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eta检验和评估的员工幸福感前因与结果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苏涛 陈春花 +1 位作者 宋一晓 王甜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2-522,共11页
基于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型(JDCS),对包含239个效应值、60 158个独立样本的94个独立实证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探讨了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主要结果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场域内,员工感知的社会支持对其幸福感的影响较大,且其幸福... 基于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型(JDCS),对包含239个效应值、60 158个独立样本的94个独立实证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探讨了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和主要结果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场域内,员工感知的社会支持对其幸福感的影响较大,且其幸福感更多反映为情感关系类的效能;工作控制/自主权、社会支持对幸福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工作需求的作用则相反;幸福感不仅能促进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还能降低员工离职倾向;幸福感对关系情感型结果变量的作用更为突出,不仅对组织公民行为促进作用最强,而且相比于任务绩效、规范承诺,更能促进关系绩效、情感承诺;另外,测量方式和地区文化是影响员工幸福感与其前因、结果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使用心理幸福感测量方式或在东亚文化环境下,相关性更强。尽管获得阶段性结论,但鉴于现阶段任务规范类结果变量在管理实践中的主导地位,员工幸福感的管理实践效用仍需引起足够关注和更多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幸福感 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型 META分析 调节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导师辱虐型指导方式对研究生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刘军 廖振宇 高中华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9-846,861,共9页
以北京某高校226名研究生为对象,探讨导师辱虐型指导方式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分析了师生交换关系和同门支持的中介及调节机制,以此探索在导师辱虐型指导之下的高校研究生"命运救赎"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导师采取辱... 以北京某高校226名研究生为对象,探讨导师辱虐型指导方式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分析了师生交换关系和同门支持的中介及调节机制,以此探索在导师辱虐型指导之下的高校研究生"命运救赎"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导师采取辱虐型指导方式会破坏其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关系,继而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如果该学生获得同门成员的支持,导师采取辱虐型指导方式则相对更容易导致其与该学生交换关系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辱虐型指导方式 师生交换关系 同门支持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之下,其效何如——来自Meta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41
3
作者 苏涛 陈春花 +1 位作者 崔小雨 陈鸿志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9-192,共14页
通过对包含586个效应值、110576个独立样本、总样本量达126819个的238个独立实证研究的梳理以及Met a分析,本研究回答了"信任之下,其效何如"、"在不同层次,信任与绩效的关系是否存在同一性"、"垂直距离对信任... 通过对包含586个效应值、110576个独立样本、总样本量达126819个的238个独立实证研究的梳理以及Met a分析,本研究回答了"信任之下,其效何如"、"在不同层次,信任与绩效的关系是否存在同一性"、"垂直距离对信任与绩效的关系有何影响"这三个在以往研究中并未得到解答的重要问题,并获得了阶段性定论:信任能显著地促进绩效。在组织内,信任对团队绩效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而在组织间,信任对组织绩效同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二者关系存在同一性,即在个体、团队和组织不同层次,信任对关系类、创新类、任务类绩效的促进作用均依次变弱;信任双方的垂直距离越小,信任对绩效促进作用越强;此外,出版属性、测量工具以及同源偏差程度均能显著调节信任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地区文化基本能调节,这四个变量的调节方向在不同层次高度一致。而且,测量工具的测量维度越多,信度越高,使用越广泛,信任与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越强。鉴于任务类结果变量在现阶段的管理实践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信任对管理者重点关切的任务类绩效的促进作用并不是非常有效,信任在管理实践中的效用因而需要引起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绩效 META分析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便利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科学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含宇 邓诗鉴 贾淼磊 《当代经济管理》 2013年第9期22-28,共7页
服务便利作为服务营销领域的一个崭新理念,已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现有的服务便利研究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便利概念的定义和操作化;二是服务便利的实证研究,包括服务便利的后果影响研究和影响消费者感知服务便利的前置因素等。... 服务便利作为服务营销领域的一个崭新理念,已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现有的服务便利研究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便利概念的定义和操作化;二是服务便利的实证研究,包括服务便利的后果影响研究和影响消费者感知服务便利的前置因素等。文章在对国内外有关服务便利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服务便利研究可以考虑的五个方向:一是推进服务便利的实证研究,二是完善服务便利测量量表,三是改进现有的研究方法,四是深入全面的探讨服务便利的前置因素,五是关注服务便利、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服务评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便利 五维模型 研究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所得税优惠、高管团队组织认同与创新投入 被引量:5
5
作者 林斌 廖友亮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05-112,共8页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利用中国证监会问卷调查数据和CSMAR(国泰安)数据库的财务数据,分析企业所得税优惠、高管团队组织认同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优惠对创新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团队组织认同正向调节企业所得税优...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利用中国证监会问卷调查数据和CSMAR(国泰安)数据库的财务数据,分析企业所得税优惠、高管团队组织认同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优惠对创新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团队组织认同正向调节企业所得税优惠和创新投入两者的关系,即在高管团队组织认同高的企业中,企业所得税优惠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所得税优惠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该研究结果说明,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同时激发企业主观能动性才更能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优惠 高管团队 组织认同 创新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润—CVaR的期权契约供应链协调 被引量:3
6
作者 扈衷权 田军 +1 位作者 沈奥 冯耕中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2,共10页
文章以一个风险厌恶销售商与风险中性供应商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背景,以条件风险价值(CVaR)和期望利润的加权平均作为销售商的决策目标,对期权契约下销售商的订购策略及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销售商以CVaR为目标时的... 文章以一个风险厌恶销售商与风险中性供应商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背景,以条件风险价值(CVaR)和期望利润的加权平均作为销售商的决策目标,对期权契约下销售商的订购策略及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销售商以CVaR为目标时的情形。在给出销售商在不同风险厌恶程度下的最优订购策略后,文章进一步给出了供应链相应的协调条件,并分析了此时期权权利金,销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和期望利润权重等参数对供销双方收益的影响,发现“利润-CVaR”法下销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对供销双方利润的影响与CVaR法下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权利金依然起到了分配整体供应链利润的作用,且销售商期望利润权重的增加会降低自身收益水平而提高供应商利润。最后,文章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厌恶 利润-CVaR 期权契约 供应链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民深度融合中民企“参军”的路径优化——基于交易费用经济学视阈 被引量:10
7
作者 谭清美 武翠 Zhaoli SONG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102,共6页
运用交易费用理论优化民企在军民深度融合中的路径。研究提议:构建'四位一体化'的军民融合信用评估体系、搭建标准化的军民'对话'机制、完善准入和退出市场机制,探索'军民一家亲'的关系契约模式,以期降低交易费... 运用交易费用理论优化民企在军民深度融合中的路径。研究提议:构建'四位一体化'的军民融合信用评估体系、搭建标准化的军民'对话'机制、完善准入和退出市场机制,探索'军民一家亲'的关系契约模式,以期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为'民参军'寻找新制度经济学下的理论建议,同时拓宽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深度融合 民企“参军” 交易费用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对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动态调节机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先锋 陈龙涛 +2 位作者 宋文飞 李勃昕 陈星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0-70,共11页
实现“双碳”目标对于新发展格局下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有效减碳的新视角,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及门槛计量技术实证剖析了碳排放对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异质动态调节机制。结果发现:绿色技术创... 实现“双碳”目标对于新发展格局下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有效减碳的新视角,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及门槛计量技术实证剖析了碳排放对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异质动态调节机制。结果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显著有助于产业升级,但这种激励效应只有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方能显现;碳排放在绿色技术创新助推产业升级过程中扮演着正向倒“U”型调控角色,过低或过高强度的碳排放均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绿色技术创新的产业升级红利损失,而唯有适度的碳排放策略才能有效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积极影响;碳排放约束下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产业升级效果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呈现倒“U”型、正向“N”型和正向倒“U”型调节特征;现阶段碳排放总体有利于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产业升级效应,但积极的调节效果仅体现在中西部地区,而在东部地区尚未显现;在不损害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良性协调的前提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总体尚存在较为广阔的碳减排空间,但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应实施更为严厉的碳减排约束。以上发现对于未来国家科学处理持续减碳、绿色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演化关联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升级 动态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