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hs-CRP、TNF-α、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畅君毅 王素珍 闫吉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7期142-145,共4页
目的 采取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体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内在临床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入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 采取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体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内在临床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入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瑞替普酶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再给予丹参酮ⅡA,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变化,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出现情况。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程度,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使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翔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联合缬沙坦治疗,疗程6mo。治疗...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联合缬沙坦治疗,疗程6mo。治疗前及治疗6mo末采用超声心动图超声仪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等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6mo末两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经、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及等容舒张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及E/A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或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心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经、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及E/A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缬沙坦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逆转扩大的左心室;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可作为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一线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缬沙坦 苯磺酸左旋氯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3
作者 张学军 武伟琦 +2 位作者 闫吉霞 何平 王学惠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F002-F003,共2页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造影术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误诊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原因分析
4
作者 张学军 何平 +1 位作者 王学惠 闫吉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肺栓塞 心肌梗塞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翔 施磊 闫吉霞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55-455,共1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氯吡格雷组42例。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ACEI、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氯吡格雷组42例。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ACEI、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在此基础上加氯吡格雷75mg·d-1,疗程14d。14d后比较两组心脏事件、出血事件及其他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氯吡格雷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皮疹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减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