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昌县“十一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利育 《中国茶叶》 2005年第5期14-16,共3页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转变增长方式为途径,以增强茶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提升茶业地位、提升效益、提升品质、提升品牌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技兴茶,坚持全面、协调、...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转变增长方式为途径,以增强茶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提升茶业地位、提升效益、提升品质、提升品牌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技兴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改革和完善产业发展机制,加快茶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茶业,逐步引导新昌茶业向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内挖潜力,外拓空间,再造新昌茶业新优势,再创新昌茶业新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规划 新昌县 茶叶 生态茶业 科学发展观 市场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 农民增收 增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昌县生态茶园建设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利育 《中国茶叶》 2015年第1期4-5,共2页
新昌位于浙江东部,面积1213平方公里,人口43万。新昌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全国十强产茶重点县”等。境内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产茶历史悠久。1500多... 新昌位于浙江东部,面积1213平方公里,人口43万。新昌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全国十强产茶重点县”等。境内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产茶历史悠久。1500多年前就栽培茶树。上世纪17世纪中叶,新昌生产的珠茶被誉为“绿色的珍珠”,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新中国成立后,新昌成为全国三大珠茶出口基地县之一,出口的“天坛牌”珠茶荣获第23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改革开放以来,新昌积极调整茶类结构,大力开发名茶生产,闯出了一条依靠打造大佛龙井名牌、做大产业的茶业经济繁荣之路。新昌创名牌、拓市场、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发展模式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新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茶园建设 新昌县 国际市场 出口基地 名茶生产 示范县 中国名茶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昌县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经验
3
作者 凌光汉 陈小媛 《中国茶叶》 2016年第1期25-25,共1页
蝉、螨、蚧、蛾历来是浙江新昌县四类主要茶树害虫,以蝉为首。小绿叶蝉在新昌发生面广、繁殖快、危害重。小绿叶蝉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为害幼嫩芽叶,形成焦边、焦叶,严重的茶园似火烧状,既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运输与积累,又影响茶树的... 蝉、螨、蚧、蛾历来是浙江新昌县四类主要茶树害虫,以蝉为首。小绿叶蝉在新昌发生面广、繁殖快、危害重。小绿叶蝉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为害幼嫩芽叶,形成焦边、焦叶,严重的茶园似火烧状,既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运输与积累,又影响茶树的生育,导致茶叶产量减少,质量下降。由于小绿叶蝉发生时间长,繁殖代数多,跳来飞去活动力强,不但为害茶树,又可食害豆类、蔬菜等多种作物以及嫩绿杂草,因此防治较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绿叶蝉 茶树良种 刺吸式口器 茶园管理 焦叶 茶叶产量 昌茶 活动力 营养物质 茶尺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昌县良种茶苗产业的形成及采用的措施
4
作者 周竹定 《中国茶叶》 2004年第6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茶苗 良种 出圃 种茶 苗圃 插穗 新昌县 新兴产业 产值 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新昌茶业强县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利育 《茶叶》 2010年第1期54-57,共4页
本文介绍了新昌县茶业发展的成功方法,分析了新昌县茶业面临的形势,并就今后茶业建设提出了目标和新的思考。
关键词 新昌 茶业 发展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大佛龙井茶品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周小芬 叶阳 +1 位作者 周竹定 钱园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971-2975,共5页
为探索科学、客观的茶叶品质评价方法,以大佛龙井茶为分析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NIRS-PLS),分别建立了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单因子得分及五因子总分、六因子总分共7个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因子数不大... 为探索科学、客观的茶叶品质评价方法,以大佛龙井茶为分析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NIRS-PLS),分别建立了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单因子得分及五因子总分、六因子总分共7个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因子数不大于10的情况下,各模型校正相关系数Rc为90.48%~98.43%,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1.14~2.09,预测相关系数Rp为90.00%~96.6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52~2.84,7个模型校正集和预测集均获得较高的拟合度;其中五因子总分模型预测性能最好(Rp为96.65%、RMSEP为1.52),同时,总分模型精度均高于单因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法进行大佛龙井茶的品质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佛龙井茶 品质评价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感官审评 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茶园的规划与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陆德彪 周竹定 徐文武 《中国茶叶》 2018年第2期1-4,共4页
基于机械化采茶应遵循的农机农艺融合原则与机械化作业的基本要求,详细阐述了名优绿茶机械化采摘茶园的地形选择与规划、园地规划与设计、茶树品种选择与规划等配套技术要求。
关键词 名优绿茶 机械化采摘 茶园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越冬期极端低温冻害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俞辉 周竹定 +1 位作者 王士钢 陈小媛 《中国茶叶》 2017年第2期14-15,共2页
2016年1月23~25日,茶树处在越冬休眠期,浙江省新昌县出现了有监测以来的最低温度,城区三天最低气温分别为-8℃、-7℃和-6℃,山区出现了-14.5℃的极端低温,并伴随着大雪。而近十年来新昌最低气温为2009年的-5.3℃。因田间试验较难... 2016年1月23~25日,茶树处在越冬休眠期,浙江省新昌县出现了有监测以来的最低温度,城区三天最低气温分别为-8℃、-7℃和-6℃,山区出现了-14.5℃的极端低温,并伴随着大雪。而近十年来新昌最低气温为2009年的-5.3℃。因田间试验较难遇上极端低温,不容易观测茶树的抗性。常通过调查茶树叶片的形态及解剖特性、细胞透性、束缚水相对含量、保护性酶活性等指标来了解茶树品种的抗冻性。如用叶片或幼苗在不同温度处理后测试叶片电导率,电导率高说明细胞破坏程度高,抗寒性较差。而在田间环境中,低温除对叶片造成直接冻害外,还可使土壤水分冻结,不易被茶树吸收,导致叶片细胞失水而死亡,若有4~5级以上风力,因叶片失水加剧,冻害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叶片 极端低温 冻害调查 越冬期 叶片电导率 最低气温 细胞透性 最低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形名优茶机械组合加工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竹定 王士钢 《中国茶叶加工》 2006年第4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名优茶机械 扁形茶 组合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 加工质量 劳动力资源 生产规模 加工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红茶品质提升技术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双 陈小媛 俞燎远 《中国茶叶加工》 2018年第1期21-24,共4页
茶园海拔高度和土壤类型与红茶品质的形成关系密切。发酵是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是形成红茶醇厚、香甜、高爽的滋味等品质的决定性因素。研究选取较高海拔茶树鲜叶原料,通过对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和发酵工艺对红茶品质影响的探究,初步得... 茶园海拔高度和土壤类型与红茶品质的形成关系密切。发酵是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是形成红茶醇厚、香甜、高爽的滋味等品质的决定性因素。研究选取较高海拔茶树鲜叶原料,通过对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和发酵工艺对红茶品质影响的探究,初步得出合适的高海拔红茶发酵技术。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为400 m和600 m,土壤类型砂壤土的茶园茶树具有较好的红茶适制性,制成的红茶品质优异。采用变温发酵技术制成的红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更具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红茶 发酵工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冻害后对茶树良种推广的思考
11
作者 凌光汉 陈小媛 《中国茶叶》 2016年第9期28-29,共2页
今年受历史上罕见低温冻害的影响,浙江省新昌县春季名优茶产量大幅下降。据县农业局茶叶总站统计,今年春季名优绿茶实产1685吨,与去年同比减产10%左右;产值46990万元,同比减少7%左右。
关键词 低温冻害 良种推广 茶树 名优绿茶 名优茶 新昌县 浙江省 农业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星脱氧保鲜剂应用试验初报
12
作者 孙利育 周竹定 王士钢 《中国茶叶加工》 2008年第4期35-36,共2页
本文综述了群星脱氧保鲜剂的应用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试验处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与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对试验与效果作出了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 脱氧保鲜剂 茶叶 试验 群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井茶生产加工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13
作者 孙利育 王亚林 梁秀华 《中国茶叶加工》 2008年第3期16-17,共2页
本文阐述了龙井茶生产加工的管理方法及主要环节,并提出了具体范例。
关键词 龙井茶 管理 新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