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隐含能源与碳强度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亚方 SU Bin +1 位作者 李莹珠 於世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7,共11页
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能源与碳强度成为度量节能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生产端强度控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源上在消费端降低完全隐含... 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能源与碳强度成为度量节能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生产端强度控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源上在消费端降低完全隐含能源与碳强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消费端完全隐含能源与碳强度的研究特征与发展趋势展开综述,结果发现:(1)主要呈现出国家层面研究为主、全球层面研究显著增加、省市层面研究开始出现的特征,且国家或省市层面主要聚焦于中国;(2)相比完全隐含能源强度,现有文献更为关注完全隐含碳强度;(3)研究由不区分终端消费向细分各终端消费发展,隐含在出口中的完全隐含碳强度受到了重点讨论;(4)部分研究侧重于局部,比如深度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的部分经济部门或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在生产网络中传输的关键层级;(5)进行完全隐含碳强度变动的驱动因素的研究主要基于乘性结构分解分析模型,从时间轴和空间轴展开剖析。现有研究框架未来可以扩展到能源环境相关领域的其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隐含能源强度 完全隐含碳强度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余鹏翼 徐咏仪 余言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70,256,I0030,I0031,共13页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既需要在宏观层面进行调控,也需要企业自身在微观层面妥善安排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探讨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既需要在宏观层面进行调控,也需要企业自身在微观层面妥善安排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探讨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越大,并购后并购方全要素生产率越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并购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改变了并购方的资源配置倾向,加大整合难度;同时,资源配置战略差异会降低并购方的公司价值,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降低财务绩效的中介作用;最后,为了减少双方资源配置战略差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并购方需要着重考虑被并购方特征与组织环境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并购战略差异 全要素生产率 并购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需求与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发展评述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中华 赵玉焕 +1 位作者 SU Bin 王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9,38,共8页
该研究对能源需求与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综述了加性分解式与乘性分解式的一般形式;其次,评述分析了指数分解法与结构分解法理论模型结构;最后,在总结全文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能源经济研究领域... 该研究对能源需求与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综述了加性分解式与乘性分解式的一般形式;其次,评述分析了指数分解法与结构分解法理论模型结构;最后,在总结全文研究的基础上展望了能源经济研究领域驱动因素分解未来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加性分解式在指数分解与结构分解分析研究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乘性分解式在指数分解分析领域较结构分解分析更为广泛;随着投入产出表数据可获得性及能源环境政策需求的增强,乘性结构分解模型的开发创新与实证应用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需求 碳排放 分解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隐含碳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1994~2017年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中华 赵玉焕 SU Bin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65,共14页
近年来,国际贸易隐含碳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合理测算国际贸易隐含碳有助于世界各国制定可行性能源环境政策及建设性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策略,进而合理划分碳排放责任。本文旨在对这一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分析。全文... 近年来,国际贸易隐含碳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合理测算国际贸易隐含碳有助于世界各国制定可行性能源环境政策及建设性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策略,进而合理划分碳排放责任。本文旨在对这一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分析。全文以1994~2017年Web of Science与CNKI数据库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计量分析视角对国际贸易隐含碳研究文献进行总量及特征分析;评述了国际贸易隐含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关于中国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构建多国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国际贸易隐含碳与加工出口贸易隐含碳相关议题将是该领域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 文献计量法 投入产出模型 驱动因素分解 加工出口贸易 复杂隐含碳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基准价格形成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9
5
作者 施训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3-149,共7页
由于和油价挂钩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不能反映中国以及东亚地区其他国家天然气市场的基本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东亚地区的国家都在考虑建立自己的天然气基准价格。为此,分析了建立中国天然气基准价格应有的动力,厘清了交易枢纽的基本概念,... 由于和油价挂钩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不能反映中国以及东亚地区其他国家天然气市场的基本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东亚地区的国家都在考虑建立自己的天然气基准价格。为此,分析了建立中国天然气基准价格应有的动力,厘清了交易枢纽的基本概念,并提出形成中国天然气基准价格的基本条件,即:①具备供买卖双方交易合同的交易所;②具备明确交割地的交易枢纽;③具有标准化的交易产品;④具备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包括足够数量的市场参与者。基于上述条件,分析了形成中国天然气基准价格的现状:①中国目前仅仅建立了功能不全的现货交易所,仍缺乏明确定义的交易枢纽,不具备形成天然气中国价格的必要条件;②多个重要骨干管网的交汇地,或者管输能力充足的主要市场,都有望在未来成为基准枢纽。最后针对形成中国天然气基准价格提出建议: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形成竞争性的天然气市场是形成基准价格的前提,在当前改革仍旧不到位的环境下,有关部门可以从理顺现货和期货交易平台的关系、建立交易枢纽着手,先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亚地区 天然气 基准价格 交易枢纽 交易中心 市场化改革 现货 期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天然气交易枢纽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3
6
作者 施训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8-117,共10页
我国一直在推进天然气中国价格的建立,先后设立了两个天然气交易所,同时不断开放天然气市场。为了给中国天然气交易枢纽建设提供借鉴和参照,研究并总结了欧洲天然气交易枢纽发展的成功经验。结果表明:①欧洲天然气交易枢纽建设成功的经... 我国一直在推进天然气中国价格的建立,先后设立了两个天然气交易所,同时不断开放天然气市场。为了给中国天然气交易枢纽建设提供借鉴和参照,研究并总结了欧洲天然气交易枢纽发展的成功经验。结果表明:①欧洲天然气交易枢纽建设成功的经验包括市场自由化、竞争性的市场、管网的无歧视第三方接入、对居于主导地位企业行为的改革和管制等方面;②另外一些影响因素也非常重要,如国内天然气生产能力、贸易传统、多元化的供应以及市场供应过剩等;③政府推动政策法规变革、监管市场、改革自身的管理模式,在欧洲天然气枢纽的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论认为:①相对于欧洲而言,中国面临着既有利也有弊的条件,多源供应、国内生产能力、需求量增长等都是有利的因素,而市场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薄弱、长协合同为主、一体化经营以及供应紧张等则是不利因素;②今后中国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推进市场自由化、解绑行业以及推动第三方接入;③从微观方面来说,要通过建立交易枢纽、加强管网建设以及统筹发展期货现货市场等措施,在形成交易、期现货市场、价格报告机构和长期合同定价机制转型等方面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天然气 基准价格 交易枢纽 市场自由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何以生效?——基于弱排名激励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国兴 林伟纯 Bin SU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74,共15页
中国环境治理遵循以强激励为核心的压力型体制治理逻辑,但压力型体制并没能如预期发挥作用,环境治理中实际呈现“弱排名激励”逻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中国环境治理场域下解决中国治理难题的重要实践。该研究从“弱排名激励”逻辑... 中国环境治理遵循以强激励为核心的压力型体制治理逻辑,但压力型体制并没能如预期发挥作用,环境治理中实际呈现“弱排名激励”逻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中国环境治理场域下解决中国治理难题的重要实践。该研究从“弱排名激励”逻辑出发,利用2014—2018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实施对地方环境治理行为逻辑的重构作用,并分析作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两大抓手的政治晋升(实现央地激励相容)和公众参与(改善央地信息不对称)在其中所发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后,地方环境治理呈现“环保资格赛”的强激励逻辑,且上述结果仅发生在低财政激励地区;②基于经济考核的政治晋升压力弱化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政策效果,央地激励相容现状仍不容乐观;③涉及大气污染的公众参与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效果起到强化作用。结合实证分析结果,该研究就如何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激励层面、信息层面提出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弱排名激励 环保资格赛 和谐锦标赛 政治晋升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