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入路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学慧 涂博 +1 位作者 秦振宇 简国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8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入路。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30例的临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该肿瘤的最佳手术入路选择。结果三叉神经鞘瘤术前诊断并不困难,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确保全切肿瘤的关键,本文报告30例...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手术入路。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鞘30例的临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该肿瘤的最佳手术入路选择。结果三叉神经鞘瘤术前诊断并不困难,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确保全切肿瘤的关键,本文报告30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行显微手术,全切率达50%,肿瘤大部以上切除率达83.3%,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三叉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最佳方法,中颅窝肿瘤主张采用颞下入路,后颅窝肿瘤枕下乳突后入路是最佳选择,哑铃型肿瘤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颞下经小脑幕或颞下-乙状窦前入路等联合入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鞘瘤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予军 简国庆 吕素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0X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联合亚叶酸钙(CF)、5-氟脲嘧啶(5-FU)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5例晚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OXA组32例病人,OXA130mg/m^2,静滴3h,第1天;CF100mg/d,静滴2h,第1-5d;5-FU250mg/d,静注,第1-5天,...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联合亚叶酸钙(CF)、5-氟脲嘧啶(5-FU)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5例晚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OXA组32例病人,OXA130mg/m^2,静滴3h,第1天;CF100mg/d,静滴2h,第1-5d;5-FU250mg/d,静注,第1-5天,500mg/d,持续静滴22h,第1-5天,21d为1个周期。顺铂(DDP)组33例病人,DDP15mg/m^2,静滴第1-5天,CF、5-FU用法同OXA组,21d为1个周期。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OXA组有效率为53.1%,DDP组有效率为27.3%,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指端麻木、肝肾功能损伤等。OXA组恶心、呕吐反应明显轻于DDP组,无肾功能损伤,感觉神经毒性较高,但不影响治疗,病人有很好的耐受性。其余不良反应两组结果相似。结论:OXA联合CF、5-FU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药物疗法 奥沙利铂/投药和剂量 顺铂/投药和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0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按照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分组,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72h)、晚期介入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按照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分组,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72h)、晚期介入治疗组(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72h),每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栓塞程度及预后评价。结果早期介入治疗组患者栓塞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晚期介入治疗组,P<0.05,大部分栓塞(栓塞程度>90%)、部分栓塞(栓塞程度<90)情况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早期介入治疗预后良好35例,预后不良8例;晚期介入治疗组预后良好27例,预后不良18例。两组预后评价对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介入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及造影完全栓塞程度高,预后良好率显著,是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治疗的首选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预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7
4
作者 简国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7期132-133,共2页
2003年5月至2007年3月,我们采用螺旋CT或MRI定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射频毁损丘脑腹后外侧核(Vim),苍白球内侧核(Gpi)和丘脑底核(STN)治疗帕金森病患者63例,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立体定向 微电极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学慧 杨军 +3 位作者 涂博 易振恒 秦振宇 简国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1期50-51,共2页
目的报告6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手术治疗结果。方法应用CT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早期行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结合术后血肿腔注入尿激酶血块溶解引流,侧脑室冲洗引流等方法 ,对63~87老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 目的报告6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手术治疗结果。方法应用CT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早期行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结合术后血肿腔注入尿激酶血块溶解引流,侧脑室冲洗引流等方法 ,对63~87老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4例患者通过该手术治疗,出院时根据GOS 5分者为良好,4分者为中残,3分者为重残,2分者为植物生存,1分者为死亡;将1~3分者视为预后差,4~5分者视为预后良好。本组患者5分18例(34.4%),4分22例(42.9%),3分22例(18.8%),2分12例(18.8%),1分2例(3.1%),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CT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降低死亡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更适合于年龄偏大,身体条件差的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壳核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4期4458-4459,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壳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24例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112例。对照组接受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 目的研究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壳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24例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112例。对照组接受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壳核脑出血 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岳学智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不采用显微镜辅助治疗,研究组采用显...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不采用显微镜辅助治疗,研究组采用显微镜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疼痛、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及相关手术指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和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显微镜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