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基因型HBV较B基因型HBV易引起肝炎慢性化的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国戗 牛菊霞 贾安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HBVC基因型较B基因型易引起肝炎慢性化的机制。方法从GenBank分别下载C基因型和B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即HBsAg),用CLustalW2.0生物软件分别比较C基因型和B基因型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用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同基因型... 目的探讨HBVC基因型较B基因型易引起肝炎慢性化的机制。方法从GenBank分别下载C基因型和B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即HBsAg),用CLustalW2.0生物软件分别比较C基因型和B基因型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用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同基因型不同的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T细胞表位的差异。结果通过分别比较C基因型和B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C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为(90~100)%,B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为(94~100)%;同基因型不同的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T细胞表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C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之间较大的变异和同基因型不同的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T细胞表位的差异可能是HBVC基因型较B基因型易引起肝炎慢性化的原因或部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基因型 T细胞表位 小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双介入疗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战利 张焱 张东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9-290,共2页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PTIBS)并结合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或栓塞术 (双介入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 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PTCD +PTIBS ,置入内支架术后 2周行局部72小时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术...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PTIBS)并结合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或栓塞术 (双介入 )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 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PTCD +PTIBS ,置入内支架术后 2周行局部72小时持续性动脉灌注化疗术或化疗性栓塞术 ,每 4~ 6周一次。 35例采用PTCD +PTIBS均获得成功 ,术后 2周总胆红素从术前 (4 85± 12 0 ) μmol/L降至 (5 4± 30 ) μmol/L ,AKP与ALT均下降明显。 35例患者共施行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或栓塞 85次 ,随访 10~ 2 4个月 ,半年以上生存率 94 2 % ,支架开通率 85 7% ;一年以上生存率 71 4 % ,支架开通率 74 2 %。PTCD +PTIBS并结合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临床应用 持续灌注 动脉 患者 化疗 介入疗法 生存率 术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稳杆菌的分离情况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国戗 邢善霞 傅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960-3962,共3页
目的:探讨我院2008-2010年短稳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短稳杆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WHONET5.5软件,对我院近三年短稳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0年短稳杆菌的感染率虽然没有上升,但是它的耐药性... 目的:探讨我院2008-2010年短稳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短稳杆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WHONET5.5软件,对我院近三年短稳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0年短稳杆菌的感染率虽然没有上升,但是它的耐药性却连续三年增强,特别是对对氨基糖甙类(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β-内酰胺类(安曲南)的耐药性大幅增强,2010年对上述药物的耐药性基本都超过了70%;相对而言,对左旋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相对较为敏感,最高的耐药率只有33.3%,但是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强,耐药率从13.3%上升至33.3%;痰液标本是短稳杆菌的重要来源,73.4%的短稳杆菌来源于患者的痰标本,在所有的送检痰标本中短稳杆菌的分离率为0.56%;短稳杆菌主要分离自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的科室主要分布于小儿内科11例、呼吸内科12例、感染科4例、监护室4例、神经内科4例、血液病科4例,其余科室分有很少。结论:短稳杆菌三年来感染率虽然没有增加,但耐药性却又大幅度的提高,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这种现象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稳杆菌 感染率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及意义
4
作者 王国戗 牛菊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HBV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差异及差异的意义。方法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NCBI)搜索不同基因型HBV的全HBx蛋白氨基酸序列(154aa),使用生物信息软件Clustalw2.0对搜索到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找出不同基因型HBV的HBx蛋白氨...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HBV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差异及差异的意义。方法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NCBI)搜索不同基因型HBV的全HBx蛋白氨基酸序列(154aa),使用生物信息软件Clustalw2.0对搜索到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找出不同基因型HBV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差异及可能的差异规律,并分析差异的意义。结果 1.不同基因型HBV的HBx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73%~100%;2.HBV的各基因型(B、C、D、F、A、H)同型间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7%~99%、88%~96%、87%~99%、86%~96%、96%~98%、99%~100%;3.在HBx蛋白A区(1~20aa)第5位和第12位的氨基酸在各基因型变异较大,其余位置的氨基酸很保守,很少发生变异。在HBx蛋白的B区(21~57aa)的氨基酸变异较大,即使在同一基因型别内部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异,变异没有规律,呈现出了随机突变的特点。在C区(58~84aa)的氨基酸比较保守,除3个H型HBx的第60位氨基酸为A(丙氨酸)外,其余HBx蛋白的第60位氨基酸均为V(颉氨酸),第60位以外的氨基酸很少突变。HBx蛋白D区的氨基酸(85~119aa)变异较大,并且变异呈现随机突变的特点。在HBx蛋白的E区(120~140aa)的氨基酸变异比较大的位置是130/131位置的氨基酸,其余位置的氨基酸较少发生变异,不同基因型130/131位置的氨基酸变异率是不一致的。在HBx蛋白F区(141~154aa)中,150~154aa区域的氨基酸比较保守,各基因型之间无变异,其余位点变异较大,没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不同基因型的HBV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低于同种基因型HBV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即使在比较保守的HBx蛋白区域也存在变异较大的氨基酸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病毒蛋白质类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德里金属β-酰胺酶基因特征
5
作者 王国戗 牛菊霞 邢善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5-547,共3页
目的:研究新德里金属β-酰胺酶(NDM-1)基因的特征,分析其可能的来源。方法:在美国生物信息中心(NCBI)检索NDM-1基因,使用Blast生物学软件对检索到的基因与GenBank进行比对。使用ClustalW2.0生物学软件,对5条NDM-1基因和30条各亚型β-内... 目的:研究新德里金属β-酰胺酶(NDM-1)基因的特征,分析其可能的来源。方法:在美国生物信息中心(NCBI)检索NDM-1基因,使用Blast生物学软件对检索到的基因与GenBank进行比对。使用ClustalW2.0生物学软件,对5条NDM-1基因和30条各亚型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多序列比较。结果:在NCBI中检索到3条NDM-1基因,与GenBank比较后共发现9条基因序列与NDM-1基因同源性较高,其中2条为两株海洋细菌的部分基因序列(同源性达69%和70%)。选择5条NDM-1基因与30条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多序列比较,同源性均很低,在基因进化树上NDM-1基因与β-内酰胺酶基因位于不同分枝。结论:NDM-1基因并非来源于β-内酰胺酶基因,NDM-1基因可能与两株海洋细菌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德里金属β-酰胺酶 超级细菌 基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治疗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妍妍 冯振清 周乐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治疗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代偿期CHB肝硬化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联合恩替卡韦片治...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治疗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代偿期CHB肝硬化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鳖甲煎丸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12、24周后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治疗前、治疗24周后肝硬度值及超声影像学检查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24周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复常率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两组脾脏长度、门静脉内径短于治疗前,观察组短于对照组,脾脏厚度、肝硬度值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原)、Ⅳ型胶原(IV-C)、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鳖甲煎丸治疗代偿期CHB肝硬化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缓解肝纤维化进程,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肝脏和脾脏情况,促进病毒转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代偿期 鳖甲煎丸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散发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源学
7
作者 赵世祯 赵国强 +10 位作者 王力争 万亚民 阎春田 张成道 刘国永 王进义 覃松石 王美霞 周灵杰 李艳军 买凯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89年第1期12-15,共4页
本文对河南省8个医疗单位,在1985年3月至1986年9月期间,所提供的9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104份血清样品,进行了HAV,HBV、CMV及E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实验。结果68.4%的病例是HBV,20.2%是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及8.9%是HAV。实验中由于... 本文对河南省8个医疗单位,在1985年3月至1986年9月期间,所提供的94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104份血清样品,进行了HAV,HBV、CMV及E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实验。结果68.4%的病例是HBV,20.2%是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及8.9%是HAV。实验中由于采用了HBV-DNA探针和IgM抗体诊断试剂,相应地提高了实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病毒性肝炎 血清学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诊断新技术——PCR
8
作者 黄体中 《农村农业农民》 1994年第3期47-47,共1页
聚合链酶反应(简称PCR)是国际上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又叫做基因扩增技术。PCR是一种快速特定的核糖核酸片段体外扩增技术,是从生物分子水平检测诊断疾病,是当今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对肝病的诊断。以前,在肝病诊断上应用对流电泳、反向血... 聚合链酶反应(简称PCR)是国际上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又叫做基因扩增技术。PCR是一种快速特定的核糖核酸片段体外扩增技术,是从生物分子水平检测诊断疾病,是当今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对肝病的诊断。以前,在肝病诊断上应用对流电泳、反向血凝,酶联免疫,放谢免疫技术等进行病毒指标检测。但是,当微量肝炎病毒感染人体时,应用以上技术检测不出来,易造成肝炎病人初期的误诊。当PCR技术应用到肝病诊断以后,微量的肝炎病毒感染即可通过PCR技术检测出来。因为,此项技术通过基因扩增可将病毒基因片段扩增十万倍乃至数十万倍,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诊断 新技术 肝炎病毒感染 聚合链酶反应 体外扩增 核糖核酸 基因扩增技术 快速诊断 技术检测 基因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