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展理念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耦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富荣 殷倩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4-89,共6页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中国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提出来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其发展具有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港澳繁荣稳定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意义。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在研究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中国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背景下提出来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其发展具有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港澳繁荣稳定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重要意义。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在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背景、战略意义、发展原则及发展侧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区经济 发展理念 发展经验 发展战略 战略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历史文化素养培育研究——评《领导干部读党史经典》
2
作者 李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127,共2页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各级领导干部是其重要的骨干成员,该群体历史文化素养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及领导水平。在我国浩瀚如烟的典籍史书之中,蕴含着许多有关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各级领导干部是其重要的骨干成员,该群体历史文化素养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及领导水平。在我国浩瀚如烟的典籍史书之中,蕴含着许多有关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过程中,应将提倡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学习中外历史,尤其是学习中国近代史与中共党史放在重要位置,以此实现对各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素养的有效培育,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真正意义上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中外历史 历史文化素养 骨干成员 中国近代史 荣与辱 治国理政 义与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北方士绅群体的兴起与宗族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申红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5,共5页
明朝中后期以来,随着学校、书院等教育文化设施的发展,北方地区文风得以兴盛,逐渐涌现出以大儒孙奇逢为首的士绅群体。他们成为维护地方社会礼仪秩序的中坚力量。而在北方士绅群体不断崛起的过程中,受孙奇逢宗族思想与实践的影响,当地... 明朝中后期以来,随着学校、书院等教育文化设施的发展,北方地区文风得以兴盛,逐渐涌现出以大儒孙奇逢为首的士绅群体。他们成为维护地方社会礼仪秩序的中坚力量。而在北方士绅群体不断崛起的过程中,受孙奇逢宗族思想与实践的影响,当地的士绅群体也不断地进行着本宗族的构建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北方 士绅群体 宗族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道咸时期喀什噶尔驻扎大臣制度的变革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6,171,共8页
道光十一年平定"玉素普之乱"后,令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移驻叶尔羌,喀什噶尔改设办事领队大臣一员,仍设换防总兵一员。道光十九年以后,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冬春驻扎叶尔羌,夏秋驻扎喀什噶尔。道光二十八年平定"七... 道光十一年平定"玉素普之乱"后,令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移驻叶尔羌,喀什噶尔改设办事领队大臣一员,仍设换防总兵一员。道光十九年以后,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冬春驻扎叶尔羌,夏秋驻扎喀什噶尔。道光二十八年平定"七和卓之乱"后,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夏秋不再驻扎喀什噶尔,加该城换防总兵官帮办领队大臣衔,明确喀什噶尔办事领队大臣、换防总兵官的从属关系。咸丰八年平定"倭里罕之乱"后,喀什噶尔改设办事大臣一员,仍加换防总兵官帮办领队大臣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总理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 回疆驻扎大臣制度 喀什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自治和德治:“三治”振兴乡村的协同路径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鸿雁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36,共3页
乡村治理“三治”协同是顺应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中央精神和基层治理实践的一条路径。乡村治理“三治”协同是一个系统性的有机体,既有助于克服乡村法治的客观局限性,又是对乡村治理中德治与自治结合的有效回应。振兴乡村必须实现“三治”... 乡村治理“三治”协同是顺应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中央精神和基层治理实践的一条路径。乡村治理“三治”协同是一个系统性的有机体,既有助于克服乡村法治的客观局限性,又是对乡村治理中德治与自治结合的有效回应。振兴乡村必须实现“三治”协同,可以利益主体为中心推进以人为本的利益分配机制、以村级党支部统领各类农村组织实现治理效能提升以及将村民自治推进德治与法治的互促增效等三种路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法治 自治 德治 协同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6
6
作者 孟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08-110,共3页
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需要高度重视乡村社会的法治秩序建构,将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是民主与法治的结合,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首先要树立法治思维,形成基层政府与农民的良好互动关系,打造多元主体共治的局... 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需要高度重视乡村社会的法治秩序建构,将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是民主与法治的结合,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首先要树立法治思维,形成基层政府与农民的良好互动关系,打造多元主体共治的局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法治化中的关键作用,坚定法治化治理的目标、理念,制定专门的乡村治理法律体系,营造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良好社会环境,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法治秩序 法治思维 法治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乾时期巴里坤屯垦与西北边疆安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璐 王连旗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巴里坤位于新疆东北部,扼守北路进疆门户,是清朝前期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区域性指挥中心,在清代新疆乃至西北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清政府在巴里坤的屯田活动,既可以驻军备战,又可屯田积粮,减少从内地各省调拨协饷,因此,巴里坤是清朝康乾... 巴里坤位于新疆东北部,扼守北路进疆门户,是清朝前期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区域性指挥中心,在清代新疆乃至西北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清政府在巴里坤的屯田活动,既可以驻军备战,又可屯田积粮,减少从内地各省调拨协饷,因此,巴里坤是清朝康乾时期在新疆屯田的重心。康乾时期清政府在巴里坤主要推行了兵屯、犯屯、民屯,主要目的是解决战时军队粮草需要。清代初期在巴里坤屯田对清朝统一新疆、维护西北边疆安全、发展巴里坤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乾 巴里坤 屯田 边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大众传媒的成长与近代文化转型——以对维新派大众传媒活动的考察为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聂好春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2-85,共4页
晚清时期,国人创办的各种报刊促使大众传媒在国内兴起与发展,维新派办报活动更促成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维新派报人中以康有为、梁启超成就最大,他们的报刊思想,对推动大众传媒在国内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大众传媒(报刊)与维新变... 晚清时期,国人创办的各种报刊促使大众传媒在国内兴起与发展,维新派办报活动更促成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维新派报人中以康有为、梁启超成就最大,他们的报刊思想,对推动大众传媒在国内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大众传媒(报刊)与维新变法相辅相成,互为影响,打破了封建社会文化传播格局,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改变了封建社会长期以来的文化传播方式,打破了封建社会思想管控的格局,让读书人由"读书求仕"的单一模式向多种人生途径过渡,促使近代新的社会公共空间的产生,加快了文化传播速度广度,影响了近代文风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维新派 大众传媒(报刊) 变法图强 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冯太后治国理政之道探析
9
作者 王新利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1,共2页
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人才的作用。北魏时期,冯太后在治国理政以及选人用人方面的作为或许会给我们某些有益的启示。冯太后(442—490),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出身于北燕皇族,是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她年幼时曾历... 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人才的作用。北魏时期,冯太后在治国理政以及选人用人方面的作为或许会给我们某些有益的启示。冯太后(442—490),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出身于北燕皇族,是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她年幼时曾历经坎坷,“(其父)朗坐事诛,后遂入宫”,幸而“世祖(北魏太武帝)左昭仪,后之姑也,雅有母德,抚养教训”,“年十四,高宗践极,以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太武帝 左昭仪 北魏孝文帝 北魏时期 俸禄制 乙浑 选人 用人方面 世祖 高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时期魏国的人才流失与国家衰亡
10
作者 王新利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5-56,共2页
战国时期,魏国在魏文侯执政时期一度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但自魏惠王以后,魏国就开始走下坡路,霸主地位逐渐丧失,直至最后亡国。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人才济济而又强大的魏国为什么会很快走向灭亡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 战国时期,魏国在魏文侯执政时期一度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但自魏惠王以后,魏国就开始走下坡路,霸主地位逐渐丧失,直至最后亡国。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人才济济而又强大的魏国为什么会很快走向灭亡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与魏国的人才流失有着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失 战国时期 魏国 国家 衰亡 执政时期 霸主地位 魏文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贤相子产的弱国强政之道探微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新利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8-40,共3页
子产(?—前522),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或子美,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郑穆公之孙,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子产在子皮的举荐下登上政治舞台,于公元前543年至公元前522年辅佐郑简公、郑定公二位国君20余年。他大胆改革内政,选贤任能... 子产(?—前522),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或子美,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郑穆公之孙,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子产在子皮的举荐下登上政治舞台,于公元前543年至公元前522年辅佐郑简公、郑定公二位国君20余年。他大胆改革内政,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不仅对郑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使弱小的郑国在各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严,赢得了尊重。他的为政之道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后人称之为“春秋第一人”。其事迹主要见于《左传》《史记》等史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子产 弱国 选贤任能 励精图治 中国历史 为政之道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梁王刘武“皇帝梦”破灭之根源探析
12
作者 王新利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05-107,共3页
汉景帝刘启因一句"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的戏言,激起了梁王刘武想当皇帝的野心。由于窦太后的推波助澜,最终酿成了一出梁王刘武"皇帝梦"破灭、郁郁而终的悲剧。梁王"皇帝梦"的破灭主要是汉祖制的约定、汉景... 汉景帝刘启因一句"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的戏言,激起了梁王刘武想当皇帝的野心。由于窦太后的推波助澜,最终酿成了一出梁王刘武"皇帝梦"破灭、郁郁而终的悲剧。梁王"皇帝梦"的破灭主要是汉祖制的约定、汉景帝本人性格及朝臣对祖制的固守等诸多原因造成的,其经历启示我们凡事要谨言慎行,要有自知之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梁王刘武 汉景帝 "皇帝梦" 破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鞅在春秋争霸中崛起的管人策略解析
13
作者 申冰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1,共3页
春秋争霸中,晋国执政卿赵鞅之所以能成为叱咤半个多世纪的一代雄主,是因为他慧眼寻觅人才,抓好识人关;以爱士策略建立君臣情感,抓好情感管理关;激发个体竭尽所能,抓好激励关。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事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做到求贤若渴、爱... 春秋争霸中,晋国执政卿赵鞅之所以能成为叱咤半个多世纪的一代雄主,是因为他慧眼寻觅人才,抓好识人关;以爱士策略建立君臣情感,抓好情感管理关;激发个体竭尽所能,抓好激励关。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事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做到求贤若渴、爱护人才,激励人才各尽其能,努力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用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鞅 用人 情感 智慧 领导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开国宰相李善长的末路人生探析
14
作者 王新利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8期49-51,共3页
李善长是明代著名的开国功臣与宰相,但他在人生暮年竟被朱元璋以“有星变,须诛杀大臣”为借口送上了不归路。李善长悲剧的形成不仅有其自身心胸狭隘的因素,也有他结党营私为朱元璋所不容的原因。这既是一杯李善长自酿的苦酒,也是封... 李善长是明代著名的开国功臣与宰相,但他在人生暮年竟被朱元璋以“有星变,须诛杀大臣”为借口送上了不归路。李善长悲剧的形成不仅有其自身心胸狭隘的因素,也有他结党营私为朱元璋所不容的原因。这既是一杯李善长自酿的苦酒,也是封建君主专制阴影下的一出悲剧。这种跌宕起伏而富有戏剧性的人生轨迹值得后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李善长 朱元璋 末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王刘安的人生悲剧探因
15
作者 王彩霞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5-47,共3页
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多次与亲信密谋造反,始终未成。后在其孙刘建与伍被的告发下,刘安终招身死国灭之祸。刘安悲剧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与历史背景,主要表现为思想上与朝廷冲突,养士与结交朝臣犯忌讳,家族矛盾被别有... 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多次与亲信密谋造反,始终未成。后在其孙刘建与伍被的告发下,刘安终招身死国灭之祸。刘安悲剧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与历史背景,主要表现为思想上与朝廷冲突,养士与结交朝臣犯忌讳,家族矛盾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对汉武帝认识不足,缺乏自知之明,政治幼稚与喜怒无常。刘安的悲剧向世人表明了一个真理:任何拉历史倒车与逆潮流而动的行为最终都要归于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安 悲剧 汉武帝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缪贤的荐才之举及鉴示
16
作者 王新利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1,共2页
缪贤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宦者令,他发现并举荐蔺相如,使其走上政治舞台并得以崭露头角。他的荐才之举展示出他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敏锐的识才慧眼。各级领导干部要练就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慧眼,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 缪贤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宦者令,他发现并举荐蔺相如,使其走上政治舞台并得以崭露头角。他的荐才之举展示出他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敏锐的识才慧眼。各级领导干部要练就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慧眼,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努力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简便、易行的用人机制,使人才各得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缪贤 蔺相如 人才 举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官婉儿缘何能成为两代帝王的“贴身秘书”
17
作者 王彩霞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91-93,共3页
上官婉儿能够获得帝王的宠信,在于其拥有过人的才华,具有宽大为怀的人格,善于揣度帝王的心理,能够适应新形势并积极入世,也离不开唐代帝王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她的经历启示我们,作为一位秘书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善于审时度势与... 上官婉儿能够获得帝王的宠信,在于其拥有过人的才华,具有宽大为怀的人格,善于揣度帝王的心理,能够适应新形势并积极入世,也离不开唐代帝王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她的经历启示我们,作为一位秘书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善于审时度势与随机应变;要胸怀宽广,且注重融洽各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官婉儿 秘书 信任 才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国名将李牧人生悲剧探源及鉴示
18
作者 王新利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48,共3页
李牧是战国末期赵国著名的良将与卓越的军事家,但其人生结局充满悲剧色彩。李牧人生悲剧的产生,主要是时代笼罩下的赵国国情阴影为他人生抱负的施展设置了障碍,"志大而量小"的性格"硬伤"使他的人生之路坎坷不平,"才有余而识不足"... 李牧是战国末期赵国著名的良将与卓越的军事家,但其人生结局充满悲剧色彩。李牧人生悲剧的产生,主要是时代笼罩下的赵国国情阴影为他人生抱负的施展设置了障碍,"志大而量小"的性格"硬伤"使他的人生之路坎坷不平,"才有余而识不足"的认识局限蒙蔽了他前行的双眼而使其作茧自缚。李牧的人生悲剧还向人们昭示了一个真理:任何自毁长城、自拆国之柱石的做法最终都是一个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国 李牧 人生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