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草药治疗精神病的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子梅 王云 《医药导报》 CAS 2000年第4期332-332,共1页
关键词 中草药 精神病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科护士工作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任京科 孙丹丹 +3 位作者 尚超娜 朱玉星 冀紫阳 严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5-69,共5页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精神科护士工作成长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8-9月对河南省9所精神专科医院的824名精神科护士,采用工作繁荣量表、工作形塑量表、工作家庭增益问卷及医院磁性...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成长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精神科护士工作成长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8-9月对河南省9所精神专科医院的824名精神科护士,采用工作繁荣量表、工作形塑量表、工作家庭增益问卷及医院磁性要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工作成长得分为(29.44±5.9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工作形塑、工作家庭增益以及医院磁性水平是精神科护士工作成长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工作成长总变异的58.7%。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形塑和工作家庭增益,营造医院磁性氛围,以促进其工作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护士 工作繁荣 工作形塑 工作家庭增益 磁性医院 工作成长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吸烟状况与其认知功能及人格特征的关系
3
作者 刘聪 翟飞 +4 位作者 李敏 张晓莉 史晗 郭宁宁 王长虹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22-1928,共7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吸烟行为与认知功能及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研究共纳入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依据患者吸烟行为分为吸烟组(80例)和...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吸烟行为与认知功能及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研究共纳入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依据患者吸烟行为分为吸烟组(80例)和非吸烟组(60例),另招募健康对照组,依据受试者吸烟行为分为健康吸烟组(62例)和健康非吸烟组(67例)。以PANSS量表评估两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的精神症状,以FTND量表评估两吸烟组受试者的尼古丁依赖程度,分别采用RBANS、EPQ评估所有受试者的认知功能、人格特征。结果认知功能方面,精神分裂症吸烟组在即刻记忆、注意力和延迟记忆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吸烟组(均P<0.05);精神分裂症组FTND得分与其注意力和延迟记忆呈中度负相关(r=−0.552、−0.657,P<0.001);人格特征方面,吸烟者的神经质与精神质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均P<0.001),两个患者组掩饰性得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健康吸烟者的外向性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吸烟行为在认知功能表现及人格特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吸烟者在注意力、即刻记忆、延迟记忆等认知维度上的表现相对更佳,而尼古丁依赖程度越高,则相关认知功能(注意力和延迟记忆)越差;在人格方面,吸烟患者表现出更高的神经质与精神质倾向。吸烟行为可能与患者的认知水平和个体特质存在显著关联,需在精神分裂症干预中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男性 吸烟 认知功能 人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亚南 栗文娟 +3 位作者 赵淑芹 汤语忌 原富强 赵昆朋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8-1094,共7页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整个生存期常感知到的较为严重的社会歧视,出现自我疏离或者社会性疏离。目前针对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描述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的体验,旨在为缓解该人群社会疏...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整个生存期常感知到的较为严重的社会歧视,出现自我疏离或者社会性疏离。目前针对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描述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的体验,旨在为缓解该人群社会疏离体验制订支持干预方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8~59岁,曾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且出院后愿意继续接受随访的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5—12月通过对受访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共纳入18名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共提炼出3个主题和8个亚主题: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的表现(包括2个亚主题:负性情感体验、期待与行为之间的退缩);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的主观原因(包括2个亚主题:自我疏离、自我歧视)、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疏离的客观原因(包括4个亚主题:社会歧视和被动疏离、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精神疾病引起的生活和照护负担加重、缺乏社会支持)。结论中青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生理健康受损、心理状况不良、社会支持不足等存在社会疏离,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该人群的症状管理和心理疏导,政府及社会各界应积极引导对精神疾病的正向认知并给予一定的社会支持;同时强化家庭内部支持,以帮助其重返和适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社会疏离 缓解期 中青年 半结构式访谈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取向短程治疗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冀紫阳 史利静 +7 位作者 付怡芳 张怡璇 邵美琪 和曼玉 董娇 姚丰菊 王慧颖 王长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目的:探讨价值取向短程治疗(VBT)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反刍思维、决策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DSM-5诊断标准抑郁障碍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药物(SSRIs)... 目的:探讨价值取向短程治疗(VBT)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反刍思维、决策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DSM-5诊断标准抑郁障碍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药物(SSRIs)组(36例完成)与VBT联合组(38例完成),共干预6周。分别于基线水平、干预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反刍思维量表中文版(RRS-CV)、爱荷华博弈任务(IGT)、探索性眼球轨迹运动的凝视点数(NEF)和反应探索评分(RS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反刍思维、决策功能及认知功能。结果:VBT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药物组(P<0.05)。与干预前及药物组相比,VBT联合组干预后的HAMD、HAMA、症状反刍、反省深思、强迫冥想、RRS-CV总分明显降低(均P<0.05),IGT净利分、NEF及RSS得分明显增高(均P<0.05)。与药物组相比,VBT联合组干预前后HAMD、HAMA、症状反刍、反省深思、强迫冥想及RRS-CV总分的降低值更高(均P<0.05),IGT净利分、NEF及RSS得分的增加值更高(均P<0.05)。结论:VBT联合SSRIs能有效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决策能力、反刍思维及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短程治疗 抑郁症 决策能力 反刍思维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姚丰菊 吕路线 +4 位作者 秦志华 王志敏 李秀梅 史丽 许家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29-3531,共3页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6"项目示范区100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干预组予以1年综合干预,用阴性、阳性症状评...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6"项目示范区100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干预组予以1年综合干预,用阴性、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结果:6个月、1年末随访时干预组阴性症状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在生存质量、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的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SDSS中家庭内活动、自力能力、兴趣和关心评分值差异较为明显。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个案管理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 精神分裂症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介素6、10、12水平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贾福军 李恒芬 +5 位作者 冯砚国 王新友 孟焱 姚丰菊 娄涛 郭新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 (IL) 6、1 0、1 2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SIA)检测 57例精神分裂症和 2 9名健康对照的血浆IL 6、IL 1 0、IL 1 2水平。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浆IL 1 2水平明显高于对... 目的 探讨白介素 (IL) 6、1 0、1 2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SIA)检测 57例精神分裂症和 2 9名健康对照的血浆IL 6、IL 1 0、IL 1 2水平。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浆IL 1 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IL 6、IL 1 0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女性患者的血浆IL 1 0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对照组 (P <0 0 5) ,其IL 1 2则高于对照组 (P <0 0 5) ;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IL 6水平明显高于Ⅰ型(P <0 0 5) ,家族性亚型患者的IL 6水平明显高于散发性亚型 (P <0 0 1 ) ;患者组IL 6与IL 1 0呈正相关 (P <0 0 0 1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 1 2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 ,血浆IL 6水平升高可能是其某些临床亚型的特征性免疫学指标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细胞因子 白介素6 白介素10 白介素12 酶联免疫吸附法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郭艳蕊 张晨光 +3 位作者 郭世龙 郭红蕊 郭敬华 郭新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9-280,共2页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为新型抗精神类药物,相对于传统精神类药物,两者均具有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开始作为一线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使用。目前在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中,不良反应成为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选择药物的重点。血...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为新型抗精神类药物,相对于传统精神类药物,两者均具有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开始作为一线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使用。目前在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中,不良反应成为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选择药物的重点。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升高可使女性月经紊乱、闭经和体质量增加,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利培酮 催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恒芬 孟焱 +3 位作者 李晏 崔桂梅 周位强 贾福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目的 探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比较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氯氮平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的血脂水平。结果 氯氮平治疗后患者TG明显升高(P<0.01),HDL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男性患者HDL明... 目的 探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比较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氯氮平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的血脂水平。结果 氯氮平治疗后患者TG明显升高(P<0.01),HDL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男性患者HDL明显降低(P<0.05),女性患者TG明显升高(P<0.01);氯氮平剂量和血清TG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HDL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合并心电图异常患者组的血清TG水平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治疗6周末的体重增加与血浆高TG和低HDL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氯氮平治疗可引起血脂异常,且血脂异常可能和心肌损伤有关,但短期内未见与体重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师天元 郭新胜 +1 位作者 张红亚 李恒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在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异同。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分别单一接受利培酮(6mg/d)、帕罗西汀(20mg/d)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用汉密尔顿抑... 目的在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异同。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分别单一接受利培酮(6mg/d)、帕罗西汀(20mg/d)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组和30名正常对照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浓度。结果治疗前,2个患者组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IL-6、sIL-6R低于抑郁症组(P<0.05)。②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浆IL-2、sIL-6R较治疗前下降(P<0.05),抑郁症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sIL-6R低于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③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变化率与PANSS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64,P<0.001);抑郁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和IL-6的变化率均与HAMD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42,P=0.02;r=0.54,P=0.002)。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细胞因子均存在异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机制,但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可能与二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基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白细胞介素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及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P300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长虹 李晏 +3 位作者 马建东 王来海 潘苗 穆俊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法观察12周,利培酮组33例,平均有效治疗剂量(4.5±1.2)mg/d,氯氮平组31例,平均有效治疗剂量(269.4±133.3)mg/d。于治疗...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法观察12周,利培酮组33例,平均有效治疗剂量(4.5±1.2)mg/d,氯氮平组31例,平均有效治疗剂量(269.4±133.3)mg/d。于治疗前后行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记忆量表(WMS)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及记忆商数(MQ)受损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300电位成分中P2、N2及P3潜伏期明显延长,P2及P3波幅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治疗利培酮和氯氮平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降低,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培酮组的WMS的再认、联想及记忆商(MQ)明显高于氯氮平组;2组治疗前后P300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认知功能障碍,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氯氮平。两药均不能改善患者的P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 P300电位 利培酮 氯氮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段敬利 潘伟盟 +1 位作者 穆俊林 崔桂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09-3212,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方法 168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78例精神分裂症伴有代谢综合征组(A组)和90例精神分裂症不伴有代谢综合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方法 168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78例精神分裂症伴有代谢综合征组(A组)和90例精神分裂症不伴有代谢综合征组(B组),对其分别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率变异性(HRV),并与92例正常对照组(C组)进行对比。结果 A组和B组LF、HF、SDNN、SDANN、RMSSD、PNN50值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LF、HF、SDNN、SDANN、RMSSD、PNN50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精神分裂症自身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RV值的影响因素为病程(OR=1.864,95%CI 1.110~3.128)、年龄(OR=1.170,95%CI 1.018~2.491)、抗精神病药物种类(OR=2.419,95%CI 0.976~1.835)、腹部肥胖(OR=2.425,95%CI1.347~4.366)、血压值(OR=1.263,95%CI 1.575~3.937)、血糖值(OR=3.376,95%CI 1.359~2.923)、血脂值(OR=2.178,95%CI 1.492~6.756)。结论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排除精神分裂症自身的影响,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是病程、年龄、抗精神病药物种类、腹部肥胖、血压值、血糖值、血脂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代谢综合征 心脏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马金芳 陈永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09-131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氯氮平,初始量为每次25mg,bid,2周内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至治疗量200~400mg...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氯氮平,初始量为每次25mg,bid,2周内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至治疗量200~400mg·d^-1,最高剂量为600mg·d^-1。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初始量氯氮平25mg·d^-1,氨磺必利200mg·d^-1,2周内氯氮平增至100mg·d^-1,氨磺必利增至400~1200mg·d^-1。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28.57%)和有效率(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45%,61.22%,P〈0.05或P〈0.01);从第2周末开始治疗组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氨磺必利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郁安神颗粒联合氟西汀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泽凤 李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4-116,共3页
目的研究解郁安神颗粒联合氟西汀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联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研究解郁安神颗粒联合氟西汀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联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解郁安神颗粒联合氟西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6周后PANSS评分、HAMD评分、CGI评分、WCST评分低于对照组,TESS评分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5-HT、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安神颗粒联合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清5-HT、BDNF的表达水平,改善认知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郁安神颗粒 氟西汀 精神分裂症 抑郁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性效应”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长军 李冲 +2 位作者 范茂林 王鹏 刘康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异性效应"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2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4例(男女混合病区)和对照组113例(男性入住男病区/女性入住女病区),均采用利培酮2~6?/d治疗6~8周。入组前和治... 目的探讨"异性效应"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2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4例(男女混合病区)和对照组113例(男性入住男病区/女性入住女病区),均采用利培酮2~6?/d治疗6~8周。入组前和治疗2、6、8周末均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的评定及长期风险评估。结果①治疗2周末,两组BPRS、PANSS和SDSS评分较入组时均明显减少,而研究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性症状和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②治疗6、8周末,研究组BPRS、PANSS和SDSS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③出院时两组总有效率研究组为86.8%,对照组为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但研究组住院天数[(48.28±21.11)d]较对照组[(57.84±28.84)d]显著缩短(P<0.01);④在风险方面,打架、不服从管理、不配合治疗、同性恋、手淫、对异性行为举止轻率等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在性骚扰、亲昵举动等性问题方面研究组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0.001)。结论"异性效应"作用能够较早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社会功能缺陷。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力度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男女混合住院治疗的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异性效应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氮平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浆IL-2、IL-6、IgG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玉中 娄百玉 +4 位作者 吕路线 宋学勤 郭素琴 陈娓 尚景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76-977,共2页
目的 :研究氯氮平治疗前后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白细胞介素 - 6(IL - 6 )、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方法 :研究组为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 30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 :研究氯氮平治疗前后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白细胞介素 - 6(IL - 6 )、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方法 :研究组为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 30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对照组与研究组氯氮平治疗前及治疗后 6周IL - 2、IL - 6的血浆浓度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的血浆浓度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血浆IL - 2、IL - 6、Ig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研究组治疗 6周症状基本缓解后血浆IL - 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IL - 6、IgG水平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治疗后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例AIDS伴发精神症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艳 王夏红 崔桂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AIDS 精神症状 临床分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syndrome 伴发 神经系统症状 发精神障碍 亲神经性 神经症状 首发症状 艾滋病 淋巴性 患者 国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精神症状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红星 王夏红 +2 位作者 孟焱 吕路线 赵靖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I0003-I0004,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精神症状特征,以加强精神科、神经科临床医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症状的理解和认识。方法对本院2003年4月至2005年11月间收治的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补体、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核糖...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精神症状特征,以加强精神科、神经科临床医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症状的理解和认识。方法对本院2003年4月至2005年11月间收治的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补体、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抗脑神经抗体、脑脊液变化及抗双链DNA等实验室指标及出现的精神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62%(62/104)的SLE伴神经精神症状,其中30.77%(32/104)合并有精神症状,表现为类精神分裂症症状者12例;类情感性精神障碍者25例;类神经症症状者17例。精神症状出现时间在发现患SLE后2d到5年不等,SLE或NPLE中有无精神症状亚组间抗脑神经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精神症状组较高。结论在SLE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但症状没有特征性,出现时间变异大,可能与神经免疫损伤机制密切相关,尤其是与抗脑神经抗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精神障碍 免疫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免疫学的指标分析
19
作者 张红星 赵靖平 +3 位作者 张海三 吕路线 王夏红 李文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对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生和早期诊断有意义的免疫学指标。方法:对伴发神经精神性症状和不伴有神经精神性症状的104例红斑狼疮患者C3、C4、IgG、IgA、IgM、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核糖体P蛋白(Anti-ribosome P a... 目的:探讨对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生和早期诊断有意义的免疫学指标。方法:对伴发神经精神性症状和不伴有神经精神性症状的104例红斑狼疮患者C3、C4、IgG、IgA、IgM、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核糖体P蛋白(Anti-ribosome P antibody,ARPA)、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Nuclear ribonuclear protein antibody,anti-NRNP)、抗脑神经抗体(Anti-brainantibody,ABA)及抗双链DNA(anti-dsDNA)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NPLE组将患者按有无合并精神症状进行分组,考查精神症状与上述部分指标的关联。SPSS12.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ABA阳性例数在NPLE组(62例中51例阳性)分布明显高于非NPLE组(42例中12例阳性),在合并精神症状的NPLE组比无精神症状组比例高(χ2=4.885,P=0.027),其余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3、C4水平的降低,IgG、IgA、IgM升高及ANA、APRA、anti-NRNP、anti-dsDNA阳性变化不具有NPLE诊断和预测特异性,是SLE免疫损伤的共有表现;ABA对NPLE的发生及NPLE伴发的精神症状的出现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精神性狼疮 免疫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7例护理体会
20
作者 师凤彩 石玉中 +1 位作者 李艳红 朱玉华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药源性疾病 抗精神病药 护理 恶性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