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胆囊癌CT影像辅助诊断模型
1
作者 尹梓名 王荣钦 +4 位作者 杨自逸 刘颖斌 陈涛 束翌俊 龚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1-1231,共11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的胆囊癌CT影像辅助诊断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3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附属仁济医院887例正常胆囊、胆囊良性疾病...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的胆囊癌CT影像辅助诊断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3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附属仁济医院887例正常胆囊、胆囊良性疾病、胆囊癌患者的1774张腹部增强CT动脉期影像,按照4∶1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建立GNN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混合架构的模型VJK-GIN。该模型通过像素级的图构建方式,将每个像素作为图中的一个节点,空间邻接为边,从中提取图像局部纹理特征。在模型结构设计上,VJK-GIN模型采用3层图同构网络模块,并引入虚拟节点模块和跳跃知识机制,最后采用全局池化操作将节点特征压缩为图表示,并通过多层感知机分类器输出诊断结果。通过五折交叉验证法,比较VJK-GIN模型与其他GNN(GCN、GraphSAGE、GAT和GIN)、CNN(ViT、EfficientNetV2和ConvNeXt)模型的准确率、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以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五折交叉验证法结果显示,VJK-GIN模型的F1分数为0.799(95%CI 0.775~0.823),召回率为0.795(95%CI 0.773~0.817),精确度为0.799(95%CI 0.775~0.823),AUC为0.812(95%CI 0.792~0.832),准确率为0.773(95%CI 0.748~0.798),所有评估指标均优于其他模型。结论·VJK-GIN模型对于正常胆囊、胆囊良性疾病、胆囊癌增强CT图像识别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图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医学影像分析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患者早期活动监测管理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婷婷 沈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29,共5页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早期活动的概念,总结术后早期活动水平、活动耐力及活动记录3个方面的监测管理工具,详细阐述各工具的测评内容、适用人群、信效度及应用发展。建议在临床护理实践时考虑不同工具的人群适用性,同时将主客观监测工...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早期活动的概念,总结术后早期活动水平、活动耐力及活动记录3个方面的监测管理工具,详细阐述各工具的测评内容、适用人群、信效度及应用发展。建议在临床护理实践时考虑不同工具的人群适用性,同时将主客观监测工具结合起来综合评价,以促进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开展,推动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早期活动 活动水平 活动耐力 活动记录 监测管理 评估工具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护理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海燕 李济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9期62-64,共3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急腹症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其死亡率高达40%[2],故治疗护理相当棘手.近年来SAP的外科治疗经历了明显的时代变化,护理上也有很大的进展.现结合相关文献作一...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急腹症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其死亡率高达40%[2],故治疗护理相当棘手.近年来SAP的外科治疗经历了明显的时代变化,护理上也有很大的进展.现结合相关文献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外科治疗 临床护理 手术治疗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全埋垂直褥式减张缝合与皮内连续缝合对儿童手术切口愈合以及瘢痕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夏云菲 施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皮内连续缝合(intradermic continuous suture,ICS)是临床上常用的缝合方法之一,但因减张效果不足容易导致瘢痕增生;改良全埋垂直褥式减张缝合(modified fully buri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e,MFBVMS)在整形外科应用广泛,具有良... 目的皮内连续缝合(intradermic continuous suture,ICS)是临床上常用的缝合方法之一,但因减张效果不足容易导致瘢痕增生;改良全埋垂直褥式减张缝合(modified fully buri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e,MFBVMS)在整形外科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减张效果;本研究旨在比较MFBVMS和ICS对伤口愈合以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普外科行开放手术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MFBVMS,对照组采取ICS,比较两组患儿缝合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术后1个月、6个月所测量瘢痕宽度以及温哥华评估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结果,观察两组患儿切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缝合时间(16.66±6.35)min,长于对照组的(7.20±3.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9,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瘢痕宽度(1.13±0.53)mm,小于对照组的(2.49±1.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0,P<0.001);VSS评分(3.69±1.13)分,小于对照组的(5.49±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2,P<0.001)。观察组手术后无一例切口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11.43%的切口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6.77±0.55)d,小于对照组的(7.83±2.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5,P<0.05)。结论MFBVMS应用于儿童手术能明显减少切口瘢痕形成,改善切口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 伤口缝合技术 瘢痕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相关的核编码线粒体基因及临床信息的综合预后模型
5
作者 克德尔亚·艾山江 傅怡 +2 位作者 赖冬林 邬海龙 龚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线粒体基因和临床信息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预后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369例HCC患者和50例肝脏正常对照的...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线粒体基因和临床信息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预后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369例HCC患者和50例肝脏正常对照的基因表达谱和临床数据。核编码的线粒体基因(nuclear encoded mitochondrial gene,NEMG)从MitoCarta3.0数据库获得。使用“DEseq2”R包和单变量Cox分析选择与HCC患者OS相关并参与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和细胞凋亡通路的NEMG[(泛素细胞色素C还原酶铰链蛋白(ubiquinol cytochrome C reductase hinge protein,UQCRH)、腺苷三磷酸柠檬酸裂解酶(ATP citrate lyase,ACLY)、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2(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2,PCK2)、Bcl-2同源拮抗剂1(Bcl-2 homologous antagonist/killer 1,BAK1)、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样(Bcl-2/adenovirus E1B interacting protein 3-like,BNIP3L)]。应用多变量Cox回归来确定HCC OS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一个基于独立危险因素(6个NEMG风险特征和TNM分期)的综合预后模型和预后列线图,计算中位预后评分。以中位预后评分作为分界点,将HCC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并进行对数秩检验来评估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患者OS的差异。使用“timeROC”软件包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HCC队列(GSE14520)验证综合预后模型对1、3、5年OS的预测性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34例HCC临床样本中验证6-NEMG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ROC分析结果显示,与仅6-NEMG风险特征(1、3、5年AUC分别为0.77、0.66、0.65)或仅TNM分期(1、3、5年AUC分别为0.66、0.67、0.63)相比,该综合预后模型对1年(AUC,0.78)、3年(AUC,0.73)和5年(AUC,0.69)HCC OS显示出更好的预测性能。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的OS明显比低风险组差(P=0.001)。此外,在GEO外部队列中发现该预后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1、3、5年AUC分别为0.67、0.66、0.74),高、低风险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TCGA数据的结果一致。在临床HCC队列中,与癌旁肝脏组织相比,除BNIP3L外,其他5个NEMG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上调或者下调。相关性分析显示,在GSE14520与临床HCC队列中预后评分与HCC肿瘤的大小和数量呈正相关。结论·构建并验证了一个将6-NEMG风险特征与TNM分期相结合的HCC预后预测模型。该模型可能有助于HCC患者的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编码线粒体基因 肝细胞癌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基因表达数据库(GEO) 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病理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陆炯炯 杜隽铭 +3 位作者 周学平 杨勇 李济宇 全志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477,共3页
目的观察高免疫排斥大鼠肝移植模型术后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方法运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Wistar→SD),于连续观测时间点取大鼠的肝脏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给予病理评级和评分。结果术后排斥反应随... 目的观察高免疫排斥大鼠肝移植模型术后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方法运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Wistar→SD),于连续观测时间点取大鼠的肝脏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给予病理评级和评分。结果术后排斥反应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第5天达到高峰,5-15 d维持于较高水平,随后逐渐减弱,但仍维持于轻至中度水平。结论高免疫排斥大鼠肝移植模型术后5-15 d急性排斥反应最为强烈,是研究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较为理想的时间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排斥反应 病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岳嘉宁 斯东锋 +2 位作者 李济宇 杨勇 全志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建立从大鼠脾脏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及纯化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并裂解红细胞获得脾细胞悬液,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单次贴壁法去除淋巴细胞。在含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 目的建立从大鼠脾脏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及纯化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并裂解红细胞获得脾细胞悬液,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单次贴壁法去除淋巴细胞。在含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4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DC,获得贴壁细胞群和悬浮细胞群。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OX62、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结果大鼠脾脏来源DC在体外培养7-8 d后OX62表达率达到高峰。在贴壁细胞中出现OX62的高表达,而CD80、CD86和MHC-II的表达与悬浮细胞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脾脏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经过7-8 d的培养,在贴壁细胞群中可收获大量DC,且贴壁DC更为幼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OX62 脾脏 免疫耐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中p53和Ki67表达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徐婷 何奇 +4 位作者 吴克瑾 邵玉国 张慧娟 籍敏 王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3-837,共5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中p53和Ki67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233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44例(18.88%),非三阴性乳腺癌189例(...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中p53和Ki67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233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44例(18.88%),非三阴性乳腺癌189例(71.1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53和Ki67的表达,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中p53和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和68.2%,显著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20.6%和47.1%)(P<0.05)。p53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浸润有关(P<0.05);Ki67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在所有乳腺癌病例中,p53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294,P=0.000);在三阴性乳腺癌病例中,p53与Ki67表达不相关(r=0.134,P>0.05)。在所有乳腺癌病例中,p53表达阳性者总体生存率低于p53表达阴性者(P=0.000),Ki67表达阳性者总体生存率低于Ki67表达阴性者(P=0.000);在三阴性乳腺癌病例中,p53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以及Ki67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总体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p53和Ki67的表达水平均上调,但两者无明显相关性。p53和Ki67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但尚不能指导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 P53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和内窥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雪峰 李济宇 +3 位作者 张文杰 陈卫 张勇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57-58,66,共3页
目的比较急诊手术和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0月,212例高龄(≥70岁)由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和内镜治疗的疗效和合并症。 结果内镜组引流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达到88.5%,... 目的比较急诊手术和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0月,212例高龄(≥70岁)由结石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和内镜治疗的疗效和合并症。 结果内镜组引流成功率100%,取石成功率达到88.5%,而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3.8%)明显低于手术组(33.6%,P<0.01)。 结论内镜治疗高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与手术相仿,但安全性明显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老年人 胆道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总管取石引流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药物抗肿瘤的国内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子豪 王雪峰 +2 位作者 江翰 王健东 施伟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光动力已在全国各大医院中普遍应用于治疗肿瘤,且效果明显。光敏药物作为光动力治疗的中心要素,研究成果也备受关注。本文从光敏药物的简介入手,讲述了光敏药物的作用机制,着重综述了国内近几年光敏药物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光敏药物 光动力疗法 肿瘤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泛影葡胺用于肠道准备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沈阳 何小军 +1 位作者 吕仁更 章由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68-2069,共2页
目前常见肠道准备剂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磷酸钠盐口服溶液、20%甘露醇等。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将复方泛影葡胺作为肠道新型准备剂。结肠清洁度良好,结肠镜下视野清晰,现汇报如下。
关键词 复方泛影葡胺 肠道准备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口服溶液 视野清晰 结肠镜 甘露醇 清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的术后稳定存活率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学平 杜隽铭 +3 位作者 李济宇 杨勇 陆炯炯 全志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的术后稳定存活情况。方法50只W istar大鼠和50只雄性SD大鼠分别作为为供体和受体,通过改良“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术后24 h存活率和1周存活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肝移... 目的观察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的术后稳定存活情况。方法50只W istar大鼠和50只雄性SD大鼠分别作为为供体和受体,通过改良“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术后24 h存活率和1周存活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肝移植术后24 h存活率为84.0%(42/50),死亡的8例中麻醉控制不当2例,出血4例、血栓形成2例;1周存活率82.0%(41/50),1例于术后第7天死于脓胸,可能为管饲喂养营养剂引起食道穿孔所致。结论固定的配合,术中仔细、轻柔的操作和熟练的显微镜外科技术,以及改善手术环境和术后饲养环境,是大鼠术后稳定存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模型 同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 被引量:6
13
作者 斯东锋 岳嘉宁 +2 位作者 杨勇 李济宇 全志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并进行相关鉴定。方法根据DC低密度和短暂黏附的特点,用梯度密度离心方法分离出大鼠脾脏DC前体和单核细胞,在加入30ng/m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 目的建立大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并进行相关鉴定。方法根据DC低密度和短暂黏附的特点,用梯度密度离心方法分离出大鼠脾脏DC前体和单核细胞,在加入30ng/m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的DMEM培养基中,分别培养7d和14d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抗原OX62、CD80、CD86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HC-Ⅱ)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新鲜分离的大鼠脾脏DCs细胞呈圆形,胞体小,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表面抗原表达很低。诱导分化7d时,部分细胞体积增大且形态不规则,表面呈毛刺样,细胞核大而不规则;MHC-Ⅱ分子呈较高水平表达,CD80、CD86表达较低。诱导分化14d时,大部分细胞呈现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的形态;MHC-Ⅱ分子呈高表达,CD80、CD86表达增加,OX62表达阳性率为25.0%-86.2%。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较低浓度GM-CSF+IL-4培养,是大鼠脾脏DCs体外分离和培养的简单、经济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脾脏 分离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1诱导剂体外灌注对大鼠移植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健东 杜隽铭 +3 位作者 李济宇 沈军 周学平 全志伟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2期103-106,111,共5页
目的探讨在移植肝脏低温保存期间灌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诱导剂钴原卟啉(cobalt protoporphyrin,CoPP)对大鼠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根据供肝体外灌注低温保存期间所灌注的液体不... 目的探讨在移植肝脏低温保存期间灌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诱导剂钴原卟啉(cobalt protoporphyrin,CoPP)对大鼠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根据供肝体外灌注低温保存期间所灌注的液体不同,将其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oPP组、nodosin组和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nPP)组。每组各建立12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各组分别在移植手术后1 d、3 d、7 d、21 d处死3只大鼠切取肝脏组织标本,进行肝脏组织病理检查与Suzuki评分。结果原位肝移植术后1 d、3 d、7 d,CoPP组和nodosin组大鼠的肝脏病理损伤比空白对照组和ZnPP组轻,但Suzuk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肝移植术后21 d,nodosin组与CoPP组的病理损伤均较空白对照组轻,两组的Suzuki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ZnPP组的移植肝脏损伤较重,ZnPP组的Suzuki评分与nodos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移植肝低温保存期间灌注HO-1诱导剂可以减轻大鼠肝移植术后肝脏组织的病理损伤,而且在术后晚期对移植肝保护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诱导剂 钴原卟啉 锌原卟啉 原位肝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血清CEA、CA19-9和CA242的水平 被引量:12
15
作者 翁子毅 全志伟 +1 位作者 杨明 杜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9-9和CA242在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中的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192例(C组),正常对照者50例(A组)和结直肠良性病患者50例(B组),术前测定血清CEA、CA19-9...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9-9和CA242在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中的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192例(C组),正常对照者50例(A组)和结直肠良性病患者50例(B组),术前测定血清CEA、CA19-9和CA242含量,结直肠癌标本做免疫组化检测p53和Ki67蛋白表达,统计分析结果。结果:C组血清CEA[(22.03±16.42)ng/mL]和CA242[(29.22±22.40)U/mL]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在D期呈显著上升。血清CEA[(38.18±27.43)ng/mL]和CA19-9[(86.85±69.32)U/mL]在近端结肠癌中表达水平较远端结肠癌和直肠癌升高(均P<0.05)。CEA在低分化癌[(31.69±28.72)ng/mL]和黏液腺癌[(35.42±20.01)ng/mL]中明显升高(均P<0.01)。p53蛋白表达(+++)者的CEA[(34.21±14.33)ng/mL]和CA242[(37.42±29.05)U/mL]显著高于其他组(均P<0.01)。Ki67表达(+++)者的CEA[(37.79±26.79)ng/mL]和CA242[(32.94±23.78)U/mL]亦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1)。结论:CEA、CA242和CA19-9水平升高预示结直肠癌肿瘤分期较晚、肿瘤细胞增殖较强,尤其CEA更提示肿瘤低分化和较差病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CEA CA19-9 CA242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osin灌注对离体SD大鼠肝脏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杜隽铭 孙丽娟 +2 位作者 李济宇 刘建文 全志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77,共5页
探讨中草药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对离体SD大鼠肝脏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采用质量浓度为10μg/mL的Nodosin溶液灌注离体SD大鼠肝脏,以乳酸钠林格氏液灌注作为对照,用RT-PCR和Western bloting方法观察两组离体肝脏组织HO-1... 探讨中草药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对离体SD大鼠肝脏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采用质量浓度为10μg/mL的Nodosin溶液灌注离体SD大鼠肝脏,以乳酸钠林格氏液灌注作为对照,用RT-PCR和Western bloting方法观察两组离体肝脏组织HO-1的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Nodosin溶液和乳酸钠林格氏溶液灌注保留1 h和2 h,肝脏组织中HO-1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表达较灌注完毕时均有上调(P<0.01),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上调作用更加明显(P<0.01)。该结果说明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具有诱导上调离体肝脏组织HO-1表达,从而对大鼠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黄草 NODOSIN 血红素加氧酶-1 肝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雪峰 顾钧 +2 位作者 沈定丰 董平 陈大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32-533,共2页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效果. 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11月,24例恶性肿瘤(胃癌19例,胰腺癌4例,胆管癌术后1例)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透视下,用内镜将金属内支架置入胃或十二指肠狭窄部位. 结... 目的评价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效果. 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11月,24例恶性肿瘤(胃癌19例,胰腺癌4例,胆管癌术后1例)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肠梗阻的患者,在X线透视下,用内镜将金属内支架置入胃或十二指肠狭窄部位. 结果 24例金属支架均置入预定的部位.术后第1天进流质,第3天开始进半流质.无置入支架引起的消化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21例在1~24个月的随访期间,仅2例出现梗阻.无金属支架移位. 结论在胃或十二指肠恶性梗阻部位置入金属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梗阻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灌注对大鼠移植肝脏病理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隽铭 吴萍 +3 位作者 孙丽娟 王震宇 李济宇 全志伟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体外保留灌注的方式对移植肝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nodosin体外保留灌注大鼠肝脏的实验模型。实验组分为nodosin高剂量组(200μg/ml)、中剂量组(20μg/ml)、低剂量组(10μg/ml)和空白对照组(乳酸林格... 目的探讨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体外保留灌注的方式对移植肝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nodosin体外保留灌注大鼠肝脏的实验模型。实验组分为nodosin高剂量组(200μg/ml)、中剂量组(20μg/ml)、低剂量组(10μg/ml)和空白对照组(乳酸林格注射液)进行体外灌注。采用Banff标准分级评价体外保留灌注的离体大鼠肝脏的病理损伤。电镜下评估nodosin高剂量组肝脏细微结构的损伤情况。建立使用nodosin(200μg/ml)保留灌注供肝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实验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移植术后1d、3d、7d、21d获取肝脏病理组织,采用Suzuki评分标准评价移植肝的病理损伤。结果 nodosin各剂量组Banff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下,no-dosin高剂量组保留灌注2h的大鼠肝脏组织结构无明显破坏。移植模型中,移植术后1d、3d、7d两组的Suzuk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21d两组的Suzuk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200μg/ml剂量以下的nodosin体外直接灌注不会对肝脏组织结构和肝细胞造成直接的病理损伤,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OSIN 肝灌注 体外灌注 病理损伤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的制备及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琳 刘宝林 +1 位作者 韩宝三 唐临利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33-238,共6页
以壳聚糖为基质,通过共混法引入海藻酸钠,采用乳液冷冻干燥法,并结合正戊醇和醋酸铵作致孔剂,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多孔微载体,并在该微载体上培养人肝细胞L-0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微载体的微观结构形貌,并通过红外光谱、溶胀性... 以壳聚糖为基质,通过共混法引入海藻酸钠,采用乳液冷冻干燥法,并结合正戊醇和醋酸铵作致孔剂,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多孔微载体,并在该微载体上培养人肝细胞L-0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微载体的微观结构形貌,并通过红外光谱、溶胀性、吸水率、体外降解率、MTT比色法等手段来综合评价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的性能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致孔剂不同,则得到的微载体的表观形貌也不同。以正戊醇为致孔剂进行冻干得到的微载体孔径为3~50μm,孔隙率为93%;以正戊醇和醋酸铵2种致孔剂来制孔得到的微载体孔径为15~55μm,孔隙率为94%。且2种方法得到的微载体硬度高,溶胀性良好,吸水率高,空白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在体外可完全降解。红外光谱显示,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中,壳聚糖分子链上的氨基和乙酰胺基都与海藻酸钠分子链上的羧酸盐官能团存在很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L-02人肝细胞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上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微载体 壳聚糖 醋酸铵 正戊醇 人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胆道结石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勇 王雪峰 +3 位作者 董平 陈卫 费哲为 全志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421-422,共2页
目的 评价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4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目的 评价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49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B超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ST及取石术,分别于术后即刻、1d、3d和7d作LC。结果 EST成功率91.84%(45/49);EST联合LC成功率95.56%(43/45)。术后平均住院日6.87d(2~13d)。结论 EST术后即刻与1d行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手术治疗 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