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论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策略
1
作者 王帆竞 林逸轩 +2 位作者 鲍陶陶 申国明 方朝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3-728,共6页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 DOP)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不仅与骨质的减少紧密相关,而且显著提升了骨折的风险,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包括骨细胞活力丧失、高血糖状态、胰岛素抵抗等。从多维度的中医...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 DOP)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不仅与骨质的减少紧密相关,而且显著提升了骨折的风险,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包括骨细胞活力丧失、高血糖状态、胰岛素抵抗等。从多维度的中医视角探讨DOP的治疗方法,可以将其分为五脏维度、络病瘀血维度、生物轴互作维度论治3个方面。在五脏维度论治中,强调了补肾健脾、滋补肝肾。在络病瘀血维度论治中,提出了调理血管、促进骨生成的方法。在生物轴互作维度论治中,探讨了肾-脑-骨生物轴、脾-肠生物轴和炎症-代谢生物轴对DOP的影响。虽然中医药在DOP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循证依据,强化预防策略,结合现代技术精准评估,推动中西医结合与标准化研究,推动DOP防治研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多维视角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安医学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唐书宣 徐永祥 +5 位作者 周洁 张璐瑶 王鹏 阚红星 年福东 束建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48-1356,共9页
目的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安医学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以应对新安医学古籍医案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挑战。方法通过结构化和标准化处理新安医学古籍医案,构建新安医学数据库,并利用数据标注、实体关系提取及数据挖掘技术,形成新安医学知识库... 目的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安医学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以应对新安医学古籍医案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挑战。方法通过结构化和标准化处理新安医学古籍医案,构建新安医学数据库,并利用数据标注、实体关系提取及数据挖掘技术,形成新安医学知识库。进一步,通过知识获取、融合、存储和图谱问答技术,实现新安医学知识图谱的构建,提高知识的组织和检索效率。采用LangChain框架,将新安医学知识库接入大语言模型,实现基于模型的本地知识库问答。结果成功构建了新安医学古籍医案知识库,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化与标准化。通过知识图谱技术,有效展示了新安医学的知识结构,并开发了智能问答模块,显著提高了知识检索与管理的效率。基于大模型的本地知识库问答系统,依托新安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临床提供精确诊疗支持,促进了新安医学的传承与创新。结论证实了传统医学文献现代化处理的可行性,为中医药领域的知识创新与临床实践提供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学 智能辅助诊疗 人工智能 知识图谱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质量评价结合药效学研究木犀草素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及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许奇 张洪榕 +2 位作者 阮诺冰 吕溪涓 方朝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33,共11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T)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及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进行LUT药物毒性预测及理化属性评估并进行分子结构片段分割;分子对接验证LUT与Nrf2、HMOX1的结合能...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T)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及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进行LUT药物毒性预测及理化属性评估并进行分子结构片段分割;分子对接验证LUT与Nrf2、HMOX1的结合能力;db/m小鼠为C组,db/db小鼠被随机分为T、L、M、H与P组,干预12 w观察体质量及FBG变化。检测FBG、HbA1c、FIns、TC、TG、HDL-C、LDL-C表达;HE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形态与脂肪变性;试剂盒检测肝脏中MDA、SOD、GSH-Px的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Nrf2、HMOX1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AI算法预测了LUT的安全性与易合成性。LUT干预对db/db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12 w后T组小鼠较C组肝脏表现出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排列不规则、胞浆内存在大量的脂肪空泡与脂滴。与T组相比,LUT干预能够改善肝脏的病理学变化,降低FBG、HbA1c、FIns,TC、TG、LDL-C、MDA表达,改善HOMA-IR水平,上调SOD、GSH-Px的活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LUT与Nrf2和HMOX1之间均结合性较强,LUT干预可升高Nrf2、HMOX1的表达。结论LUT能够纠正db/db小鼠体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可通过Nrf2/HMOX1途径改善小鼠肝脏内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人工智能 木犀草素 氧化应激 药物评价 Nrf2/HMOX1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产葛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降脂活性研究
4
作者 喻杰 杨著 +3 位作者 吕秋月 王国栋 韩军 吴江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1-1539,共9页
目的 研究皖产葛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降脂活性。方法 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MCI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棕榈酸诱导肝细胞AML12建立脂质聚积模型,评价体外降脂活性。结果 从中分... 目的 研究皖产葛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降脂活性。方法 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MCI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棕榈酸诱导肝细胞AML12建立脂质聚积模型,评价体外降脂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rboxymethyl isoferulate(1)、methyl(E)feruloylglycolate(2)、ariscucurbin-A(3)、trans-p-coumaroygly colic acid(4)、3-吲哚甲醛(5)、β-谷甾醇(6)、葛根苷元A(7)、葛根苷C(8)、拟雌内酯(9)、dihydrofurocoumarin(10)、前胡苷Ⅴ(11)、psoralen dimer(12)、bergapten dimer(13)、异甘草素(14)、新异草苷(15)、毛蕊异黄酮(16)、大豆苷元(17)、3′,4′,7-三羟基异黄酮(18)、芒柄花苷(19)、染料木素(20)、染料木苷(21)。化合物1~4、7~10、13与17~19可显著抑制AML12细胞内脂质堆积,化合物9可抑制PPAR-γ表达。结论 化合物1~6,10~13为首次从葛属植物中分离。化合物1~4、7~10、13、17~19具有良好的降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乙酸乙酯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体外降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治疗方法的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5
作者 经加吻 孟庆波 +3 位作者 毕正 王帆竞 李瑜璠 方朝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4-1232,共9页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男性及其性伴侣的生活质量。积极参与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科学研究尤为重要,而动物模型是探究疾病发病机制、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以及新药研发的重要基础。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男性及其性伴侣的生活质量。积极参与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科学研究尤为重要,而动物模型是探究疾病发病机制、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以及新药研发的重要基础。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现在治疗多从调控血糖、抗氧化应激、PDE5抑制剂、干细胞疗法、抑制神经血管损伤、抗纤维化、中药等几个方面入手,特别是纠正高血糖对于预防或阻止疾病的进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查阅最新文献,总结并更新现有治疗方法,综述不同治疗方法所采取的动物模型,以期为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医家数据集(358–1949年)
6
作者 张文力 王鹏 +4 位作者 束建华 曾家乐 杨宇翔 徐永祥 何威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3期569-579,共11页
新安医学发源于新安江流域的古徽州地区(包括歙县、绩溪、休宁、祁门、黟县、婺源),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医学实践自成一派。据目前史料记载,新安医学肇启于晋唐,形成于宋元,明清到达鼎盛,至今仍然繁荣兴旺。它在中国医学史上占... 新安医学发源于新安江流域的古徽州地区(包括歙县、绩溪、休宁、祁门、黟县、婺源),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医学实践自成一派。据目前史料记载,新安医学肇启于晋唐,形成于宋元,明清到达鼎盛,至今仍然繁荣兴旺。它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涌现出众多医家和经典著作,对后世中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从中医类辞典史料中,以358到1949年之间的新安医家为研究对象,查阅相关文献典籍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将所有资料数字化,并根据医家生平考证总结出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特点,提取出Excel与JSON两种便于利用的数据集格式,共包含13个字段的1028位医家记录以及252条医家人物关系。此外,本研究还通过选择权威数据源、人工提取与多次审核、制订统一标准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新安医家数据集的质量。构建新安医家数据集,旨在集中整理和保存新安医家的相关文献。通过系统化的数据整理,方便研究者和中医爱好者查阅和研究新安医学相关内容,对继承和发展新安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家 新安医学 中医 中医学术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艾叶活性成分多维药理活性及分子机制系统研究
7
作者 张洪榕 许奇 +1 位作者 马忠民 方朝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8-367,共10页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究艾叶中的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及潜在作用机制。检索HIT、TCMSP、TCMIO数据库获取199种艾叶的活性成分。综合K最近邻、多层感知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算法及基于Lipinski规则及Veber规则的算法模型对艾叶化合物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究艾叶中的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及潜在作用机制。检索HIT、TCMSP、TCMIO数据库获取199种艾叶的活性成分。综合K最近邻、多层感知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算法及基于Lipinski规则及Veber规则的算法模型对艾叶化合物成分进行毒性和口服利用度预测,发现其中14种成分满足无毒性且口服利用度较好。采用合成可行性分数(SAscore)模型对以上14种成分进行可合成性分析,并通过BRICS及RECAP算法分割分子片段。STP和PM数据库挖掘得到406个艾叶核心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筛出5个核心靶点为SRC、EGFR、PTPN11、HRAS和PDGFRB。GO与KEGG富集分析提示核心靶点涉及808项GO富集分析条目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抵抗、间隙连接、磷脂酶D、JAK/STAT等7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艾叶活性化合物与SRC、EGFR、PTPN11、HRAS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细胞实验证实了艾叶活性成分杜香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HUVEC细胞增殖,并可促进EGFR蛋白的表达。本研究揭示了艾叶活性成分的药理特性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其药用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艾叶 活性成分 药理特性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华黄精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宇 夏宬涵 +2 位作者 吴江平 王国栋 韩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9-1157,共9页
研究“十大皖药”品种——九华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in Jiuhua Mountain)块状根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综合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九华黄精生药材的85%乙醇... 研究“十大皖药”品种——九华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in Jiuhua Mountain)块状根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综合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九华黄精生药材的8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并通过1 H NMR、13 C NMR、HR-ESI-MS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分别为polygodoside H(1)、polygonatumoside G(2)、25(S)-funkioside B(3)、typaspidoside A(4)、芦丁(5)、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6)、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0)、5-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1)、4-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2)、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3)、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4)、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5)、对羟基肉桂酸甲酯(16),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九华黄精中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3、5~8均能够有效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释放NO,且无细胞毒作用,IC 50值范围为8.28~41.85μmol/L,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华黄精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化痰方抑制NLRP3炎症小体对抑郁小鼠突触功能障碍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咪 董健健 +2 位作者 徐银 程楠 韩咏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3-842,共10页
目的:研究益气化痰方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和A1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对慢性温和不可预测应激(CUMS)抑郁小鼠模型突触功能障碍的调控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CC950组和益气化痰方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 目的:研究益气化痰方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和A1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对慢性温和不可预测应激(CUMS)抑郁小鼠模型突触功能障碍的调控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CC950组和益气化痰方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CUMS建立抑郁模型,分别给予MCC950或益气化痰方进行治疗。通过蔗糖偏好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小鼠抑郁样行为;高尔基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突触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海马GFAP与C3、Iba1与NLRP3的共定位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IL-1α、C1qA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SYP、PSD-95、C3、NLRP3、ASC、Caspase-1、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蔗糖偏好率显著降低,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中摄食潜伏期延长,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延长(P<0.05),海马树突分支数目及树突棘密度减少(P<0.01),GFAP与C3、Iba1与NLRP3共定位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TNF-α、IL-1α、C1q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SYP、PSD-9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3、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痰方组小鼠蔗糖偏好率升高,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摄食潜伏期、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海马树突分支数目及树突棘密度显著升高(P<0.01),GFAP与C3、Iba1与NLRP3共定位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TNF-α、IL-1α、C1qA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SYP、PSD-9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C3、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益气化痰方可通过抑制海马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少具有神经毒性的A1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从而减轻突触功能损伤,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益气化痰方 NLRP3炎症小体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突触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s在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杜蜀徽 黄传兵 +3 位作者 夏艳楠 陈小涵 徐佳敏 程园园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673-1680,共8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的先天性免疫系统诱导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其中异位骨化为主要病理特点,可导致关节活动度丧失和强直,甚至严重残疾。非编码RNA(ncRNA)为重要调节性非蛋白质编码转录本,由长链RNA(lncRN...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的先天性免疫系统诱导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其中异位骨化为主要病理特点,可导致关节活动度丧失和强直,甚至严重残疾。非编码RNA(ncRNA)为重要调节性非蛋白质编码转录本,由长链RNA(lncRNA),微小RNA(miRNA)及环状RNA(circRNA)3种类型组成。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关注到ncRNAs与AS异位骨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基于此,本文回顾了ncRNAs在强直性脊柱炎异位骨化的新发现,分析了它们在调控成骨分化、成骨细胞骨基质矿化、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相关细胞的活性和凋亡、血管生成及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旨在确定它们作为AS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所具有的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ncRNAs 异位骨化 lncRNA MIRNA cic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当汤含药血清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增强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自噬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妍妍 张可敬 +1 位作者 储俊 储全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9,共9页
目的观察抵当汤含药血清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RGECs)自噬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连续过筛法结合胶原酶法提取... 目的观察抵当汤含药血清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RGECs)自噬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连续过筛法结合胶原酶法提取与培养原代RGECs,使用第Ⅷ因子免疫荧光法对其鉴定。通过高糖培养基诱导RGECs模拟糖尿病环境下的细胞状态。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正常培养的RGECs)、高糖模型组(使用高糖培养基诱导的RGECs)、抵当汤组(在高糖诱导基础上加入抵当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的RGECs)、3-MA组(在高糖诱导基础上加入自噬抑制剂3-MA进行干预的RGECs)和抵当汤+3-MA干预组(在高糖诱导基础上同时加入抵当汤含药血清和自噬抑制剂3-MA进行干预的RGECs)。CCK-8法筛选最佳造模条件和含药血清干预浓度,利用单丹磺酰卡巴胺(MDC)法观察自噬囊泡荧光强度,RT-qPCR法检测Beclin-1、p62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I3K、p-Akt、p-mTOR、Beclin-1、p62、LC3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模型组RGECs自噬荧光信号减少,荧光强度降低,Beclin-1 mRNA表达减少,p62 mRNA表达升高,Beclin-1蛋白表达和LC3Ⅱ/Ⅰ水平下降,P62、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上升(P<0.01);与高糖模型组比较,抵当汤组RGECs自噬荧光面积与强度明显升高,Beclin-1 mRNA表达上升,p62 mRNA表达下降,Beclin-1蛋白表达上升,p62、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抵当汤含药血清可通过部分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增强RGECs的自噬,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抵当汤 自噬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肾小球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db/db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阮诺冰 李金菊 +3 位作者 许奇 经加吻 高家荣 方朝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6-792,共7页
目的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丹蛭降糖胶囊(Danzhi Jiangtang capsules,DJC)对db/db小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JC低、中、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另取db/m小鼠为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 目的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丹蛭降糖胶囊(Danzhi Jiangtang capsules,DJC)对db/db小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DJC低、中、高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另取db/m小鼠为对照组,连续给药8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糖、血脂、心肌酶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及纤维化情况;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检测心肌组织ANP、BNP、β-MHC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NLRP3、ASC、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和GSDMD-N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DJC能减轻db/db小鼠心肌病理损伤,减少胶原沉积和细胞凋亡,降低血糖、血脂、心肌酶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心肌组织中ANP、BNP、β-MHC mRNA表达,以及NLRP3、ASC、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T蛋白表达。结论DJC可减轻db/db小鼠心肌损伤,其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减轻心肌细胞焦亡,改善炎症状态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蛭降糖胶囊 糖尿病心肌病 DB/DB小鼠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黄健脾滋肾颗粒通过抑制MyD88/NF-κB通路减轻MRL/lpr小鼠肾损害
13
作者 汤忠富 黄传兵 +4 位作者 李明 程丽丽 陈君洁 尚双双 刘思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5-1632,共8页
目的基于MyD88/NF-κB通路探讨芪黄健脾滋肾颗粒(QJZ)改善MRL/lpr小鼠肾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6只雌性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将30只雌性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芪黄健脾滋肾颗粒低剂量组(QJZ-L组)、芪黄健... 目的基于MyD88/NF-κB通路探讨芪黄健脾滋肾颗粒(QJZ)改善MRL/lpr小鼠肾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6只雌性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将30只雌性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芪黄健脾滋肾颗粒低剂量组(QJZ-L组)、芪黄健脾滋肾颗粒中剂量组(QJZ-M组)、芪黄健脾滋肾颗粒高剂量组(QJZ-H组)、泼尼松组(Pred组),6只/组。干预8周后取各组小鼠的尿液、全血及肾脏组织,生化试剂盒检测肾损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尿总蛋白肌酐比值(UTPCR)、尿蛋白肌酐比(UACR)。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3(C3)、补体4(C4)、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肾脏组织进行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采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MyD88/NF-κB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与Model组相比,QJZ-L、QJZ-M、QJZ-H和Pred组24 h PRO、UTPCR、UACR、IgG、anti-dsDNA、IFN-γ、IL-17降低(P<0.01),C3、C4水平升高(P<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Model组比较,各组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系膜增厚减轻。透射电镜显示,各组肾小球电子致密物沉积、炎性细胞浸润较Model组减轻。RT-q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Model组相比,QJZ-L、QJZ-M、QJZ-H和Pred组肾脏中MyD88、NF-κB表达下降(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各组肾脏中p65、p52蛋白水平低于Model组(P<0.01)。结论芪黄健脾滋肾颗粒能够改善MRL/lpr小鼠肾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yD88/NF-κB通路过度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L/LPR小鼠 MyD88/NF-κB通路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损害 芪黄健脾滋肾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5-5p介导PIK3R1负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人唾液腺上皮细胞增殖
14
作者 张玉如 万磊 +5 位作者 方昊翔 李方泽 王丽文 李柯霏 闫佩文 姜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miR-155-5p靶向作用于PIK3R1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人唾液腺上皮细胞(pSSHSGECs)的影响。方法通过双荧光素酶验证miR-155-5p与PI3K/AKT通路的靶向关系。利用TRAIL及INF-γ刺激细胞,模拟pSS-HSGECs细胞模型;空... 目的探讨miR-155-5p靶向作用于PIK3R1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人唾液腺上皮细胞(pSSHSGECs)的影响。方法通过双荧光素酶验证miR-155-5p与PI3K/AKT通路的靶向关系。利用TRAIL及INF-γ刺激细胞,模拟pSS-HSGECs细胞模型;空白组:HSGECs,模型组:TRAIL+INF-γ+HSGECs,空转组:TRAIL+INF-γ+HSGECs+miR-155-inhibitor-NC;miR-155抑制组:TRAIL+INF-γ+IHSGECs+miR-155-inhibitor;CKK-8法、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细胞增殖能力。ELISA、RT-PCR方法分别检测相关细胞因子、miR-155-5p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表明,miR-155-5p与PI3K/AKT通路存在靶向关系,且PIK3R1mRNA为二者的结合位点。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能力、IL-10、IL-4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G2期比例、TNF-α、IL-6、miR-155-5p、PIK3R1 mRNA表达、p-PI3K/PI3K、p-AKT/AKT比率、PIK3R1mRNA蛋白相对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及空转组相比,miR-155抑制组细胞活力、G1期比例、克隆形成能力、IL-10和IL-4水平上升;同时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G2期比例、TNF-α、IL-6、miR-155-5p、PIK3R1 mRNA表达、p-PI3K/PI3K、p-AKT/AKT比率及PIK3R1蛋白相对表达下降(P<0.05)。结论miR-155-5p可靶向作用于PI3K1mRNA,负向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的过表达,改善pSSHSGECs增殖与凋亡异常,调节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miR-155-5p PIK3R1 PI3K/AKT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K-F环分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何伟 杨玉龙 +4 位作者 杨文明 杨悦 胡晨 李慧 黄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0-1155,共6页
目的 基于一种新的肝豆状核变性(WD)K-F环分级方法探讨其与认知功能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WD患者136例,所有入选的对象均进行裂隙灯检查,并根据铜沉积在角膜的形... 目的 基于一种新的肝豆状核变性(WD)K-F环分级方法探讨其与认知功能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WD患者136例,所有入选的对象均进行裂隙灯检查,并根据铜沉积在角膜的形状、范围、是否成环及晶状体是否出现葵花样混浊改变,将K-F环分为0~5级。指导患者完成UWDRS、MoCA、MMSE量表测评,分析不同K-F环分级的患者以上指标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多重比较采用LSD-t(方差齐时)或Dunnett’s T3检验(方差不齐时)。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K-F环分级与UWDRS、Mo CA、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36例WD患者中最多的为K-F环分级4级(40例,29.4%),最少的为0级(14例,10.3%);另有1级22例(16.2%),2级19例(14.0%),3级25例(18.4%),5级16例(11.7%)。按照不同K-F环分级,UWDRS评分呈明显上升趋势(F=22.61,P<0.001),MoCA、MMSE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F值分别为16.40、13.80,P值均<0.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K-F环分级与WD患者的UWDRS评分呈正相关(r=0.67,P<0.01),与WD患者的MoCA、MMSE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0.57,P值均<0.01)。结论 新的K-F环分级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区分WD患者病情轻重,并可部分反映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角膜色素环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肾颗粒通过调控miR-23b及Nrf2通路改善慢性肾脏病湿热证患者的肾功能: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试验
16
作者 呼琴 金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67-1879,共13页
目的探讨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脏病(CKD)湿热证患者miR-23b及Nrf2通路及氧化应激干预作用。方法通过TCMSP、UniProt检索并映射清肾颗粒调控靶点,利用SmallRNA测序技术筛选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的疾病基因,构建“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疾病”网络。... 目的探讨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脏病(CKD)湿热证患者miR-23b及Nrf2通路及氧化应激干预作用。方法通过TCMSP、UniProt检索并映射清肾颗粒调控靶点,利用SmallRNA测序技术筛选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的疾病基因,构建“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分子对接,明确清肾颗粒通过Nrf2通路影响CKD的靶点。临床试验:纳入60例CKD3~5期且表现为湿热证的非透析患者,设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组,另设20例正常组。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疗程8周。检测指标包括PBMC中miR-23b-5p、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水平,肾功能指标(Scr、eGFR),以及血清中ROS、AOPP、PON-1的含量。结果清肾颗粒经筛选得到6种主要活性成分,10个关键靶点(ACTB、JUN、PTEN、ESR1、GSK3B、PPARG、PIK3CA、APP、PIK3R1、BECN1)。通过Small RNA测序,发现miR-23b-5p基因表达上调。KEGG通路分析显示Nrf2通路发挥重要作用。分子对接揭示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结合活性良好,NFE2L2与木犀草素结合活性最好。清肾颗粒能降低患者血清Scr及ROS和AOPP水平,升高eGFR及血清PON-1水平(P<0.05);升高PBMC中的Nrf2和HO-1蛋白水平(P<0.05);升高miR-23b-5p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miR-23b表达及Nrf2通路异常可能是CKD湿热证患者的关键干预靶点。清肾颗粒能通过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多靶点改善CKD湿热证患者肾功能,其治疗效果可能与miR-23b表达的上调、Nrf2抗氧化通路活性的增强以及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降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肾颗粒 慢性肾脏病 MICRORNA Nrf2通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肾颗粒对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miR-23b和PINK1/Parkin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金华 张叶青 +4 位作者 呼琴 张磊 陈诺 韩燕全 王亿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0,共9页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 目的 探讨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中miR-23b对PINK1/Parkin通路的靶向调节机制,并阐明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机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法对清肾颗粒进行全指纹图谱分析。构建TGF-β1诱导大鼠NRK-52E细胞转分化模型,转染siRNA后分为模拟物空载对照组、miR-23b-5p模拟物组、抑制剂空载对照组、miR-23b-5p抑制剂组,观察miR-23b-5p对PINK1表达量的影响。再将NRK-52E细胞分组为正常组、TGF-β1组、清肾颗粒组、miR-23b-mimic-NC组、miR-23b-mimic组、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Western blot法检测NRK-52E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Beclin-1、P62、α-SMA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NRK-52E细胞中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α-SMA mRNA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3b-5p与PINK1的靶向关系。结果 UPLC指纹图谱法鉴定出清肾颗粒中11个活性成分。miR-23b-5p过表达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增加(P<0.05);而miR-23b-5p表达沉默后,PINK1 mRNA表达量也显著减少(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显示,Rno-miR-23b-5p能显著下调Rno-PINK1-WT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未能下调突变Rno-PINK1-mut荧光素酶活性(P>0.05)。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实验发现,TGF-β1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清肾颗粒组和miR-23b-mimic组的miR-23b-5p、Pink1、Parkin、Beclin-1、LC3Ⅱ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明显高于TGF-β1组,P62和α-SMA表达明显低于TGF-β1组(P<0.05)。miR-23b-mimic+清肾颗粒组的表现更优于miR-23b-mimic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上调NRK-52E细胞内miR-23b-5p表达,并通过增强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活性,抑制NRK-52E细胞转分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3b-5p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NRK-52E细胞 清肾颗粒 上皮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抗β2糖蛋白I(β2GPI)自身抗体可加重结缔组织病炎症程度及免疫功能紊乱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磊 刘健 黄传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2-537,共6页
目的 观察抗β2糖蛋白I(β2GPI)自身抗体在结缔组织病表达及其与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观察对象为广义结缔组织病患者,包括结缔组织病(CTD)、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定量... 目的 观察抗β2糖蛋白I(β2GPI)自身抗体在结缔组织病表达及其与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观察对象为广义结缔组织病患者,包括结缔组织病(CTD)、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定量检测抗β2GPI。采用魏氏法检测血沉(ES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结果 RA患者抗β2GPI抗体及其亚型较CTD、 SS、 SLE患者均明显升高。结缔组织病患者中CRP与抗β2GPI抗体、抗β2GPI抗体IgM呈正比。ESR与抗β2GPI抗体呈正比。与CRP正常组比较,CRP异常组抗β2GPI抗体、抗β2GPI抗体IgM升高。与ESR正常组比较,ESR异常组抗β2GPI抗体、抗β2GPI抗体IgG升高。RA患者中抗β2GPI抗体与ESR、抗CCP抗体呈正相关。抗β2GPI抗体IgG与RF呈正相关。结论 抗β2GPI抗体水平可作为结缔组织病炎症程度和评估免疫紊乱的一个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糖蛋白I(β2GPI) 结缔组织病 炎症程度 免疫功能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骨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及Notch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汤忠富 梁竹君 +5 位作者 黄传兵 程丽丽 陈君洁 尚双双 李明 刘思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3-1328,共6页
目的探讨重骨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及Notch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RA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和碳酸钙D3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重骨颗粒冲... 目的探讨重骨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及Notch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RA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和碳酸钙D3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重骨颗粒冲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8个关节活动度评分(DAS28)、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血沉(ES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骨代谢[骨钙素(OC)、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股骨骨密度值,RT-qPCR法检测Notch1、Jagged1、Hes1 mRNA表达量。结果观察组ACR70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86%(χ^(2)=4.769,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AS28、VAS、SDAI、ESR、TNF-α、IL-1β、IL-6、β-CTX、Notch1、Jagged1、Hes1 mRNA均显著降低(P<0.01),OC、PINP、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DAS28、VAS、SDAI、ESR、TNF-α、IL-1β、IL-6、β-CTX、Notch1、Jagged1、Hes1 mRN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P<0.01),OC、PINP、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P<0.01)。结论重骨颗粒能改善RA骨质疏松患者疾病活动,改善骨代谢,降低炎症因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otch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重骨颗粒 骨代谢 NOTCH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黄健脾滋肾颗粒调控JAK1/STAT1信号通路对MRL/lpr狼疮小鼠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君洁 黄传兵 +4 位作者 程丽丽 汤忠富 尚双双 李明 刘思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45-4150,共6页
目的 研究芪黄健脾滋肾颗粒(即健脾滋肾方)对MRL/lpr狼疮小鼠Janus激酶1 (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 (STAT1)通路及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24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4.55 mg/kg)、芪黄健脾滋肾颗粒(3.9 g... 目的 研究芪黄健脾滋肾颗粒(即健脾滋肾方)对MRL/lpr狼疮小鼠Janus激酶1 (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 (STAT1)通路及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24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4.55 mg/kg)、芪黄健脾滋肾颗粒(3.9 g/kg)和吗替麦考酚酯组(0.26 g/kg),每组6只,另以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给药8周后,检测小鼠24 h尿蛋白、尿总蛋白/尿肌酐、尿白蛋白/尿肌酐水平;采用HE和PAS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超微结构;免疫荧光(IF)法检测小鼠肾组织p-JAK1、 p-STAT1蛋白表达量;RT-qPCR法检测肾组织JAK1、STAT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 Podocin、 p-JAK1、 pSTAT1、 Bcl-2、 Bax、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芪黄健脾滋肾颗粒组肾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足细胞足突清晰,偶有少量融合;24 h尿蛋白、尿总蛋白/尿肌酐、尿白蛋白/尿肌酐水平均降低(P<0.01);Nephrin、Podocin、 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p-JAK1、 p-STAT1、 Bax、 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芪黄健脾滋肾颗粒可能通过抑制JAK1/STAT1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足细胞凋亡,从而减缓MRL/lpr狼疮小鼠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健脾滋肾颗粒 健脾滋肾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MRL/lpr狼疮小鼠 足细胞损伤 凋亡 JAK/STAT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