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MoO4)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红 陈楠 +4 位作者 张培松 梁磊 洪源泽 杜菲 王春忠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2-1315,共4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纯相的LiFe(MoO4)2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对其晶体结构及其磁学性质进行研究,并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该材料在3.0-1.0V内的电化学性质... 采用固相法合成纯相的LiFe(MoO4)2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对其晶体结构及其磁学性质进行研究,并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该材料在3.0-1.0V内的电化学性质.电化学测试表明,LiFe(MoO4)2作为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稳定比容量为200mA·h/g,充放电效率为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MoO4)2 磁学性质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C的冻干干燥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冬 李浩鸣 +3 位作者 邱海龙 陈岗 岳惠娟 刘安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36-1441,共6页
通过冻干干燥法辅助制备了分布均匀的纳米Li_2FeSiO_4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循环伏安(CV)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冻干法处理后得到的... 通过冻干干燥法辅助制备了分布均匀的纳米Li_2FeSiO_4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循环伏安(CV)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冻干法处理后得到的Li_2FeSiO_4材料颗粒尺寸更小,能够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距离;同时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使材料与电解液接触更加充分.在1.5~4.8 V电压范围内,与采用传统烘干干燥法制备的材料相比,采用冻干法制备的材料表现出更高的可逆比容量,并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硅酸亚铁锂 冻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a_2Co_2TeO_6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
3
作者 陈红 刘子媛 +3 位作者 张鑫 梁磊 洪源泽 王春忠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710,共4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纯相的Na_2Co_2TeO_6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其晶体结构和元素价态,并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倍率及循环伏安测试研究该材料在3.0~0.01 V内的电化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能.结果表... 采用固相法合成纯相的Na_2Co_2TeO_6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其晶体结构和元素价态,并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倍率及循环伏安测试研究该材料在3.0~0.01 V内的电化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a_2Co_2TeO_6作为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稳定容量为200mA·h/g,充放电效率为95%;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在电流密度500 mA/g下,仍可保持50 mA·h/g的稳定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 动力学性能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Ba1-xSrxCo0.7Fe0.2Nb0.1O3-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韩飞 刘晓梅 +3 位作者 毕海林 张立军 裴力 苏文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3-1227,共5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Ba1-x Srx Co0.7Fe0.2Nb0.1O3-δ(x=0、0.1、0.2、0.3、0.4)阴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Ba1-x Srx Co0.7Fe0.2Nb0.1O3-δ样品经1000℃,烧结10 h后... 采用固相法合成Ba1-x Srx Co0.7Fe0.2Nb0.1O3-δ(x=0、0.1、0.2、0.3、0.4)阴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Ba1-x Srx Co0.7Fe0.2Nb0.1O3-δ样品经1000℃,烧结10 h后形成了立方钙钛矿结构。从样品的电镜照片看出样品具有均匀的孔隙率,电解质(Ce0.85Sm0.15O1.925)-阴极(Ba1-x Srx Co0.7Fe0.2Nb0.1O3-δ)之间的界面结合良好。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Ba1-x Srx Co0.7Fe0.2Nb0.1O3-δ中掺入Sr可以明显地降低阴极的极化电阻,随着Sr含量的增多,阴极的界面极化电阻(RP)先减少后增大,当Sr的含量x为0.2时Rp值最小。以Ce0.85Sm0.15O1.925(SDC)电解质为支撑体,Ni0.9Cu0.1-SDC为阳极,Ba0.8Sr0.2Co0.7Fe0.2Nb0.1O3-δ为阴极的单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在600℃时达到155 mW/cm2。实验结果表明Ba0.8Sr0.2Co0.7Fe0.2Nb0.1O3-δ材料是一种电化学性能较为优良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 Ba1-xSrxCo0 7Fe0 2Nb0 1O3-δ 界面极化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催化剂在锂硫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欣 张冬 杜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3-527,共15页
锂硫电池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而成为最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系统之一。然而,硫和放电产物硫化锂的低导电率、可溶性多硫化锂(LiPSs)的穿梭以及缓慢的反应动力学致使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短、倍率性能低。近年来,研究表明具有强... 锂硫电池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而成为最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系统之一。然而,硫和放电产物硫化锂的低导电率、可溶性多硫化锂(LiPSs)的穿梭以及缓慢的反应动力学致使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短、倍率性能低。近年来,研究表明具有强催化活性的单原子(SAs)是理想的LiPSs锚定中心和催化位点。用SAs修饰正极和隔膜有助于吸附多硫化物并催化其转化,修饰负极则可显著提高锂的剥离/沉积效率,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本文综述了SAs在锂硫电池中的研究进展,包括材料合成、表征方法以及应用方向。最后,对SAs应用在电池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穿梭效应 单原子 多硫化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阳离子水系二次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詹世英 于东旭 +1 位作者 陈楠 杜菲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44-2155,共12页
水系电池以其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离子导电率高等优点,在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电荷载流子是二次电池关键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电池的机制和性能。相较于被广泛研究的金属离子作为载流子的二次电池,以非金属阳离子,如NH_(4)^... 水系电池以其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离子导电率高等优点,在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电荷载流子是二次电池关键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电池的机制和性能。相较于被广泛研究的金属离子作为载流子的二次电池,以非金属阳离子,如NH_(4)^(+)、H^(+)、H_(3)O^(+),作为电荷传输载体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与金属离子作为载流子相比,非金属离子载流子通常具有更小的水合离子半径、更低的摩尔质量,因此往往展现出更高的扩散速率与较长的循环寿命,且其制造成本更为低廉。然而,开发适于储存非金属离子的电极材料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对近几年相关研究报道进行总结。首先,介绍并讨论了非金属离子与金属离子作为载流子之间的差异;随后,总结了基于质子、水合氢离子、铵根离子和其他非金属载流子水系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由非金属离子存储所诱发新的电池化学与反应机制。最后,综合分析,认为通过材料结构优化工程,并且扩大电解液的工作电压区间,是有效提升水系非金属离子电池性能的必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载流子 水系电池 电极材料 电池化学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Si/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屈超群 王玉慧 +1 位作者 姜涛 别晓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高分子聚合物配体,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Si/C复合负极材料。利用PVP高温烧结形成的碳作为体积缓冲骨架,有效地解决了硅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和粉化问题。采用x射线衍射rXRD)、拉曼光谱(Raman)和扫...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高分子聚合物配体,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Si/C复合负极材料。利用PVP高温烧结形成的碳作为体积缓冲骨架,有效地解决了硅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和粉化问题。采用x射线衍射rXRD)、拉曼光谱(Ram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整体呈纤维状分布,纤维直径300~400nm,Si粒子以“麦穗状”均匀地分布在由无定形碳构成的纤维上。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首次充放电的不可逆容量为294.9mAh/g,是由于电极与电解液界面间固态电解质(SEI)膜的形成所致。另外,复合材料在低倍率(0.1c、0.2C和0.50和高倍率(1.0C和2.0℃)下均具有较高的库伦效率及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 C复合负极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复合纳米纤维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8
作者 屈超群 杜菲 +2 位作者 王玉慧 别晓非 魏英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5-1159,共5页
以聚丙烯晴(PAN)作为高分子聚合物配体和碳源,并添加少量纳米硅粉,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Si/C复合负极材料.用热重分析(TG)研究前驱体的分解过程,用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Si/C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 以聚丙烯晴(PAN)作为高分子聚合物配体和碳源,并添加少量纳米硅粉,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Si/C复合负极材料.用热重分析(TG)研究前驱体的分解过程,用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Si/C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Si/C复合材料具有纳米纤维结构,纤维直径约为350nm,呈交错的网状分布;PAN高温分解产物多为无定形碳;材料在0.1,0.2,0.5,1.0,2.0C下的放电容量分别为735.6,712.1,685.4,492.3,367.9mA·h/g,其倍率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静电纺丝 负极材料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掺杂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1.13Ni0.3-xMn0.57ZnxO2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雪 杨丽丽 +2 位作者 王春忠 陈岗 魏英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3-738,共6页
将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M(OH)2(M=Mn,Ni)前驱体与Zn O和Li2CO3混合,合成了不同Zn2+掺杂量的Li1.13Ni0.3-xMn0.57ZnxO2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Zn2+掺杂提升了材料的层状属性,降低了Li+/Ni2+混排程度.在2.0~4.8 V电压范围内,Zn2+... 将通过共沉淀法制备的M(OH)2(M=Mn,Ni)前驱体与Zn O和Li2CO3混合,合成了不同Zn2+掺杂量的Li1.13Ni0.3-xMn0.57ZnxO2材料.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Zn2+掺杂提升了材料的层状属性,降低了Li+/Ni2+混排程度.在2.0~4.8 V电压范围内,Zn2+掺杂材料表现出更高的可逆比容量,并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示差扫描量热测试结果显示,Zn2+掺杂材料的热安全性能明显优于未掺杂材料.在所合成的材料中,Li1.13Ni0.29Mn0.57Zn0.01O2(Zn2+掺杂量x=0.01)具有最高的放电容量、最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及极佳的热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层状正极材料 锌掺杂 电化学性质 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无机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歌 魏芷宣 +3 位作者 张馨元 陈楠 陈岗 杜菲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251-1265,共15页
钠离子电池因储量丰富、成本低廉而成为可替代锂离子电池的储能设备之一,尤其是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类似锂离子电池,以可燃的液态电解质作为离子传输媒介的钠离子电池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安全性的挑战。固态... 钠离子电池因储量丰富、成本低廉而成为可替代锂离子电池的储能设备之一,尤其是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类似锂离子电池,以可燃的液态电解质作为离子传输媒介的钠离子电池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安全性的挑战。固态电解质的使用不仅可以大幅提升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与金属负极匹配更能进一步实现电池能量密度同步提升。在各类固态电解质中,无机固态电解质以高离子电导率和离子迁移数、高力学性能及稳定性等诸多优势而备受瞩目。尽管如此,在全固态钠电池的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仍面临离子电导率低、化学与电化学稳定性差等不同困境。因此,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实现固态钠电池应用的必经之路。本文介绍了离子在固体中的迁移机制,并综述了氧化物、硫化物以及络合氢化物钠离子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重点强调不同结构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提升策略和提高化学及电化学稳定性的方法,包括通过离子掺杂提升离子电导率,调控晶界处化学组分或利用低熔点添加剂降低钠的快离子导体(natrium super ionic conductor,NASICON)型电解质的晶界电阻,解决硫化物型电解质的空气敏感问题,开发新型硫化物超离子导体,降低络合氢化物的有序-无序相变温度同时提高室温离子电导率等。最后对固态电解质面临的关键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导体 无机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化学/电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转换纳米粒子CaF2∶Er3+,Yb3+的合成及其温敏特性(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国锋 付作岭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aF_2∶Yb^(3+),Er^(3+)上转换纳米粒子。在980 nm激发下,研究了来源于Er^(3+)的2H11/2/4S3/2→4I15/2跃迁的绿光发射和来源于4F9/2→4I15/2跃迁的红光发射。由于Er^(3+)具有一对热耦合能级(2H11/2/4S3/2),所合成...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aF_2∶Yb^(3+),Er^(3+)上转换纳米粒子。在980 nm激发下,研究了来源于Er^(3+)的2H11/2/4S3/2→4I15/2跃迁的绿光发射和来源于4F9/2→4I15/2跃迁的红光发射。由于Er^(3+)具有一对热耦合能级(2H11/2/4S3/2),所合成的样品在293~573 K温度范围内有良好的温敏特性。利用荧光强度比(FIR)技术,测得样品在483 K时具有最大灵敏度0.002 85 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温度传感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0.5Ba0.5MnO3多铁性的第一性原理
12
作者 金山 靳锡联 +1 位作者 焦正 孟醒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0-596,共7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方法,通过对CaMnO3,BaMnO3的软声子模式分析,构造出一种Ca0.5Ba0.5MnO3(CBMO)合金结构.此合金可同时具有源于Mn原子的铁电(ferroelectric,FE)性与铁磁(ferromagnetic,FM)性,其中G型反铁磁(antiferromagnetic,... 利用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方法,通过对CaMnO3,BaMnO3的软声子模式分析,构造出一种Ca0.5Ba0.5MnO3(CBMO)合金结构.此合金可同时具有源于Mn原子的铁电(ferroelectric,FE)性与铁磁(ferromagnetic,FM)性,其中G型反铁磁(antiferromagnetic,AFM)构型下的电极化强度为6.70μC/cm2,铁磁构型下的电极化强度为23.214μC/cm2.其产生的机制是半径较大的Ba原子可导致晶格发生应变,产生有效负压,减弱CaMnO3的反铁畸变(antiferrodistortive,AFD)模对铁电模的抑制,进而诱导铁电极化.此性质意味着这种材料在磁场的作用下,由G型反铁磁构型转变为铁磁构型时的电极化强度会发生显著变化.基于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给出的不同磁结构总能,进一步拟合出了海森堡模型的参数,并针对其哈密顿量展开了有限温度下的Monte-Carlo模拟,模拟出的奈尔温度为70 K.这些结果从理论层面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源于相同原子的,并可能提供有效磁电耦合的多铁材料,并且可以为今后类似系统的相关实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多铁材料 磁电耦合 反铁畸变模 铁电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冬 李亭亭 +4 位作者 邱海龙 魏英进 王春忠 陈岗 岳惠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33-1638,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的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EIS)等对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元素已掺杂到Li_2FeSiO_4材料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的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EIS)等对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元素已掺杂到Li_2FeSiO_4材料晶格中,样品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和优异的动力学性能,表现出较好的充放电比容量和倍率特性,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0 mA·h/g,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可达到124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硅酸亚铁锂 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