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屈艳 张崇 +2 位作者 曹开源 苗霞 余广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1-506,共6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甲酰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临床分离的196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7种主要的AMEs基因和2种甲酰化酶基因。结果...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甲酰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临床分离的196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7种主要的AMEs基因和2种甲酰化酶基因。结果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93.37%),其修饰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ant(3")-I(54.59%),aac(3)-II(44.89%),aac(6')-II(43.37%),aac(6')-I(36.73%),ant(2")-I(32.14%),aph(3')-IV(19.90%),aac(3)-I(0);同时携带2种或2种以上AMEs基因的菌株占70.92%;未检测到甲酰化酶基因阳性的菌株。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已出现多型别流行趋势,同一菌株携带多个不同的AMEs基因现象较多;尚未发现有甲酰化酶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甲酰化酶 基因型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动脉舒张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潘国聘 张小毅 +2 位作者 李东亮 赵红岗 刘瑞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6-959,共4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及颈总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2K1C)"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肾一夹(2K1C)模型组、2K1C+Na HS(H2S供体)组及PPG(H2S代谢...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及颈总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2K1C)"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肾一夹(2K1C)模型组、2K1C+Na HS(H2S供体)组及PPG(H2S代谢酶抑制剂)组。术前及术后每周测量1次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测定颈总动脉血管形态学指标(血管外周、壁厚、壁厚与外周径的比值),观察颈总动脉的ACh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免疫组化检测颈总动脉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内皮素-1(ET-1)的表达。结果PPG组及2K1C组大鼠尾动脉血压与sham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2K1C+Na HS组血压明显降低,大鼠颈总动脉壁厚外径比减小,颈总动脉对ACh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效应增强,颈总动脉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含量升高、ET-1含量降低。结论给予外源性的硫化氢供体可降低血压,缓解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形成,其作用可能与改善颈总动脉血管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肾血管性高血压 两肾一夹 内皮依赖性 ENOS E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芷中抗内毒素血症有效组分的谱效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慧 海广范 +2 位作者 栗志勇 张婷 吕洁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91-2497,共7页
目的研究白芷抗内毒素血症的有效活性成分。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和小鼠注射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溶液所致内毒素血症模型,考察白芷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提部位的抗炎、抗内毒素血症作用。... 目的研究白芷抗内毒素血症的有效活性成分。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和小鼠注射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溶液所致内毒素血症模型,考察白芷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提部位的抗炎、抗内毒素血症作用。结果白芷正丁醇萃取部位抗炎、抗内毒素血症作用最强,其色谱峰为欧前胡素(8号峰)、氧化前胡素(9号峰)、异欧前胡素(12号峰)及两个未知成分。结论 10批不同产地白芷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均能明显延长内毒素血症小鼠的存活时间,说明白芷抗内毒素血症谱效关系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内毒素血症 指纹图谱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α-SM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佳鑫 海广范 +3 位作者 贾岩龙 夏武 陈永凤 刘巨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7-790,共4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I)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FL-I,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TRA(0.1μmol/L、1μmol/L、10μmol/L)作用3d对HFL-I增殖能力的影响。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刺激0h、6h、...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I)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FL-I,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TRA(0.1μmol/L、1μmol/L、10μmol/L)作用3d对HFL-I增殖能力的影响。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刺激0h、6h、12h、24h、48h、72h后,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表达,刺激0d、1d、3d、5d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α-SMA蛋白表达。不同浓度ATRA干预,24h后RT-PCR方法检测α-SMA mRNA表达,3d后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α-SMA蛋白表达。结果:(1)MTT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ATR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HFL-I细胞的增殖(P<0.05)。(2)5μg/L TGF-β_1诱导后,HFL-I细胞中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3)ATR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下调TGF-β_1诱导的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ATRA能够抑制HFL-I细胞的增殖和TGF-β_1诱导的分化,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肌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全反式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氏盐藻GAPDH cDNA的克隆鉴定及其启动子功能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贾岩龙 牛杰 +2 位作者 贾俊英 邱乐乐 薛乐勋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6-110,共5页
根据藻类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氨基酸高度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5′,3′-RACE和巢式PCR的方法,得到了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GAPDH cDNA全长序列。序列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等生... 根据藻类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氨基酸高度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5′,3′-RACE和巢式PCR的方法,得到了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GAPDH cDNA全长序列。序列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获得的盐藻GAPDH的核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已知物种的GAPDH有较高的同源性。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的盐藻GAPDHcDNA在大肠杆菌中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得到了高效表达,并成功构建了由盐藻GAPDH基因启动子驱动的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表达载体pUCGCat,为进一步研究杜氏盐藻GAPDH基因和启动子功能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CDNA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促分裂型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6
6
作者 许华 海广范 +1 位作者 许虹 向继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2-557,共6页
目的:探讨非促分裂型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nm-ha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摘除大鼠左侧肾脏,随即夹毕大鼠右侧肾动脉60 min,24 h后松开动脉夹,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后5 min后,经舌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nm... 目的:探讨非促分裂型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nm-ha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摘除大鼠左侧肾脏,随即夹毕大鼠右侧肾动脉60 min,24 h后松开动脉夹,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后5 min后,经舌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nm-haFGF,并用haFGF作为对照。24 h后取大鼠肾组织、血液和尿液,检测肾脏组织和血液中SOD、MDA以及血液和尿液中BUM、Cr的变化,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注24 h后,nm-haFGF所有剂量组和haFGF组血清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而血清和尿BUN和Cr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肾组织SOD活性在nm-haFGF 20μg/kg和40μg/kg剂量组和haF-GF组明显升高而MDA含量明显降低。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nm-haFGF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组织水肿,肾小管刷状缘脱落和细胞坏死。结论:nm-haFGF可拮抗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HFL-I细胞Ⅲ型胶原、STAT3和PIAS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夏武 杨宇平 +2 位作者 陈永凤 程娜 刘巨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4-1119,共6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I)中Ⅲ型胶原(collagenⅢ)、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和活化STAT3蛋白抑制剂(PIAS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FL-I细胞,5μg/L TGF-β1诱导...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I)中Ⅲ型胶原(collagenⅢ)、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和活化STAT3蛋白抑制剂(PIAS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FL-I细胞,5μg/L TGF-β1诱导0 h、6 h、12 h、24 h、48 h和72 h后,RT-PCR法检测colla-genⅢ、STAT3和PIAS3 mRNA表达,诱导0 d、1 d、3 d和5 d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不同浓度维甲酸干预,24 h后用RT-PCR法检测collagenⅢ、STAT3和PIAS3 mRNA表达,3 d后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结果:TGF-β1诱导后,HFL-I细胞中collagenⅢ和STAT3 mRNA表达明显上调,PIAS3 mRNA表达明显下调,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各浓度ATRA都下调TGF-β1诱导的HFL-I细胞中collagenⅢ、STAT3 mRNA和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上调PIAS3 mR-NA表达(P<0.05)。结论:ATRA可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HFL-I细胞collagenⅢ和STAT3表达、上调PIAS3表达而起到抗肺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全反式维甲酸 胶原Ⅲ型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 活化STAT3蛋白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HFL-Ⅰ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热休克蛋白4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巨源 李佳鑫 +3 位作者 海广范 陈永凤 夏武 贾岩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0-704,共5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Ⅰ)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热休克蛋白47(HSP47)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FL-Ⅰ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GF...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Ⅰ)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热休克蛋白47(HSP47)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FL-Ⅰ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和ATRA分别作用3 d对HFL-Ⅰ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随后分为6组:对照组、5μg·L-1 TGF-β1组、10μmol·L-1 ATRA组、5μg·L-1TGF-β1+0.1μmol·L-1 ATRA组、5μg·L-1 TGF-β1+1μmol·L-1 ATRA组、5μg·L-1 TGF-β1+10μmol·L-1 AT-RA组,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实验组细胞中α-SMA,Collagen-Ⅰ,HSP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①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TGF-β1可刺激HFL-Ⅰ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的ATRA对HFL-Ⅰ细胞增殖能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②5μg.L-1 TGF-β1诱导后,HFL-Ⅰ细胞中α-SMA,Collagen-I,HSP47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③ATRA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下调经TGF-β1诱导的HFL-Ⅰ细胞中α-SMA,Collagen-I,HSP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ATRA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HFL-Ⅰ细胞的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Col-lagen-I、HSP47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全反式维甲酸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I型胶原 热休克蛋白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持续性感染与原发性IgA肾病相关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德安 赵营 杨达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IgA肾病(IgA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原发性IgAN病例为研究对象,同时以7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和12例意外死亡者的尸检肾组织为对照。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CP IgG和CP IgA抗体滴度;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IgA肾病(IgA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原发性IgAN病例为研究对象,同时以7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和12例意外死亡者的尸检肾组织为对照。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CP IgG和CP IgA抗体滴度;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CP DNA。分析CP感染和肾组织CP DNA阳性与IgAN临床表现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IgAN组CP持续感染率高于健康献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AN组内不同临床类型的CP急性感染、既往感染、未感染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量蛋白尿者、持续性肾功能不全的CP持续感染高于非大量蛋白尿者(P<0.05)。CP持续性感染患者肾小球病理评分、肾小管间质评分高于非持续性感染患者(P<0.05)。CP持续性感染患者肾脏病理病变较非持续性感染患者明显而严重。大量蛋白尿者和持续性肾功能不全型的CP DNA阳性率高于临床类型表现为非大量蛋白尿者(P>0.05)。肾组织CP DNA阳性患者肾小球病理评分(P<0.05)、肾小管间质病理评分(P<0.01)高于阴性患者。肾组织CP DNA阳性患者病理病变较阴性患者明显而严重。CP持续性感染和肾组织CP DNA阳性相关(P<0.01)。结论IgAN发病与CP持续感染相关,而与CP既往感染、急性感染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肾小球 肺炎衣原体 感染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栗志勇 张慧 +1 位作者 张婷 宋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54-1560,共7页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高糖所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RPMCs)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其损伤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RPM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100 mmol/L高糖分别作用RPMCs12、24、48、72 h)、丹红注...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高糖所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RPMCs)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其损伤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RPM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100 mmol/L高糖分别作用RPMCs12、24、48、72 h)、丹红注射液组(80 m L/L丹红注射液单独作用RPMCs 48 h)、高糖+丹红注射液组(100 mmol/L高糖分别与40、80、160 m L/L丹红注射液共同作用48 h)。MTT测定各组RPMCs增值率。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18(IL-18)、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及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有量,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纤维连接蛋白(FN)、内皮素1(EDN1)和血红素氧化酶1(HMOX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EDN1和HMOX1蛋白表达。结果高糖明显抑制RPMCs的增殖,增强Caspase-3活性,增加IL-18、IL-6和TNF-α的表达量,诱导RPMCs中ROS、MDA过度产生和抑制GSH、SOD产生,同时增加EDN1 mRNA与蛋白、Bax mRNA、FN mRNA的表达,降低HMOX1 mRNA与蛋白、Bcl-2 mRNA表达。而丹红注射液+高糖组的RPMCs的增殖率明显高于高糖组,Caspase-3活性降低,IL-18、IL-6和TNF-α的表达减少,细胞内ROS水平及上清液中MDA的含有量显著降低,同时EDN1 mRNA与蛋白,Bax、FN mRNA的表达下降,而上清液中SOD及GSH的含有量明显上升,HMOX1 mRNA与蛋白、Bcl-2 mRNA表达增高。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少高糖所致细胞凋亡,抑制高糖所致的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进而起到对RPMCs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高糖 腹膜间皮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IIA对脂多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慧 宋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0-423,340,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了丹参酮IIA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RPMCs)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其损伤的影响。采用原代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分为正常对照组、5 mg/L LPS作用RPMC 24 h组、5 mg/L LPS分别... 本研究探讨了丹参酮IIA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at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RPMCs)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其损伤的影响。采用原代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分为正常对照组、5 mg/L LPS作用RPMC 24 h组、5 mg/L LPS分别与40、80和160μmol/L丹参酮IIA共同作用24 h组。MTT测定各组RPMCs增值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FN、COL I、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研究发现丹参酮IIA+LPS组的RPMCs的增殖率明显高于LPS组(P<0.05)。丹参酮IIA可降低LPS刺激下RPMCs中IL-1β、IL-6、TNF-α、ROS和MDA的表达,同时FN、COL I、Bax mRNA表达也明显下降。但SOD水平和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LPS组相比。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IIA具有抑制LPS所致的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及抑制纤维化的作用,进而起到对RPMCs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 脂多糖 氧化应激 腹膜间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Bax在百草枯诱导大鼠视网膜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海楠 李生莹 +1 位作者 杨宇平 杨锦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观察百草枯对SD大鼠视网膜损伤的作用及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并探讨Bcl-2、Bax在百草枯诱导的视网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0.1 mol.L-1 PBS,模型组玻璃体腔注射一定浓度... 目的观察百草枯对SD大鼠视网膜损伤的作用及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并探讨Bcl-2、Bax在百草枯诱导的视网膜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0.1 mol.L-1 PBS,模型组玻璃体腔注射一定浓度的百草枯,分别在12 h、1 d、2 d、5 d处死动物,HE染色观察视网膜的损伤程度,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①HE染色观察随着时间的增加,外核层逐渐变得稀疏并观察到核固缩,内核层可观察到核固缩,神经节细胞出现空泡样,5 d时内丛状层消失,外核层内核层紊乱。②TUNEL法检测凋亡结果:对照组没有发现凋亡阳性细胞,PQ可以诱导视网膜细胞凋亡,2 d凋亡指数达到高峰③Western blot结果:百草枯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可上调Bcl-2的表达,在1 d时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2 d开始下降;同时上调Bax的表达,在2 d时达到高峰,5 d时下降,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下调Bcl-2/Bax的比值,在2 d时达到最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到5 d时升高,与对照组比仍较低(P<0.01)。结论百草枯诱导了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来诱导视网膜细胞的凋亡,Bcl-2/Bax也与凋亡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视网膜损伤 凋亡 玻璃体腔注射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