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泳沉积及其在新型陶瓷工艺上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建玲 王晓慧 +2 位作者 郝俊杰 陈仁政 李龙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5-168,172,共5页
介绍了电泳沉积的特点、悬浮液的稳定机制、电泳沉积的机理及动力学原理,并对该技术在制备固体表面陶瓷涂层、孔状结构陶瓷、多层及复合结构、固体氧化物电池、纳米材料及纳米结构陶瓷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电泳沉积 陶瓷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PZT陶瓷自热温度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宜亚丽 旷庆文 +4 位作者 陈美宇 秦越 韩雪艳 褚祥诚 金贺荣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多层PZT陶瓷作为压电驱动器的核心组件,其压电性能受自热温度影响,在高交变电压作用下易发生失效。该文从交变电压特性、陶瓷多层结构角度对PZT陶瓷自热温度作用规律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扫描电镜下陶瓷断面结构形貌,建立了多层PZT陶瓷细... 多层PZT陶瓷作为压电驱动器的核心组件,其压电性能受自热温度影响,在高交变电压作用下易发生失效。该文从交变电压特性、陶瓷多层结构角度对PZT陶瓷自热温度作用规律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扫描电镜下陶瓷断面结构形貌,建立了多层PZT陶瓷细观结构仿真模型;然后搭建了温度测量实验平台,开展陶瓷表面自热温度测量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分析了交变电压幅值、频率特性和陶瓷压电层、死层厚度对陶瓷表面自热温度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陶瓷表面自热温度与交变电压幅值、频率呈近似线性增长;自热温度极值分布在陶瓷表面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温度差值小于3℃;压电层越厚,陶瓷表面自热温度越低;表面自热温度随死层厚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增趋势,且在死层厚度约300μm时达到最低值。该结论为多层PZT陶瓷自热温度调控与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热温度 交变电压 多层结构 热模拟 PZT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陶瓷坯体热脱脂机理与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罗煌阳 杨现锋 +3 位作者 刘子玉 刘鹏 徐协文 谢志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72-3786,3797,共16页
采用3D打印成型技术制备先进陶瓷往往需要添加大量有机粘结剂,陶瓷坯体中的有机粘结剂主要通过热脱脂工艺排出,故热脱脂工艺对3D打印的素坯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是实现高质量先进陶瓷制备和应用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3D打印陶瓷... 采用3D打印成型技术制备先进陶瓷往往需要添加大量有机粘结剂,陶瓷坯体中的有机粘结剂主要通过热脱脂工艺排出,故热脱脂工艺对3D打印的素坯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是实现高质量先进陶瓷制备和应用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3D打印陶瓷坯体中热脱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有机粘结剂的组成和作用出发,比较了不同分子量有机粘结剂的受热排除方式;讨论了有机粘结剂与陶瓷颗粒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及脱脂气氛对有机粘结剂热裂解的影响;描述了热脱脂过程的三个阶段及坯体结构的变化;分析了热脱脂过程中三种主要的传质途径:液相在毛细管力作用下的迁移,气相在液相中的扩散和气相在气孔中的扩散或渗透;归纳了在热脱脂过程及此前的工艺步骤中可能导致开裂或变形等缺陷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成型 热脱脂 粘结剂 热裂解 脱脂机制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5)[Nb_(1-x)(Al_(1/3)Mo_(2/3))_(x)]_(4)O_(15)陶瓷的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
4
作者 张晓辉 张哲汇 +2 位作者 张效华 马帅 岳振星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0,共6页
移动通信的全面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研究开发频率温度系数小的中等ε_(r)、高Q值的微波介质陶瓷新材料。本工作通过固相反应法,将(Al_(1/3)-Mo_(2/3))^(5+)引入缺位型六方钙钛矿陶瓷Ba_(5)Nb_(4)O_(15)的B位,研究离子掺杂对其相组成、微结... 移动通信的全面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研究开发频率温度系数小的中等ε_(r)、高Q值的微波介质陶瓷新材料。本工作通过固相反应法,将(Al_(1/3)-Mo_(2/3))^(5+)引入缺位型六方钙钛矿陶瓷Ba_(5)Nb_(4)O_(15)的B位,研究离子掺杂对其相组成、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适量的(Al_(1/3)-Mo_(2/3))^(5+)有利于Ba_(5)Nb_(4)O_(15)陶瓷的致密化烧结,然而当掺入量过多时,并未完全形成固溶体,出现了第二相BaMoO4,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陶瓷基体的微波介电性能。随着取代量的增加,Ba_(5)[Nb_(1-x)(Al_(1/3)Mo_(2/3))_(x)]_(4)O_(15)陶瓷的介电常数及Q×f值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复合取代令τ_f值朝负方向移动。当x=0.1时,1385℃下烧结的陶瓷样品具有最优的微波介电性能:ε_(r)=37,Q×f=10300 GHz,τ_(f)=6.5×10^(-6)/℃。结果表明,改性的Ba_(5)Nb_(4)O_(15)陶瓷介质可作为候选材料应用于高可靠性的移动通信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Ba_(5)Nb_(4)O_(15) 六方钙钛矿 离子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流延工艺制备陶瓷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崔学民 欧阳世翕 +3 位作者 黄勇 余志勇 吴立峰 汪长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0-43,共4页
流延法作为制备片层材料的重要工艺已经被陶瓷研究者广泛应用。但是,有机流延体系带来的环境污染、毒性及易燃性等问题已被社会所关注。因此,研究无毒、无污染的水基流延工艺已得到材料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外水基流延工艺... 流延法作为制备片层材料的重要工艺已经被陶瓷研究者广泛应用。但是,有机流延体系带来的环境污染、毒性及易燃性等问题已被社会所关注。因此,研究无毒、无污染的水基流延工艺已得到材料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外水基流延工艺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PVA体系、丙烯酰胺凝胶流延体系、纤维素类粘结剂体系及乳胶体系的不同特点;从粘结剂、分散剂、增塑剂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影响水基流延工艺的技术因素,并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乳胶体系水基流延工艺在制备片状或层状陶瓷材料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流延工艺 陶瓷材料 片层材料 粘结剂 分散剂 L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叔丁醇基凝胶注模工艺制备轻质、高强莫来石多孔陶瓷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立忠 汪长安 +1 位作者 刘伟渊 黄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3-1177,共5页
以叔丁醇为成型溶剂,莫来石粉为起始原料,采用凝胶注模成型方法制备出轻质、高强莫来石多孔陶瓷.莫来石多孔陶瓷中的孔隙形成于干燥过程中叔丁醇的快速挥发,孔隙分布均匀且相互连通.随烧结温度升高,气孔率、开气孔率和比表面积分别由77... 以叔丁醇为成型溶剂,莫来石粉为起始原料,采用凝胶注模成型方法制备出轻质、高强莫来石多孔陶瓷.莫来石多孔陶瓷中的孔隙形成于干燥过程中叔丁醇的快速挥发,孔隙分布均匀且相互连通.随烧结温度升高,气孔率、开气孔率和比表面积分别由77.8%、76.0%和10.39m2/g下降到67.6%、65.5%和4.26m2/g,而抗压强度则由3.29MPa显著提高到32.36MPa,材料孔径大小受烧结温度影响较小,孔径尺寸呈单峰分布,且几乎所有的气孔都为开口气孔,透气度与孔径尺寸具有一致的变化关系.莫来石多孔陶瓷在高气孔率条件下仍然保持高强度的主要原因是材料中均匀的孔隙结构、孔径尺寸小且相对集中、以及因烧结颈的形成在空间上所表现出的一种颗粒搭接骨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莫来石 凝胶注模 叔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3N_4/BN层状复合陶瓷抗穿甲破坏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翠伟 汪长安 +1 位作者 黄勇 赵世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4,共6页
研究了Si3N4/BN层状复合陶瓷的抗冲击破坏及抗穿甲破坏行为.研究发现:在射钉枪的作用下,处于自由状态的Si3N4/BN层状复合陶瓷比Si3N4块体陶瓷具有更好的抗冲击破坏能力.在7.62mm口径穿甲燃烧弹的作用下,Si3N4/BN层状复合陶瓷的抗穿... 研究了Si3N4/BN层状复合陶瓷的抗冲击破坏及抗穿甲破坏行为.研究发现:在射钉枪的作用下,处于自由状态的Si3N4/BN层状复合陶瓷比Si3N4块体陶瓷具有更好的抗冲击破坏能力.在7.62mm口径穿甲燃烧弹的作用下,Si3N4/BN层状复合陶瓷的抗穿透能力比Si3N4块体陶瓷略有下降,但仍远远高于45号钢材,而且在实弹冲击后不会像Si3N4块体陶瓷那样整体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陶瓷 抗穿甲破坏 防护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条件对薄片陶瓷材料凝胶流延成型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向军辉 黄勇 +2 位作者 谢志鹏 杨金龙 马春雷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8-61,共4页
利用有机单体的聚合原理 ,成功进行了陶瓷薄片材料的凝胶流延成型。讨论了工艺条件对成型的影响。使用惰性气氛保护克服了单体聚合反应中的氧气阻聚问题 ,浆料在一定温度和气氛条件下能够顺利完成聚合反应。所成型的坯体具有良好的强度... 利用有机单体的聚合原理 ,成功进行了陶瓷薄片材料的凝胶流延成型。讨论了工艺条件对成型的影响。使用惰性气氛保护克服了单体聚合反应中的氧气阻聚问题 ,浆料在一定温度和气氛条件下能够顺利完成聚合反应。所成型的坯体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柔韧性 ,在 15 5 0℃经 2h烧结 ,烧结样品显微结构均匀 ,没有发现晶粒异常长大现象 ,烧结体致密度达到 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条件 薄片陶瓷材料 凝胶 流延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新型陶瓷材料显微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邓湘云 王晓慧 李龙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4-198,共5页
简要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以铁电陶瓷为例阐述了这种检测仪器在新型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分析、纳米尺寸研究及铁电畴的观测领域中的用途,说明了扫描电子显微镜与其他设备的组合以实现多种分析功能的发展趋势和陶瓷材料在扫描... 简要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以铁电陶瓷为例阐述了这种检测仪器在新型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分析、纳米尺寸研究及铁电畴的观测领域中的用途,说明了扫描电子显微镜与其他设备的组合以实现多种分析功能的发展趋势和陶瓷材料在扫描电镜分析时的几个常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铁电体 陶瓷材料 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陶瓷注射成型的脱脂工艺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明 谢志鹏 +1 位作者 温佳鑫 杨亮亮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陶瓷注射成型是一种可近净尺寸的成型工艺。它主要包括了四个阶段:混炼、注射、脱脂、烧结,其中脱脂是最复杂和最重要的环节。本文详细介绍了热脱脂、溶剂萃取脱脂和催化脱脂的脱脂原理,对于各种脱脂工艺优缺点进行介绍和比较,并且对这... 陶瓷注射成型是一种可近净尺寸的成型工艺。它主要包括了四个阶段:混炼、注射、脱脂、烧结,其中脱脂是最复杂和最重要的环节。本文详细介绍了热脱脂、溶剂萃取脱脂和催化脱脂的脱脂原理,对于各种脱脂工艺优缺点进行介绍和比较,并且对这几种脱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注射成型 脱脂工艺 热脱脂 溶剂萃取脱脂 催化脱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工艺对石英质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素娟 陈永 +5 位作者 肖伟龙 张海涛 邓湘云 李建保 邱文达 章文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采用液相烧结法,经半干压成型制备石英质多孔陶瓷。采用SEM对多孔陶瓷的显微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对多孔陶瓷孔隙率及断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延长,石英质多孔陶瓷的... 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采用液相烧结法,经半干压成型制备石英质多孔陶瓷。采用SEM对多孔陶瓷的显微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对多孔陶瓷孔隙率及断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延长,石英质多孔陶瓷的孔隙率下降、断裂强度不断增大;最佳烧结温度为1250℃,最佳保温时间为30min。在最佳烧结工艺条件下,制备得到高孔隙率陶瓷,孔结构单一且孔径分布较窄,平均孔径大约为12.4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烧结温度 保温时间 孔隙率 断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陶瓷刀具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苗赫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1期237-242,共6页
回顾了陶瓷刀具的发展简况及其意义,重点介绍了Si3N4基和TiCN基复合陶瓷刀具的研制、性能和应用。复合Si3N4陶瓷刀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特别适合于各类铸铁件的粗精加工,也能进行铣削、刨削等冲击力很大的加工,其切削效率可提高3... 回顾了陶瓷刀具的发展简况及其意义,重点介绍了Si3N4基和TiCN基复合陶瓷刀具的研制、性能和应用。复合Si3N4陶瓷刀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特别适合于各类铸铁件的粗精加工,也能进行铣削、刨削等冲击力很大的加工,其切削效率可提高3~10倍;复合TiCN金属陶瓷刀具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特别适合于各类高硬高强钢(如淬硬钢等)的加工,可对高硬材料实现"以车代磨"干切削,免除退火工艺和冷却液,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新型复合陶瓷刀具已经在我国冶金、水泵、矿山机械、轴承、滚珠丝杠、汽车、军工等十几个行业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刀具 氮化硅 碳氮化钛 金属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压电驱动器的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晓鹏 褚祥诚 +1 位作者 季叶 李龙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5-27,共3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压电驱动器,其中压电陶瓷元件不需要粘接,而是通过螺栓与金属弹性体紧固在一起。由于预压力的作用,驱动器能够输出更大的推力,且陶瓷不易疲劳受损。作者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该驱动器进行了建模和模态分析,并进行...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压电驱动器,其中压电陶瓷元件不需要粘接,而是通过螺栓与金属弹性体紧固在一起。由于预压力的作用,驱动器能够输出更大的推力,且陶瓷不易疲劳受损。作者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该驱动器进行了建模和模态分析,并进行了样机制备。实验结果表明,该驱动器的工作频率在44.69 kHz,在该频率下激振,驱动器可有效驱动转子,转速达到93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器 超声电机 振动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孔壁碳化硅基多孔陶瓷的制备及其颗粒物过滤研究
14
作者 刘静静 岳卫东 +1 位作者 熊飞 单言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了提高碳化硅基多孔陶瓷的过滤性能,以碳化硅粉体、氧化铝粉体、聚醚多元醇、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烯二胺、稳泡剂硅油(阿拉丁)为原料,通过聚氨酯发泡技术,研制了三维(3D)网状孔壁结构的碳化硅基多孔陶瓷试... 为了提高碳化硅基多孔陶瓷的过滤性能,以碳化硅粉体、氧化铝粉体、聚醚多元醇、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烯二胺、稳泡剂硅油(阿拉丁)为原料,通过聚氨酯发泡技术,研制了三维(3D)网状孔壁结构的碳化硅基多孔陶瓷试样,并探索了料浆固含量(固相质量分数分别为45%、50%、55%和60%)对试样显微结构、物理性能和颗粒物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固含量的升高,试样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提高,显气孔率降低;2)聚氨酯发泡过程中产生的微孔会分布在陶瓷孔壁上形成网状孔壁结构,增大颗粒物与孔壁碰撞概率,提高试样的过滤效率;同时,网状孔壁结构还可以提高试样气孔贯通性,降低其压降;3)当固含量为55%(w)时,试样体积密度约为0.57 g·cm^(-3),显气孔率为79.2%,常温耐压强度为3.7 MPa;且对颗粒物的去除率高达91.2%,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多孔陶瓷 聚氨酯发泡 网状孔壁 过滤效率 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工艺参数对ZrCO复合陶瓷微球性能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孙玺 马景陶 +3 位作者 邓长生 赵兴宇 郝少昌 刘兵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4,共7页
以果糖为碳源开展内凝胶结合碳热还原反应制备ZrCO复合陶瓷微球的工艺研究,着重研究了烧结气氛和烧结温度对ZrCO复合陶瓷微球的成分、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氩气中含有不同CO含量的混合气氛及1550℃烧结获得的... 以果糖为碳源开展内凝胶结合碳热还原反应制备ZrCO复合陶瓷微球的工艺研究,着重研究了烧结气氛和烧结温度对ZrCO复合陶瓷微球的成分、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氩气中含有不同CO含量的混合气氛及1550℃烧结获得的ZrCO陶瓷微球表面非常光滑,且球形度较好,但烧结气氛中CO混合气氛的加入抑制ZrO2的碳热还原反应的进程。升高烧结温度能够进一步让碳热还原反应进行,但获得的烧结微球的压碎强度则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O陶瓷微球 碳热还原 烧结气氛 烧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陶瓷的分散复合技术与烧结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辉聪 谢志鹏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85,共19页
纳米陶瓷制备技术是改善陶瓷脆性以及提高陶瓷材料机械性能的有效手段。纳米陶瓷的分散复合技术与烧结工艺是制备纳米陶瓷的重要控制条件,均匀分散的纳米陶瓷复合粉体是制备纳米陶瓷的先决因素。目前,应用最多的分散复合技术主要有液相... 纳米陶瓷制备技术是改善陶瓷脆性以及提高陶瓷材料机械性能的有效手段。纳米陶瓷的分散复合技术与烧结工艺是制备纳米陶瓷的重要控制条件,均匀分散的纳米陶瓷复合粉体是制备纳米陶瓷的先决因素。目前,应用最多的分散复合技术主要有液相包覆和化学包覆。烧结技术主要包括有助于抑制晶粒长大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热压烧结以及振荡压力烧结、两步烧结、热等静压烧结。综述纳米陶瓷的发展、分类以及强韧化机理,通过实例来阐述液相分散复合技术以及烧结技术,并对液相分散复合技术与烧结技术所制备的纳米陶瓷显微结构以及性能进行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陶瓷 分散工艺 烧结技术 晶粒尺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石墨烯阵列的SiC基陶瓷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川 何鹏飞 +6 位作者 胡振峰 王荣 邢悦 张志彬 李竞龙 万春磊 梁秀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3,共7页
碳化硅陶瓷是一种重要工程材料,但具有一定的脆性,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二维石墨烯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可以作为第二相对碳化硅陶瓷材料进行性能改善。然而石墨烯在陶瓷基体中存在分散性较差等问题,难以发挥其对陶瓷基体的改性作用。为... 碳化硅陶瓷是一种重要工程材料,但具有一定的脆性,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二维石墨烯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可以作为第二相对碳化硅陶瓷材料进行性能改善。然而石墨烯在陶瓷基体中存在分散性较差等问题,难以发挥其对陶瓷基体的改性作用。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工作以陶瓷有机前驱体聚碳硅烷和工业可膨胀石墨为原料,通过前驱体–纳米插层技术制备了少层石墨烯纳米片(GNPs)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3%和5%的SiC/GNPs陶瓷基复合材料。GNPs在SiC陶瓷基体中呈阵列态平行排布,显示出极高的取向性;随着GNPs含量增加,阵列中GNPs的间距依次递减,表现出一定的微观组织拓扑可调节性;加入GNPs显著提高了SiC陶瓷的断裂韧性,当GNPs含量为3%时,样品的相对密度为98.5%,抗弯强度为445 MPa,断裂韧性达到最高值5.67 MPa·m^(1/2),相比纯SiC陶瓷提高了40%,由GNPs引发的裂纹偏转与桥连是主要的增韧机制。而进一步提高GNPs含量,断裂韧性下降至4.37 MPa·m^(1/2)。这种含有石墨烯阵列的复合材料可以用于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SiC基陶瓷器件的设计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石墨烯 微观组织 断裂韧性 陶瓷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沉积技术增材制造先进陶瓷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峰 侯龙轲 +4 位作者 杨小乐 刘鹏 谢志鹏 陈传盛 杨现锋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864,共16页
熔融沉积技术增材制造先进陶瓷材料具有高效、低成本和粉体适应性广等突出优势。通过分析先进陶瓷材料增材制造代表性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然后基于线材和螺杆挤出两种熔融沉积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熔融沉积方法在结构陶瓷、功... 熔融沉积技术增材制造先进陶瓷材料具有高效、低成本和粉体适应性广等突出优势。通过分析先进陶瓷材料增材制造代表性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然后基于线材和螺杆挤出两种熔融沉积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熔融沉积方法在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生物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从机械臂辅助3D打印、打印过程的监控与缺陷控制和增材制造过程的计算模拟三个方面对熔融沉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3D打印 熔融沉积 先进陶瓷 成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共烧陶瓷(LTCC)材料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9
19
作者 崔学民 周济 +1 位作者 沈建红 缪春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主要概述了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简称 LTCC)材料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认为利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将多种元器件复合或将其集成在多层陶瓷基板中是今后信息功能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我国应大力发展具有自主... 主要概述了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简称 LTCC)材料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认为利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将多种元器件复合或将其集成在多层陶瓷基板中是今后信息功能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我国应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LTCC 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 研究现状 应用 材料 多层陶瓷基板 LTCC技术 自主知识产权 功能陶瓷 陶瓷技术 元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7
20
作者 孙晶晶 李建保 +2 位作者 张波 翟华嶂 孙格靓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47,共5页
简述了电磁波吸收的基本原理,吸收材料的种类;详细介绍了陶瓷吸波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中以碳化硅和铁氧体为重点;最后简述了本实验室的一些相关工作。
关键词 陶瓷吸波材料 电磁波 碳化硅 铁氧体 吸收原理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