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自动杯罐混凝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1
作者 董炼鑫 马琼 +4 位作者 杨俊坡 杨耿 孙瑞林 郑兴 曹昕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202,共9页
传统混凝实验手段存在收集数据较慢的弱点,难以支撑深度学习对海量训练数据的需求,这导致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混凝效果预测模型出现低准确率、过拟合和弱泛化能力现象,极大地限制其在水处理领域中的性能表现。基于传统混凝实验的工艺要素... 传统混凝实验手段存在收集数据较慢的弱点,难以支撑深度学习对海量训练数据的需求,这导致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混凝效果预测模型出现低准确率、过拟合和弱泛化能力现象,极大地限制其在水处理领域中的性能表现。基于传统混凝实验的工艺要素,提出一种具有连续运行功能的自动杯罐混凝与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及上位机软件控制,24 h内可执行36轮杯罐混凝实验,同时完成絮体图像和水质参数数据的采集。对于固定的加药量范围(3~1000 mL)和加药时长(10~38 s),通过引入线性规划算法,系统将蠕动泵的药剂投加误差控制在1%以下;利用最小二乘法,实现PLC控制电流参数和蠕动泵转速之间的精准拟合,同时使用U型液位平衡注水稳定技术,注水重复波动误差被降至3%以下;通过防空包算法,系统实现高清图像的稳定和高速传输,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线性规划算法 最小二乘法 防空包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面针的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汤丽云 何蔚思 何国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90-1295,共6页
两面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资源贫乏。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种苗,为恢复两面针的资源打下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以无根苗的茎段为外植体,MS+4.0 mg/L KT+2.0 mg/L NAA培养基较适宜愈伤组织诱导,诱导率达到74.84%。适宜的分化培养基是MS+... 两面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资源贫乏。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种苗,为恢复两面针的资源打下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以无根苗的茎段为外植体,MS+4.0 mg/L KT+2.0 mg/L NAA培养基较适宜愈伤组织诱导,诱导率达到74.84%。适宜的分化培养基是MS+6.0 mg/L KT+0.2 mg/L IBA。经过2次分化诱导,芽分化率达到36.46%,每块愈伤组织平均分化出3.30个芽。分化后的芽可以通过增殖培养提高芽的数量和质量。适宜的增殖培养基是MS+4.0 mg/L KT+0.8 mg/L NAA,培养8周的芽增殖系数达到5.00。适宜生根诱导的培养基是1/2MS+0.2 mg/L KT+1.0 mg/L IBA,生根率达到66.75%。本研究成功地从两面针愈伤组织中分化出芽和根,获得了高繁殖系数的组织培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组织培养 外植体 愈伤组织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探框架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6
3
作者 李纾 房永青 张迅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9-234,共6页
期望理论运用S状的价值函数和非线性的权重函数来解释和预测框架效应。“齐当别”抉择模型将不同框架下的抉择行为简单地看成是“最好可能结果之间的取舍”或者“最坏可能结果之间的取舍”。本研究设计了一“匹配”技术,并用此对作者... 期望理论运用S状的价值函数和非线性的权重函数来解释和预测框架效应。“齐当别”抉择模型将不同框架下的抉择行为简单地看成是“最好可能结果之间的取舍”或者“最坏可能结果之间的取舍”。本研究设计了一“匹配”技术,并用此对作者所报告过的支持框架效应与不支持框架效应的选择问题加以再检验。实验表明,采用不同的框架并不能预测性地决定不同的抉择偏爱,而匹配结果所示的“齐当别”策略则能更好地对所收集到的有关框架效应的数据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效应 期望理论 齐当别理论 风险决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