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门市城区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蒲义良 吴斯敏 +2 位作者 叶朗明 高玲玉 王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0-659,共10页
基于2015—2017年广东省江门市城区臭氧浓度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结合应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门臭氧浓度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探讨了2017年江门臭氧严重超标的气象成因。2015—2017年,江门臭氧污染程度逐年加重,秋季... 基于2015—2017年广东省江门市城区臭氧浓度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结合应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门臭氧浓度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探讨了2017年江门臭氧严重超标的气象成因。2015—2017年,江门臭氧污染程度逐年加重,秋季臭氧浓度均值高于其它季节;37%的臭氧浓度超标日与西北太平洋或南海热带气旋活动有关,显著高于其它天气类型下超标日占比。臭氧浓度与白天气象要素相关性高于夜间,对臭氧浓度影响较大的气象要素有日照、相对湿度、气温。聚类分析得到6类气流轨迹,当气流轨迹为偏东(陆地)和偏北路径时,其受体臭氧浓度均值和污染气流轨迹占比显著高于平均值。2017年臭氧严重超标的气象成因是达到利于臭氧生成的气象条件阈值时数和日数显著高于以往,且途经江门以北和以东陆地的气流数目明显多于以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门 臭氧 气象因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江门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聂燕红 赵佩红 林国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期18-19,共2页
气象科技服务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门气象科技服务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介绍了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现状、服务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服务的对策,以便推动江门气象科技服务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气象科技服务 发展 防灾减灾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观测与预报服务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顺帮 林奕平 张主宁 《南方农业》 2021年第8期186-187,共2页
气象观测与预报服务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因此,加强气象观测数据的应用及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工作,降低气象灾害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十分必要。基于此,探讨了气象灾害对现代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及气象观测和预报服务在现... 气象观测与预报服务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因此,加强气象观测数据的应用及灾害预报预警和应急工作,降低气象灾害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十分必要。基于此,探讨了气象灾害对现代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及气象观测和预报服务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 预报服务 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气象观测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奕平 叶丽文 +3 位作者 潘剑波 周立清 汤蓬辉 黄顺帮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第17期21-23,共3页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行业方兴未艾,农业发展也呈现一片繁荣态势。在农作物生产中,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气象因素以及自然环境,所以,一定要做好环境及气象的监测。新时代,气象部门一定要把为...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行业方兴未艾,农业发展也呈现一片繁荣态势。在农作物生产中,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气象因素以及自然环境,所以,一定要做好环境及气象的监测。新时代,气象部门一定要把为农业服务放在第一位,及时精准地向农民预报地面气象观测结果。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地面气象观测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旨在可以为行业内的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进而更好地为行业的繁荣发展给予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 农作物生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奕平 黄顺帮 +1 位作者 叶丽文 周立清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5期184-185,共2页
近年来,我国气象观测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为确保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准性,应使用科学手段对数据文件实施质控。基于此,阐述了地面气象观测的意义,分析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控制方法,探究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干扰因素,剖... 近年来,我国气象观测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为确保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精准性,应使用科学手段对数据文件实施质控。基于此,阐述了地面气象观测的意义,分析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控制方法,探究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干扰因素,剖析了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 数据文件 影响因素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闪电监测定位仪资料的江门地区闪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卓宏 梁敏妍 +3 位作者 于东海 梁军 林国生 黄嘉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4-528,共5页
基于闪电监测定位仪数据资料,对广东省江门市2008—2011年的逐日闪电数据进行相关、因子和序列突变等统计分析研究。得到结论:闪电物理量中的总闪数序列能够较好地代表闪电频数物理量;总闪数和日雷电小时的候际、月际变化序列能较好地... 基于闪电监测定位仪数据资料,对广东省江门市2008—2011年的逐日闪电数据进行相关、因子和序列突变等统计分析研究。得到结论:闪电物理量中的总闪数序列能够较好地代表闪电频数物理量;总闪数和日雷电小时的候际、月际变化序列能较好地反映雷暴数和降水量的候际、月际变化的主要特征,反映对流活动的情况;利用总闪数的候突变,可以作为华南夏季风爆发时间的预测指标之一;日雷电小时的突然增加,可以作为江门地区汛期开始时间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 闪电气候特征 总闪数 日雷电小时 突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门市雷暴多发期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林卓宏 梁敏妍 +2 位作者 梁军 卢子安 黄嘉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02-1507,共6页
使用江门市1961—2010年和广东省其他20个地级市1971—2010年期间的逐日雷暴日数资料,用频率分析和主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江门地区雷暴多发期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门地区的雷暴气候特征与广东省其他市的相关性高,其雷暴发生... 使用江门市1961—2010年和广东省其他20个地级市1971—2010年期间的逐日雷暴日数资料,用频率分析和主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江门地区雷暴多发期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门地区的雷暴气候特征与广东省其他市的相关性高,其雷暴发生的气候规律在广东地区有很强的代表性。江门地区的雷暴多发期为4—9月;其中雷暴多发期又分为4—6月和8—9月的前、后雷暴多发期,7月为过渡期。前雷暴多发期有先下降然后上升的气候变化趋势,突变年份是1983年,与西风带大气环流的20世纪80年代初的突变对应。在候尺度的突变分析中,发现突变出现在5月第4候,与很多研究公认的南海夏季风的平均爆发日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日 雷暴频率 雷暴多发期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门市前汛期大暴雨的500hPa信号场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梁敏妍 黄嘉佑 +2 位作者 徐碧裕 林国生 林卓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5-432,共8页
使用广东省江门市1961-2010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前汛期大暴雨过程的500hPa高度场进行信号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门市前汛期的大暴雨500hPa信号场具有强信号和弱信号两种类型,强信号型出现频率为81%。在强信号类... 使用广东省江门市1961-2010年的逐日降雨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前汛期大暴雨过程的500hPa高度场进行信号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门市前汛期的大暴雨500hPa信号场具有强信号和弱信号两种类型,强信号型出现频率为81%。在强信号类型中,根据信号场显著出现的地域分布可分为4种类型,第一类强信号中心在90~115°E,10—30°N区域;第二类在85~100°E,45—55°N区域;第三类在120—140°E,25~40°N区域;第四类在128~140°E,15~25°N区域。在综合信号场中,有“负-正-负”波列特征,表明在500hPa高度场中,由高纬引导南下东移的短波槽、北部湾低压和西南季风是形成江门地区大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在信号场的异常面积和强度中,负异常表现突出,说明500hPa高度场的低值系统是形成大暴雨的主要系统。随着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对500hPa高度环流场的形势预报趋于成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应用数值模式提前预报信号场,从而对可能出现的大暴雨做出提前预报;此方法在研究中除了考虑单个样本的特征外,还综合对比气候长序列特征,从而可为更精准预测大暴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前汛期 大暴雨 500hPa信号场 江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造成的珠三角地区连续灰霾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夏冬 吴志权 +1 位作者 莫伟强 谭浩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9-767,共9页
通过研究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的气溶胶颗粒物质量浓度(PM_(10)和PM_(2.5))、黑碳浓度、臭氧浓度等大气成分要素,常规地面气象要素以及气流后向轨迹、垂直速度、位温和边界层高度等资料,结合热带气旋路径和天气形势对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 通过研究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的气溶胶颗粒物质量浓度(PM_(10)和PM_(2.5))、黑碳浓度、臭氧浓度等大气成分要素,常规地面气象要素以及气流后向轨迹、垂直速度、位温和边界层高度等资料,结合热带气旋路径和天气形势对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造成的一次珠三角地区连续灰霾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由于热带气旋移动缓慢,其外围下沉气流使珠三角地区形成了层结稳定、静小风和晴朗少云的天气条件,导致珠三角地区出现连续的灰霾天气。在这次灰覆过程中,气溶胶粒子来源以本地源为主,并且以细粒子为主,PM_(2.5)占PM_(10)的比例接近70%,黑碳浓度占PM_(10)的6.0%左右;在凌晨,由于边界层高度降至最低,垂直扩散条件差,同时相对湿度也达到峰值,气溶胶吸湿增长明显,易出现能见度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热带气旋 下沉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低频主振荡模态特征及其在农业防灾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艳群 刘树锋 +1 位作者 赵佩红 于洲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1-265,共5页
大气低频振荡(季节内10~90 d振荡)是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与洪涝灾害等高影响天气息息相关,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利用1961~2019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一阶Butterworth带通滤波、主振荡(POP)分析方... 大气低频振荡(季节内10~90 d振荡)是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与洪涝灾害等高影响天气息息相关,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利用1961~2019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一阶Butterworth带通滤波、主振荡(POP)分析方法研究了近59年4~8月全球大气低频振荡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全球大气以10~20 d,30~60 d两个周期带的低频振荡为主,4~8月850 hPa高度层上,全球大气10~20 d低频振荡以南半球绕球遥相关型为主振荡型(SCGT_10~20 d);而30~60 d存在两个低频主振荡型:赤道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东传的低频振荡型(IN-WPO_30~60 d)、热带大西洋低频振荡型(TA_30~60 d)。通过对高影响天气发生前各POP型位相循环环流特征的分析,可分析和预测过程发生前后的大气低频振荡特征,为其在农业防灾扛灾上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低频振荡 农业防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