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水中碳酸钠团簇成核与生长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金利 何正华 +4 位作者 韩优 李韡 武江洁星 甘中学 谷俊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91-1700,共10页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碳酸钠颗粒在超临界水中的成核与生长过程.计算了温度为700-1100K、压力在23-30MPa下碳酸钠的团聚过程,计算时间为1ns.对体系结合能与径向分布函数的分析表明,碳酸钠成核过程主要受静电作用的影响.在超临界态下...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碳酸钠颗粒在超临界水中的成核与生长过程.计算了温度为700-1100K、压力在23-30MPa下碳酸钠的团聚过程,计算时间为1ns.对体系结合能与径向分布函数的分析表明,碳酸钠成核过程主要受静电作用的影响.在超临界态下,水分子与Na+和CO2-3之间的静电作用降低,Na+与CO2-3能够很容易碰撞形成Na2CO3小团簇.在Na2CO3整个成核过程中,单个离子的碰撞在前50ps内完成,同时离子碰撞速率达到1030cm-3·s-1.另外,在成核阶段温度的影响比压力更加明显,温度越高,离子碰撞速率越快,形成的初始团簇越多.而压力对Na2CO3团簇的进一步生长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碳酸钠 结合能 碰撞速率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中碳酸钾成核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金利 何正华 +3 位作者 韩优 李韡 甘中学 谷俊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4-469,共6页
针对超临界水对催化剂成核过程的影响机制问题,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研究K2,CO3在不同温度和密度的超临界水中的成核过程.通过对体系的相互作用能、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及体系氢键网络结构变化的分析,揭示了在K2,CO3成核过程中K+... 针对超临界水对催化剂成核过程的影响机制问题,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研究K2,CO3在不同温度和密度的超临界水中的成核过程.通过对体系的相互作用能、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及体系氢键网络结构变化的分析,揭示了在K2,CO3成核过程中K+、CO32-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态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的降低,水溶液体系氢键结构破坏,水分子与K+和CO32-的作用急剧降低,K+和CO32-在静电作用下可冲破水分子的静电屏蔽,从而碰撞聚合形成离子对,继而进一步团聚成核;体系温度越高、密度越小,K2,CO3越易形成小而分散的团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钾 超临界水 成核机理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碳酸钾煤焦上CO甲烷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樊利霞 李克忠 +1 位作者 张荣 毕继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47-1052,共6页
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负载碳酸钾的府谷煤热解半焦和不同气化率的部分气化半焦对CO甲烷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原煤热解半焦和脱灰煤热解半焦的甲烷化活性都很低,而负载10%(质量分数)碳酸钾的热解半焦甲烷化活性明显提高,... 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负载碳酸钾的府谷煤热解半焦和不同气化率的部分气化半焦对CO甲烷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原煤热解半焦和脱灰煤热解半焦的甲烷化活性都很低,而负载10%(质量分数)碳酸钾的热解半焦甲烷化活性明显提高,甲烷收率可达30%。负载碳酸钾的热解半焦水蒸气气化反应速率与碳气化率呈"火山"型关系曲线,在碳气化率为22%时达到极大值。在气化反应速率较高时得到的部分气化半焦上,甲烷化反应速率较低。利用红外光谱对半焦官能团进行分析,发现在热解过程中,碳酸钾和煤发生反应形成C-O-K复合物,在1100 cm-1附近出现特征振动峰,该峰的强度与碳气化反应速率成正比。不同气化率半焦经过甲烷化反应后,红外光谱谱图中C-O-K峰强度不同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化 碳酸钾 煤焦 部分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流化床燃煤自供热煤催化气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毛燕东 李克忠 +3 位作者 孙志强 毕继诚 辛峰 李金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8-804,共7页
在内耐火衬式流化床中,采用负载不同碱金属及配比催化剂的煤粉为原料,研究了煤粉催化气化过程,探索了自热方式为催化气化过程提供足够反应热的可能性,获得了维持煤气化装置连续稳定运行的工艺条件。经实验研究发现,通过燃煤自供热可为... 在内耐火衬式流化床中,采用负载不同碱金属及配比催化剂的煤粉为原料,研究了煤粉催化气化过程,探索了自热方式为催化气化过程提供足够反应热的可能性,获得了维持煤气化装置连续稳定运行的工艺条件。经实验研究发现,通过燃煤自供热可为催化气化过程提供所需的能量,并维持炉温在所需温度范围;添加碱金属催化剂后,煤粉对应的着火温度有明显降低,且钾盐对煤粉着火点影响比钠盐显著。同时,催化剂负载量存在一个最佳值;添加催化剂后,维持系统稳定操作的温度范围降低了100~200℃,控制炉温在低于该温度范围内操作,可有效减少结渣;负载催化剂后在较低的气化温度下可实现较高的碳转化率和气化效率,实现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行。燃煤自供热的流化床催化气化装置的构建及开发,将解决现有催化气化技术经济性不佳及工程放大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催化气化 碱金属 燃煤自供热 稳定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催化气化中非均相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伟伟 李克忠 +3 位作者 康守国 郑岩 张荣 毕继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0-296,共7页
以神木煤焦为研究对象,在小型加压固定床上考察了不同气化剂(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催化剂负载量、水蒸气分压、氢气分压和一氧化碳分压对碳转化率和气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非均相的催化气化反应来说,反应速率顺序为C-H2... 以神木煤焦为研究对象,在小型加压固定床上考察了不同气化剂(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催化剂负载量、水蒸气分压、氢气分压和一氧化碳分压对碳转化率和气化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非均相的催化气化反应来说,反应速率顺序为C-H2O>C-CO2>C-H2。H2和CO不同程度地抑制煤焦水蒸气气化反应,CO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H2。在700℃,当添加5%的CO,碳转化率降低约50%。基于Langmuir-Hinshelwood(L-H)方程,结合随机孔模型,同时考虑催化剂负载量及气化产物分压的影响,建立了煤焦催化水蒸气气化动力学模型,模型预测反应速率常数与实验值误差在10%以内,说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煤焦的催化水蒸气气化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气化 加压固定床 动力学 随机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油脂提取技术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杜彦山 刘敏胜 +2 位作者 徐春保 杨巧利 张雨忠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该文对国内外微藻油脂提取技术进展进行阐述。微藻油脂提取技术主要包括:超微粉碎技术、热化学提取技术(湿热法、蒸汽爆破法、挤压膨化法)、化学法、酶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亚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法、脉冲电磁... 该文对国内外微藻油脂提取技术进展进行阐述。微藻油脂提取技术主要包括:超微粉碎技术、热化学提取技术(湿热法、蒸汽爆破法、挤压膨化法)、化学法、酶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亚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法、脉冲电磁场法、高压均质法、离子液体法等;目前研究较多的为超微粉碎技术和热化学破壁技术,而挤压膨化技术和脉冲电磁场技术作为微藻油脂提取技术最新发展方向,已引起越来越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油脂 超微粉碎 油脂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鲁奇炉气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志远 程乐明 +3 位作者 曹雅琴 张玉宝 谷俊杰 甘中学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14,共5页
采用240 L/d的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SCWO)装置对鲁奇炉气化废水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实验室设计的高压连续加氧系统和在线温度测量装置,系统研究了废水的反应温度、停留时间、质量浓度等对废水COD、NH3-N和挥发酚去除率的影响,并对氧化自热... 采用240 L/d的连续式超临界水氧化(SCWO)装置对鲁奇炉气化废水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实验室设计的高压连续加氧系统和在线温度测量装置,系统研究了废水的反应温度、停留时间、质量浓度等对废水COD、NH3-N和挥发酚去除率的影响,并对氧化自热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可促进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随着废水质量浓度的升高,COD去除率增加而挥发酚和NH3-N的去除率有所下降;当温度超过500℃、压力23 MPa、停留时间为68 s时,经处理的废水COD、NH3-N和挥发酚去除率均超过了99.8%。通过高质量浓度鲁奇废水的氧化试验,证明在现有的试验装置上实现过程自热操作是可行的,为过程开发和放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鲁奇炉气化废水 废水处理 氧化自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