振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思莹 唐厚佳 +1 位作者 黄涛 钱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7,187,共8页
为给某大型水电站的安全监测提供参考,使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其坝体表孔弧形闸门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主要考察了止水结构弹性对该闸门振动模态及自振频率的影响。分析表明:止水结构弹性对闸门的振动特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与不考... 为给某大型水电站的安全监测提供参考,使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其坝体表孔弧形闸门进行了振动特性分析,主要考察了止水结构弹性对该闸门振动模态及自振频率的影响。分析表明:止水结构弹性对闸门的振动特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与不考虑止水结构弹性的计算结果相比,部分与闸门两侧约束条件关系较大的振型所对应的频率数值可能相差46.80%;在一定范围内,表征止水结构弹性的基础刚度系数越小,同种振型对应的振动频率越低;基础刚度系数取0.1~0.2 N/mm^(3)时可以得到与原型观测的振动响应主频相符合的结果。研究提出了表征闸门止水结构弹性的方法,为相关系数的选取准则积累了基础数据,可为该水电站安全监测和其它工程闸门的振动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闸门 止水结构 振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点弯曲下FRP板增强SHCC梁的剥离分析模型与试验研究
9
作者 胡继洪 孙明清 +2 位作者 王应军 陈建中 黄维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217,共10页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train hardening cement-based composites,SHCC,也称ECC)在直拉和弯曲时呈现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多条细裂纹依次开裂的力学特性,为研究外黏FRP板(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得)增强SHCC梁(简称FRP-SHCC梁)在弯曲... 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train hardening cement-based composites,SHCC,也称ECC)在直拉和弯曲时呈现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多条细裂纹依次开裂的力学特性,为研究外黏FRP板(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得)增强SHCC梁(简称FRP-SHCC梁)在弯曲承载时的剥离行为,开展了FRP-SHCC梁的弯曲试验与理论分析。基于SHCC分段刚度折减的方法量化SHCC细密裂纹对其与FRP板黏结应力的影响,提出一种先分段变刚度,再联合界面应力分析与截面力系平衡分析的求解方法:首先,将SHCC开裂后的FRP-SHCC梁分为弹性区和开裂区;然后,将开裂区细分成若干小段,假设开裂区梁段的抗弯刚度与压区高度从跨中到弹性区分段线性变化;随后,结合FRP板与SHCC界面的黏结应力-滑移关系、材料本构关系、梁横截面的静力平衡和FRP板的轴力控制微分方程等因素,得出各梁段FRP板的轴力和界面切应力的方程,并根据梁段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采用MATLAB软件编程求解;最后,得出界面切应力、荷载-应变关系、荷载-挠度关系和FRP板剥离的起始位置等。结果表明:计算的FRP剥离起始点位置与试验观察位置基本一致,峰值荷载与试验值相比的偏差范围为-7.79%~7.45%,FRP应变与试验值相比的偏差范围为-11.52%~8.13%;在加载过程中,梁的荷载-挠度关系、荷载-应变关系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文研究可为此类新型复合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弯曲行为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板增强SHCC梁 剥离 梁段 弯曲刚度 界面 黏结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对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配套闸片摩擦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冀运东 陈震 +2 位作者 李书欣 李晨阳 曹东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71,129,共10页
以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TPDMS)与环氧树脂(EP)为原料,合成了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ES),用其与热固性酚醛(PF)共混(PF/ES)作为黏结剂,与PF、PF与EP共混物(PF/EP)进行比较,研究其耐温性和韧性。并制备了匹配铝基复合材料(AMMC)制动盘的闸... 以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TPDMS)与环氧树脂(EP)为原料,合成了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ES),用其与热固性酚醛(PF)共混(PF/ES)作为黏结剂,与PF、PF与EP共混物(PF/EP)进行比较,研究其耐温性和韧性。并制备了匹配铝基复合材料(AMMC)制动盘的闸片材料,探讨了多种压力和转速条件下黏结剂对刹车片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HTPDMS提高了EP的耐温性,与PF共混后700℃以上残留物质量较PF提高181.1%;PF/ES具有较高的韧性,其冲击强度较PF和PF/EP分别提高467.1%、270.4%;采用PF/ES制备的闸片在停车制动和高温制动中摩擦系数(COF)稳定、大小适宜、不伤盘;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在停车制动阶段出现了不连续的转移膜,主要的磨损形式为黏着磨损、疲劳磨损,高温制动时PF/ES制备的闸片表面存在碳化膜,主要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 硅氧烷 摩擦磨损 磨损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波动工况下液压作动器密封性能分析及其调控方法研究
11
作者 肖慧莹 赵秀栩 +2 位作者 汤海乐 张江涛 朱亚森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5,共6页
针对压力波动工况下液压作动器密封圈因接触应力不足导致泄漏的问题,提出采用磁流变弹性体实现密封接触应力的调控。通过构建液压作动器密封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压力波动工况下密封圈接触应力分布,并对密封圈弹性模量与密封接触应力之... 针对压力波动工况下液压作动器密封圈因接触应力不足导致泄漏的问题,提出采用磁流变弹性体实现密封接触应力的调控。通过构建液压作动器密封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压力波动工况下密封圈接触应力分布,并对密封圈弹性模量与密封接触应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油压波动时,密封接触应力会出现低于油压的状态,导致密封失效;通过调节密封材料的弹性模量可改变接触应力分布,且密封接触应力会随着密封圈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制备聚氨酯基磁流变弹性体,在不同磁场下考察其力学性能。结果发现,聚氨酯基磁流变弹性体的弹性模量随外加磁场强度呈现显著正相关,且磁性颗粒的添加量与粒径对模量变化具有显著调控作用。因此,通过磁场强度调节可实现磁流变弹性体密封接触应力的调控,为解决压力波动条件下液压密封系统的泄漏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作动器 密封性能 压力波动 接触应力 弹性模量 磁流变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石墨烯的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拉伸敏感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欢 孙明清 +2 位作者 韦云雱 王应军 丁志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24-7129,共6页
研究纳米石墨烯片(GnPs)或氧化石墨烯(GO)掺杂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的拉伸力学性能、导电性和拉伸机敏性。研究表明,当GnPs掺量低于0.8%时,GnPs-SHCC的拉伸强度高于SHCC,但对延性的影响不大。GnPs的掺入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但在... 研究纳米石墨烯片(GnPs)或氧化石墨烯(GO)掺杂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的拉伸力学性能、导电性和拉伸机敏性。研究表明,当GnPs掺量低于0.8%时,GnPs-SHCC的拉伸强度高于SHCC,但对延性的影响不大。GnPs的掺入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但在拉伸时电阻变化的灵敏度系数降低。GO在较小的掺量下(0~0.05%),与未掺加GO的SHCC相比GO-SHCC的拉伸强度和延性降低,但其对拉应变的敏感性提高,GOSHCC的灵敏度系数为SHCC的8~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 水泥基复合材料 石墨烯 电阻率 自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星形蜂窝结构面内动力学响应及能量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锦顺 林永水 +2 位作者 陈威 李晓彬 吴卫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19-128,共10页
为提高蜂窝结构的吸能稳定性,基于星形蜂窝结构(star-shape honeycomb, SSH),采用箭头代替其水平壁,并引入与四个凹角接触的方形薄壁,构建了一种改进星形蜂窝结构(improved star-shape honeycomb, ISSH)。基于冲击波理论,确定了改进星... 为提高蜂窝结构的吸能稳定性,基于星形蜂窝结构(star-shape honeycomb, SSH),采用箭头代替其水平壁,并引入与四个凹角接触的方形薄壁,构建了一种改进星形蜂窝结构(improved star-shape honeycomb, ISSH)。基于冲击波理论,确定了改进星形蜂窝的低、中、高压溃速度的范围。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了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变形模式和吸能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冲击载荷下,ISSH具有更高的比能量吸收。基于典型单元的变形特征,构建了理论分析模型,基于能量守恒与动量守恒得到了其在低速和高速加载下的平台应力,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与SSH相比,箭头形和方形薄壁结构的引入提高了ISSH变形的稳定性,ISSH具有更强的吸能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抗冲击防护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蜂窝(SSH) 平台应力 变形模式 比吸能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冲击破坏特性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谷卫敏 刘齐文 +3 位作者 刘立胜 张江涛 苏伯阳 段青枫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2,共5页
为了研究湿热环境对碳纤维/环氧树脂(CFRP)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70℃水浴处理,采用锥头圆柱形弹体对湿热饱和试样和干燥室温试样进行速度分别为45 m/s、68 m/s、86 m/s的冲击,采用激光测速仪测量... 为了研究湿热环境对碳纤维/环氧树脂(CFRP)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70℃水浴处理,采用锥头圆柱形弹体对湿热饱和试样和干燥室温试样进行速度分别为45 m/s、68 m/s、86 m/s的冲击,采用激光测速仪测量冲击前后的速度,然后采用超声C扫描检测系统、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试样的冲击破坏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试样的破坏投影面积增加;在速度较低时,湿热环境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的损伤孔洞面积影响更大;湿热处理之后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层间性能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碳纤维/环氧树脂 吸湿量 冲击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垫衬补偿对含翘曲间隙L型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帅康 胡海晓 +2 位作者 曹东风 冀运东 李书欣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8-1077,共10页
复合材料结构整体化制造中极易产生由固化变形引起的局部翘曲,该翘曲会显著削弱螺栓装配下复合材料结构的承载能力。通过试验和数值分析开展了垫衬补偿对含翘曲间隙L型层合板极限载荷恢复效率以及失效行为的影响研究。通过微观CT表征了... 复合材料结构整体化制造中极易产生由固化变形引起的局部翘曲,该翘曲会显著削弱螺栓装配下复合材料结构的承载能力。通过试验和数值分析开展了垫衬补偿对含翘曲间隙L型层合板极限载荷恢复效率以及失效行为的影响研究。通过微观CT表征了含翘曲间隙L型层合板在螺栓装配后的损伤分布特征,并测试了其极限承载能力;对比分析了垫衬补偿对螺栓装配后含翘曲间隙L型层合板损伤和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并借助数值分析手段定量地研究垫衬补偿对含翘曲间隙L型层合板承载能力恢复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紧固强制消除翘曲间隙会在螺栓装配区域和拐角处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层损伤,其中拐角区域的分层损伤可能是促使加载过程分层快速扩展,并导致极限承载能力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垫衬补偿技术极大的减小了装配损伤的出现,尤其是避免了拐角区域分层损伤的快速扩展,有效提高含翘曲间隙复合材料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合板 装配 间隙 分层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化氧化石墨烯/呋喃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琛 晏石林 +2 位作者 李胜方 王小波 余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138,共5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改性得到硅烷化氧化石墨烯(KGO),再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KGO/呋喃树脂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KGO和KGO/呋喃树脂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改性得到硅烷化氧化石墨烯(KGO),再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KGO/呋喃树脂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KGO和KGO/呋喃树脂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KGO对呋喃树脂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70成功地接枝到GO分子上得到KGO,且KGO在呋喃树脂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KGO/呋喃树脂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其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较纯呋喃树脂分别增加了384.9 MPa和6.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化氧化石墨烯 呋喃树脂 分散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钢空心夹层管道及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央炫 陈建中 +2 位作者 吕泳 刘菊芳 宋鹏飞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7-42,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玻璃钢管道性能并降低成本,设计了一种新型玻璃钢空心夹层管道结构及其制作工艺。与传统玻璃钢管道相比,在同等环刚度条件下,玻璃钢空心夹层管道具有重量轻、成本低、抗冲击性能好等优势。采用材料力学及复合材料相关理论... 为进一步提高玻璃钢管道性能并降低成本,设计了一种新型玻璃钢空心夹层管道结构及其制作工艺。与传统玻璃钢管道相比,在同等环刚度条件下,玻璃钢空心夹层管道具有重量轻、成本低、抗冲击性能好等优势。采用材料力学及复合材料相关理论分析了空心夹层管道的强度和环刚度,采用欧拉公式分析了芯材的稳定性。同时采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了管环和胞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对空心夹层管道的强度、环刚度以及芯材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比理论计算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两者基本一致,验证了强度、环刚度和稳定性的理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管道 空心夹层 强度 环刚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增强苯并噁嗪-双噁唑啉树脂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胜方 晏石林 +2 位作者 王小波 陶敏 余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3,共6页
将双酚A型苯并噁嗪(Ba)、双噁唑啉(1,3-PBO)和氧化石墨烯(GO)在室温下进行物理共混,再将共混物逐步升温热固化制备了GO/Ba/1,3-PBO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证实Ba、1,3-PBO与GO之间已经发生反应,热重分析表明,随着GO含量增加,GO/Ba/1... 将双酚A型苯并噁嗪(Ba)、双噁唑啉(1,3-PBO)和氧化石墨烯(GO)在室温下进行物理共混,再将共混物逐步升温热固化制备了GO/Ba/1,3-PBO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证实Ba、1,3-PBO与GO之间已经发生反应,热重分析表明,随着GO含量增加,GO/Ba/1,3-PBO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GO的添加能明显增强苯并噁嗪-双噁唑啉树脂的力学性能,当仅添加0.3%的GO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较纯树脂分别增加了146.7%和127.8%。GO/Ba/1,3-PBO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潮率也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苯并噁嗪 双噁唑啉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LE流固耦合方法的飞机水上迫降动力学数值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明振 曹东风 +3 位作者 吴彬 胡海晓 安泽君 袁志丹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29,共9页
对飞机水上迫降数值分析而言,结构与流体耦合作用方式是水上迫降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值分析的成败。一种基于结构化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S-ALE)的耦合方法用于刻画水上迫降过程中的飞机与水的相互作用。采用S-ALE流... 对飞机水上迫降数值分析而言,结构与流体耦合作用方式是水上迫降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值分析的成败。一种基于结构化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S-ALE)的耦合方法用于刻画水上迫降过程中的飞机与水的相互作用。采用S-ALE流固耦合方法开展了飞机水上迫降动力学分析,提取飞机的俯仰姿态和过载的变化规律,并与传统的ALE罚函数耦合方法以及相关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ALE罚函数耦合方法,S-ALE流固耦合方法较好地避免了流体的渗漏,能够有效预测飞机的二次抬头现象。与实验对比,S-ALE流固耦合方法所预测到的俯仰姿态角和过载曲线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动力学 水上迫降 结构化拉格朗日-欧拉算法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渗透率对厚复合材料层板流动-压实过程影响的数值分析
20
作者 乔炎亮 张梅 +3 位作者 张江涛 刘立胜 翟鹏程 张清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6,共6页
基于有效应力原理与达西渗流定律,建立了厚复合材料层板流动-压实过程的多场耦合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与厚单向板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了含界面层的厚正交层合板流动-压实计算模型,分析了垂直于层间界面方向的界面渗... 基于有效应力原理与达西渗流定律,建立了厚复合材料层板流动-压实过程的多场耦合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与厚单向板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了含界面层的厚正交层合板流动-压实计算模型,分析了垂直于层间界面方向的界面渗透率对正交层合板流动-压实过程的影响。通过与同等厚度单向板的分析结果对比表明,当不同方向铺层层间界面渗透率高时,厚正交层合板的流动-压实过程几乎与相同厚度单向板的流动-压实过程相同。但当层间界面的渗透率低时,会阻碍内部树脂的流动,导致正交层合板内部纤维体积含量提升慢,且越靠近内部,界面渗透率的影响越明显,最终在界面处纤维含量出现明显的跳跃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复合材料板 界面 渗透率 流动-压实过程 纤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