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脑梗死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卫征 张梦歌 赵建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脑梗死后,骨质疏松与颈股动脉脉搏传导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共80例,统一进行骨密度测量,分为骨密度正常组(n=26)、骨...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脑梗死后,骨质疏松与颈股动脉脉搏传导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共80例,统一进行骨密度测量,分为骨密度正常组(n=26)、骨密度较低组(n=30)、骨质疏松组(n=24),分析cfPWV和不同程度骨密度的相关性,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影响因素。结果骨密度正常组、骨密度较低组、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密度(F=7.093,P=0.002)、骨密度T值(F=89.378,P<0.001)、cfPWV(F=4.590,P=0.0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骨质疏松组骨密度、骨密度T值最低,cfPWV最快(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可知,老年脑梗死患者cfPWV与骨密度、骨密度T值间呈负相关(r=-0.859、-0.825,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fPWV(P<0.05)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fPWV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骨密度、骨密度T值密切相关,且为骨质疏松发生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老年 脑梗死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下后循环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与再发缺血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莫梦辉 王慧敏 +3 位作者 周海燕 师利芬 董敏 程舒心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经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的后循环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与再发缺血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随访1年的IS患者,将再发缺血事件者纳入再发组(46例),未再发缺血事...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经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的后循环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与再发缺血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随访1年的IS患者,将再发缺血事件者纳入再发组(46例),未再发缺血事件者纳入未再发组(58例)。所有患者均通过HR-MRI检查分析后循环动脉粥样斑块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特征与患者再发缺血事件的关系。结果:再发组高血压病史比例高于未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斑块形态学正性重构、斑块表面不规则比例高于未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与未再发组间斑块范围弥漫、斑块内高信号、斑块偏心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与未再发组间血管总面积、参考血管总面积、参考管腔直径、管腔直径、管壁面积、管腔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斑块负荷指数、管腔狭窄率均大于未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斑块强化程度大于未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后循环动脉粥样斑块正性重构、表面不规则、斑块强化以及斑块负荷指数增加、管腔狭窄率增大是IS患者再发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R-MRI下后循环动脉粥样斑块正性重构、表面不规则、斑块强化以及斑块负荷指数增加、管腔狭窄率增大可导致IS后再发缺血事件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后循环缺血 磁共振高分辨血管成像 动脉粥样斑块 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脂代谢及炎症影响 被引量:59
3
作者 李卫征 武国良 吴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及对脂代谢和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及对脂代谢和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采用血栓弹力图监测凝血启动-血块形成潜伏期(R值)、从R时间终点到幅度达20 mm需要时间(K值)、凝固至最大振幅时间(M值)、血块最大强度(Ma值)、从血块形成点至最大曲线弧度做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角),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 68.9%,P<0.01)。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M值、Ma值、α角、白细胞介素(IL)-2、IL-6、IL-8、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及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R值、K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均随访6~13(9.51±1.28)个月。观察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 13.3%,P=0.035),2组无死亡病例。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确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右莰醇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颅内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弹力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