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及其影响路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维 马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4-268,共5页
为了通过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模型从组织影响、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和不安全行为4个层面探究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关键人因及其影响路径。对90起高校实验室事故(2000—2022年)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卡方检验和让步比探讨了... 为了通过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模型从组织影响、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和不安全行为4个层面探究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关键人因及其影响路径。对90起高校实验室事故(2000—2022年)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卡方检验和让步比探讨了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组织过程简单、监督不充分、个人因素、技能失误和习惯性违规是导致高校实验室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模型中高低层级的人为因素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且主要的实验室事故致因路径共有16条。根据各层级事故致因形式,剖析了针对性的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影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事故 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 卡方检验 让步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荣智峥 魏午 +4 位作者 赵宇 毕舰镭 高阳 黄晖 聂祚仁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4,共15页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原位反应法等国内外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总结分析纳米Al_(2)O_(3)增强体、增强体与铝基体的界面微结构、增强体的尺寸和含量、铝基体的晶粒尺寸、增强体的分散性和微观构型设计对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概述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中主要的强化机制。最后,展望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未来在高增强体体积分数的大尺寸制备技术、非均质构型优化以及高强耐热结构功能一体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NdFeB永磁材料 被引量:5
3
作者 岳明 曹爱利 +2 位作者 王公平 刘卫强 张久兴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4-317,共4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和传统烧结技术制备了烧结NdFeB永磁体,并研究了2种磁体的磁性能、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与传统烧结磁体相比,放电等离子烧结磁体具有与其相当的磁性能及更好的耐腐蚀和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和传统烧结技术制备了烧结NdFeB永磁体,并研究了2种磁体的磁性能、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与传统烧结磁体相比,放电等离子烧结磁体具有与其相当的磁性能及更好的耐腐蚀和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磁体主相Nd_2Fe_(14)B的晶粒细小、均匀.边界富钕相仅有少量位于主相Nd_2Fe_(14)B颗粒周围,大部分以颗粒形式分布在主相三角晶界处.这种独特的显微组织特征对于晶间腐蚀过程及脆性沿晶断裂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放电等离子烧结磁体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NDFEB永磁 富Nd相 力学性能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Li(21)Si5/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科 侯超 宋晓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65-1069,共5页
本研究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同时实现热化学锂化与致密化,制备得到Li_(21)Si_5与石墨烯两相分布均匀、高致密度的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石墨烯的二维结构、优异的电导率以及大量结合紧密的两相界面能够有效地限制活性颗粒在脱锂过程中的... 本研究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同时实现热化学锂化与致密化,制备得到Li_(21)Si_5与石墨烯两相分布均匀、高致密度的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石墨烯的二维结构、优异的电导率以及大量结合紧密的两相界面能够有效地限制活性颗粒在脱锂过程中的体积收缩并促进电荷在活性颗粒内部的传输,促使该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预脱锂和首次嵌锂比容量分别为968和1007mAh·g^(-1),达到商业化应用锂-碳体系的3倍,首次库伦效率达到94.5%。循环100圈后比容量仍然可保持在590mAh·g^(-1),循环稳定性相比于采用碳颗粒制备的复合材料提升了1倍。即使在1 A·g^(-1)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比容量仍可保持在540 mAh·g^(-1)。本研究为设计开发应用于锂离子硫、锂离子氧等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中的富锂合金负极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化 负极 石墨烯 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载体材料-高品质硅藻土提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任象玉 郑广伟 杜玉成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44-149,共6页
采用擦洗、酸浸、碱浸、煅烧等工艺对吉林长白山矿区选矿硅藻土进行提纯处理,作为功能载体材料。通过SEM及比表面积分析研究了不同提纯方法对硅藻土表面形貌及比表面积、孔道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提纯方法各自的最优方案并比较了四种... 采用擦洗、酸浸、碱浸、煅烧等工艺对吉林长白山矿区选矿硅藻土进行提纯处理,作为功能载体材料。通过SEM及比表面积分析研究了不同提纯方法对硅藻土表面形貌及比表面积、孔道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提纯方法各自的最优方案并比较了四种提纯方法对硅藻土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为碱溶硅藻精土比表面积为32.9 m2/g,其对硅藻土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幅最大,作为药辅、食品保健功能载体材料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载体材料 硅藻土 提纯 擦洗 碱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薄膜在织物上的原位生长及其抗菌性能
6
作者 毛倩瑾 曾国栋 +1 位作者 梅燕 崔素萍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7-374,共8页
针对棉织物的抗菌问题,采用溶胶凝胶-低温热处理法在织物上原位生长ZnO纳米薄膜,赋予织物优良的抗菌性能,并利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等手段对薄膜的成分、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织物表面负... 针对棉织物的抗菌问题,采用溶胶凝胶-低温热处理法在织物上原位生长ZnO纳米薄膜,赋予织物优良的抗菌性能,并利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等手段对薄膜的成分、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织物表面负载上了均匀连续的ZnO纳米薄膜,负载率约6%,织物表面粗糙度从22.80 nm降至6.81 nm。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超过99.99%,对白念珠菌的抗菌率达到96.20%,具有广谱抗菌性。ZnO薄膜在织物表面有良好的附着性,经过250 min振荡洗涤后,薄膜结构仍保持均匀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氧化锌 织物 无机膜 抗菌 耐水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高聚物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毛倩瑾 周美玲 +1 位作者 陆山 戴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8-493,共6页
针对传统吸波材料存在的密度大、电磁参数不易调节的弱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微波吸收材料--导电聚合物;综述了导电聚合物的结构特点、导电机理及研究进展,以及导电高聚物的电磁参数、在雷达波频段的吸收性能等应用研究的进展,并探讨了导电... 针对传统吸波材料存在的密度大、电磁参数不易调节的弱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微波吸收材料--导电聚合物;综述了导电聚合物的结构特点、导电机理及研究进展,以及导电高聚物的电磁参数、在雷达波频段的吸收性能等应用研究的进展,并探讨了导电聚合物在红外兼容、智能隐身及其吸波机理研究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高聚物 吸波材料 隐身技术 电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忻 张久兴 +3 位作者 路清梅 张艳峰 刘延秦 刘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6-29,共4页
介绍了氧化物热电材料的应用前景,重点讨论了以NaCo_2O_4为代表的氧化物热电材料的基本结构、性能特征与研究进展;评述了NaCo_2O_4材料Na位、Co位掺杂研究和NaCo_2O_4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几种其它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氧化物热电材料 NaCo2O4 SEEBECK系数 电导率 热导率 热电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与新材料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久兴 岳明 +4 位作者 宋晓艳 路清梅 张国珍 周美玲 左铁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94-105,共12页
详细介绍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技术的工艺特点、特殊的烧结机理以及设备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SPS新材料研究开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包括梯度材料、综合性能优异的稀土永磁Nd-Fe-B材料、热电能源转换材料(CoSb3系... 详细介绍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技术的工艺特点、特殊的烧结机理以及设备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SPS新材料研究开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包括梯度材料、综合性能优异的稀土永磁Nd-Fe-B材料、热电能源转换材料(CoSb3系列)、原位合成的WC块体材料、超细或纳米晶WC-Co硬质材料和SPS烧结过程组织演变及机理等.最后展望了SPS新材料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技术 新材料 研究开发 应用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高性能NdFeB永磁材料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公平 岳明 +1 位作者 张久兴 刘卫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9-463,共5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高性能新型NdFeB永磁材料,研究烧结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对磁体组织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磁体的微观组织,利用B-H回线仪检测磁体的磁性能。结果表明:较高的烧结温度有利于磁体的致密化,但过高的温...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高性能新型NdFeB永磁材料,研究烧结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对磁体组织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磁体的微观组织,利用B-H回线仪检测磁体的磁性能。结果表明:较高的烧结温度有利于磁体的致密化,但过高的温度则阻碍液相在主相晶界的浸润,从而降低磁体的致密度。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出具有独特的微观组织且最佳性能为Br=1.351 T,Hci=674.4 kA/m,BHm=360.4 kJ/m3的新型SPS NdFeB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NDFEB永磁材料 富钕相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左铁镛 聂祚仁 +1 位作者 狄向华 李贵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3,共3页
自1998年起,在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的支持下,对于我国钢铁、水泥、铝、陶瓷、建筑涂料等几种典型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MLCA)研究正式启动。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探索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材料环境负荷指标表征和计算方法;对典型材... 自1998年起,在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的支持下,对于我国钢铁、水泥、铝、陶瓷、建筑涂料等几种典型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MLCA)研究正式启动。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探索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材料环境负荷指标表征和计算方法;对典型材料进行了基础数据调研、汇总计算和 MLCA 评价;初步建立起我国 MLCA 数据库,并开发了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估软件。主要介绍该项计划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今后国内 MLCA 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材料 环境负荷 环境协调性评价 编目分析 评价方法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HA/Ti生物活性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国珍 张光磊 +3 位作者 张久兴 钟涛兴 惠剑 宗斌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技术制备了HA/Ti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烧结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SPS可以大大降低烧结温度 ,HA/Ti(质量分数比为 70 %/3 0 %)复合材料在 90 0℃可实现良好的烧结 ,HA不分解 ,保持了HA的...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技术制备了HA/Ti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烧结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SPS可以大大降低烧结温度 ,HA/Ti(质量分数比为 70 %/3 0 %)复合材料在 90 0℃可实现良好的烧结 ,HA不分解 ,保持了HA的结构和含量 ,并实现了Ti合金与Ti粉的良好烧结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 羟基磷灰石 种植体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NdFeB永磁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公平 岳明 +3 位作者 张久兴 刘卫强 任仁 刘程扬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9-262,266,共5页
采用传统烧结技术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SPS)制备相同成分的烧结NdFeB永磁合金。研究了所制备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测量了合金的抗弯强度并对磁体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 采用传统烧结技术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SPS)制备相同成分的烧结NdFeB永磁合金。研究了所制备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断裂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测量了合金的抗弯强度并对磁体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PS NdFeB磁体的抗弯强度较传统烧结体有显著的提高,前者σbb=402·25MPa,后者σbb=278·97MPa;SPS NdFeB磁体显微组织主相晶粒细小均匀、富稀土相细小弥散且彼此隔断,断口观察发现了较明显的撕裂棱及一些解理断裂;而传统烧结磁体主相晶粒粗大、富稀土相粗大且彼此连接,沿晶断裂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 NDFEB 富稀土相 抗弯强度 沿晶断裂 撕裂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挤压(SiC_w+B_4C_p)/Mg(AZ91)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 被引量:11
14
作者 金头男 聂祚仁 李斗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了浸渍挤压 (SiCw+B4Cp) /Mg(AZ91)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 ,B4Cp/Mg界面处生成了很多MgO和MgB2 反应产物 ,而SiC/Mg界面处反应产物较少。基体中形成了大颗粒体心立方结构的Mg17(Al,Zn) 12 相和未知的...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了浸渍挤压 (SiCw+B4Cp) /Mg(AZ91)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 ,B4Cp/Mg界面处生成了很多MgO和MgB2 反应产物 ,而SiC/Mg界面处反应产物较少。基体中形成了大颗粒体心立方结构的Mg17(Al,Zn) 12 相和未知的弥散小颗粒物相。大量观察及综合分析表明 ,SiC和Mg之间不存在固定晶体学位向关系 ,只可能出现一些择优取向关系 ,出现几率较大的取向关系为 :{ 111} SiC∥ { 0 0 0 1} Mg,〈1—0 1〉SiC∥〈112 —0〉Mg和 { 111} SiC∥ { 10 1—0 } Mg,〈11—0〉SiC∥〈12 —1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基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浸渍 挤压 碳化硅 碳化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多晶LaB_6纳米块体阴极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身林 刘丹敏 张久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以氢直流电弧法制备的La-LaH_2纳米粉末为原料,制备了高纯LaB_6多晶纳米块体热阴极材料.系统研究了LaH_2的脱氢反应、SPS合成LaB_6的烧结反应式,并用XRD、SEM、TEM和AFM对LaB_6烧结块体的相与结构进行了表征.实...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以氢直流电弧法制备的La-LaH_2纳米粉末为原料,制备了高纯LaB_6多晶纳米块体热阴极材料.系统研究了LaH_2的脱氢反应、SPS合成LaB_6的烧结反应式,并用XRD、SEM、TEM和AFM对LaB_6烧结块体的相与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LaH_2在796.4℃时发生脱氢反应;SPS制备得到了单相LaB_6纳米多晶块体,纯度达到99.867%,相对密度达到99.2%,和其他烧结方法相比,样品显微硬度及抗弯强度等性能显著提高.晶体为大小均匀,形态规则完整的等轴晶,50MPa,烧结温度1250~1350℃范围内平均晶粒尺寸为120nm,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多晶LaB6 纳米块体 热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nO_2包覆硅藻土多孔导电材料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玉成 颜晶 +2 位作者 孟琪 李扬 戴洪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1-1036,共6页
以硅藻土为基核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b-SnO2包覆前驱体,通过焙烧制备了多孔结构导电复合材料.Sb-SnO2包覆率影响产物导电性、焙烧温度影响Sb-SnO2晶胞参数和晶粒大小,进而影响产物导阻率.采用XRD、SEM、TEM、EDS、BET、FT-IR对样品进行了... 以硅藻土为基核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b-SnO2包覆前驱体,通过焙烧制备了多孔结构导电复合材料.Sb-SnO2包覆率影响产物导电性、焙烧温度影响Sb-SnO2晶胞参数和晶粒大小,进而影响产物导阻率.采用XRD、SEM、TEM、EDS、BET、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采用四探针仪测试样品导电性能.当n(Sn)/n(Sb)=8/1、包覆率为25.8%、700℃焙烧样品电阻率最低为22 cm,并具有介孔结构,孔径为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多孔结构 Sb-SnO2包覆 导电性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加工Al_2O_3/BN纳米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永利 张久兴 +1 位作者 乔冠军 金志浩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8-250,共3页
通过原位化学包覆工艺制备的可加工Al2O3/BN纳米复合材料,其抗热震性能明显优于Al2O3基体材料.热震温差ΔTc从195℃提高到约395℃,抗热震损伤性能也得到相应的改善.高的抗热震断裂性能源于材料的弹性模量的大幅下降和保持了较高的强度;... 通过原位化学包覆工艺制备的可加工Al2O3/BN纳米复合材料,其抗热震性能明显优于Al2O3基体材料.热震温差ΔTc从195℃提高到约395℃,抗热震损伤性能也得到相应的改善.高的抗热震断裂性能源于材料的弹性模量的大幅下降和保持了较高的强度;而优良的抗热震损伤性能则是因为具有弱层间结合的BN易产生大量的微裂纹,屏蔽了热弹性应变能,从而使热震裂纹趋向于准静态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Al2O3 H-BN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挤压(SiC_w+B_4C_p)/Mg(AZ91)复合材料的界面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金头男 聂祚仁 李斗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4-289,共6页
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了 (SiCw+B4Cp) /Mg(AZ91)复合材料的界面特征。结果表明 :B4Cp/Mg界面区反应生成物混乱 ,而在SiCw/Mg界面区较为规则。SiCw/Mg界面生成了两种反应物 ,其中MgO与SiC具有 180 旋转孪晶关系 ,孪晶面为 { 111} SiC ,M... 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了 (SiCw+B4Cp) /Mg(AZ91)复合材料的界面特征。结果表明 :B4Cp/Mg界面区反应生成物混乱 ,而在SiCw/Mg界面区较为规则。SiCw/Mg界面生成了两种反应物 ,其中MgO与SiC具有 180 旋转孪晶关系 ,孪晶面为 { 111} SiC ,MgO,而MgB2 一般以SiC表面一薄层MgO为基底生长成较大且完整的晶形 ,MgB2 与MgO之间的晶体学取向关系为 :(1—11) MgO∥ (0 0 0 1—) MgB2 ,[110 ]MgO∥ [112 —0 ]MgB2 。高分辨观察结合计算机模拟确定了MgO/MgB2 界面有两种原子占位方式 ,一种为界面处有两层Mg原子分别属于两相 ,另一种为界面处只有一层Mg原子为两相共享。此外 ,基体中第二相Mg17(Al,Zn)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 挤压 镁基复合材料 界面结构 碳化硅 碳化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_(2-x)Fe_xP_(1-y)Ge_y(x=0.8、0.9,y=0.2、0.24、0.26)磁制冷材料的制备工艺及磁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虎 刘丹敏 +4 位作者 王少博 肖卫强 张振路 岳明 张久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103-3107,共5页
利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Mn2-x Fex P1-y Gey(x=0.8、0.9,y=0.2、0.24、0.26)磁制冷材料。采用XRD、中子衍射及SEM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该系列材料的成相与球磨时间、烧结温度、烧结压力和保温时间的关系。分析了烧结... 利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Mn2-x Fex P1-y Gey(x=0.8、0.9,y=0.2、0.24、0.26)磁制冷材料。采用XRD、中子衍射及SEM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该系列材料的成相与球磨时间、烧结温度、烧结压力和保温时间的关系。分析了烧结样品的相结构和显微组织,发现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杂质相逐渐减少,形成了稳定的该系列磁制冷材料的制备工艺。对不同组分Mn2-x Fex P1-y Gey合金的相变过程和磁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其中Mn1.2Fe0.8P0.74Ge0.26的居里温度为277.4K接近于室温区间,滞后为3K、熵变为21.5J/(kg·K),是一种较理想的磁制冷工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室温磁制冷材料 居里温度 MnFePGe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稀土钼材料次级发射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伟 王金淑 +2 位作者 高非 任志远 周美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36-1641,共6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氧化物掺杂钼粉,随后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将该粉末制备成稀土钼金属陶瓷材料,利用SEM、DTA、电子发射性能测试等方法对样品次级电子发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均匀掺杂和组织的细化有利于材料发...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氧化物掺杂钼粉,随后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将该粉末制备成稀土钼金属陶瓷材料,利用SEM、DTA、电子发射性能测试等方法对样品次级电子发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均匀掺杂和组织的细化有利于材料发射性能提高,但不能降低其激活温度;经过高温氢气处理,样品的真空激活温度大幅降低,发射系数提高;稀土氧化物易吸收水分和气体的特性导致后续真空激活过程中阴极表层钼氧化,而高温氢气处理消除了样品中多余的水分和气体,保持了样品中金属与氧化物的相间分布状态,这是样品在活化前后发射性能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次级发射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