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晋辉 郑献召 +9 位作者 沈玲 曾辉 王中明 韩风杰 杭晓阳 刘静 周庆庆 朱艳霞 王晓飞 郑海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目的探讨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栓负... 目的探讨三种冠状动脉内灌注用药方案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21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150例,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等分为三组各50例。A组:尼可地尔+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B组: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C组:尼可地尔+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于PCI术前、术后即刻检测记录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于PCI术前、术后24 h记录心电图的ST段回落幅度;记录IRA开通后24 h内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例数;于PCI术前、术后0 h、12 h、24 h、3 d及7 d检测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于PCI术前、术后24 h及7 d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于PCI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的出血事件及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1)PCI术后即刻,C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TMPG均优于A组(Z=-16.610,P=0.023;Z=-18.400,P=0.015)和B组(Z=-15.130,P=0.046;Z=16.550,P=0.035);C组患者的CTFC帧数低于A组(P<0.001)和B组(P=0.001)。(2)PCI术后,C组患者的血清hs-cTnI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3)PCI术后,C组患者的MDA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SOD水平高于A组(P=0.004)和B组(P=0.024)。(4)PCI术后24 h,C组患者的ST段回落幅度大于A组(P=0.003)和B组(P=0.012),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A组(P=0.008、0.015)和B组(P=0.014、0.034)。(5)PCI术后,C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A组和B组(均为P<0.001)。(6)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 d内,三组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少量出血和微量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385,P=0.500);术后12个月内,C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χ^(2)=7.400,P=0.025)。结论尼可地尔+尿激酶原+替罗非班靶血管灌注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的心肌灌注,减轻术后心肌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ST段回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效促进心功能恢复,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且不增加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高血栓负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尼可地尔 重组人尿激酶原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静 付红 +7 位作者 晋辉 王中明 曾辉 韩风杰 杭晓阳 周庆庆 朱艳霞 郑海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651-2657,共7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疗效及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并筛选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方法144例HFrEF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4例,完成72例)和对照组(74例...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疗效及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并筛选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方法144例HFrEF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4例,完成72例)和对照组(74例,完成72例)。对照组给予伊伐布雷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排血指数(C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能量代谢指标(MEE),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治疗后12个月内两组患者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筛选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5.352,P<0.00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765,P=0.029);两组患者CI、LVMI、TNF-α、IL-6、cTnT、TGF-β1、NT-proBNP及MEE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更显著(均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0.085,P=0.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I、LVMI水平与NT-proBNP、MEE、TNF-α、IL-6、cTnT及TGF-β1水平呈极高度相关(均|r|>0.90,P<0.001)。NT-proBNP和cTnT预测效能均较大,且具有互补性。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伊伐布雷定能够改善HFrEF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延缓和改善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心肌纤维化,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心肌能量代谢等作用有关,且安全性好。NT-proBNP和cTnT联合检测可作为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型 沙库巴曲缬沙坦 伊伐布雷定 左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地尔联合远程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中明 曾辉 +5 位作者 韩风杰 晋辉 刘静 杭晓阳 郑海军 王晓飞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远程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病...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远程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2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52例):常规PCI;B组(52例):RIPostC+常规PCI;C组(52例):尼可地尔+常规PCI;D组(52例):RIPostC+尼可地尔+常规PCI。于PCI术前后检测心肌灌注、心律失常、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指标;记录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和心原性死亡)。结果(1)D组PCI术后即刻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术后24 h Curtis-Walker评分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A组,术后2 h ST段回落幅度高于A组(均为P<0.01);(2)PCI术后48 h,D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低于A、B和C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水平均高于A、B和C组(均为P<0.001);B、C组的hs-CRP、IL-6、MDA和VEGF水平均低于A组,SOD和NO水平均高于A组(均为P<0.001);(3)PCI术后12 h和48 h,D组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均低于A、B和C组,B、C组的hs-cTnI水平均低于A组(均为P<0.001);(4)PCI术后1个月和12个月,D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高于A、B和C组,B、C组的LVEF水平均高于A组(均为P<0.001);(5)PCI术后12个月内,4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4.396,P=0.22)。结论单纯尼可地尔或RIPostC在PCI中均具有改善心肌灌注、拮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保护心肌细胞和改善心功能等作用,尼可地尔联合RIPostC的心肌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尼可地尔或RIPostC,联用具有协同、叠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尼可地尔 远程缺血后适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