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动态传递对准性能综合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艳永 杨功流 +1 位作者 王永苗 宋小飞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5-429,461,共6页
针对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SINS)动态传递对准性能的评估与鉴定,提出了对准度(DOA)的概念,以其作为性能评定的综合性指标,给出了统计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动基座传递对准工程应用中,无法直接测量对准姿态误差的情况,提出了动基座传递... 针对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SINS)动态传递对准性能的评估与鉴定,提出了对准度(DOA)的概念,以其作为性能评定的综合性指标,给出了统计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针对动基座传递对准工程应用中,无法直接测量对准姿态误差的情况,提出了动基座传递对准精度综合评估的方案和流程,探讨了利用固定点平滑、固定区间平滑和逆序递推估计进行综合评估的算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和对比。结果表明,对准度即能反映对准时间和对准精度,还能反映不同机动对准方案的差异,适于作为统一的鉴定指标,而3种算法均可用于传递对准性能的综合评估鉴定,基于工程实际建议采用固定区间平滑算法并根据战术要求计算广义的对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对准 对准度 卡尔曼平滑 逆序递推估计 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星光折射卫星自主导航系统方案设计 被引量:20
2
作者 宁晓琳 王龙华 +1 位作者 白鑫贝 房建成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01-1610,共10页
利用星光折射间接敏感地平的卫星自主导航方案具有导航精度高、自主性强的特点,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自主导航方案。在基于星光折射的自主导航方案中,折射星的准确识别与折射角的精确获取是实现高精度导航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星敏... 利用星光折射间接敏感地平的卫星自主导航方案具有导航精度高、自主性强的特点,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自主导航方案。在基于星光折射的自主导航方案中,折射星的准确识别与折射角的精确获取是实现高精度导航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星敏感器,利用连续高度星图模拟与匹配技术实现高精度折射星识别和折射角获取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星光折射的卫星自主导航系统方案。同时,为了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设计了相关的折射星仿真程序,以轨道高度为686km的对地观测卫星为例进行计算机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星敏感器精度为3″时,该导航系统平均位置误差约为145m,最大位置误差不超过4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自主导航 星光折射 星图识别 星图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区间平滑算法及其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宫晓琳 张蓉 房建成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7-693,共7页
对于离线处理或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组合导航系统,平滑作为一种离线估计算法,通过利用更多的量测信息,能够获得优于滤波估计的结果。固定区间平滑是利用某一时间区间内的所有量测信息对所有状态进行估计的一种算法,在组合导航系统中应用广... 对于离线处理或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组合导航系统,平滑作为一种离线估计算法,通过利用更多的量测信息,能够获得优于滤波估计的结果。固定区间平滑是利用某一时间区间内的所有量测信息对所有状态进行估计的一种算法,在组合导航系统中应用广泛。该算法主要包括适用于线性系统的Rauch-Tung-Striebel平滑算法和双滤波器平滑算法,以及基于上述两类平滑方式的非线性平滑估计算法。针对组合导航系统,详细阐述了这几类固定区间平滑算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导航 固定区间平滑 Rauch-Tung-Striebel平滑 双滤波器平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遥感惯性稳定平台振动特性分析与隔振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向阳 刘炜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72,共7页
针对航空遥感三轴惯性稳定平台隔离高频线振动的要求,在振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以振动传递率为评价指标,对周期性干扰下惯性稳定平台的一次和二次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Matlab仿真及振动特性分析,进而对某轻小型惯性稳定平台的隔振系... 针对航空遥感三轴惯性稳定平台隔离高频线振动的要求,在振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以振动传递率为评价指标,对周期性干扰下惯性稳定平台的一次和二次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Matlab仿真及振动特性分析,进而对某轻小型惯性稳定平台的隔振系统进行了设计,最后为验证隔振系统效果,对惯性稳定平台进行了振动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惯性稳定平台在受到30~500 Hz的外界干扰时能够平稳工作,且指向精度保持在0.2°以内,表明隔振系统设计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遥感 惯性稳定平台 振动传递率 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遥感惯性稳定平台建模与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蓓蕾 周向阳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43-1550,共8页
采用Newton-Euler法对航空遥感三轴惯性稳定平台进行动力学建模,建立了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稳定回路校正,经过PI校正后,稳定回路开环带宽为6.56 rad/s,开环相角裕度为68°。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柄的惯性稳定平台方位... 采用Newton-Euler法对航空遥感三轴惯性稳定平台进行动力学建模,建立了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稳定回路校正,经过PI校正后,稳定回路开环带宽为6.56 rad/s,开环相角裕度为68°。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柄的惯性稳定平台方位框手动控制策略,通过实时向稳定平台上位机发送命令,控制稳定平台方位框向预定位置转动,实现基于手柄的惯性稳定平台方位框手动控制。利用实验室研制的轻小型三轴惯性稳定平台对提出策略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方法可靠有效,满足了航空遥感载荷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遥感 惯性稳定平台 系统建模 手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轴承用新型自感位移传感器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利胜 王坤 郑世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随着磁轴承在航空航天、军事及民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其位移传感器的可靠性成为发展重点。而传统磁轴承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复杂、测量电路元器件过多,降低了磁轴承系统的可靠性。针对高转速和小转子磁轴承,设计了一种新型... 随着磁轴承在航空航天、军事及民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其位移传感器的可靠性成为发展重点。而传统磁轴承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复杂、测量电路元器件过多,降低了磁轴承系统的可靠性。针对高转速和小转子磁轴承,设计了一种新型自感式位移传感器,分析了自感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优化的传感器结构,设计了对应的测量电路,并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0.5~0.5 mm测量范围内,传感器的线性度为±1.25%,灵敏度为25.94 mV·μm,迟滞为±0.28%,重复性为±0.22%,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带宽为4.7 kHz,悬浮精度为2.4μm。该传感器完全适用于磁轴承系统,同时传感器结构简单易实现,测量电路得到大大简化,满足航空航天、军事及民用工业领域高可靠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轴承 自感 位移传感器 性能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悬浮鼓风机系统模型改进与实验 被引量:3
7
作者 杜毅 宋欣达 韩邦成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2-517,668,共7页
针对传统Greitzer风机模型对本研究对象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电机转速作为控制量,以管道出口压力作为控制对象的风机管道改进模型。相比于原Greitzer模型,改进模型考虑了实际应用中的弯形管道,计算弯管处局部压力损失,并且考虑了... 针对传统Greitzer风机模型对本研究对象不适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电机转速作为控制量,以管道出口压力作为控制对象的风机管道改进模型。相比于原Greitzer模型,改进模型考虑了实际应用中的弯形管道,计算弯管处局部压力损失,并且考虑了原模型中忽略的管道沿程压力损失,在计算管道出口压力时更加准确。通过实验与模型理论计算数据对比,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经数据分析,管道出口压力在中、高压输出阶段,相对误差分别在±3%和±1%以内。将改进模型和不考虑管道压力损失模型计算结果相对比,模型精准度提升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鼓风机 风机管道模型 出口压力 转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激光陀螺惯性测量单元混合标定方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程骏超 房建成 +2 位作者 吴伟仁 李建利 王文建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5-452,共8页
针对采用低精度转台标定高精度激光陀螺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不依赖转台精度的静态解析与Kalman滤波估计混合的新型高精度标定方法。首先采用多位置静态解析法粗标定出IMU系统参数的低精度初始值;然后根据惯性... 针对采用低精度转台标定高精度激光陀螺惯性测量单元(IMU)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不依赖转台精度的静态解析与Kalman滤波估计混合的新型高精度标定方法。首先采用多位置静态解析法粗标定出IMU系统参数的低精度初始值;然后根据惯性导航算法基本误差方程,建立以IMU系统参数粗标定结果的残差为估计对象,以IMU速度误差为观测量的扩展Kalman滤波器,估计出系统参数残差,进一步修正粗标定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利用低精度转台获得与高精度转台相当的参数标定精度,降低了惯导系统的标定成本,满足高精度激光陀螺IMU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抖激光陀螺 惯性测量单元 混合标定 误差补偿 KALMAN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飞轮锁紧保护技术研究与发展现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强 房建成 韩邦成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65-2475,共11页
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磁悬浮飞轮用一次性锁紧装置和可重复锁紧装置,分析了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综述了这些磁悬浮飞轮用锁紧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外一次性内/外锁紧方案,结合各种方案结构示意图,给... 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磁悬浮飞轮用一次性锁紧装置和可重复锁紧装置,分析了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综述了这些磁悬浮飞轮用锁紧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外一次性内/外锁紧方案,结合各种方案结构示意图,给出了不同锁紧装置的适用场合。为克服一次性锁紧装置不可重复锁紧/解锁的缺点,论述了国内可重复锁紧装置的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基于楔形块自锁的可重复内锁紧装置和可重复抱式外锁紧装置。展望了锁紧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出基于单执行机构的可重复内锁紧装置、高锁紧刚度、高阻尼可重复锁紧装置和锁紧保护效果评价方法是磁悬浮飞轮保护技术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飞轮 锁紧装置 姿态控制 磁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刚性转子系统振动机理分析与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17
10
作者 房建成 张会娟 刘虎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07-1713,共7页
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采用磁轴承支承,可通过主动控制实现极微振动,但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仍存在频谱分量丰富的振动.首先在转子动静不平衡和Sensor Runout振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Magnet Runout产生振动机理;然后,建立包含多振动... 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采用磁轴承支承,可通过主动控制实现极微振动,但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仍存在频谱分量丰富的振动.首先在转子动静不平衡和Sensor Runout振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Magnet Runout产生振动机理;然后,建立包含多振动源的系统动力学建模,并将整个动力学模型分解为平动和转动子系统,分析表明转子动静不平衡、Sensor Runout和Magnet Runout是通过不同的途径产生振动,不仅产生同频振动还包含倍频振动;最后,提出磁悬浮刚性转子系统主动振动控制的要求,为以后的主动振动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刚性转子 主动振动控制 转子不平衡 磁中心偏心 Sensor RUNOU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磁悬浮高速转子系统的自动平衡控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超 刘刚 赵光再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4-722,共9页
针对主被动磁悬浮转子高速旋转时质量不平衡和被动磁轴承磁中心的偏移导致的同频振动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移陷波加前馈补偿的自动平衡控制方法。首先,在转子为零位移控制状态下提取控制电流的同频成分,计算获得与被动磁轴承磁中心... 针对主被动磁悬浮转子高速旋转时质量不平衡和被动磁轴承磁中心的偏移导致的同频振动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移陷波加前馈补偿的自动平衡控制方法。首先,在转子为零位移控制状态下提取控制电流的同频成分,计算获得与被动磁轴承磁中心偏移相关的参变量;然后,在额定转速下设计通用陷波器以消除同频电流,前馈补偿主动磁轴承、被动磁轴承位移负刚度力和被动磁轴承磁中心偏移力,使主被动磁轴承的同频输出力为零,实现了转子绕惯性中心旋转。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并与仅补偿质量不平衡的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显示:提出的方法的同频磁轴承力减小到了只进行质量不平衡补偿算法的6%;实验结果显示:同频振动加速度减小到只进行质量不平衡补偿算法的23.3%。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表明该方法对同频振动抑制效果显著,实现了转子的自动平衡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被动磁悬浮转子 磁中心偏移 自动平衡控制 通用陷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LiDAR扫描系统安置误差角检校 被引量:14
12
作者 田祥瑞 徐立军 +2 位作者 徐腾 李小路 张勤拓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292-3297,共6页
车载激光雷达系统是集激光扫描仪(L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等于一体的多传感器集成系统。激光雷达系统多传感器的时空对准是实现数据融合及高精度三维测量的保障,其中扫描系统安置误差角是影响激光测量点定位精度的... 车载激光雷达系统是集激光扫描仪(L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等于一体的多传感器集成系统。激光雷达系统多传感器的时空对准是实现数据融合及高精度三维测量的保障,其中扫描系统安置误差角是影响激光测量点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分析了车载激光雷达系统中的相关坐标系及坐标系之间的空间转换关系,提出了一种以带有竖直边沿的竖直墙面作为检校场,对LiDAR扫描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之间的安置误差角进行检校的方法。通过构建的车载LiDAR系统安置误差角的检校对所提出的检校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检校 车载LiDAR 坐标转换 安置误差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伺服系统扰动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海涛 房建成 +1 位作者 韩邦成 魏彤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99-2205,共7页
为了抑制谐波减速器运动误差对双框架控制力矩陀螺伺服系统速率平稳性的影响,提出一种角加速度反馈的控制方法。建立了带有谐波减速机构的陀螺框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谐波减速器的运动误差进行了分析。通过设计非线性微分跟踪器得到加速... 为了抑制谐波减速器运动误差对双框架控制力矩陀螺伺服系统速率平稳性的影响,提出一种角加速度反馈的控制方法。建立了带有谐波减速机构的陀螺框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谐波减速器的运动误差进行了分析。通过设计非线性微分跟踪器得到加速度信号构成加速度反馈,对谐波减速器运动误差所造成的速率波动进行抑制。对框架伺服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在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原理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5度/秒的转速情况下,使框架转速波动量减小了59%,显著提高了转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框架控制力矩陀螺 谐波传动 非线性跟踪——微分器 加速度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系统谐波减速器的迟滞建模 被引量:15
14
作者 房建成 陈萌 李海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50-2958,共9页
为了抑制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DGMSCMG)框架伺服系统中谐波减速器固有的迟滞特性对系统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Preisach模型的谐波减速器迟滞特性建模方法。首先,使用一阶回转曲线法采集谐波减速器的柔轮输出力矩与扭转角,获得... 为了抑制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DGMSCMG)框架伺服系统中谐波减速器固有的迟滞特性对系统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Preisach模型的谐波减速器迟滞特性建模方法。首先,使用一阶回转曲线法采集谐波减速器的柔轮输出力矩与扭转角,获得建立谐波减速器迟滞模型的实验数据,其中谐波减速器柔轮的输出力矩是在不使用力矩传感器的条件下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估计得到的;然后,使用Preisach模型对谐波减速器柔轮输出力矩与扭转角迟滞关系进行建模;最后,采用将模型离散化的数字型实现方法辨识模型中的权重函数,并给出模型的离散递归算法使模型利于简易化编程与进一步的在线控制。实验结果显示,谐波减速器的迟滞模型误差不超过0.005°,MSE值不超过(0.000 83%)°。结果显示了所述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 谐波减速器 迟滞特性 PREISAC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MG磁轴承μ综合控制方法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世强 房建成 +1 位作者 魏彤 丁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75-1380,共6页
针对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磁轴承控制对象模型各通道的不一致性引起存在的参数摄动和未建模动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奇异值μ分析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可直接将参数摄动和未建模动态引入到控制器的设计中,无需将其转化为一... 针对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磁轴承控制对象模型各通道的不一致性引起存在的参数摄动和未建模动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奇异值μ分析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可直接将参数摄动和未建模动态引入到控制器的设计中,无需将其转化为一类更大范围的不确定性,避免了H∞方法的不必要保守性,还可对系统的鲁棒性能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系统阶跃响应的位置超调量与稳定时间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同时对系统参数的摄动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证明了μ综合法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力矩陀螺 主动磁轴承 参数摄动 鲁棒控制 μ综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力等效原理的刚性磁悬浮转子系统高精度在线动平衡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超 刘刚 盖玉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71,共5页
针对磁悬浮飞轮转子不平衡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线动平衡方法。其基于磁轴承控制作用力与转子不平衡离心力之间的等效原理,通过检测磁轴承的控制作用力解算转子不平衡校正质量。设计了零位移控制器,使转子绕几何轴旋转,此时磁轴承的控... 针对磁悬浮飞轮转子不平衡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线动平衡方法。其基于磁轴承控制作用力与转子不平衡离心力之间的等效原理,通过检测磁轴承的控制作用力解算转子不平衡校正质量。设计了零位移控制器,使转子绕几何轴旋转,此时磁轴承的控制作用力与控制电流呈线性关系,通过测量控制电流来准确获得磁轴承的控制作用力。该方法消除了传统方法由动力学模型过度简化带来的误差,尤其适用于强陀螺效应的扁平型刚性磁悬浮转子系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提高磁悬浮转子系统的动平衡精度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转子 主动磁轴承 不平衡振动 在线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线性求角的旋变轴角解码与激磁系统 被引量:9
17
作者 房建成 徐向波 魏彤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4-800,共7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DSP的旋变轴角解码与激磁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由于轴角解码中反正切运算需要很大运算量或很多数据空间存储查表值,甚至需要外扩存储芯片,因此,提出一种反正切运算补偿成分区间的线性运算求角方法。同时,在保证测...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DSP的旋变轴角解码与激磁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由于轴角解码中反正切运算需要很大运算量或很多数据空间存储查表值,甚至需要外扩存储芯片,因此,提出一种反正切运算补偿成分区间的线性运算求角方法。同时,在保证测角精度的基础上降低旋变激磁的电压幅值,从而实现了旋变轴角解码与激磁系统的高集成度与低功耗。实验结果显示:测角精度可达0.013°,框架电机速率精度达到0.000 4°/s。体积、质量、功耗与原激磁电源模块JD20-D15C36MK和轴角解码模块19XSZ2413相比均减少80%以上,很好地满足了航天应用小体积、轻质量和低功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变 旋变激磁 轴角解码 线性求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型捷联惯性测量单元标定及补偿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建利 房建成 +1 位作者 盛蔚 陶冶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47-951,共5页
在MIMU(微小型惯性测量单元)角速度及加速度通道误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三轴速率转台的MIMU快速高精度标定补偿方法,介绍了各参数的测量原理及误差系数的计算公式,得出了相应的误差数学模型及修正算法。利用三轴转台进行姿... 在MIMU(微小型惯性测量单元)角速度及加速度通道误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三轴速率转台的MIMU快速高精度标定补偿方法,介绍了各参数的测量原理及误差系数的计算公式,得出了相应的误差数学模型及修正算法。利用三轴转台进行姿态运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补偿后系统捷联惯性导航解算的三方位姿态误差小于1.5度。该标定补偿方法对提高MIMU的工作精度具有现实意义及工程适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型惯性测量单元 误差模型 标定 补偿 捷联惯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手动混合模式的吊舱稳定平台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向阳 李永 穆全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7-33,共7页
吊舱稳定平台在无人直升机电力巡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巡线质量和效率,克服自动跟踪单一模式下多源扰动导致的光学载荷视轴对目标的跟踪丢失,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手动混合模式的吊舱稳定平台控制策略。通过组合使用基于POS(Posi... 吊舱稳定平台在无人直升机电力巡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巡线质量和效率,克服自动跟踪单一模式下多源扰动导致的光学载荷视轴对目标的跟踪丢失,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手动混合模式的吊舱稳定平台控制策略。通过组合使用基于POS(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的位置和姿态信息的自动跟踪控制模式和基于人工手柄操作的手动跟踪控制模式,当目标跟踪丢失时利用手动模式及时对自动跟踪进行校正,实现吊舱稳定平台载荷视轴对电力线路的长时高精度稳定跟踪。根据控制策略,设计了基于DSP和FPGA的三环复合伺服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将手动控制设置在速率回路是最佳方案的结论。通过实际线路飞行实验对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自动/手动混合模式的平台控制对目标跟踪灵活准确,实现了无人机多传感器系统对电力线路的高效高精度数据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直升机 电力巡线 吊舱稳定平台 自动跟踪 手动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在无刷直流电机系统辨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0
作者 魏彤 郭蕊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08-2314,共7页
为了有效抑制量测噪声特性变化对系统辨识精度的影响以获得准确的无刷直流电机模型,提出了一种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无刷直流电机系统辨识方法。通过计算新息理论方差的极大似然最优估计,并将其引入卡尔曼滤波算法中修正滤波增益... 为了有效抑制量测噪声特性变化对系统辨识精度的影响以获得准确的无刷直流电机模型,提出了一种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无刷直流电机系统辨识方法。通过计算新息理论方差的极大似然最优估计,并将其引入卡尔曼滤波算法中修正滤波增益来抑制量测噪声特性变化对辨识结果的影响,使该滤波算法实现对模型参数的准确估计,提高辨识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量测噪声特性变化的情况下,该算法能够准确跟踪实际量测噪声特性的变化,参数估计平滑,相对于目前系统辨识广泛采用的带有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输出误差的均方根值减小了73.5%。该算法简单易行,计算量小,辨识结果可以很好地描述系统行为,便于在工程实践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机 系统辨识 参数估计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