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干预模式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艳萍 严芳 +3 位作者 王海岭 郭正军 赵晶媛 赵玉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25-1832,共8页
背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其病程迁延,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需要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我国线上干预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探讨“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DBT)干预... 背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其病程迁延,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干预需要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我国线上干预管理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探讨“互联网+”辩证行为疗法(DBT)干预模式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缓解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系统中出院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60)。对照组进行药物干预、电话随访及心理咨询,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互联网+”DBT训练,分为4个模块,分别是正念训练、人际效能训练、情绪调节训练和忍受痛苦训练。在干预前及干预6、12个月后,分别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杀意念、认知情绪调节、抑郁状态。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健康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最终对照组57例、干预组55例完成研究。组间与时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SIOSS、CERQ-C、MADRS评分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干预组组内干预前后SIOSS、CERQ-C、MAD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组内前后SIOSS评分、MADRS评分和CERQ-C评分中积极重新关注、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灾难化、责难他人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组内前后CERQ-C评分中自我责难、接受、沉思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互联网+”DBT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自杀意念,提高情绪控制水平,缓解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互联网干预 非自杀性自伤 辩证行为疗法 康复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现状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姚丰菊 张伟平 +4 位作者 张瑞岭 刘长军 王海岭 郭正军 王玉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702-2708,共7页
背景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作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更强调多部门综合管理及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全程治疗。通过研究分析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现状,可健全服务体系,为恢复患者社会功能、减少疾病负担提供依据。... 背景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作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更强调多部门综合管理及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全程治疗。通过研究分析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现状,可健全服务体系,为恢复患者社会功能、减少疾病负担提供依据。目的对2014—2018年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各级政府健全、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制定救治救助政策及推进社区康复服务提供决策支持。方法2019年1—4月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信息系统中河南省所有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常住人口数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数据。记录2018年信息系统使用情况(包括信息系统覆盖率、信息系统注册用户数)、在册患者一般资料、患者登记管理及治疗情况〔包括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常住人口数、在册患者数、规范管理患者数、规律服药患者数、病情稳定患者数、居家患者数、报告患病率、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稳定率〕,比较2014年与2018年报告患病率、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稳定率,记录2014—2018年在册患者未治期、病程,在册患者政策利用情况。结果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174个县/区全部开通信息系统用户账号,均开展患者信息录入随访工作,信息系统覆盖率为100.00%,系统注册总用户数为3429例。2018年河南省在册患者共413240例,对比2014年248128例,环比增长66.54%。2018年河南省报告患病率平均为4.34‰,各省辖市中报告患病率前3位依次为商丘市(5.23‰)、周口市(5.23‰)、驻马店市(5.23‰);省直管县(市)中报告患病率前3位依次为新蔡县(5.68‰)、兰考县(5.17‰)、滑县(5.12‰)。2018年河南省规范管理率平均为72.99%,各省辖市中漯河市规范管理率最高(87.96%);省直管县(市)中兰考县规范管理率最高(96.08%)。2018年河南省规律服药率平均为30.31%,各省辖市中洛阳市规律服药率最高(51.15%);省直管县(市)中邓州市规律服药率最高(74.95%)。2018年河南省稳定率平均为81.43%,各省辖市中济源市稳定率最高(97.76%);各省直管县(市)中兰考县稳定率最高(98.46%)。与2014年相比,2018年河南省报告患病率、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稳定率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6.92%、115.31%、80.10%、62.44%。2018年河南省报告患病率、规范管理率、规律服药率、稳定率均高于2014年(P<0.05)。河南省精神分裂症在册患者的未治期2014—2018年逐年缩短;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在册患者的未治期2015年较2014年有所延长,之后3年逐年缩短;偏执性精神病在册患者的未治期2014—2016年逐年缩短,之后2年先延长后缩短;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在册患者的未治期2014—2017年逐年缩短,2018年与2017年保持一致;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在册患者的未治期2014—2017年逐年缩短,2018年较2017年略有延长。以精神分裂症在册患者为标准,2014—2018年河南省在册患者病程分别为13.45、12.12、10.66、10.50、10.10年,逐年缩短。参加严重精神障碍门诊救助的2500例患者中,享有低保救助者1629例(65.16%),享有残联救助者631例(25.24%),享有民政救助者304例(12.16%),享有门诊慢性病报销者966例(38.64%),享有3种及以上救助政策者346例(13.84%)。结论2014—2018年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档登记人数不断增多,患者管理和治疗状况有所提高,在册患者未治期有所缩短。但部分地市工作差距较大,规律服药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病人医护管理 治疗 现状 河南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管理培训对乡村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姚丰菊 吕路线 +1 位作者 秦志华 王志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643-2647,共5页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培训对乡村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新乡县合河乡、大召营乡经过省级全科医师培训并取得全科医师资格的41名乡村医生,选取由乡卫生院随访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培训对乡村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新乡县合河乡、大召营乡经过省级全科医师培训并取得全科医师资格的41名乡村医生,选取由乡卫生院随访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及其相应的患者家属11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乡村医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乡村医生研究组21名,对照组2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42例,对照组40例。患者家属根据患者分组情况相应的分为研究组56名和对照组60名。两组乡村医生均进行基本培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案管理培训;两组患者均进行精神疾病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两组患者家属均进行家属护理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参与针对患者制定的个案管理计划。采取病例测验问卷评定两组医生对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采用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研究组精神分裂症复发率为2.4%(1/42),低于对照组的7.5%(3/40)(χ2=4.046,P<0.05)。研究组医生诊断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及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及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识别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出的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及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治疗建议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职业工作、家庭内活动、自理能力、兴趣和关心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龄患者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精神卫生基本知识和精神卫生纪念日回答正确率分别为76.8%(43/56)、17.8%(10/5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8.3%(23/60)、8.3%(5/60)(χ2=4.328、4.124,P<0.05)。结论个案管理培训对乡村精神卫生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管理 精神分裂症 乡村卫生服务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广东、内蒙古三地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勋 马宁 +4 位作者 姚丰菊 谭文艳 白银霞 张五芳 吴霞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64-768,共5页
目的:评估《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标情况。方法:在广东、河南、内蒙古3个省(区)各选取2个地市,每个地市选取1个区和1个县,每个区(县)抽取2个街道(乡镇),每个省抽取582名城市普通居民和1355名农... 目的:评估《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标情况。方法:在广东、河南、内蒙古3个省(区)各选取2个地市,每个地市选取1个区和1个县,每个区(县)抽取2个街道(乡镇),每个省抽取582名城市普通居民和1355名农村普通居民,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对调查地区18~60岁普通居民开展问卷调查。结果:8676份问卷中7203份有效。三地总知晓率为80.4%,农村居民4687人,知晓率为79.8%;城市居民2516人,知晓率为81.4%。城乡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地域、受教育程度、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已达标,应加强对低受教育程度、老年人的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知晓率 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8
5
作者 郭正军 郭玉敏 +3 位作者 姚丰菊 王海岭 王玉杰 杨世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1-475,共5页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6年1月新乡市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的精神分裂症在管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家庭护理教育组、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组、综合干预组3组,每组50例。所有...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6年1月新乡市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的精神分裂症在管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家庭护理教育组、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组、综合干预组3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接受相应的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家庭护理教育组患者及其家属接受精神分裂症相关内容的知识培训;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组患者及其家属接受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综合干预组患者接受家庭护理教育组和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组中所有干预措施,持续干预3个月。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康复状况及社会功能。结果干预期间患者死亡2例、失访1例、中途退出2例,最终纳入的患者分别为家庭护理教育组49例、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组48例、综合干预组48例,共计145例。3组PANSS、MRSS、SDS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PANSS、MRSS、SDSS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综合干预组和家庭护理教育组、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组PANSS、MRSS、SDS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护理教育组和社交技能康复训练组PANSS、MRSS、SDS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1年内精神分裂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改善康复状况和社会功能,并降低干预后1年内精神分裂症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综合干预 康复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郭正军 娄丽娟 +3 位作者 王玉杰 王海岭 姚丰菊 张瑞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BP神经网络模型在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患者,利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和监护人基线资料及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情况,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及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BP神经网络模型在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患者,利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和监护人基线资料及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情况,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1872份有效问卷,服药依从患者961例。BP神经网络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正确预测率分别为72.1%和71.4%,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72(0.752~0.791)和0.769(0.750~0.788),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根据BP神经网络模型中自变量的重要性标准化后的结果,影响服药依从性前3位的因素是家庭收入水平、所患精神障碍类型和发病后监护人采取措施。结论: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运用BP神经网络构建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模型可行,模型拟合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严重精神障碍 服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