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悬浮体系中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的互相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天虎 徐惠芳 +4 位作者 鲁安怀 岳书仓 彭书传 汪家权 徐晓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318,共6页
由于晶体结构的制约,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在水悬浮体系中必定存在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的互相作用,但这种互相作用的形式和科学意义未曾被人认知。通过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分散、悬浮液混合、固液分离处理,经XRD、TE... 由于晶体结构的制约,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在水悬浮体系中必定存在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的互相作用,但这种互相作用的形式和科学意义未曾被人认知。通过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分散、悬浮液混合、固液分离处理,经XRD、TEM、SSA分析证实,水悬浮体系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存在胶体互相作用,并且以面 面形式结合。研究结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为合理解释凹凸棒石蒙脱石混合粘土吸附现象和物理化学性质提供新的视角;②凹凸棒石可以作为蒙脱石粘土的改性剂,在蒙脱石粘土中添加少量的凹凸棒石即可达到提高比表面积的效果,可以利用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的互相作用来制备类似柱撑粘土的纳米孔结构材料;③凹凸棒石粘土样品湿法处理时,水悬浮体系中不同矿物胶体颗粒互相作用会影响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对此现象在粘土矿物定量研究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凹凸棒石 水悬浮体系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内华达卡林金矿之含金FeS_2微晶中不可见金的TEM研究和地球化学模型(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惠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34-531,共1页
透射电子显微术的研究表明 ,美国内华达州卡林金矿中环绕黄铁矿大晶体的Fe的硫化物微晶乃是白铁矿。该白铁矿含Au和As,并在其中有纳米尺度的似带状区。相对于邻区而言 ,似带状区相对富As。因而提出 :似带状区还相对富晶格金。根据所得... 透射电子显微术的研究表明 ,美国内华达州卡林金矿中环绕黄铁矿大晶体的Fe的硫化物微晶乃是白铁矿。该白铁矿含Au和As,并在其中有纳米尺度的似带状区。相对于邻区而言 ,似带状区相对富As。因而提出 :似带状区还相对富晶格金。根据所得出的方解石中三价阳离子的分配系数方程认为 ,Au3+阳离子是在白铁矿的非平衡 (快速 )结晶作用期间 ,从白铁矿 -溶液界面上被结合到细粒白铁矿中去的。Au3+在白铁矿中的配分是由非平衡分布系数 (Kd’)所控制的。然而 ,由于Au3+的平衡分配系数 (Kd)小 ,故通过平衡 (缓慢 )结晶作用形成的黄铁矿并不将Au3+结合到晶体中去。早期形成的细粒晶体的再结晶作用则将把REE和Au从晶体中迁移走。相对于正常的白铁矿结构而言 ,较大的Au3+和Au+阳离子结合进入到白铁矿晶格中 ,可引起局部的结构畸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见金 白铁矿 黄铁矿 地球化学模型 非平衡分配系数 Kd 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与酸反应纳米尺度研究——反应机理和表面积变化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天虎 徐惠芳 +2 位作者 彭书传 汪家权 徐晓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8-105,共8页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和BET 比表面积分析 (BET SSA)技术调查了沉积型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形态和比表面积变化 ,并探讨了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理。对不同条件下凹凸棒石与酸反应产物纳米尺度观察表明 ,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和BET 比表面积分析 (BET SSA)技术调查了沉积型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形态和比表面积变化 ,并探讨了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理。对不同条件下凹凸棒石与酸反应产物纳米尺度观察表明 ,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既表现出棒状晶体端部四面体和八面体一致溶解 ,也表现出柱面位置四面体和八面体不一致溶解。纳米尺度观察揭示出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制是质子从外表面扩散渗透 ,而不是质子从晶体孔道的渗透 ,反应速率主要受穿过酸溶产物硅酸层扩散速率控制。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过程中 ,酸处理凹凸棒石的纳米孔结构现象与柱面位置四面体硅局部溶蚀有关。酸处理凹凸棒石比表面积增加归因于凹凸棒石中八面体不均匀、不连续溶解和局部四面体硅的溶蚀导致凹凸棒石孔道开放和直径扩大 ,从而使N2 分子更多的进入凹凸棒石的孔道。部分八面体残留对四面体片起支撑作用 ,当凹凸棒石中八面体阳离子近于完全溶解时 ,四面体片失去支撑 ,结构塌陷 ,内孔孔道消失 ,比表面积再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透射电镜(TEM) 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 纳米矿物学 纳米棒状SiO2 BET比表面积(BET-S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山质熔结凝灰岩中凹凸棒石断层岩的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天虎 朱光 +3 位作者 徐惠芳 王道轩 岳书仓 刘国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7-774,共8页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龙山安山质熔结凝灰岩中产出一种白色断层岩。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能谱仪(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结构、形貌和成分分析证明,这些白色断层岩主要由凹... 郯庐断裂带肥东段龙山安山质熔结凝灰岩中产出一种白色断层岩。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能谱仪(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结构、形貌和成分分析证明,这些白色断层岩主要由凹凸棒石组成(含量大于90%),属于凹凸棒石断层岩。凹凸棒石呈现40-60纳米的细长纤维,其中的少量杂质是纳米粒度的石英和钠长石。纳米粒度的石英和钠长石形态特征显示它们可能由安山质熔接凝灰岩中原生矿物机械破碎形成。这些凹凸棒石断层岩形成于火山热液活动同一期断层递进变形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在断裂作用下形成碎粉岩,然后是碎粉岩在构造应力和火山热液作用下水化形成凹凸棒石,最后凹凸棒石又在断层活动晚期发生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山质熔结凝灰岩 凹凸棒石 断层岩 纳米矿物学 矿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制备LDH实验研究 Ⅰ:合成方法和表征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天虎 徐惠芳 +4 位作者 鲁安怀 岳书仓 汪家权 彭书传 徐晓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9-204,共6页
在利用凹凸棒石生产活性白土过程中,大量形成的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用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制备LDH(层状双氢氧化物),一方面得到了LDH,同时也为解决活性白土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污染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利用TEM和XRD... 在利用凹凸棒石生产活性白土过程中,大量形成的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用凹凸棒石酸活化废液制备LDH(层状双氢氧化物),一方面得到了LDH,同时也为解决活性白土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污染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利用TEM和XRD研究了凹凸棒石粘土活化废液制备阴离子粘土微观结构特征,并对这种材料的形成机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酸性废水处理 活性白土 层状双氢氧化物 LDH 废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降尘TEM观察及其环境矿物学意义 被引量:35
6
作者 陈天虎 徐惠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5-428,共4页
在X射线衍射等分析研究基础上 ,进一步用透射电镜对半封闭室内长期沉积的大气降尘进行观察 ,提供了合肥地区大气降尘物相组成和各种物相形貌特征信息 ,揭示合肥地区大气污染物来源占第 1位的是地表扬尘 ,以粘土矿物为标志 ;占第 2位的... 在X射线衍射等分析研究基础上 ,进一步用透射电镜对半封闭室内长期沉积的大气降尘进行观察 ,提供了合肥地区大气降尘物相组成和各种物相形貌特征信息 ,揭示合肥地区大气污染物来源占第 1位的是地表扬尘 ,以粘土矿物为标志 ;占第 2位的是来源于大气化学次生气溶胶 ,主要和SO2 、CO2 、NOX 等气态污染物排放有关 ,以石膏、碳酸盐和易溶盐类为标志 ;占第 3位的是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的烟尘 ,以炭球为标志 ;占第 4位的是来源于燃煤烟尘排放 ,以球形玻璃珠为特征。TEM调查不仅为合肥地区大气气溶胶颗粒成因、城市大气污染物来源和污染控制对策提供准确资料和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矿物学 大气降尘 气溶胶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伊利石 方解石 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和潜在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天虎 徐惠芳 +3 位作者 鲁安怀 彭书传 徐晓春 汪家权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0-44,共5页
由于晶体结构的制约 ,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 ,在水悬浮体系中必定存在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的互相作用。但这种互相作用的形式和材料科学意义未曾被人认知。本文通过对蒙脱石样品化学剥片和对凹凸棒石样品的分散处... 由于晶体结构的制约 ,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 ,在水悬浮体系中必定存在蒙脱石和凹凸棒石的互相作用。但这种互相作用的形式和材料科学意义未曾被人认知。本文通过对蒙脱石样品化学剥片和对凹凸棒石样品的分散处理 ,悬浮液混合和蒙脱石 -凹凸棒石颗粒之间的互相作用 ,实现凹凸棒石和蒙脱石矿物纳米复合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高分辨透射电镜以及比表面积分析证实这种互相作用的存在和颗粒之间的缔合形式。剥片后的蒙脱石纳米晶片和分散的凹凸棒石纳米纤维发生面 -面互相作用。 2种矿物复合的结果 ,使得固体产物产生特殊纳米孔结构。此种材料在催化剂制备、吸附脱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凹凸棒石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皖坡缕石粘土中蛋白石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天虎 徐晓春 +1 位作者 Huifang Xu 岳书仓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8,共8页
TEM和XRD研究表明,在苏皖坡缕石粘土矿床的蛋白石坡缕石层中存在opal A和opal CT两种结构的蛋白石。蛋白石坡缕石层主要含坡缕石、opal A、opal CT,以及少量白云石和其它矿物,由富opal A层和富opal CT层互层组成,交互层的厚度在几个厘... TEM和XRD研究表明,在苏皖坡缕石粘土矿床的蛋白石坡缕石层中存在opal A和opal CT两种结构的蛋白石。蛋白石坡缕石层主要含坡缕石、opal A、opal CT,以及少量白云石和其它矿物,由富opal A层和富opal CT层互层组成,交互层的厚度在几个厘米左右。蛋白石坡缕石层中的矿物基本是自生矿物,从蒸发湖水中化学沉淀形成。矿物组成特征研究表明,蛋白石坡缕石层的矿物组分(Si、Mg、Al)来源于盆地周围玄武岩淋滤的浅层地下水。根据Opal A和Opal CT溶解度图解和坡缕石、白云石形成物理化学条件图解,当湖水具有高浓度溶解SiO2和Mg2+时,有利于opal A和坡缕石形成,当湖水具有低浓度溶解SiO2时,有利于opal CT结晶。因此,沉淀SiO2的结构状态取决于地下水补给的湖水溶解SiO2浓度。富opal A和富opal CT交互层的形成是古气候、古水文周期性变化的指示。富opal CT层指示高地下水补给流入量,低蒸发量,湖水低盐度和溶解组分,代表湿润气候时期;而富opal A层代表低地下水补给流入量,高蒸发量,高溶解组分浓度,代表干旱气候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 蛋白石 成因分析 地质背景 矿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与透射电子显微术相结合的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测定矿物中Ce和Fe的氧化态(英文)
9
作者 徐惠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中 ,与样品发生弹性散射的高能电子可被用于成像和产生选区电子衍射 (SAED) ,它们能提供关于样品结构的重要信息。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 )由于它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 ,因而可以在原子的尺度上来研究样品...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中 ,与样品发生弹性散射的高能电子可被用于成像和产生选区电子衍射 (SAED) ,它们能提供关于样品结构的重要信息。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 )由于它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 ,因而可以在原子的尺度上来研究样品的结构和微结构 (或织构 )。此外 ,TEM中入射的高能电子还经历了与样品的非弹性相互作用 ,它可以提供关于样品的化学和电子结构的进一步信息。据此 ,以TEM中的X射线能量色散谱学 (EDS)和电子能量损失谱学 (EELS)为基础 ,产生了分析电子显微术 (AEM )。其中EELS能够提供有关样品的诸如定量化学分析 (包括除氢以外的所有元素 )、氧化态、配位、结晶度以及化学键合类型等有价值的信息。HRTEM与EELS结合的研究则能从纳米尺度上提供关于矿物反应的微结构和微化学信息。应用以M4 和M5边的电子能量损失近边结构 (ELNES)为基础的EELS ,研究了被建议作为放射性废料寄主相的烧绿石中Ce的氧化态。与Ce3+ 相比 ,Ce4 + 的M4 和M5边具有较高的能量损失。M4 与M5边之间以及它们之后的弱峰之间的强度比可用于Ce3+ 与Ce4 + 的定量分析。在内蒙所产烧绿石矿物的颗粒 ,其未蚀变区的EELS数据指示出有Ce3+ 及其他稀士元素。然而由相邻蚀变区得出的EELS光谱则显示为Ce4 + 、Ba及其他稀土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能量损失谱 透射电子显微术 矿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散射核方法探测中国东北地区地幔转换带界面三维形态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凡 张涵 +2 位作者 李娟 王新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406-4424,共19页
地幔转换带是上下地幔物质运移和能量交换的必经通道,其速度结构和上下界面的起伏能够为认识地幔内部的温度和物质变化、地幔对流模式等地球演化相关的科学问题提供关键约束.本文利用布设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密度固定台网和流动台阵所记... 地幔转换带是上下地幔物质运移和能量交换的必经通道,其速度结构和上下界面的起伏能够为认识地幔内部的温度和物质变化、地幔对流模式等地球演化相关的科学问题提供关键约束.本文利用布设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密度固定台网和流动台阵所记录的远震体波接收函数,采用Ps散射核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获得了台站下方地幔转换带界面及其内部速度间断面的三维精细图像.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俯冲板片上下界面在地幔转换带内清晰可见,在高纬度(44°N)区域存在约30°的倾角;660-km间断面的深度起伏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在与俯冲板片相交处以西200~300 km,界面出现约20~40 km的下沉,而长白山和龙岗火山的西北区域存在约5~15 km的抬升,分别与板片滞留引起的低温异常和局部热物质上涌相对应;410\|km间断面的起伏形态较复杂,在大部分区域观测到大于10 km的下沉,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横向变化,与深俯冲动力学背景下冷的温度异常造成的影响不一致.我们认为板片俯冲、停滞和海沟后撤过程中引起的地幔转换带物质异常、含水状态及分布的变化是显著改变410\|km间断面形态的主要原因.本文获得的高精度地幔转换带界面三维形态为更好地认识东北亚地区俯冲板片在地幔物质分布和能量交换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转换带 接收函数 Ps散射核偏移 中国东北 俯冲板片 长白山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富含铜的绿泥石新变种
11
作者 施纯溪 张毓川 +1 位作者 罗谷风 徐惠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80-781,共2页
关键词 绿泥石 变种 铜质绿泥石 成分分析 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