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咽旁间隙的临床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5
1
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2 位作者 郭进学 刘恒兴 邓晓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7-459,463,共4页
目的 :为咽旁间隙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 3 9例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经层次解剖和断层解剖后对照观察 ,并在咽隐窝层面横断标本上分别测量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的宽度和面积。结果 :咽旁间隙的面积为 :(4 4 7.6... 目的 :为咽旁间隙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 3 9例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经层次解剖和断层解剖后对照观察 ,并在咽隐窝层面横断标本上分别测量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的宽度和面积。结果 :咽旁间隙的面积为 :(4 4 7.6± 2 .18)mm2 (左 )和 (4 4 6.4± 2 .10 )mm2 (右 )。咽旁间隙被茎突及茎突诸肌分为咽旁前、后间隙 ,咽旁前间隙内有腭帆提肌、腭帆张肌等 ;咽旁后间隙内有颈内动、静脉 ,后四对脑神经等。腭帆提肌的宽度和面积为 :(14 .2 4± 0 .66)mm (左 )、(13 .88± 0 .72 )mm (右 ) ,(76.0±1.5 6)mm2 (左 )、(75 .2± 1.60 )mm2 (右 ) ;腭帆张肌的宽度和面积为 :(2 3 .60± 0 .84)mm (左 )、(2 2 .16±0 .90 )mm (右 ) ,(4 5 .8± 1.3 6)mm2 (左 )、(4 5 .0± 1.42 )mm2 (右 )。两侧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呈对称性 ,断面宽度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茎突是达咽旁间隙的重要解剖学标志 ,其外侧主要结构是腮腺及穿经腮腺的结构 ,间隙内容均位于茎突内侧。结论 :咽旁间隙的应用解剖对咽旁间隙肿瘤等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 颈筋膜 头颈肌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间隙的横断层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范锡印 付升旗 +2 位作者 王庆志 郭进学 刘恒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1-654,共4页
目的:为颞下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尸头颈部20例作连续横断面,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长径、横径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横断面呈不规则形,经颧弓、下颌头、冠突和... 目的:为颞下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尸头颈部20例作连续横断面,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长径、横径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横断面呈不规则形,经颧弓、下颌头、冠突和茎突末端层面的面积分别为:(197.5±1.63)mm2(左)、(204.6±1.77)mm(2右),(617.3±2.03)mm(2左)、(620.1±2.16)mm(2右),(1037.5±3.32)mm(2左)、(1031.5±3.22)mm(2右),(347.8±1.89)mm(2左)、(343.5±1.84)mm(2右),两侧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呈对称性,断面长径、横径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茎突至翼突内侧板后缘或翼突外侧板前缘的连线可区分颞下间隙与咽旁间隙,翼外肌、茎突、翼突内侧板和翼突外侧板是CT等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结论:颞下间隙的横断层解剖对颞下间隙肿瘤等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间隙 侧颅底 横断面 断层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和家猪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解剖学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申 彪 夏武宪 +4 位作者 郭志坤 马建军 陈志国 付明森 陈现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5-637,共3页
目的:报道山羊和家猪心脏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形态特征。方法: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山羊和家猪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形态,起止点、走行及出现率。结果:两种动物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出现率大于90%,其形态可分环形、... 目的:报道山羊和家猪心脏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形态特征。方法: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山羊和家猪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形态,起止点、走行及出现率。结果:两种动物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肌桥的出现率大于90%,其形态可分环形、纵形和斜形3种,它们均来源于右心房后壁,止于左心房。结论:山羊和家猪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表面覆盖有心肌纤维,是左右心房的异常通道之一。这两种动物具备制作局灶性心房颤动物模型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桥 冠状窦 Marshall静脉 心脏 山羊 家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心和山羊心脏上、下腔静脉肌袖大体解剖 被引量:2
4
作者 吕风华 郭志坤 +1 位作者 何益群 申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观测人和山羊上、下腔静脉肌袖结构特点,为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积累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人心(20例)和羊心(40例)的上、下腔静脉及其表面的心肌纤维。结果:人心上腔静脉肌袖的长和宽分别为(1.91±0.39)cm、(2.... 目的:观测人和山羊上、下腔静脉肌袖结构特点,为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积累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人心(20例)和羊心(40例)的上、下腔静脉及其表面的心肌纤维。结果:人心上腔静脉肌袖的长和宽分别为(1.91±0.39)cm、(2.41±0.26)cm,下腔静脉肌袖的长和宽分别为(1.32±0.32)cm,(3.06±0.52)cm;羊心上(前)腔静脉肌袖的长和宽分别为(1.41±1.00)cm、(1.05±0.26)cm,下(后)腔静脉肌袖的长和宽分别为(0.81±0.48)cm,(1.03±0.28)cm。人和羊心脏的上腔静脉肌袖出现率均为100%;下腔静脉肌袖的出现率分别为88.89%和98%。肌纤维多数来源于右心房前后壁,也有来自于左心房或左右心房的。结论:①上腔静脉肌袖是人和羊普遍存在的解剖结构,人的下腔静脉肌袖出现率明显低于羊,可能是上腔静脉肌袖引起局灶性心房颤动多于下腔静脉肌袖的解剖学基础。②上腔静脉肌袖是构成左右房的又一重要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腔静脉 肌袖 人心 羊心 比较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旁间隙的三维断层解剖学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2 位作者 郭进学 刘恒兴 崔卫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 :为咽旁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60例 ,分别作冠状、矢状、横断层解剖。在经咽隐窝的断面上 ,观察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的解剖学关系 ,利用游标卡尺及关联方格分别测量其宽度和面积。结果 ... 目的 :为咽旁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60例 ,分别作冠状、矢状、横断层解剖。在经咽隐窝的断面上 ,观察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的解剖学关系 ,利用游标卡尺及关联方格分别测量其宽度和面积。结果 :咽旁间隙的冠状、矢状、横断面积分别为 :( 3 48.8± 1.88)mm2 (左 )、( 3 5 0 .0± 2 .0 4)mm2 (右 ) ,( 4 2 5 .0± 2 .3 2 )mm2 (左 )、( 4 2 4.6± 2 .2 8)mm2 (右 ) ,( 4 47.6± 2 .18)mm2 (左 )、( 4 46.4± 2 .10 )mm2 (右 )。两侧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呈对称性 ,断面宽度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冠状、矢状、横断层是分别显示咽旁前间隙、咽旁间隙、咽旁后间隙及其结构的最佳断层解剖。结论 :( 1)翼内肌、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咽鼓管、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茎突是MRI等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 (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 断层解剖学 头颈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髌韧带和前交叉韧带的MRI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红坡 葛英辉 +2 位作者 李玉侠 韩东明 刘恒兴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8-250,259,共4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MRI)获取并分析比较活体髌韧带(PL)和前交叉韧带(ACL)的长度。方法:选取157例汉族双侧正常PL和ACL矢状位MRI图像,采用同一工作站Radworks5.1测量PL和ACL长度。先由医生A测得所有数据,再由医生B和C测取左侧PL长度,将三... 目的:采用磁共振(MRI)获取并分析比较活体髌韧带(PL)和前交叉韧带(ACL)的长度。方法:选取157例汉族双侧正常PL和ACL矢状位MRI图像,采用同一工作站Radworks5.1测量PL和ACL长度。先由医生A测得所有数据,再由医生B和C测取左侧PL长度,将三组左侧PL长度数据行相关分析。分析比较左右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膝关节韧带指标,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左右膝PL长度与体重、身高及左右ACL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测量者B、C与测量者A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997,B、C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97。(2)不同年龄段PL、ACL长度及二者比值:15~24岁,男性分别为43.95±4.25mm、38.45±4.62mm、1.15±1.09,女性分别为42.03±0.94mm、36.00±1.06mm、1.18±0.11;25~64岁,男性40.99±4.45mm、36.06±3.74mm、1.14±0.09,女性39.84±0.64mm、36.50±0.81mm、1.11±0.02;65岁以上,男性41.43±3.08mm、36.62±3.44mm、1.15±0.09,女性38.94±0.79mm、34.36±0.85mm、1.13±0.07。(3)左、右两侧PL长度与同侧ACL长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P<0.01)、0.664(P<0.01)。结论:Radworks5.1对测量者个体的依赖度较低,测量值稳定。初步建立了通过MRI测得的汉族人PL、ACL长度及二者比值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前交叉韧带 髌韧带 临床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1-42)对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 被引量:3
7
作者 邱小忠 余磊 +7 位作者 秦建强 王庆志 廖华 陆云涛 武雷 杨俊 钟世镇 欧阳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1-392,共2页
目的:探讨Aβ(1-42)对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Aβ(1-42)处理PC12细胞,采用MTT法、抗氧化酶活性测定以及RT-PCR分析观察Aβ(1-42)对PC12细胞的影响,分析Aβ(1-42)与SeGPx、MnSOD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随着Aβ(1-42... 目的:探讨Aβ(1-42)对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Aβ(1-42)处理PC12细胞,采用MTT法、抗氧化酶活性测定以及RT-PCR分析观察Aβ(1-42)对PC12细胞的影响,分析Aβ(1-42)与SeGPx、MnSOD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随着Aβ(1-42)浓度的增加,SeGPx的表达不断下降;0·1μmol/L Aβ(1-42)能诱导MnSOD的活性增加,Aβ(1-42)对PC12的损伤作用能被acetovanilon(一种抑制内源性自由基产生的化合物)所抑制。结论:Aβ(1-42)能介导PC12细胞内源性自由基的产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 PC12细胞 线粒体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的扩散张量成像观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培 侯新新 +1 位作者 徐新朝 付升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2-516,共5页
目的为腰椎间盘退变导致的腰腿痛等病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脊柱腰段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查正常者200例和腰椎间盘退变者100例,在工作站划分腰椎间盘和腰椎间盘退变的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 目的为腰椎间盘退变导致的腰腿痛等病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脊柱腰段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查正常者200例和腰椎间盘退变者100例,在工作站划分腰椎间盘和腰椎间盘退变的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不同解剖部位、年龄组腰椎间盘和不同Pfirrmann分级腰椎间盘退变的FA、ADC值。结果不同解剖部位腰椎间盘的FA值和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1~2、L2~3、L3~4椎间盘的FA值逐渐降低,L4~5、L5~S1椎间盘的FA值则逐渐增高;L1~2、L2~3、L3~4椎间盘的ADC值逐渐增高,L3~4、L4~5、L5~S1椎间盘的ADC值则无明显变化。不同年龄组腰椎间盘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年龄增长ADC值逐渐降低。不同Pfirrmann分级腰椎间盘退变的FA值和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Pfirrmann分级增高,FA值逐渐增高,ADC值逐渐降低。结论解剖部位、年龄均影响腰椎间盘的ADC值,DTI的FA值和ADC值可以定量评估腰椎间盘及其退变程度,为早期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扩散张量成像 腰椎间盘退变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弥散张量成像观测 被引量:7
9
作者 毛光兰 李培 +2 位作者 杨荣丽 付升旗 王庆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0,36,共6页
目的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分度提供新的影像诊断依据。方法选取膝关节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检查正常者100例和单侧前交叉韧带撕裂伤者100例,后者按照损伤程度分为Ⅰ~Ⅳ级,在工作站划分前交叉韧带损伤处及正常组相应部位感兴趣区,测量各向... 目的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分度提供新的影像诊断依据。方法选取膝关节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检查正常者100例和单侧前交叉韧带撕裂伤者100例,后者按照损伤程度分为Ⅰ~Ⅳ级,在工作站划分前交叉韧带损伤处及正常组相应部位感兴趣区,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生成纤维示踪图像。结果前交叉韧带损伤处与正常组相应部位的FA和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损伤处的FA低于正常组,ADC高于正常组。前交叉韧带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损伤处的FA和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随损伤程度增高而逐渐降低,与损伤程度呈负相关;ADC则逐渐增高,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FA和ADC、纤维示踪成像及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分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高到低均依次为纤维示踪成像、FA和ADC、MRI。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处的FA和ADC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纤维示踪成像可以提高损伤程度分级的准确率,弥散张量成像可以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分级提供更准确的影像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示踪成像 膝关节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IL-16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志涛 宋海岩 朱茉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3-825,共3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人白细胞介素16(IL-16)的重组腺病毒pad—IL-16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IL-16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组胺刺激后提取总RNA,RT-PCR扩增IL—16基因,将其克隆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 目的:构建并鉴定人白细胞介素16(IL-16)的重组腺病毒pad—IL-16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IL-16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组胺刺激后提取总RNA,RT-PCR扩增IL—16基因,将其克隆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后,再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细菌,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pAd—IL-16,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病毒。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测定病毒效价,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分析细胞内IL-1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经双酶切及基因鉴定,重组穿梭质粒和重组腺病毒质粒均见约400bp插入片段,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一致;重组病毒效价为2.8×10^8pfu/mL;重组病毒感染后,HEK293T细胞中IL-16 mRNA和蛋白质均有表达。结论:成功构建IL-16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可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L-16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6 重组腺病毒 构建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支右冠状动脉畸形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柳一 马建军 +6 位作者 张波 李辉 邢亚闯 王丹丹 张蓝方 李海娜 郭志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7-597,共1页
在制作心肺联合标本时发现双支右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畸形(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CAA)[1],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分支以及支数异常等。本例标本在其主动脉右窦发出两支右冠状动脉,主动脉左窦发出一支左冠状动脉。CAA已有较多的报... 在制作心肺联合标本时发现双支右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畸形(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CAA)[1],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分支以及支数异常等。本例标本在其主动脉右窦发出两支右冠状动脉,主动脉左窦发出一支左冠状动脉。CAA已有较多的报道,但此种畸形少见文献报道,现将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畸形 ARTERY 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 主动脉 CAA 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小骨空间结构相关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俊魁 马建军 +6 位作者 王鹏 潘子涵 陈红浩 王小芳 张佩佩 马骁 李慧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探讨听小骨在鼓室内相对空间位置结构,为听小骨的空间定位提供数据,为听骨链重建术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 10%福尔马林固定的完整成年男性头颅20个(40例),解剖并测量锤骨柄长轴、锤骨头颈长轴、砧骨长突、镫骨长轴分别与水平面... 目的探讨听小骨在鼓室内相对空间位置结构,为听小骨的空间定位提供数据,为听骨链重建术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方法 10%福尔马林固定的完整成年男性头颅20个(40例),解剖并测量锤骨柄长轴、锤骨头颈长轴、砧骨长突、镫骨长轴分别与水平面、矢状面夹角,锤骨柄与锤骨头颈长轴夹角、锤砧关节夹角及砧骨与镫骨间夹角。结果锤骨柄长轴与水平面、矢状面夹角分别为(44.89±11.66)°、(41.92±11.68)°,锤骨头颈长轴与水平面、矢状面夹角分别为(41.94±11.14)°、(39.48±10.11)°,砧骨长突与水平面、矢状面夹角分别为(43.50±11.27)°、(35.84±12.39)°,镫骨长轴分别与水平面、矢状面夹角为(25.93±10.39)°、(58.19±8.19)°,锤骨柄与锤骨头颈长轴夹角(140.93±10.43)°、锤砧关节夹角(96.19±13.82)°、砧骨与镫骨间夹角(104.27±9.22)°。结论听骨链在鼓室内的空间排列呈斜体"N"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小骨 空间结构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肱二头肌额外头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志勇 冯伟 +2 位作者 孙永琨 周立 郭义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肱二头肌 双侧 正常 男性 解剖 尸体 发现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损伤大鼠血浆AngⅡ水平与血管TGFβ1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群员 孙银平 +2 位作者 王省 郭勇 张大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811,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损伤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血管平滑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探讨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氯沙坦组与假手术组,每组各10只,手术组和氯沙坦组大鼠行左颈总动脉损伤术,... 目的:观察血管损伤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血管平滑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探讨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氯沙坦组与假手术组,每组各10只,手术组和氯沙坦组大鼠行左颈总动脉损伤术,氯沙坦组大鼠术前灌胃氯沙坦。术后14d,观察各组左颈总动脉形态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左颈总动脉平滑肌TGFβ1的表达。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以10-7mol/LAngⅡ刺激12h作为AngⅡ组,AngⅡ刺激前分别应用氯沙坦、U73122与PD98059预处理,以单纯培养的VSMC为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TGFβ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内膜增厚,氯沙坦组血管平滑肌增殖程度降低。3组大鼠血浆AngⅡ水平和平滑肌组织TGFβ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8.317,14.577,P均<0.05)。氯沙坦组TGFβ1表达较手术组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AngⅡ含量仍维持在高水平(P<0.05)。体外培养VSMC,AngⅡ组TGFβ1表达(106.22±13.74)较对照组(80.35±12.67)增强(P<0.05);氯沙坦组、U73122组与PD98059组TGFβ1表达分别为(101.86±9.36)、(99.62±13.4)和(90.78±14.89),较AngⅡ组显著降低(t=3.87、3.18、2.15,P均<0.05)。结论:AngⅡ可以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TGFβ1的表达,磷脂酶C与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可能参与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 氯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平滑肌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环震 刘恒兴 +2 位作者 韩金红 王晓冰 何兆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研究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的活化情况及其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肝再生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肝纤维化组和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组。其中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组根据术后取材时... 目的:研究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的活化情况及其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肝再生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肝纤维化组和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组。其中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组根据术后取材时间又分为6小组,分别于术后12h、1、3、5、7和14d取材。计算肝指数评价肝再生情况;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指数逐渐增加,但递增速度缓慢;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早期下降,而后升到一最高值后开始降低。结论:(1)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残肝可以再生;(2)活化肝星状细胞术后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多的规律性变化;(3)肝星状细胞可能是术后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残肝再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活化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纤维化 肝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鲤生长激素基因cDNA的克隆和原核高效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丽丽 王松涛 +1 位作者 杜启艳 常重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369-6371,6386,共4页
[目的]研究黄河鲤生长激素基因cDNA的克隆和原核高效表达。[方法]从黄河鲤脑垂体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黄河鲤的生长激素(GH)基因cDNA,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结果]经克隆得到的黄河鲤生长激素基因的开放... [目的]研究黄河鲤生长激素基因cDNA的克隆和原核高效表达。[方法]从黄河鲤脑垂体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黄河鲤的生长激素(GH)基因cDNA,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结果]经克隆得到的黄河鲤生长激素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括633个核苷酸,编码210个氨基酸,其中包括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将GH成熟肽的cDNA扩增并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N端含6个组氨酸的融合多肽。SDS-PAGE结果表明,0.1 mmol/L IPTG诱导表达的蛋白约为23.5 kD,其表达量超过蛋白总量的50%,主要为不溶性的包涵体。包涵体经尿素溶解和亲和层析,获得了单一蛋白条带。[结论]该研究克隆到黄河鲤的生长激素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质粒,得到了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 生长激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淇河鲫生长激素基因cDNA的克隆和原核高效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松涛 陈丽丽 +1 位作者 杜启艳 常重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0-113,共4页
从脑垂体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到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的生长激素(GH)基因cDNA,其GenBank注册号为DQ 350437。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克隆到的淇河鲫生长激素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 从脑垂体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到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的生长激素(GH)基因cDNA,其GenBank注册号为DQ 350437。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克隆到的淇河鲫生长激素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包括633个核苷酸,编码210个氨基酸,其中,包括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把GH成熟肽的cDNA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 a,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N端含6个组氨酸的融合多肽。SDS-PAGE结果表明,0.1 mmol/LIPTG诱导表达的蛋白约为23.5 kD,其表达量超过蛋白总量的50%,主要为不溶性的包涵体。细菌裂解液沉淀溶于8 mol/L尿素后,用固定化金属配体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分子量约为23.5 kD的单一蛋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淇河鲫 生长激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淋巴回路重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书善 文小军 +5 位作者 杨文亮 马会强 余连发 郭志坤 张红旗 陈玉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0-291,共2页
在33只家犬上,对涉及肾移植淋巴回路重建的有关结构肾蒂淋巴管、血管及其彼此之间关系、肾局部淋巴结、髂血管及髂淋巴结等进行了观测,为肾移植淋巴回路重建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关键词 肾移植 淋巴管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双侧胸骨肌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义威 王省 +1 位作者 姚峰 孙永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2-452,共1页
关键词 胸骨肌 双侧 成人 西南地区 尸体标本 成年男性 肋软骨膜 解剖法 出现率 胸前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脑池段的扩散张量成像观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培 李品品 +1 位作者 祖向阳 付升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为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诊断提供微细结构变化的影像依据。方法选取颅脑部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查正常者150例和原发性单侧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按照病变程度分为A组(接近或接触组)、B组(轻度压迫组)、C组(重度压迫组)、D组(压迫变... 目的为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诊断提供微细结构变化的影像依据。方法选取颅脑部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查正常者150例和原发性单侧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按照病变程度分为A组(接近或接触组)、B组(轻度压迫组)、C组(重度压迫组)、D组(压迫变形且萎缩组),在工作站划分三叉神经脑池段和三叉神经痛病变部位的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三叉神经脑池段不同年龄、部位和三叉神经痛患侧、健侧及不同病变程度的ADC值和FA值。结果35岁以下组、35~55岁组、55岁以上组的三叉神经脑池段,除距离脑干6mm、9mm处的ADC值外,其他ADC值和F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叉神经脑池段距离脑干0、3、6、9mm处,除6mm、9mm处的FA值外,其他FA值和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叉神经痛患侧组与健侧组、正常组的ADC值和FA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侧组与正常组的ADC值和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叉神经痛患侧A组、B组、C组、D组的ADC值和FA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叉神经脑池段的ADC值和FA值与年龄、部位及三叉神经痛的患侧受血管压迫程度等密切相关,DTI为三叉神经脑池段的微细结构变化提供了客观影像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脑池段 扩散张量成像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