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乡黄河湿地乌鸫的繁殖生态研究
1
作者 牛红星 李俊楼 +4 位作者 郭玉明 冯晟林 秦元昭 班永田 卜艳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101,共4页
1996年乌鸫开始栖息于新乡地区,成为当地留鸟,但其繁殖状况并不清楚.为了弄清该地区乌鸫的繁殖生态,2017年3~7月,采用定位观察法,对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鸫的繁殖生态及巢址选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新乡乌鸫3月初... 1996年乌鸫开始栖息于新乡地区,成为当地留鸟,但其繁殖状况并不清楚.为了弄清该地区乌鸫的繁殖生态,2017年3~7月,采用定位观察法,对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鸫的繁殖生态及巢址选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新乡乌鸫3月初进入发情期,3月中旬可见到乌鸫配对,具有明显的占区行为.3月下旬开始营巢,营巢任务由雌鸟承担,营巢需时4~10d.最早产卵是3月28日,最晚产卵是5月16日,窝卵数为(5.09±0.70)(n=11)枚,产卵期为一周.卵长径(31.16±2.06)mm,卵短径(23.11±0.68)mm,卵质量(6.73±0.85)g.孵化期为13~14d,由雌鸟承担,孵化率为85.71%.育雏期为13~15d,成活率为5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鸫 繁殖 巢址选择 新乡黄河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郑刘梦 郭玉明 +5 位作者 冯晟林 秦元昭 班永田 赵一夫 牛红星 卜艳珍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2-627,共6页
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多种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栖站。为了弄清保护区内鸟类的多样性,2014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保护区鸟类种类、数量及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7目41科12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 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多种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栖站。为了弄清保护区内鸟类的多样性,2014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保护区鸟类种类、数量及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7目41科12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列入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分别为62种和13种。居留型:夏候鸟占27.78%,冬候鸟占18.25%,旅鸟及留鸟均占26.98%。区系分析:古北种占54.76%,广布种占32.54%,东洋种占12.70%。沼泽水域的Shannon-Weaver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均高于荒滩草地及村庄农田。G-F指数法表明村庄农田的鸟类在科属水平上多样性最高,荒滩草地的鸟类组成上单种科较多。沼泽水域与其他两种生境的鸟类群落相似性较低,荒滩草地与村庄农田的鸟类组成相似性较高。鉴于保护区位于人口稠密地区,鸟类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为此提出了一些保护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多样性 新乡黄河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黄河湿地黑水鸡的繁殖生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刘梦 李俊楼 +5 位作者 郭玉明 冯晟林 秦元昭 班永田 牛红星 卜艳珍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88-90,95,共4页
2017年2—8月在新乡黄河湿地保护区内陈桥村的陈桥驿景区对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黑水鸡的繁殖期是3月初至5月底,最早于4月1日可见到刚孵化出的幼鸟。亲鸟筑巢于有稀疏芦... 2017年2—8月在新乡黄河湿地保护区内陈桥村的陈桥驿景区对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并与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黑水鸡的繁殖期是3月初至5月底,最早于4月1日可见到刚孵化出的幼鸟。亲鸟筑巢于有稀疏芦苇的莲塘,巢材为干枯的芦苇茎、叶。巢外径(26.80±1.21) cm,内径(15.28±1.21) cm,巢深(6.48±1.02) cm,巢高(14.50±2.79) cm。窝卵数平均(8.5±2.1)枚,卵长径(4.18±0.17) cm,卵短径(3.06±0.16) cm,卵重(19.71±0.21) g。黑水鸡孵化期16~18 d,孵化率95.2%。与已有研究相比,黑水鸡在新乡陈桥村繁殖开始的时间最早。黑水鸡在本地由夏候鸟转为留鸟,可能与气候变暖及当地适宜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 繁殖生态 新乡黄河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黄河湿地大鸨的越冬生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龙飞 刘莹莹 +4 位作者 郭玉明 班永田 宋克明 牛红星 卜艳珍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4-587,共4页
每年有大量的大鸨在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但其种群数量及越冬现状尚不清楚。2015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对该地大鸨的种群数量及越冬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大鸨每年11月初迁入新乡黄河湿地,... 每年有大量的大鸨在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但其种群数量及越冬现状尚不清楚。2015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对该地大鸨的种群数量及越冬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大鸨每年11月初迁入新乡黄河湿地,最早观测到大鸨的时间为2015年11月8日;最晚到达时间为2016年11月19日;次年3月中旬迁出保护区,飞往繁殖地。(2)在大留寺南北及碾庄,地势平坦开阔,麦田面积较大,距水源较近,距村庄较远,人为干扰相对较少,大鸨的数量最多。(3)每年11月中旬到12月初,大鸨数量呈上升趋势,12月初大鸨的数量达到最高峰,1月初到3月中旬数量逐渐减少,3月底全部迁出保护区。(4)大鸨的觅食地食物非常丰富,每天的8:00~10:00和14:00~16:00为其取食高峰,主要以啄食农田麦苗为食;长距离飞翔时,队形大致呈W、V或倾斜的"一"字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 黄河湿地 大鸨 越冬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