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刚烷胺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牛明磊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金刚烷胺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金刚烷胺治疗;观察组采用金刚烷胺... 目的:探讨金刚烷胺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金刚烷胺治疗;观察组采用金刚烷胺联合多奈哌齐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 m。分析比较两组治疗6 m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6 m的帕金森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总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 m,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UPDRS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 m,两组UPDRS各项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UPDR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金刚烷胺联合多奈哌齐可增强帕金森患者临床疗效,减轻帕金森病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金刚烷胺 多奈哌齐 帕金森评分量表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辅助阿司匹林肠溶片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研究
2
作者 张晓磊 陈博谦 +1 位作者 牛明磊 代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529-2531,共3页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辅助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3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辅助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3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39例)和观察组(替罗非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44例)。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m后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其中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用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表示,神经功能用中国卒中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评分表示,日常活动能力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表示。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m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I及R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辅助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治疗方案能改善ACI患者脑部血流量情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肠溶片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牛明磊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97-199,共3页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阿替普酶和丁苯酞治疗;... 目的: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阿替普酶和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rathel index,BI)、肌张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NIHSS)、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ra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丁苯酞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可促进肌张力及运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取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评估
4
作者 张晓磊 陈博谦 +1 位作者 牛明磊 代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834-1836,共3页
目的:探究机械取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超时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超时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取栓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机械取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超时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超时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取栓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n=47例)与观察组(机械取栓,n=51例)。分析对比两组的血管再通率、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近期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m,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对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能提高血管再通率,提升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近、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2
5
作者 郑书芳 《北方药学》 2019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不同,分为高龄组(年龄≥60岁)和低龄组(年龄<60岁)。两组均采用...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不同,分为高龄组(年龄≥60岁)和低龄组(年龄<60岁)。两组均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比较分析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状况,并对溶栓治疗后的直接并发症、非直接并发症及皮肤黏膜出血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m 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低龄组明显低于高龄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低龄组溶栓直接并发症、非直接并发症及皮肤黏膜出血的发生率(2.22%、16.67%、2.22%)明显低于高龄组(15.56%、66.67%、7.7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但对低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高龄患者。治疗中需综合考虑治疗的风险及收益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疗效 年龄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