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碳耦合交易研究
1
作者 董九舟 郭鸿业 +3 位作者 姜涛 杜尔顺 张宁 康重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752-5770,I0003,共20页
我国碳市场建设从发电行业切入,电力交易与碳交易联系密切。另一方面,新型电力系统的清洁低碳目标也要求电碳交易深度耦合,推动电力脱碳与绿色转型。该文分析电碳耦合交易的机理并界定其概念,梳理相关研究的共性和特性,为后续工作提供... 我国碳市场建设从发电行业切入,电力交易与碳交易联系密切。另一方面,新型电力系统的清洁低碳目标也要求电碳交易深度耦合,推动电力脱碳与绿色转型。该文分析电碳耦合交易的机理并界定其概念,梳理相关研究的共性和特性,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首先,介绍碳排放权、绿电绿证等交易机制以及电碳耦合交易的现状;其次,分析电碳交易的多层次耦合机理,界定电碳耦合交易的基本概念并探讨电碳耦合交易的典型路径;再次,总结现有研究的共性内容,从市场主体行为、电碳交易模式等方面归纳电碳耦合交易研究的一般模型;最后,从个体优化决策、市场均衡分析、机制设计等方面梳理电碳耦合交易研究的典型方向,展望新型电力系统下电碳耦合交易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碳耦合 碳排放交易 电力市场 新型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下智能环保电工绝缘材料研究进展
2
作者 查俊伟 张文业 +2 位作者 万宝全 张洪哲 张阳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17-4433,共17页
“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电工绝缘材料在环境兼容性、功能适应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已无法满足高比例新能源和绿色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因此,如何开发兼具高性能、环境友好、智能化及高可靠性的新型电工绝缘... “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电工绝缘材料在环境兼容性、功能适应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已无法满足高比例新能源和绿色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因此,如何开发兼具高性能、环境友好、智能化及高可靠性的新型电工绝缘材料,已成为电力行业亟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该文系统总结了固体、液体和气体三大类电工绝缘材料在智能环保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自修复、可回收、可降解、自诊断、自清除的固体绝缘材料;可再生可降解的液体绝缘材料;以及高性能低碳环保的气体绝缘材料。深入探讨了分子结构设计、动态交联策略、网络结构构建、纳米粒子掺杂、理论模型预测及可控降解等方案对实现智能化和环保化电工绝缘材料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机理,总结了当前电工绝缘材料智能化环保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实现电力系统安全、高效与低碳环保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材料 智能环保 自修复 可回收 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中的RTU测量非同步分析及其校正方法研究
3
作者 林俊杰 陈冰冰 +3 位作者 郭宜通 宋文超 江昌旭 陆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7-39,共13页
远程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 unit, RTU)是当前电网中最主要的测量终端,但是其量测量没有统一时标,更新频率低,而且存在不确定性的传输时延。而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 PMU)具有高同步、高精度等特点,成为电力系... 远程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 unit, RTU)是当前电网中最主要的测量终端,但是其量测量没有统一时标,更新频率低,而且存在不确定性的传输时延。而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 PMU)具有高同步、高精度等特点,成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数据采集装置。为协调利用这两种测量数据,首先归纳出RTU量测非同步的来源,分析了量测数据不同步对状态估计和潮流计算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的验证结果。并提出基于能量交互算子的量测数据相关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应用同步数据间相关性最大的原理,利用PMU所产生的精确数据来同步RTU数据,为混合测量系统确定测量基准时刻。通过对IEEE39节点电网和广东83节点实际电网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校正量测数据非同步以及改善状态估计和潮流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相量测量单元 远程终端单元 电力系统 状态估计 潮流计算 数据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量测的电力系统自适应抗差动态状态估计方法
4
作者 林俊杰 洪宏彬 +2 位作者 宋文超 江昌旭 陆超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694-4707,4721,共15页
快速准确地获取整个系统的实时状态,对于随机性和波动性大大增强的新型电力系统变得更为重要。为减小未知测量噪声的影响,准确获取系统状态,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抗差扩展卡尔曼滤波(IAREKF)算法的混合测量状态估计方法。首先,通过... 快速准确地获取整个系统的实时状态,对于随机性和波动性大大增强的新型电力系统变得更为重要。为减小未知测量噪声的影响,准确获取系统状态,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抗差扩展卡尔曼滤波(IAREKF)算法的混合测量状态估计方法。首先,通过量测变换技术实现混合量测的融合,并基于系统的时空特性构造伪量测;其次,引入自适应遗忘因子,改进噪声估计算法,能够更快速准确地估计时变系统噪声,提高算法的动态跟踪能力;然后,分析量测装置特性来估计量测噪声,并基于标准新息构造抗差因子以抑制不良数据;最后,基于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模型参数未知、系统状态变化和不良数据的影响下,均有良好的估计性能及较强的抗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估计 混合量测 卡尔曼滤波 抗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火电掺氢氨燃烧发电的受端电力系统多阶段减碳规划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志鹏 林今 +5 位作者 雷金勇 汪洋 宋永华 江莉龙 潘军 张行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8,共12页
利用风光新能源,寻找沿海受端电力系统较低成本的减碳路径,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核心挑战之一。通过分析氢氨储能与现有储能类型(如电化学、压缩空气等)的技术经济差异,建立了时序减碳约束下含耦合火电掺烧的氢氨储... 利用风光新能源,寻找沿海受端电力系统较低成本的减碳路径,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核心挑战之一。通过分析氢氨储能与现有储能类型(如电化学、压缩空气等)的技术经济差异,建立了时序减碳约束下含耦合火电掺烧的氢氨储能的电力系统多年拓展规划模型,并探讨其在电力系统中实现较低成本减碳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算例选取广东电网实际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日益严格的碳减排约束下,需要逐步通过新增风光储、“以气代煤”的火电规划模式、新增氢氨储能(包含气电掺氢、煤电掺氨和氨分解等方式)等技术路径实现减碳目标。对比仅通过锂电池调峰的减碳模式,通过引入耦合火电掺烧的氢氨储能技术,可以避免超配大量的风光储容量,显著降低了风光弃电率。这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利用,而且通过复用存量火电基础设施,进一步降低了氢氨储能减碳成本。因此,利用氢氨储能技术进行电力系统减碳是一条可规模化且较为经济可行的减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端电力系统 减碳 储能 气电掺氢 煤电掺氨 拓展规划 平准化减碳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静稳天气事件下电力系统风险评估与管控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海洋 蒋明华 +5 位作者 丁坤 杜尔顺 兰焮尧 方宇晨 张宁 康重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2,共11页
新能源电量高占比下,极端气象事件给电力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与挑战。在这些极端气象事件中,极端静稳天气作为一种特殊大气特征,容易导致连续多日新能源持续低出力的极端场景,严重影响新型电力系统长周期供需平衡。针对极端静稳天气造... 新能源电量高占比下,极端气象事件给电力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与挑战。在这些极端气象事件中,极端静稳天气作为一种特殊大气特征,容易导致连续多日新能源持续低出力的极端场景,严重影响新型电力系统长周期供需平衡。针对极端静稳天气造成的电力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从优化规划的角度提出风险量化评估与管控方法。首先,定义面向电力安全保供的极端静稳天气,辨识和选取极端场景。然后,基于提取得到的场景进行电力生产模拟,构建电力长周期供需不平衡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机会约束的极端静稳天气下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评估模型。最后,将上述模型嵌入传统电力规划模型,实现面向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管控的长周期灵活性资源优化配置,并基于IEEE RTS-79算例分析论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探究了长时储能在管控极端静稳天气下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静稳天气 供需平衡 风险评估 风险管控 长时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规划运营与电力市场:研究进展与科研实践 被引量:18
7
作者 钟海旺 张宁 +8 位作者 杜尔顺 郭鸿业 蔡元纪 王鹏 高洪超 李姚旺 刘学 康重庆 夏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084-7103,I0004,共21页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能源结构清洁化—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不断提高、能源要素多元化—发输配用各环节海量灵活性资源接入两大趋势带来的挑战,对电力规划、调度运营、电力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规划中如何综合考虑海量运行场景...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能源结构清洁化—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不断提高、能源要素多元化—发输配用各环节海量灵活性资源接入两大趋势带来的挑战,对电力规划、调度运营、电力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规划中如何综合考虑海量运行场景与多元化要素,运营中如何高效调度多样灵活性资源,市场如何设计机制激励主体提供灵活性,都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电力规划、调度运营、电力市场3个层面出发,对近年来新型电力系统中规划运营与电力市场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涵盖基础理论、机制设计、应用研究、系统研发等多类型研究文献。进一步从规划、调度、市场3个方面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如新型要素接入下的电网韧性、电碳耦合调度理论与高效求解技术、辅助服务与容量市场交易品类、考虑储能等新型主体的市场交易机制等,以期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规划 调度运营 电力市场 不确定性分析 低碳电力 综合能源系统 机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机组一次调频简化模型改进与电力系统频率安全约束解析计算
8
作者 黄怡涵 王小海 +3 位作者 张红光 陈磊 郝玲 杨志国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6-47,共12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占比的提高,频率安全问题成为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瓶颈之一。为了满足电网侧对大规模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解析分析的需求,首先对现有解析法所用火电机组一次调频简化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综...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占比的提高,频率安全问题成为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瓶颈之一。为了满足电网侧对大规模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解析分析的需求,首先对现有解析法所用火电机组一次调频简化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综合考虑负荷反馈控制特性、阀位限幅特性及主汽压力稳态值影响的火电机组一次调频二阶简化模型。然后,为准确反映机组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真实的调频特性,基于机组实时测量的稳态运行数据,提出了一次调频简化模型参数的在线确定方法。最后,为了实现系统频率安全约束的解析计算,对平均系统频率模型进行开环处理。将机组一次调频简化模型应用于平均系统频率开环模型中,提出了系统频率安全约束的解析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简化模型及频率安全解析分析方法能够对系统频率安全特性进行有效评估,且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频率响应 一次调频 火电机组 频率安全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为主体的海上油田群电力系统构网方式初探
9
作者 魏澈 苏开元 +3 位作者 邱银锋 李国香 王璠 谢小荣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4,共8页
该文研究了以风电为主体的海上油田群新型电力系统的构网方式。首先,以某实际海上油田群电网为例,说明其基本结构和边缘平台轻/重负荷两类典型情况;然后,分析构网型海上风电控制策略,提出集中接入、部分集中接入和分散式接入3种构网方式... 该文研究了以风电为主体的海上油田群新型电力系统的构网方式。首先,以某实际海上油田群电网为例,说明其基本结构和边缘平台轻/重负荷两类典型情况;然后,分析构网型海上风电控制策略,提出集中接入、部分集中接入和分散式接入3种构网方式;最后,以典型故障下系统不失稳为判据,通过时域仿真分析3种构网方式在边缘平台轻/重负荷两类情况下的稳定差异及失稳原因,提出适用于以风电为主体的海上油田群新型电力系统的构网策略。结果表明,部分集中接入的构网方式能够在边缘存在重负荷情况下达到稳定,且需合理配置中央与边缘平台的风电容量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构网型控制 海上风电 构网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启发式算法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振荡稳定性最差工况搜索方法
10
作者 汪林光 李旭涛 +1 位作者 任勇 谢小荣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2,共8页
随着新能源的广泛接入,由电力电子设备与电网间相互作用引发的振荡问题日益凸显。在电力系统运行规划过程中,需要对恶劣工况下系统振荡风险展开评估。因而如何找到最恶劣工况,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元启发式算法的新... 随着新能源的广泛接入,由电力电子设备与电网间相互作用引发的振荡问题日益凸显。在电力系统运行规划过程中,需要对恶劣工况下系统振荡风险展开评估。因而如何找到最恶劣工况,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元启发式算法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振荡稳定性最差工况搜索方法。根据所研究的系统选择工况变量,采用对数导数法构建振荡稳定性分析函数,选择元启发式算法并辨识系统振荡最差工况,最后,根据系统振荡最差工况分析系统振荡风险。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实际大规模风电接入系统,计算得到该系统的振荡最差工况并评估了系统振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并网 振荡风险评估 最差工况搜索 元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器研究初探
11
作者 谢小荣 李浩志 +1 位作者 张丹 王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56-166,共11页
新型电力系统中“机-电-磁-控”多时间尺度相互作用会引发频率从数赫兹到数千赫兹的宽频振荡,正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稳定性问题和重大技术挑战。文中首先回顾了针对同步机动态主导的低频振荡的电力系统稳定器技术,归纳了宽频振荡抑制... 新型电力系统中“机-电-磁-控”多时间尺度相互作用会引发频率从数赫兹到数千赫兹的宽频振荡,正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稳定性问题和重大技术挑战。文中首先回顾了针对同步机动态主导的低频振荡的电力系统稳定器技术,归纳了宽频振荡抑制的已有方法和面临难题;然后,提出了针对宽频振荡抑制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即测-即辨-即控”的控制结构;继而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器的关键技术难点,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给出了针对双馈风电机组-串补交流系统场景而设计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器样机及其硬件在环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器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稳定器 宽频振荡 低频振荡 稳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下燃煤火电机组一次调频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郝玲 陈磊 +4 位作者 黄怡涵 徐飞 徐达睿 陈群 闵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9,共16页
频率稳定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最关键要求之一。中国的能源禀赋决定了燃煤火电机组是最核心、最可靠的一次调频资源。然而,燃煤火电已开始出现一次调频能力不足的趋势。为了满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文中综述了燃煤火电在一次调频... 频率稳定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最关键要求之一。中国的能源禀赋决定了燃煤火电机组是最核心、最可靠的一次调频资源。然而,燃煤火电已开始出现一次调频能力不足的趋势。为了满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文中综述了燃煤火电在一次调频领域所面临的挑战、研究现状和关键科学问题。首先,总结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背景下火电一次调频的4个重要趋势,分析了下一步调频在电网和火电厂运行中的不足,提炼出提高一次调频能力和快速准确模拟调频的关键挑战。其次,从电网和火电厂运行的双向视角,综述了调频能力提升和调频动态仿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上述挑战和瓶颈,展望了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火电一次调频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火电机组 一次调频 建模仿真 动态建模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新型电力系统生成式智能应用模式初探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丁俐夫 陈颖 +2 位作者 肖谭南 黄少伟 沈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3,共13页
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需要智能化应用体系支撑。首先,文中探讨了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应用构建的关键难题,提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新型电力系统生成式智能应用模式及其逻辑框架,并探讨了此模式下实现智能应用全生命周期自动化构建的技术方... 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需要智能化应用体系支撑。首先,文中探讨了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应用构建的关键难题,提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新型电力系统生成式智能应用模式及其逻辑框架,并探讨了此模式下实现智能应用全生命周期自动化构建的技术方案;其次,针对系统仿真需求,介绍了典型生成式智能应用案例,并说明了相关技术方案特点;最后,展望了生成式智能应用发展的趋势和研究方向,供后续研究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大语言模型 智能应用 预训练模型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方法 被引量:19
14
作者 姜海洋 杜尔顺 +3 位作者 马佳豪 肖晋宇 侯金鸣 张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845-5857,I0001,共14页
受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带来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影响,新型电力系统的长周期供需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该文将电力系统的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分为两部分:连续多日无风无光的极端天气场景和月电量供需不平衡风险。首先,选取连续多日无风无光的... 受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带来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影响,新型电力系统的长周期供需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该文将电力系统的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分为两部分:连续多日无风无光的极端天气场景和月电量供需不平衡风险。首先,选取连续多日无风无光的极端天气场景,提出基于条件风险价值理论(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CvaR)的月电量不平衡风险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方法,通过季节性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长周期平衡能力。最后,基于IEEE RTS-79算例分析论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初步讨论季节性储能在平抑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电力系统规划 极端天气 长周期供需不平衡风险 电力电量平衡 季节性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行域投影理论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协同运行方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天策 李庚银 +2 位作者 王剑晓 魏韡 周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84-2796,共13页
随着新能源逐步成为电力系统的主体,传统电网体系的深层缺陷也日益显露。跨省区资源优化配置困难和分布式能源利用率低等能源协同体系的不足成为制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瓶颈。为此,该文通过基于外割法的可行域投影等值算法刻画区域系统... 随着新能源逐步成为电力系统的主体,传统电网体系的深层缺陷也日益显露。跨省区资源优化配置困难和分布式能源利用率低等能源协同体系的不足成为制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瓶颈。为此,该文通过基于外割法的可行域投影等值算法刻画区域系统可行域,并通过并行伞约束辨识法剔除模型冗余约束,进而提出一种基于投影等值理论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协同运行模式,通过可行域的交互实现各级调度体系间的高效协同,并提出了三种应用场景:配电网/虚拟电厂可行域聚合、省间多通道安全域计算和多时段输配电网协同运行。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和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区域电网规模,从而降低区域电网与调度中心的信息交互量,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力系统 可行域 投影等值 协同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优化控制中强化学习方法应用及挑战 被引量:17
16
作者 毕聪博 唐聿劼 +1 位作者 罗永红 陆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I0001,共22页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learning,RL)方法目前已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多个领域,在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领域的一些应用展现出良好的结果。但在强化学习方法落地于实际电力系统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该文首先概述强化学习基础...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learning,RL)方法目前已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多个领域,在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领域的一些应用展现出良好的结果。但在强化学习方法落地于实际电力系统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该文首先概述强化学习基础理论与研究现状,随后提出强化学习理论落地于电力系统各领域优化与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最后探讨强化学习应用于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RL) 电力系统 优化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群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路径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澈 苏开元 +3 位作者 邱银锋 谢小荣 李国香 车久玮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87-3298,I0084,共13页
为满足油田用电需求、摆脱进口燃机依赖、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海上油田群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智能化转型成为必然。该文探讨海上油田群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路径和关键技术。首先,介绍海上油田群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提出以新... 为满足油田用电需求、摆脱进口燃机依赖、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海上油田群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智能化转型成为必然。该文探讨海上油田群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路径和关键技术。首先,介绍海上油田群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提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低碳、安全、可靠、灵活、智能的海上油田群新型电力系统概念和结构特征。然后,在自发电和岸电两个主要场景下,考虑新能源渗透率、安全稳定、经济性等因素,探讨海上油田群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路径。最后,针对构建路径核心问题,提出了系统规划、分析控制、清洁减碳、自发电微网、岸电联网5个方面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海上能源系统的减碳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群新型电力系统 自发电 岸电 海上新能源 海上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科学问题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110
18
作者 康重庆 陈启鑫 +5 位作者 苏剑 艾芊 季宇 潘巍巍 高洪超 吴鸣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14,共12页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分布式资源配置规模与利用效率的逐步提高,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的构建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的关键研究领域。文中聚焦于规模化灵活资源可信聚合以及灵活资源辅助电力系统所需的信息-能量-价值耦合互...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分布式资源配置规模与利用效率的逐步提高,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的构建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的关键研究领域。文中聚焦于规模化灵活资源可信聚合以及灵活资源辅助电力系统所需的信息-能量-价值耦合互动机理问题,提出了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的科学问题、技术路线与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动态聚合、安全通信、协同调控、可信交易等4个领域,论述了具体的核心关键技术及其关联支撑关系。最后,围绕规模化灵活资源虚拟电厂的技术挑战与创新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虚拟电厂 灵活资源 动态聚合 协同调控 安全通信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侧电池储能系统运行评价: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林 索克兰 许鹤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9,共19页
随着新能源的接入以及电力系统形态的改变,电池储能系统(BESS)联合新能源并网发电运行的研究备受关注。为探索BESS接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运行效果及评价方法,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文中从运行模式和运行评价两个层面对新能源侧... 随着新能源的接入以及电力系统形态的改变,电池储能系统(BESS)联合新能源并网发电运行的研究备受关注。为探索BESS接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运行效果及评价方法,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文中从运行模式和运行评价两个层面对新能源侧BESS并网进行了分析。在运行模式层面,分析了新能源侧BESS离网、并网自主运行以及并网主动支撑模式的BESS配置及调用方法,并延伸出技术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五个维度的BESS运行指标体系。在运行评价层面,建立了一套BESS运行指标的理论模型,挖掘提高各运行指标的策略。然后,总结了现有的综合评价方法对BESS运行评价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了BESS各运行指标和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善新能源侧BESS运行评价的建议,并对其运行评价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 电池储能系统 运行模式 运行指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并网系统近工频振荡的自适应阻尼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晰 翟文辉 +3 位作者 田晓煜 亢朋朋 宋朋飞 谢小荣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3-53,共11页
风电并网系统在部分线路由于故障、检修等因素退出时,存在有功出力骤变诱发近工频耦合振荡的风险,且不同线路退出后,拓扑结构的差异会导致振荡频率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阻尼控制的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分析中国某... 风电并网系统在部分线路由于故障、检修等因素退出时,存在有功出力骤变诱发近工频耦合振荡的风险,且不同线路退出后,拓扑结构的差异会导致振荡频率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阻尼控制的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分析中国某实际风电场的近工频振荡现象,归纳发生振荡的风险场景;然后,阐述自适应阻尼控制的“即测-即辨-即控”结构,包含基于二阶RLC电路等效的振荡特征辨识方法、全工况阻尼控制参数优化设计策略;最后,通过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自适应控制对目标系统振荡模式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所提自适应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多样化场景中近工频振荡的快速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阻尼控制 近工频振荡 宽频振荡 振荡抑制 风电并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