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岩 常凤玲 +3 位作者 冯俊 翟慧萍 秦金霞 卢芙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诊断价值,并分析CAL发生的高危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7年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川崎病住院治疗的87例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重点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诊断价值,并分析CAL发生的高危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7年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川崎病住院治疗的87例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重点观察冠状动脉,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瘤、血栓及冠状动脉狭窄。常规测量冠状动脉内径,对伴有CAL者至少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进行跟踪随访。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NCAL)组和CAL组,比较2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其与发生CAL的关系。结果 87例患儿中,NCAL 46例(52.9%),CAL 41例(47.1%)。其中左冠状动脉扩张15例,右冠状动脉扩张9例,双侧冠状动脉扩张13例,巨大冠状动脉瘤4例。CAL组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均明显缩小(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实时观察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转归,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访。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是川崎病并发CAL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岩 常凤玲 +2 位作者 翟慧萍 冯俊 秦金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589,共4页
目的观察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VSD)的价值。方法对3 826胎胎儿行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产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引产后尸体解剖结果进行对照,计算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VSD的正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产前超声心... 目的观察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VSD)的价值。方法对3 826胎胎儿行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产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引产后尸体解剖结果进行对照,计算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VSD的正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61胎(61/3 826,1.59%)VSD,其中单纯性VSD 36胎(36/3 826,0.94%),VSD合并其他心脏畸形25胎(25/3 826,0.65%);经产后复查超声或引产后尸体解剖,最终共确诊76例(76/3 826,1.99%)VSD,包括51例(51/3 826,1.33%)单纯性VSD、25例(25/3 826,0.65%)VSD合并心脏其他畸形。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单纯性VSD的准确率为58.82%(30/51),漏诊率为41.18%(21/51),误诊率为1.06‰(4/3 775);诊断VSD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准确率为96.00%(24/25),漏诊率为4.00%(1/25),误诊率为0.26‰(1/3 801)。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VSD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为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心房占位性病变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岩 耿斌 +5 位作者 常凤玲 冯俊 秦金霞 翟慧萍 刘罡 王清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86-148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房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房占位性病变患者,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79例中,左心房血栓47例(47/79,59.49%),左心房黏液瘤23例(23/79,29.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房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房占位性病变患者,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79例中,左心房血栓47例(47/79,59.49%),左心房黏液瘤23例(23/79,29.11%),右心房黏液瘤3例(3/79,3.80%),心内平滑肌瘤病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累及右心房4例(4/79,5.06%),肺腺癌转移至右心房2例(2/79,2.53%)。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72例,2例诊断不足,误诊2例,漏诊3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诊断心房占位性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及随访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岩 李建玲 +3 位作者 翟慧萍 常凤玲 刘罡 刘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97-190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VSD)的产前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VSD的胎儿35胎,分析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对其进行宫内及出生后超声随访,观察缺损大小及闭合情况。结果误诊2胎;非高危胎儿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单纯室间隔缺损(VSD)的产前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VSD的胎儿35胎,分析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对其进行宫内及出生后超声随访,观察缺损大小及闭合情况。结果误诊2胎;非高危胎儿26胎、高危胎儿7胎;肌部缺损18胎(18/33,54.55%)、膜周缺损13胎(13/33,39.39%)、干下缺损1胎(1/33,3.03%)、隔瓣下缺损1胎(1/33,3.03%);失访1胎,宫内缺损闭合2胎,出生后3年内缺损闭合21例,未闭合9例。非高危胎儿缺损闭合率高于高危胎儿(P〈0.05),肌部缺损闭合率明显高于膜周及其他部位缺损(P均〈0.05),缺损直径≤3.0mm者缺损闭合率明显高于缺损3.1~5.0mm和〉5.0mm者(P均〈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单纯VSD的产前诊断、随访观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室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型超声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房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岩 李建玲 +3 位作者 刘罡 常凤玲 翟慧萍 王清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0-863,共4页
目的探讨M型超声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胎儿房性期前收缩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利用M型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对73例孕16-40周临床发现有胎儿心律失常的孕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胎儿房性期前收缩32例,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征并进... 目的探讨M型超声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胎儿房性期前收缩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利用M型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对73例孕16-40周临床发现有胎儿心律失常的孕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胎儿房性期前收缩32例,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特征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32例胎儿房性期前收缩中,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4例,偶发18例,其中2例合并肌部室间隔缺损。32例胎儿除2例失访外,随访30例胎儿房性期前收缩在分娩前或出生后心率恢复正常,频繁发作的胎儿房性期前收缩产前消失率明显低于偶发房性期前收缩胎儿(P〈0.05),2例肌部缺损于出生后闭合。结论 M型超声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作为产前检查胎儿心律失常的可靠无创影像技术,具有直观、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为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早搏复合征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体抗SSA/SSB抗体阳性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超声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岩 王清国 +5 位作者 耿斌 秦金霞 帖永新 常凤玲 冯俊 翟慧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观察母体抗SSA/SSB抗体阳性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超声表现。方法以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7胎母体抗SSA/SSB抗体阳性CAVB胎儿心脏,获取二尖瓣、左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脐动脉(UA)、静脉导管(DV)及大脑中动脉(MCA)血... 目的观察母体抗SSA/SSB抗体阳性胎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超声表现。方法以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7胎母体抗SSA/SSB抗体阳性CAVB胎儿心脏,获取二尖瓣、左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脐动脉(UA)、静脉导管(DV)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频谱。结果7名孕妇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均呈阳性,其中4名抗SSB抗体呈阳性。7胎均见房室分离,心房律正常而心室律缓慢,二尖瓣、UA、DV及MCA血流异常;其中4胎心房壁、房间隔、二尖瓣环或腱索回声增强。7胎均未合并其他心内外结构畸形。结论母体抗SSA/SSB抗体阳性可致胎儿发生CAVB;超声观察胎儿心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利于判断胎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房室传导阻滞 抗SSA抗体 抗SSB抗体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学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岩 王清国 +10 位作者 王丽园 李文秀 刘文旭 牛永超 贾桢 翟慧萍 刘敏 徐加莉 帖永新 李丹丹 秦金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45-748,共4页
目的观察多模态影像学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超声心动图及心脏CT(CCT)检查的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35例接受心脏MRI(CMRI);根据术后病理或临床诊断结果评估多模态影像学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结果70... 目的观察多模态影像学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超声心动图及心脏CT(CCT)检查的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35例接受心脏MRI(CMRI);根据术后病理或临床诊断结果评估多模态影像学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结果70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43例良性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经临床诊断1例恶性肿瘤;经临床诊断23例非肿瘤占位性病变,治疗后病变均明显缩小。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57例、误诊8例、5例诊断不明确,诊断准确率为81.43%(57/70);CCT正确诊断63例、误诊4例、漏诊3例,诊断准确率为90.00%(63/70)。35例CMRI诊断结果均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100%(35/35)。结论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心脏占位性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