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液4种miRNA对淋巴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石磊 程振国 +1 位作者 孟桂芳 段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4种miRNA对淋巴瘤继发中枢神经系统侵犯(SCNS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CNSL患者82例。采用qRT-PCR法检测患者脑脊液中miR-155、miR-19b、miR-125b、miR-21的表达...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4种miRNA对淋巴瘤继发中枢神经系统侵犯(SCNS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CNSL患者82例。采用qRT-PCR法检测患者脑脊液中miR-155、miR-19b、miR-125b、miR-21的表达情况。比较化疗后2 a生存和死亡患者脑脊液miRNA的表达情况,绘制ROC曲线评估miRNA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4例失访,78例患者中死亡组33例、生存组45例。死亡组患者脑脊液中miR-155、miR-19b、miR-125b、miR-2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miR-155、miR-19b、miR-125b、miR-21评估SCNSL患者2 a内死亡的AUC(95%CI)、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0(0.631~0.716)、2.765、57.78%、84.85%,0.693(0.646~0.730)、2.265、44.44%、90.91%,0.744(0.703~0.795)、1.995、66.67%、78.79%;0.707(0.655~0.741)、10.241、46.67%、93.94%。结论:脑脊液中miR-155、miR-19b、miR-125b、miR-21可用于SCNSL预后的早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 miR-19b miR-125b MIR-21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2-202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及预测
2
作者 尚卿 王海鹏 王静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43,共8页
目的分析1992-2021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并预测未来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2021),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2-2... 目的分析1992-2021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并预测未来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2021),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2-2021年我国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运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估计1992-2021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及队列效应,利用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预测2022-2026年我国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采用分层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高体重指数(BMI)、高血糖、运动不足和饮食]对乳腺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1992-2021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从1992年的15.95/10万和7.35/10万上升至2021年的55.54/10万和12.41/10万;标化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从18.51/10万上升至37.00/10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2.43%,但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9.05/10万降至8.24/10万,AAPC为-0.3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和死亡的年龄、时期及队列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同一出生队列中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在15~89岁年龄组呈增高趋势,在≥90岁年龄组呈下降趋势;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逐年增高,2017-2021年达到最高,相对危险度(RR)值为1.37;女性乳腺癌的死亡风险逐年降低,其中2012-2016年死亡风险最低,RR值为0.86。随着出生队列年份的增加,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逐渐增高,死亡风险逐渐降低。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2-2026年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持续上升,2026年将达到40.25/10万,而标化死亡率将趋于平稳,到2026年为8.28/10万。在乳腺癌危险因素中,饮食引起的乳腺癌死亡率最高。结论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未来应重点制定高危人群的精准筛查方案,并基于趋势预测优化早期筛查策略及治疗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发病率 死亡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术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圣博 冯玲 +3 位作者 陈贝贝 姚芳 邢永生 刘艳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2)进行PCI术+rhBNP,研究组(n=34)PCI术+rhBN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检测对比两组血压、乳酸水平及机械并发症、心室重构、炎性因子、心肌酶学、ox-LDL水平。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乳酸、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乳酸、LVESD、LVEDD、LVPWT、LVRI、Hcy、IL-6、c TnT、LDH、CK-MB、ox-LDL水平降低,且研究组较低,舒张压、收缩压、LVEF水平上升,且研究组较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机械并发症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rhBNP治疗,可缓解患者心室重构、心肌损伤,减轻炎性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组织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2010—2017年新生儿无乳链球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玲 王晓芳 +1 位作者 郭利敏 郭珊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8年间新生儿感染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近8年间我院接收的16379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时间、人口学特征下无乳链球菌感染率差异,并分析分离菌株耐药性特征... 目的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8年间新生儿感染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近8年间我院接收的16379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时间、人口学特征下无乳链球菌感染率差异,并分析分离菌株耐药性特征。结果2010—2017年新乡市中心医院累计接收新生儿16379例,其中确诊感染无乳链球菌新生儿病例数为61例,年均感染率为3.72‰,随年份增加感染率有缓慢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第3季度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相对较高,但各季度间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略高于女性,二者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周~胎龄段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较高,不同胎龄段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5kg~出生体重段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较高,不同出生体重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剖宫产新生儿,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分~的1min Apgar评分段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率较高,4分~的评分段次之,不同1min Apgar评分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头孢噻肟、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完全敏感,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3.77%和72.13%。结论我院发现早产、低出生体重、经阴道分娩及缺氧体征因素的新生儿感染风险较大,产科临床针对无乳链球菌感控防治工作可根据其耐药性特征加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无乳链球菌 感染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IL-1β、25(OH)D与OP发病风险
5
作者 秦俊峰 徐国超 陈玉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钙磷、白介素-1β(IL-1β)、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00例老年T2DM患者,按是否合并OP进...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钙磷、白介素-1β(IL-1β)、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00例老年T2DM患者,按是否合并OP进行分组,将130例单纯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70例T2DM伴OP者归入研究组,比较两组血清钙磷、IL-1β、25(OH)D水平,并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IL-1β、钙磷、25(OH)D与OP的关联性。结果研究组血钙、血磷、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钙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甲状旁腺素、β-胶原特殊序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股骨颈骨密度、腰椎L_(1~4)骨密度、全髋骨密度、骨密度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钙磷、25(OH)D表达与β-胶原特殊序列、甲状旁腺素水平呈反比,与骨钙素及骨密度指标均呈正比。而IL-1β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甲状旁腺素水平、β-胶原特殊序列)呈正相关,IL-1β表达与骨钙素、骨密度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老年T2DM患者25(OH)D、血清钙磷水平降低,IL-1β高表达与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存在显著关联性,与机体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血清钙磷 白介素-1Β 25羟基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泻苷B抑制STAT3和ERK1/2磷酸化对A549细胞生长侵袭及裸鼠成瘤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俊杰 段仁慧 刘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2-667,672,共7页
目的探讨番泻苷B对A549细胞生长、侵袭及裸鼠成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0、5、10、20μM番泻苷B处理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进行后续实验,Brdu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 目的探讨番泻苷B对A549细胞生长、侵袭及裸鼠成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0、5、10、20μM番泻苷B处理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进行后续实验,Brdu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检测ki67、PCNA、cl-caspase-3、cl-caspase-9、VEGF、N-cadher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STAT3和ERK1/2的磷酸化情况;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检测肿瘤重量,免疫组化检测Ki67和VEGF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较,各番泻苷B剂量组Brdu阳性细胞数量、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细胞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ki67、PCNA、VEGF、N-cadherin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cl-caspase-3、cl-caspase-9、E-cadherin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STAT3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降低荷瘤小鼠肿瘤重量与Ki67和VEGF表达水平(P<0.05)。结论番泻苷B抑制STAT3、ERK1/2磷酸化对A549细胞体内外生长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番泻苷B STAT3 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红霉素对人B细胞淋巴瘤OCI-LY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鹏飞 陈娟娟 +2 位作者 尹俊杰 李冰 郭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0-1345,共6页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对人B细胞淋巴瘤OCI-LY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阐明柔红霉素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耐药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OCI-LY7细胞分为0、0.1、1.0和10.0 mg·L^-1柔红霉素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OCI-LY7细胞存活率,...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对人B细胞淋巴瘤OCI-LY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阐明柔红霉素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耐药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OCI-LY7细胞分为0、0.1、1.0和10.0 mg·L^-1柔红霉素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OCI-LY7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OCI-LY7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OCI-LY7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和survivin表达水平。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柔红霉素组、柔红霉素+空载体组和柔红霉素+survivin组,按照上述方法检测survivin过表达后各组OCI-LY7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 mg·L^-1组比较,处理48 h后0.1、1.0和10.0 mg·L^-1柔红霉素组OCI-LY7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柔红霉素组OCI-LY7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柔红霉素组比较,柔红霉素+survivin组OCI-LY7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柔红霉素可诱导OCI-LY7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B细胞淋巴瘤 柔红霉素 细胞凋亡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戊糖素与骨转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赵建林 郭献山 +11 位作者 王林栋 周艳红 随华 陈玉凤 孔亚坤 李江雁 吴苏豫 郝迎春 耿秀琴 郭振云 赵海燕 王英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戊糖素水平与骨转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了解戊糖素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190例绝经后女性及>60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于空腹状态下抽取空腹静脉血液查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 A1C)、I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目的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戊糖素水平与骨转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了解戊糖素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190例绝经后女性及>60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于空腹状态下抽取空腹静脉血液查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 A1C)、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OC)及戊糖素水平,分析戊糖素与肝肾功能及骨转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戊糖素与糖尿病病程、Hb A1c、β-CTX水平相关(r=0.492、0.158和-0.156,P均<0.05),而与PINP及OC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646和0.7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戊糖素水平与糖尿病病程、Hb A1C相关(P均<0.05),而与β-CTX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199)。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戊糖素水平与骨转换指标PINP、β-CTX及OC水平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戊糖素 骨转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叶乙醇提取物通过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陈瑜 张永珍 +2 位作者 王永强 王宗仁 胡莹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0-325,共6页
目的分析辣木叶乙醇提取物(EE-MO)通过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小鼠AMI模型,将90只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EE-MO低、中、高剂量组和氯吡格雷(CD)组,每组15只,造模... 目的分析辣木叶乙醇提取物(EE-MO)通过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对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小鼠AMI模型,将90只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EE-MO低、中、高剂量组和氯吡格雷(CD)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连续4周。TTC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并评分。超声心动图分析心功能指标。生化仪检测血清心肌酶含量。Westernblot检测自噬和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结果EE-MO中、高剂量组和CD组心肌梗死面积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EE-MO中、高剂量组和CD组血清CK、CK-MB和Mb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射血分数(LVEF)水平降低,舒张末内径(LVEDd)和收缩末内径(LVESd)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EE-MO中、高剂量组和CD组LVFS和LVEF水平升高,LVEDd和LVESd水平降低(均P<0.05)。EE-MO改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降低心肌损伤评分(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组织中Beclin1蛋白、LC3Ⅱ/LC3Ⅰ水平升高,p62、p-AMPK/AMPK和p-mTOR/mTOR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EEMO中、高剂量组和CD组心肌组织中Beclin1、LC3Ⅱ/LC3Ⅰ水平下降,p62、p-AMPK/AMPK和p-mTOR/mTOR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EE-MO可能通过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实现保护心肌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乙醇提取物 AMP活化蛋白激酶 自噬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