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稳定性的相关观察 被引量:136
1
作者 潘胜发 孙宇 +3 位作者 朱振军 陈景春 刘忠军 蔡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能的改善与轴性症状的出现无关(P>0.05);术后80%患者有轴性症状,主要分布在C2~C3(占27%)和C6~C7(占26%)皮节支配区,并与这两个节段椎间成角和椎间滑移的增大有关(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出现与椎间活动的增加有关,而与神经功能的改善与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范围 轴性症状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颈脊髓压迫症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玉凤 郭献山 +3 位作者 王林栋 赵建林 耿秀琴 张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创伤性骨折组(骨折组)72例和无骨折组(对照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创伤性骨折组(骨折组)72例和无骨折组(对照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方法、中风及心脏病史、既往骨折病情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骨密度(BM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非创伤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骨折病例中,髋部是最常见的骨折部位(31.6%)。骨折组患者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风病史、既往骨折病史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4.461、16.642、4.140、7.771,P〈0.05),BMD低于对照组(t=4.452,P=0.0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既往骨折病史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00、10.419,95%CI=1.180-12.237、3.727-29.132)。结论: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中髋部骨折发生率最高,既往骨折病史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非创伤性骨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骨密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宇 潘胜发 +3 位作者 陈景春 朱振军 刘忠军 蔡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总的运动范围(总... 目的:研究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总的运动范围(总活动度)、各椎体间活动度。结果:术后3年颈椎总活动度、总屈曲及总仰伸角度均减小(P≤0.001),与术前相比平均下降15%,其中42例伴有颈部僵硬、疼痛等症状。颈椎总活动度的改变与神经功能的改善无相关性。各椎体间的屈伸运动范围从C2至C6均明显减小,而C6/7却稍有增加;椎体间滑移在C3/4、C4/5两个节段明显减少(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以使颈椎总活动度和各椎体间活动度均减少并伴有颈部僵硬和疼痛。术后短期围领制动并早期主动伸、屈颈部的锻炼可能有助于减少颈部僵硬和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颈椎运动 影响因素 髓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骨折二次手术原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姬洪全 陈仲强 +2 位作者 党耕町 陈景春 朱建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二次手术 手术疗法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造模后膝关节骨密度改变及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 被引量:8
5
作者 贺文楠 蒋振刚 左新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目前,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动物模型多根据某一致病因素而设计,而OA是综合因素的临床过程。文中评价叠加法制作OA模型的可行性,探讨造模后膝关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及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metal... 目的目前,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动物模型多根据某一致病因素而设计,而OA是综合因素的临床过程。文中评价叠加法制作OA模型的可行性,探讨造模后膝关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及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13)的表达。方法实验组30只兔行结扎股静脉并切断腓肠肌内外侧头造模,术后4、8、12周测量膝关节4个目的区(ROI)BMD后处死动物。对照组10只12周处死。取胫骨髁关节软骨作组织学、免疫组化定量分析。结果造模后4周可见软骨面粗糙。8周有滑膜增生,软骨面纤维化、糜烂,簇聚肥大软骨细胞。12周出现软骨面剥脱,骨质裸露,骨赘形成等。造模后4周R2和R3区BMD增高,R4区于8周BMD下降。4周时软骨MMP-13平均光密度(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升高是对照组的4倍,后迅速下降,12周仍较对照组高。结论叠加法制作OA模型,效果确实,简单易行。造模后不同目的区BMD有改变,关节不稳、应力改变是其主要原因。MMP-13早期明显升高,提示MMP-13可能主要在OA早期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作用 骨关节炎 骨密度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纠正血小板计数异常预防术后大出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峰 刘亮 范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4023-4025,共3页
术后出血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而血小板计数异常导致的术后大出血,是外科医师极易忽略但可控的医疗风险。血常规检查中外科医师更多关注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而忽视血小板计数。本文报道2例因血小板计数异常导致的术后大出血病例,... 术后出血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而血小板计数异常导致的术后大出血,是外科医师极易忽略但可控的医疗风险。血常规检查中外科医师更多关注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而忽视血小板计数。本文报道2例因血小板计数异常导致的术后大出血病例,提示术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的出血患者应及时补充新鲜血小板,以帮助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失血 手术 医疗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肌牵拉伤致股神经麻痹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国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3期194-194,共1页
髂腰肌血肿引起股神经麻痹已有报道。但剧烈的运动,引起腰大肌牵拉伤后,腰大肌筋膜下高压致股神经麻痹尚未见报道,我院87年5月遇见一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17岁,中学生。1987年5月15日长跑途中突然感到左下腹部疼痛,伴左下肢无力,即... 髂腰肌血肿引起股神经麻痹已有报道。但剧烈的运动,引起腰大肌牵拉伤后,腰大肌筋膜下高压致股神经麻痹尚未见报道,我院87年5月遇见一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17岁,中学生。1987年5月15日长跑途中突然感到左下腹部疼痛,伴左下肢无力,即停止跑步,尚能慢步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拉伤 腰肌 股神经 腰胝丛 筋膜 肌肉骨骼系统 神经麻痹 腰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系统加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26例体会
8
作者 郭新军 杨喜旺 谢国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3-624,共2页
关键词 AF系统 经椎弓根伤椎植骨 治疗 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镜下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80例报告
9
作者 朱振军 谢国瑞 蔡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脊柱镜 腰椎间盘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背部皮瓣移位修复颈部缺损
10
作者 谢国瑞 王心良 +2 位作者 杨希旺 原林 孙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4期240-241,共2页
用斜方肌皮瓣修复颈部缺损已有报道,但单纯用斜方肌表面的皮肤作带蒂旋转修复颈部软组织缺损的术式尚未见报道,我们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单纯用斜方肌上部表面的皮肤作带血管蒂皮瓣修复颈部缺损的可能性,并于1987年12月修复一例... 用斜方肌皮瓣修复颈部缺损已有报道,但单纯用斜方肌表面的皮肤作带蒂旋转修复颈部软组织缺损的术式尚未见报道,我们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单纯用斜方肌上部表面的皮肤作带血管蒂皮瓣修复颈部缺损的可能性,并于1987年12月修复一例颈部疤痕切除的病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解剖学要点通过对60侧成人尸体标本的解剖观察,肩背部表面的血供主要来自颈浅动脉,该动脉在近斜方肌前缘处发出直接皮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躯干 皮瓣移位 斜方肌 肩背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