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韩效林
张小毅
+2 位作者
李敬东
王婉玲
杨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B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共收入初次确诊为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患者57例,其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40例,...
目的:探讨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B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共收入初次确诊为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患者57例,其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40例,另有3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记为A、B、C组。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BLyS水平,化疗后再次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B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BLyS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化疗后所有患者体内的BLy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DLBCL、FL患者外周血BLyS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B-NHL(P<0.05),Ⅲ-Ⅳ期B-NHL患者外周血BLyS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B-NHL患者(P<0.05)。结论: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BLyS表达显著升高,且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不同分期的B-NHL患者体内表达水平不同,提示临床上通过检测患者体内BLyS表达水平,对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分期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
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lactuside B降低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和纹状体TRPM7 mRNA的表达
被引量:
2
2
作者
詹合琴
贾岩龙
+2 位作者
闫福林
牛秉轩
尹延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lactuside B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海马和纹状体TRPM7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D雄性大鼠缺血2 h后再灌,分别于再灌后ip给予lactuside B 12.5,25和50 mg·kg-1,每天2次,每组1/2大鼠给药1 d,另...
目的探讨lactuside B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海马和纹状体TRPM7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D雄性大鼠缺血2 h后再灌,分别于再灌后ip给予lactuside B 12.5,25和50 mg·kg-1,每天2次,每组1/2大鼠给药1 d,另1/2大鼠连续给药3 d,于末次给药后观察神经缺失症状并处死大鼠;RT-PCR技术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TRPM7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段神经缺失症状评分明显升高,海马和纹状体的TRPM7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给予lactuside B12.5,25和50 mg·kg-11 d后,海马和纹状体TRPM7 mRNA表达分别为0.68±0.02,0.55±0.02和0.56±0.02,及0.32±0.02,0.25±0.01和0.35±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给予lactuside B 12.5,25和50 mg·kg-1 3 d,海马和纹状体TRPM7 mRNA分别为0.29±0.02,0.18±0.01和0.26±0.01,及0.28±0.02,0.19±0.01和0.27±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lactuside B可降低海马和纹状体TRPM7基因的表达,提示该化合物对脑缺血损伤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uside
B
再灌注损伤
脑
海马
纹状体
TRPM7阳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氟尿嘧啶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
被引量:
3
3
作者
赵博
任京力
+1 位作者
王永毅
刘玉青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68-369,共2页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膜形成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2例(68眼)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患者随机分为5氟尿嘧啶治疗组(32例35眼)和对照组(30例33眼)。治疗组应用5FU5mg、地塞米松2.5mg球结膜下注射,1次·d-1,疗...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膜形成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2例(68眼)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患者随机分为5氟尿嘧啶治疗组(32例35眼)和对照组(30例33眼)。治疗组应用5FU5mg、地塞米松2.5mg球结膜下注射,1次·d-1,疗程2~5d,注射后以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对照组只用地塞米松2.5mg球结膜下注射,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统计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5FU治疗组30例(33眼)前膜消退,有效率达93.8%;对照组24例(25眼)前膜消退,有效率为80.0%,统计学分析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膜消退时间在5FU治疗组为5.32±2.78d,对照组为6.91±3.02d,统计学分析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5FU结膜下注射可以明显促进晶状体前膜的吸收,但需要严格控制注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前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韩效林
张小毅
李敬东
王婉玲
杨翠
机构
新乡
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血液二科
新乡医学院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出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1,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B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共收入初次确诊为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患者57例,其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40例,另有3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记为A、B、C组。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BLyS水平,化疗后再次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B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BLyS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化疗后所有患者体内的BLy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DLBCL、FL患者外周血BLyS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B-NHL(P<0.05),Ⅲ-Ⅳ期B-NHL患者外周血BLyS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B-NHL患者(P<0.05)。结论: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BLyS表达显著升高,且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不同分期的B-NHL患者体内表达水平不同,提示临床上通过检测患者体内BLyS表达水平,对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分期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
血液病
Keywords
B lymphocyte stimulating factor
B cell-derived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
hematologic disease
分类号
R73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lactuside B降低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和纹状体TRPM7 mRNA的表达
被引量:
2
2
作者
詹合琴
贾岩龙
闫福林
牛秉轩
尹延彦
机构
新乡医学院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新乡
医学院
药学院
药物化学
教研室
新乡
医学院
药学院
综合办公室
出处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9-49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953)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基金(2009A310009)~~
文摘
目的探讨lactuside B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海马和纹状体TRPM7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D雄性大鼠缺血2 h后再灌,分别于再灌后ip给予lactuside B 12.5,25和50 mg·kg-1,每天2次,每组1/2大鼠给药1 d,另1/2大鼠连续给药3 d,于末次给药后观察神经缺失症状并处死大鼠;RT-PCR技术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TRPM7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段神经缺失症状评分明显升高,海马和纹状体的TRPM7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给予lactuside B12.5,25和50 mg·kg-11 d后,海马和纹状体TRPM7 mRNA表达分别为0.68±0.02,0.55±0.02和0.56±0.02,及0.32±0.02,0.25±0.01和0.35±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给予lactuside B 12.5,25和50 mg·kg-1 3 d,海马和纹状体TRPM7 mRNA分别为0.29±0.02,0.18±0.01和0.26±0.01,及0.28±0.02,0.19±0.01和0.27±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lactuside B可降低海马和纹状体TRPM7基因的表达,提示该化合物对脑缺血损伤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
lactuside
B
再灌注损伤
脑
海马
纹状体
TRPM7阳离子通道
Keywords
lactuside B
reperfusion injury, brain
hippocampus
striatum
TRPM7 cation channel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氟尿嘧啶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
被引量:
3
3
作者
赵博
任京力
王永毅
刘玉青
机构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眼科
新乡医学院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68-369,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膜形成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2例(68眼)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患者随机分为5氟尿嘧啶治疗组(32例35眼)和对照组(30例33眼)。治疗组应用5FU5mg、地塞米松2.5mg球结膜下注射,1次·d-1,疗程2~5d,注射后以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对照组只用地塞米松2.5mg球结膜下注射,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统计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5FU治疗组30例(33眼)前膜消退,有效率达93.8%;对照组24例(25眼)前膜消退,有效率为80.0%,统计学分析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膜消退时间在5FU治疗组为5.32±2.78d,对照组为6.91±3.02d,统计学分析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5FU结膜下注射可以明显促进晶状体前膜的吸收,但需要严格控制注射剂量。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前膜
Keywords
5-fluorouracil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fibrinous membrane
分类号
R77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B细胞来源恶性血液病中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韩效林
张小毅
李敬东
王婉玲
杨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lactuside B降低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和纹状体TRPM7 mRNA的表达
詹合琴
贾岩龙
闫福林
牛秉轩
尹延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5-氟尿嘧啶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
赵博
任京力
王永毅
刘玉青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