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伦贝尔典型草原3种不同生物药剂防治草地蝗虫的药效试验
1
作者 刘毅 胡晓彬 +2 位作者 伟军 呼斯勒 刘昊 《草原与草业》 2025年第2期25-28,共4页
为研究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不同生物药剂对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选取1%阿维菌素、0.2亿孢子/毫升蝗虫微孢子虫和1.5%苦参碱为试验药剂,进行草原蝗虫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蝗虫平均虫口密度32头/m^(2),最高密度41头/m^(2)的典型草原区域... 为研究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不同生物药剂对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选取1%阿维菌素、0.2亿孢子/毫升蝗虫微孢子虫和1.5%苦参碱为试验药剂,进行草原蝗虫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蝗虫平均虫口密度32头/m^(2),最高密度41头/m^(2)的典型草原区域使用150 ml/hm^(2)1%阿维菌素,施药20 d平均防效可达85.42%,使用750 ml/hm^(2)1.5%苦参碱,施药20 d平均防效可达84.38%。而使用1425 ml/hm^(2)的蝗虫微孢子虫,20 d平均防治效果为51.04%。在蝗虫爆发阶段,应优先考虑使用750 ml/hm^(2)1.5%苦参碱或者150 ml/hm^(2)1%阿维菌素快速降低蝗虫种群密度,而在防效巩固阶段,则应考虑持续20 d以上使用1425 ml/hm^(2)的0.2亿孢子/毫升蝗虫微孢子虫,从而达到稳定蝗虫种群密度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蝗虫 苦参碱 阿维菌素 蝗虫微孢子虫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微肥对无芒雀麦种子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石国庆 吉尔尔格 +6 位作者 隋晓青 杨静 张勇娟 王鑫尧 刘毅 乌兰 张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6,共11页
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为研究对象,在无芒雀麦孕穗期、抽穗期和初花期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3种微肥(Zn肥、Mn肥和B肥),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了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最终明确无芒雀麦种子生产适宜的微肥种类、喷施时期和浓度。... 以乌苏1号无芒雀麦为研究对象,在无芒雀麦孕穗期、抽穗期和初花期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3种微肥(Zn肥、Mn肥和B肥),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了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最终明确无芒雀麦种子生产适宜的微肥种类、喷施时期和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孕穗期、抽穗期和初花期喷施3种微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具体而言,与对照相比,抽穗期喷施0.25%B肥的花序最长(增幅13.89%),抽穗期喷施0.05%B肥的单穗小花数最多(增幅10.84%),孕穗期喷施0.05%Mn肥的单株小穗数最多(增幅23.07%),初花期喷施0.05%Mn肥的单穗种子数(增幅29.50%)、千粒重(增幅17.14%)和种子产量最高(增幅23.42%)。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微肥的施肥方案为:无芒雀麦制种田可选择在初花期喷施Mn肥,喷施浓度控制在0.05%时对种子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无芒雀麦种子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微肥 叶面喷施 产量构成因子 种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