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校-研-教"华文校本协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之权 黄龙翔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6期62-70,共9页
新加坡华文教学队伍在教育部的鼓励与推动下,近10年掀起了以改进华文教学为出发点的校本研究风。当前已有的以学者专家为主导和以一线教师为主导的两种研究模式,都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帮助甚微。协同研究主张结合研究者和... 新加坡华文教学队伍在教育部的鼓励与推动下,近10年掀起了以改进华文教学为出发点的校本研究风。当前已有的以学者专家为主导和以一线教师为主导的两种研究模式,都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帮助甚微。协同研究主张结合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经验与专长,共谋专业知识的提升和实践有效的教学形式,为校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南洋理工大学下属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参与的两项校本研究案例显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校本协同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促使教师反思、促进教师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成功的校本研究,要建立学校领导、研究人员和教师三方组成的"校-研-教"学习共同体,以"协同研究"为取向,建立对研究课题目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共识,合理分工,促进与提高"互补性贡献",抑制或消除"矛盾性期待",充分发挥三方的经验与专长,促进教师反思与专业成长,实现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华文教学 校本研究 协同探究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移动技术为中介——建立一个无缝语文学习框架 被引量:21
2
作者 黄龙翔 陈之权 +1 位作者 詹明峰 蔡敬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23,共8页
移动设备的普及,为技术增强学习的革新提供了契机。这一契机可用"无缝学习空间"来概括。无缝学习空间具有跨文本、跨情境的持续性学习经验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语言学习理论的重心已从行为主义转移到着重交际与实境性质的学... 移动设备的普及,为技术增强学习的革新提供了契机。这一契机可用"无缝学习空间"来概括。无缝学习空间具有跨文本、跨情境的持续性学习经验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语言学习理论的重心已从行为主义转移到着重交际与实境性质的学习方式。而移动辅助语文学习(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ALL)的重点,也同样倾向于以学习活动设计为主的实境或社交性质的移动学习活动。本论文将针对以现有的MALL研究作为基础而建立无缝语文学习(SeamlessLanguageLearning,SLL)环境的需要,提出观点和方法。我们将建构一个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的社群—技术—教学法框架(Socio-techno-pedagogicalFramework),以解决年轻学子在学习华文第二语言(二语)时的挑战。我们将论述无缝语文学习如何为名为"语飞行云"的研究项目提供设计框架,并讨论研究方法的使用及其局限。该框架将以泛在技术作为中介,通过持续性的学习过程,探索整合"无缝学习"视角及"语文学习"视角的模式。我们预期,长期浸濡在无缝语文学习历程的学习者,将可达致21世纪知识与技能的精进,并建立起全面性的语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辅助语言学习 无缝学习 词汇学习 社交-技术-教学框架 教学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义动词义项距离与义项分合 被引量:3
3
作者 林进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140,共10页
在多义词义项辨识或词义消歧中,义项划分的标准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义项距离是进行义项划分的重要参考。多义动词义项距离与动词义项的三种组合特征——语义组合特征、语法组合特征及固定搭配特征密切相关,并由这三种特征的距离共同决... 在多义词义项辨识或词义消歧中,义项划分的标准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义项距离是进行义项划分的重要参考。多义动词义项距离与动词义项的三种组合特征——语义组合特征、语法组合特征及固定搭配特征密切相关,并由这三种特征的距离共同决定。在对100个现代汉语双义项动词的义项距离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动词义项的分合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动词 义项距离 义项分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