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切线技术的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钟军豪 CHIAN Siau Chen +6 位作者 李永鑫 刘明芳 陈明辉 吴振元 龙桂华 杨小礼 周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针对非线性条件下深埋隧道开挖面稳定性问题,采用多切线技术分段线性近似Power-Law(P-L)准则,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构建1种新的开挖面多曲线圆锥破坏机构,提出1种考虑拉应力截断Tensioncut-off(T-C)效应的开挖面稳定性理论计算方法。... 针对非线性条件下深埋隧道开挖面稳定性问题,采用多切线技术分段线性近似Power-Law(P-L)准则,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构建1种新的开挖面多曲线圆锥破坏机构,提出1种考虑拉应力截断Tensioncut-off(T-C)效应的开挖面稳定性理论计算方法。通过与既有文献结果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可靠性。根据反算的应力分布和破坏机构几何特点,探究不同参数条件下T-C对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线性条件下,黏聚力较大且内摩擦角较小时,T-C对开挖面临界支护力的影响较大;在非线性条件下,m的增加并不会放大T-C对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2)在抗拉强度较大时,T-C对开挖面稳定性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抗拉强度的折减,T-C控制的破坏机构尺寸逐渐减小,且顶部区域明显钝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面稳定性 多切线技术 Power-Law准则 拉应力截断 极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联合概率分布函数构造方法对结构串联系统可靠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典庆 蒋水华 +1 位作者 周创兵 方国光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7-782,共6页
简要介绍了两种构造联合分布函数近似方法: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的近似方法P和基于Spearman相关系数的近似方法S。推导了基于直接积分方法的串联系统失效概率计算公式,提出了两构件功能函数间负相关时串联结构系统失效概率上限值的计算... 简要介绍了两种构造联合分布函数近似方法: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的近似方法P和基于Spearman相关系数的近似方法S。推导了基于直接积分方法的串联系统失效概率计算公式,提出了两构件功能函数间负相关时串联结构系统失效概率上限值的计算公式。以理论联合概率分布函数是二维极值分布为例研究了两种近似方法在串联系统可靠度计算中的精度。结果表明,两种近似方法能够有效地计算串联结构系统可靠度,且精度很高,为不完备概率信息条件下串联结构系统可靠度分析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当两构件的功能函数正相关时,两种近似方法误差随串联系统失效概率的减小而增加,但近似方法与精确方法系统失效概率的差别最大也不会超过2倍;当两构件的功能函数负相关时,两种近似方法误差随系统失效概率的减小而减小,但两种近似方法的失效概率几乎与精确解一样。此外,两种近似方法误差不是随构件间相关性的增加而单调增加,而是存在一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Pearson相关系数 Spearman相关系数 串联系统 失效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的地震作用下分层地基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治国 罗杰 +2 位作者 朱正国 PAN Y T 孙苗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1213,共13页
目前针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研究还较少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和地震作用的耦合影响,因此构建了一种在分层土体中考虑地震作用的开挖面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将地震引起的动态响应通过拟静力法简化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目前针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研究还较少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和地震作用的耦合影响,因此构建了一种在分层土体中考虑地震作用的开挖面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将地震引起的动态响应通过拟静力法简化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惯性力作用;其次,在均质土体中的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机制的基础上,将其改进为适用于分层土体的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机制;再次,根据上限定理,在虚功率方程中引入地震惯性力所做功率,得到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和地震作用条件下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的上限解;最后,将上限理论解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和既有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此外,针对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和地层厚度对关键物理特征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当比例系数ζ>0时,极限支护力随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的增大显著增大;当ζ<0时,极限支护力随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减弱。当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kh=0时,即在无地震作用情况下,归一化极限支护力不随ζ的变化而变化;在上硬下软土层中,下部土层厚度比的增大会引起极限支护力的增大,在上软下硬土层中,下部土层厚度比的增大会引起极限支护力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性 地震作用 分层土体 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压速率下天然气水合物垂直井分段降压开采特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蒋宇静 颜鹏 +5 位作者 栾恒杰 刘明康 梁伟 杜晓宇 马先壮 史一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82-2694,共13页
认识分段降压法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开采特性的影响规律,能够为提高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效率和可控性提供科学依据。为此,利用自主研发的大尺寸二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3种不同降压速率下的天然气水合物单一垂直井分段降... 认识分段降压法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开采特性的影响规律,能够为提高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效率和可控性提供科学依据。为此,利用自主研发的大尺寸二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3种不同降压速率下的天然气水合物单一垂直井分段降压开采模拟试验,研究了降压速率对降压开采过程中储层的压力响应、温度响应、产气量、瞬时产气速率以及平均产气速率等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压力变化速率的异常峰值现象的产生与回压阀密切相关,且其持续时间之比约等于降压速率的反比;相同降压幅度下,降压速率越小时,降压持续的时间越长,外部热量传递越多,促使更多的水合物在降压阶段发生分解,使得总产气占比越高;随着降压速率减小,峰值产气速率在第2次降压阶段内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晚,水合物分解速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逐渐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分段降压 降压速率 温压响应 产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耦合影响下分层海床隧道周围砂土渗流孔压及液化分析
5
作者 张治国 陈金芃 +2 位作者 朱正国 PAN Y T 孙苗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3,共11页
目前针对波浪作用下海底盾构隧道周围渗流场的既有理论研究一般将衬砌考虑为不透水介质,较少考虑隧道衬砌的渗透性,尤其是较少考虑波浪与海流共同作用对隧道的影响。此外,既有理论一般将海床视为均质且各向同性工况,忽略了实际情况下分... 目前针对波浪作用下海底盾构隧道周围渗流场的既有理论研究一般将衬砌考虑为不透水介质,较少考虑隧道衬砌的渗透性,尤其是较少考虑波浪与海流共同作用对隧道的影响。此外,既有理论一般将海床视为均质且各向同性工况,忽略了实际情况下分层海床的影响。首先,基于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海床表面的动力边界条件,采用传递-反射矩阵法得到波流共同作用下自由分层海床的孔压响应;其次,采用镜像法建立了由于隧道存在引起的砂土摄动压力控制方程,并利用砂土与衬砌间渗流连续条件获得了该方程的Fourier级数展开解析解;接着,采用叠加原理得到了波流共同作用下分层海床中隧道周围砂土的渗流压力响应及液化判定解答。最后,将理论解析解与数值结果及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此外,针对海床渗透性和隧道衬砌渗透性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海流顺流会增大海床中的孔压和液化程度,逆流会减小海床中的孔压并抑制海床的液化,且流速相同时海床对逆流响应的相对差异总体上也大于顺流;当分层海床上层渗透系数较大时(k+s>1×10^(-2)m/s),海床整体孔压较大,且第一次分层处孔压变化明显;当隧道衬砌渗透系数较小时(k+l<1×10^(-6)m/s),隧道对超静孔隙水压在海床内传播“阻挡”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盾构隧道 分层海床 波流耦合 渗流孔压 传递-反射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前期降雨过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4
6
作者 唐栋 李典庆 +1 位作者 周创兵 方国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39-3248,共10页
基于三峡库区实测降雨资料,研究了不同初始条件对不同土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建议了能够反映边坡含水状态的初始条件选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非饱和渗流分析方法研究了前期降雨对不同土体边坡稳定性影响,以典型的砂土和黏土边坡为例初步... 基于三峡库区实测降雨资料,研究了不同初始条件对不同土体边坡稳定性影响,建议了能够反映边坡含水状态的初始条件选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非饱和渗流分析方法研究了前期降雨对不同土体边坡稳定性影响,以典型的砂土和黏土边坡为例初步探索了前期降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初始条件对不同土体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同;建议将多年平均降雨量对应的稳态渗流场作为初始条件进行非饱和渗流分析。边坡土体渗透系数越低,边坡稳定性受前期降雨的影响越大、影响时间也越长。砂土和黏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建议至少考虑15 d以上的前期降雨,对于砂土边坡还应根据这15 d前面5 d的降雨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增加计算天数。短历时高强度前期降雨对砂土边坡稳定性影响更大,而长历时低强度前期降雨对黏土边坡稳定性影响更大。累积前期降雨量可以作为判断边坡最小安全系数出现时刻的依据。砂土边坡出现最小安全系数时刻与10 d累积前期降雨量最大的时刻较为吻合,而黏土边坡则与15 d累积前期降雨量最大的时刻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稳定性 安全系数 前期降雨 非饱和渗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可靠度分析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法 被引量:107
7
作者 李典庆 蒋水华 +1 位作者 周创兵 方国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13-1422,共10页
提出了考虑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可靠度分析的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法。采用Karhunen-Loeve级数展开方法表征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空间变异性,其中通过wavelet-Galerkin技术求解Fredholm积分方程得到相关函数的特征解。基于有限元滑面应... 提出了考虑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可靠度分析的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法。采用Karhunen-Loeve级数展开方法表征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空间变异性,其中通过wavelet-Galerkin技术求解Fredholm积分方程得到相关函数的特征解。基于有限元滑面应力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采用随机多项式展开将隐式函数表达的安全系数替换为显式函数表达的安全系数,并编写了计算程序NISFEM。研究了所提方法在考虑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法极大地提高了考虑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可靠度分析的计算效率,为解决复杂边坡稳定可靠度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考虑抗剪强度参数空间变异性的边坡可靠度分析存在临界变异系数,其随边坡安全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当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异系数小于临界变异系数时,忽略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将会高估边坡失效概率。当边坡安全系数小于1时,边坡失效概率并不总是随着抗剪强度变异系数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机场间相关性对边坡失效概率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可靠度 土体参数 空间变异性 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抗剪强度参数间相关性模拟及边坡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41
8
作者 唐小松 李典庆 +1 位作者 周创兵 方国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84-2291,共8页
为了研究表征抗剪强度参数间相关性的Copula函数对边坡可靠度的影响规律,简要介绍了Copula函数的基本定义,收集了水利水电工程中4组岩基抗剪强度参数试验数据,采用AIC准则识别出表征抗剪强度参数间相关结构最优的Copula函数。提出了无... 为了研究表征抗剪强度参数间相关性的Copula函数对边坡可靠度的影响规律,简要介绍了Copula函数的基本定义,收集了水利水电工程中4组岩基抗剪强度参数试验数据,采用AIC准则识别出表征抗剪强度参数间相关结构最优的Copula函数。提出了无限边坡失效概率计算的直接积分方法,以无限边坡可靠度问题为例系统地研究了Copula函数的类型对边坡可靠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征抗剪强度参数间相关性的Copula函数类型对边坡可靠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Copula函数计算的边坡失效概率具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随边坡安全系数的增加(或失效概率的减小)而增加、随抗剪强度参数间负相关性的增强而增大、随变异系数的减小而增大。常用的Gaussian Copula函数并不是表征抗剪强度参数间相关结构最优的Copula函数,Gaussian Copula函数构造抗剪强度参数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将会明显低估边坡的失效概率,不能为了计算简便而盲目采用Gaussian Copula函数表征抗剪强度参数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抗剪强度参数 相关结构 联合分布函数 COPULA 失效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体空间变异性的边坡最危险滑动面随机分析方法 被引量:46
9
作者 祁小辉 李典庆 +1 位作者 周创兵 方国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5-753,共9页
现有边坡可靠度研究均未考虑土体空间变异性对边坡最危险滑面的影响。为此,提出了考虑土体空间变异性的边坡最危险滑动面随机分析方法。首先,采用谱表现法建立了表征土体空间变异性的随机场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IGMA/W和SLOPE/... 现有边坡可靠度研究均未考虑土体空间变异性对边坡最危险滑面的影响。为此,提出了考虑土体空间变异性的边坡最危险滑动面随机分析方法。首先,采用谱表现法建立了表征土体空间变异性的随机场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IGMA/W和SLOPE/W的自动定位搜索最危险滑动面方法。其次,采用非侵入式随机分析方法研究了抗剪强度参数空间变异性对边坡最危险滑动面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后,采用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边坡最危险滑动面随机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确定边坡最危险滑动面空间分布特征。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边坡最危险滑动面的空间分布特征有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决定了边坡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和滑体规模。土体抗剪强度参数波动范围越大,最危险滑动面的空间分布范围越大。随着土体抗剪强度参数水平向和竖直向波动范围比值的增大,边坡上部发生局部滑动的可能性增大。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异系数越大,最危险滑动面的空间分布范围越大,边坡发生小规模局部滑动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最危险滑动面 空间变异性 非侵入式随机分析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基桩荷载-位移双曲线概率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唐小松 李典庆 +1 位作者 周创兵 方国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8,共8页
提出了基于Copula函数的基桩荷载-位移双曲线概率分析方法。首先将基桩标准化荷载-位移双曲线模型不确定性转化为双曲线参数不确定性,然后在Copula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双曲线参数的联合分布函数。最后以钻孔现浇灌注桩试验数据为例证明了... 提出了基于Copula函数的基桩荷载-位移双曲线概率分析方法。首先将基桩标准化荷载-位移双曲线模型不确定性转化为双曲线参数不确定性,然后在Copula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双曲线参数的联合分布函数。最后以钻孔现浇灌注桩试验数据为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了基桩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Copula函数是构造基桩标准化荷载-位移双曲线参数联合分布函数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基桩荷载-位移双曲线的随机模拟,从而得到更为合理的可靠度结果。钻孔现浇灌注桩双曲线模型中两个参数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忽略了这种负相关性将会高估基桩的失效概率。此外,常用的Gaussian Copula函数并不是拟合双曲线模型中两个参数间相关结构最优的Copula函数,采用Gaussian Copula函数将会明显低估基桩的失效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 荷载-位移曲线 相关性 联合分布函数 COPULA 失效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备概率信息条件下边坡可靠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28
11
作者 唐小松 李典庆 +1 位作者 周创兵 方国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7-1034,共8页
不完备概率信息条件下边坡可靠度估计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基于Copula函数提出了不完备概率信息条件下边坡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了基于Copula函数的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联合概率分布函数构造方法。其次,定义了边坡稳定分析... 不完备概率信息条件下边坡可靠度估计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基于Copula函数提出了不完备概率信息条件下边坡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了基于Copula函数的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联合概率分布函数构造方法。其次,定义了边坡稳定分析的名义安全系数,提出了边坡失效概率波动范围分析方法。最后以无限边坡稳定可靠度问题为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完备概率信息条件下边坡失效概率是不唯一的。抗剪强度参数间Copula函数类型对边坡失效概率具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导致了不完备概率信息条件下边坡失效概率的波动范围较大。边坡失效概率波动范围随名义安全系数的增大或失效概率的减小而增大。所提3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缩小边坡失效概率的波动范围,提高了边坡失效概率的估计精度,从而为不完备概率信息条件下边坡可靠度分析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可靠度 相关性 不完备概率信息 联合概率分布函数 COP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与预应力碳纤维布组合加固RC梁抗弯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康俊涛 马雷 +2 位作者 张亚州 秦世强 曹鸿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4-101,共8页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钢板锚固于钢筋混凝土梁底部,碳纤维布施加预应力后粘贴于钢板上,实现对梁进行的组合加固的新方法;推导出了组合加固梁在适筋破坏范围内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钢板锚固于钢筋混凝土梁底部,碳纤维布施加预应力后粘贴于钢板上,实现对梁进行的组合加固的新方法;推导出了组合加固梁在适筋破坏范围内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1)理论计算值与相关文献试验值较为接近,试验中梁的破坏模式与和理论预测的破坏模式基本吻合;2)相对于单一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梁,组合加固梁的极限弯矩提高了37.4%~57.1%,屈服弯矩提高了60.4%~95.7%;3)相对于单一粘贴钢板加固梁,组合加固梁的极限弯矩提高了25.4%~39.7%。因此,钢板与预应力碳纤维布组合加固技术可有效提高梁的抗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预应力碳纤维布 钢板 组合加固 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大跨径连续梁桥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宗林 高庆飞 +2 位作者 KOH Chan Ghee 陈闯 郭斌强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2,共7页
针对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公路桥梁动力性能设计与评价方法不足的问题,以依兰松花江公路大桥为例,运用自编程序,分析不同车辆荷载工况下桥梁冲击系数与振动加速度等动力响应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冲击系数随车辆纵向间距与车速的变化... 针对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公路桥梁动力性能设计与评价方法不足的问题,以依兰松花江公路大桥为例,运用自编程序,分析不同车辆荷载工况下桥梁冲击系数与振动加速度等动力响应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冲击系数随车辆纵向间距与车速的变化规律一致,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多车道时,若桥面不平整度沿横向变化不明显则冲击系数与车道数基本无关;大跨径桥梁不同部位的冲击系数有别,现行规范所采用单一断面的冲击系数计算全桥设计荷载方法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在固定车距下,冲击系数随着加载效率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振动加速度与冲击系数具有高度相关性。本文所得结论为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动力性能设计与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大跨度桥梁 移动车辆荷载 冲击系数 振动加速度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帷幕设置加热限位管时温度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胡俊 卫宏 刘勇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8-694,共7页
为解决现有人工冻结法施工后周围地层产生冻胀融沉所引发的不良后果问题,设置加热限位管对冻土帷幕的发展进行限制。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在冻土帷幕主面上设置加热限位管时对冻土帷幕温度场发展的影响规律,主要得出:随着加热限位管盐水... 为解决现有人工冻结法施工后周围地层产生冻胀融沉所引发的不良后果问题,设置加热限位管对冻土帷幕的发展进行限制。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在冻土帷幕主面上设置加热限位管时对冻土帷幕温度场发展的影响规律,主要得出:随着加热限位管盐水温度的升高,冻土帷幕厚度呈线性减小趋势;限位管循环盐水温度越高,最终形成的冻土帷幕边界平整性就越好,从而具有较好的限位效果;限位管应与冻结管对齐设置在冻土帷幕主面上;限位管与冻结管距离由最终控制冻土帷幕的厚度决定;循环热盐水的温度不宜过高,宜为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限位管 冻土帷幕 温度场 冻结法 冻胀融沉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管幕冻结法温度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俊 卫宏 +2 位作者 曾晖 刘勇 李玉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5-1172,共8页
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新型管幕冻结法温度场发展与分布规律,通过数值模型中的6条路径对冻土帷幕的发展、厚度变化和封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冻结8 d时圆形冻土帷幕开始交圈,30 d时管幕间冻土帷幕已经形成,为平均温度-18℃的0.6 m厚冻结壁... 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新型管幕冻结法温度场发展与分布规律,通过数值模型中的6条路径对冻土帷幕的发展、厚度变化和封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冻结8 d时圆形冻土帷幕开始交圈,30 d时管幕间冻土帷幕已经形成,为平均温度-18℃的0.6 m厚冻结壁,40 d时管幕间平均温度-18℃的冻土帷幕厚度达到0.8 m,且有透过管幕发展成连续冻结壁的趋势;冻结16 d时0℃以下冻土帷幕厚度已达1 m,-10℃以下冻土帷幕厚度达到1 m所需冻结时间为35 d;钢材与冻土界面上的温度在冻结20 d时都降到了0℃以下,在冻结40 d时都降到了-10℃以下。所得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冻结法 管幕法 冻结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陶瓷膜超滤-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建宁 张锡辉 +3 位作者 张建国 盛德洋 胡江泳 陶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46-1952,共7页
利用处理量为3L/d的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BAC)(工艺Ⅰ)和陶瓷膜-BAC(工艺Ⅱ)2种组合工艺处理受污染的原水,研究了工艺对原水中浊度、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了臭氧对膜通量和BAC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投加臭氧和2.0mg/L... 利用处理量为3L/d的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BAC)(工艺Ⅰ)和陶瓷膜-BAC(工艺Ⅱ)2种组合工艺处理受污染的原水,研究了工艺对原水中浊度、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了臭氧对膜通量和BAC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投加臭氧和2.0mg/L臭氧投加量下,两种组合工艺可去除原水中96%以上的浊度.组合工艺均可去除原水中1.0-2.0mg/L的氨氮.提高溶解氧浓度至30mg/L可强化氨氮的去除能力,两种组合工艺可至少彻底去除5.5mg/L的氨氮.投加2mg/L臭氧后,工艺Ⅰ可去除原水中48.3%的总有机碳(TOC)和51.8%的UV254.工艺Ⅱ对T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1%和48.2%.臭氧对浊度的去除无影响,但臭氧可改变部分有机物的结构,减轻膜的有机物污染.与未投加臭氧的工艺Ⅱ相比,投加臭氧使工艺Ⅰ中的膜通量提高了25%-30%.但残留臭氧可能影响后续BAC中的微生物,对BAC去除氨氮和有机物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陶瓷膜 生物活性炭 超滤 污染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应力法的单桩负摩阻力计算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露 王钰轲 +2 位作者 于敏 王伟 徐晓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7,共7页
负摩阻力问题广泛存在于新建填土地区的桩基工程中,对桩基础承载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有效应力法和桩侧摩阻力发挥机理,建立单桩负摩阻力计算的分段模型;通过桩土体系的变形假设和静力学平衡方程,确定桩侧摩阻力分段区间及中性点位... 负摩阻力问题广泛存在于新建填土地区的桩基工程中,对桩基础承载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有效应力法和桩侧摩阻力发挥机理,建立单桩负摩阻力计算的分段模型;通过桩土体系的变形假设和静力学平衡方程,确定桩侧摩阻力分段区间及中性点位置;利用位移和桩截面轴力控制方程,推导分段区间内桩身位移及轴力解析解。验证结果表明:桩侧负摩阻力的传递特征及分布范围可以通过计算公式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负摩阻力 有效应力法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对雌激素的吸附和好氧生物降解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凌云 张锡辉 +1 位作者 陶益 胡江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7-121,共5页
为研究活性污泥工艺对类固醇类雌激素去除的规律,从深港两地的污水处理厂采集4种不同性质的污泥,比较其对5种环境雌激素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17α-雌二醇(17α-E2)和雌炔醇(EE2)的吸附和生物降解.采用液液萃取-GC-MS方法对... 为研究活性污泥工艺对类固醇类雌激素去除的规律,从深港两地的污水处理厂采集4种不同性质的污泥,比较其对5种环境雌激素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17α-雌二醇(17α-E2)和雌炔醇(EE2)的吸附和生物降解.采用液液萃取-GC-MS方法对体系中残留雌激素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污泥对雌激素的吸附在30 min~1 h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在各污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种雌激素的平均吸附量分别约为1.6、1.7、0.9、2.6和2.5μg.mg-1,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326、252、440、275和13μg.L-1.d-1;综合吸附和降解,5种雌激素在污泥中的半衰期平均约为14.9、0.9、4.3、4.7 h和18.9 d.E3的吸附量低于其他雌激素,可能与其极性基团有关;EE2的转化速率显著低于天然雌激素;硝化污泥对EE2的转化速度显著高于其他污泥,硝化菌群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活性污泥 吸附 生物降解 硝化污泥 雌炔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对不同孔径陶瓷膜过滤微污染饮用水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建宁 张锡辉 +3 位作者 王凌云 张建国 盛德洋 胡江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925-3932,共8页
利用臭氧陶瓷膜组合工艺处理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以膜通量、颗粒物和有机物为评价指标研究臭氧预氧化对不同孔径陶瓷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陶瓷膜单独过滤相比,添加1~5 mg/L臭氧后,孔径为200,100和10 nm的陶瓷膜通量分别提高34.... 利用臭氧陶瓷膜组合工艺处理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以膜通量、颗粒物和有机物为评价指标研究臭氧预氧化对不同孔径陶瓷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陶瓷膜单独过滤相比,添加1~5 mg/L臭氧后,孔径为200,100和10 nm的陶瓷膜通量分别提高34.2%~38.8%,29.2%~56.4%和7.2%~12.2%。集成工艺能够使浊度降低99%以上,并可去除粒度为2~3μm的颗粒物,孔径为200,100和10 nm陶瓷膜出水颗粒含量分别低于60,40和30个/mL。单独陶瓷膜过滤对原水中CODMn的去除率为15.1%~30.8%。臭氧预氧化后,孔径为10 nm的陶瓷膜对CODMn的去除率提高11.0%~16.7%,但仅5 mg/L臭氧预氧化可显著改善孔径为100和200 nm陶瓷膜去除CODMn的性能,预氧化后去除率分别提高11%和24%;当臭氧投加量低于3 mg/L时,臭氧预氧化导致膜出水中CODMn浓度略微升高;单独膜过滤可去除约10.0%的UV254,集成工艺可将此值提高至12.0%~49.9%。臭氧预氧化是去除UV254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陶瓷膜 饮用水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岩质地基地铁3号线与上海软土地基地铁10号线振动实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高盟 高运昌 +3 位作者 徐晓 石传志 田抒平 陈青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8-474,共7页
地铁运行产生的环境振动超过一定值会影响人体健康,准确评价地铁运行引起的振动响应值意义重大。本文采用进口测振仪分别对青岛地铁3号线和上海地铁10号线进行现场测振,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对测试数据进行Fourier变... 地铁运行产生的环境振动超过一定值会影响人体健康,准确评价地铁运行引起的振动响应值意义重大。本文采用进口测振仪分别对青岛地铁3号线和上海地铁10号线进行现场测振,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对测试数据进行Fourier变换得到相应的频谱曲线,将频谱曲线按1/3倍频程滤波转化为1/3倍频程谱,进而计算出分频振级平均值。通过加速度时程、频谱、1/3倍频程谱和分频振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地铁振动响应明显大于上海地铁,其分频振级已超过我国的环境振动标准,而上海地铁的分频振级基本上与我国的环境振动标准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振动 环境振动污染 分频振级 1/3倍频程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