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误诊神经系统疾病7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贺丹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50-551,共2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为提高临床识别率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中4例误诊为出血性脑血管病,2例误诊为癫痫,1...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为提高临床识别率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中4例误诊为出血性脑血管病,2例误诊为癫痫,1例误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经B超、CT和24h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香草扁桃酸阳性确诊,控制血压后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因血压增高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而被误诊,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诊断要点,有利于提高临床识别率,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误诊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和预后关系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萍 娄芳 王传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8-39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和预后关系。方法对154例CT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67例,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41例,糖尿病组46例。入院后次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分别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糖... 目的探讨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和预后关系。方法对154例CT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67例,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41例,糖尿病组46例。入院后次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分别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P<0.01),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与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糖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判定病情、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高血糖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卢红 张萍 +1 位作者 张帆 张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3-96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13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和31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根据斑块的性质,将病例组分为无斑块...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13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和31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根据斑块的性质,将病例组分为无斑块组39例、稳定斑块组34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0例。采取ELISA法检测脂联素水平并分析。结果病例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斑块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无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无斑块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入院第14天脂联素水平仍高于入院48 h(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联素的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性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萍 张帆 顾仁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2-562,共1页
血管性痴呆(VaD)是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慢性的进行性疾病。尽管VaD的发病率低于阿尔茨海默病,但临床上,VaD可能较阿尔茨海默病更有预防和治疗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Va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病因机制、诊断及防治等方面进... 血管性痴呆(VaD)是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慢性的进行性疾病。尽管VaD的发病率低于阿尔茨海默病,但临床上,VaD可能较阿尔茨海默病更有预防和治疗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Va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病因机制、诊断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V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细胞介素 血管性痴呆患者 临床意义 水平变化 阿尔茨海默病 进行性疾病 VAD 智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痴呆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萍 张留莎 王传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痴呆(PDD)患者脑脊液(CSF)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Aβ1-4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同时将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和脑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性疾病协会的“很可能AD”标准的22例AD组...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痴呆(PDD)患者脑脊液(CSF)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Aβ1-4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同时将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和脑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性疾病协会的“很可能AD”标准的22例AD组患者与20例PDD组患者和21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无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无痴呆表现的心理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NC组)进行研究。结果3组CSF中tau蛋白平均浓度比较,AD组明显高于NC组(P<0.05);AD组与PDD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CSF中A1β-42平均浓度比较,AD组明显低于NC组(P<0.05),PDD组与NC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D患者CSF中tau蛋白和Aβ1-42浓度变化是其重要的实验室表现,可以作为AD的辅助诊断指标和与PDD早期鉴别诊断的可能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脑脊髓液 TAU蛋白质类 淀粉样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发作癫痫持续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素珍 刘麦仙 +1 位作者 杨秋才 王玉婷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242-1243,共2页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因素分析 癫痫状态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球蛋白ⅦA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时光 曾皎 +4 位作者 顾家鹏 张晓莉 张萍 李文强 顾仁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8-742,共5页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ⅦA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52030,rs4945149)的多态性与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潜在关联。方法选择2006年11月~2017年12月河南省豫北地区汉族老年ACMP昏迷后抢救成功且已完成9... 目的探讨肌球蛋白ⅦA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52030,rs4945149)的多态性与老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潜在关联。方法选择2006年11月~2017年12月河南省豫北地区汉族老年ACMP昏迷后抢救成功且已完成90 d以上随访人群。共收集DEACMP患者外周血标本196例,ACMP患者外周血标本347例。其中包含rs1052030位点,DEACMP患者194例(DEACMP1组);ACMP患者344例(ACMP1组)。其中包含rs4945149位点,DEACMP患者192例(DEACMP2组);ACMP患者340例(ACMP2组)。肌球蛋白ⅦA基因多态性采用Sequenom分型技术检测,并分析其与DEACMP遗传易感性。DEACMP患者病情最严重期间应用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量表(IMCT)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DEACMP1组与ACMP1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2组与ACMP2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1组CC、TC、TT基因型患者ADL和IM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2组CC、TC、TT基因型患者IMCT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0.90)分vs(2.37±1.32)分vs(1.71±0.97)分,P=0.000;(55.45±4.86)分vs(60.48±2.66)分vs(64.81±1.99)分,P=0.001]。结论肌球蛋白ⅦA基因2个SNP位点(rs1052030,rs4945149)与DEACMP发病无遗传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一氧化碳中毒 脑疾病 基因频率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咪唑所致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夏红 李蜀渝 穆俊林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 研究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患者的临床、CT与MRI的特点。方法 分析 36例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CT与MRI资料。结果 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弥漫性脑损害 ,尤以早期的精神症状 (77.8% ... 目的 研究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患者的临床、CT与MRI的特点。方法 分析 36例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CT与MRI资料。结果 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弥漫性脑损害 ,尤以早期的精神症状 (77.8% )和神经障碍 (91.7% )突出 ,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36例患者的CT和MRI检查异常率分别为 89%和 10 0 % ,CT异常以低密度灶为主 (81% ) ,且大多数累及额、顶、颞、枕叶及侧脑室等白质区 ,MRI异常多为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顶、枕、颞叶白质区和基底节等处 ,呈多发、散在的长T1和长T2 异常信号灶 ,T2 加权像显示敏感 ,两种检查占位效应均不明显。结论 该病的诊断依据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 ,CT和MRI检查对该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咪唑 脑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标志物P-选择素的动态测定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畅慧君 张其相 +1 位作者 卢红 赵建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3期20-22,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它们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动态观察52例ACI患者血清P-selectin的变化,并与52例健康对照者对比,同时应用...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它们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动态观察52例ACI患者血清P-selectin的变化,并与52例健康对照者对比,同时应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血清P-selectin在ACI发病后早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CI患者血清P-selectin水平高峰时间在发病后3d内,5~7d后开始下降,15d后继续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发病后3d及5~7d血清P-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发病后15d水平(P<0.001),但发病后3d与5~7d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P-selectin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相关性。结论ACI早期存在血小板活化、它参与了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形成脑梗死早期的发病基础,并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P-selectin虽然参与发病,但不能预测ACI的致残性和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P-选择素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在诊断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受损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景贵 籍玉红 吉淑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551-1552,共2页
关键词 抑郁 脑血管意外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疾病患儿动态脑电图监测的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春英 吕冬苗 赵素兰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9期24-25,共2页
对 4 0 1例各类发作性疾病 (癫、非癫 )患儿进行 2 4h动态脑电图监测 (2 4h AEEG) ,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护理干预 ,排除各种影响监测结果的原因。结果 2 4h AEEG监测癫发作者样放电率明显高于非样发作者。提示 2 4h AEEG监测... 对 4 0 1例各类发作性疾病 (癫、非癫 )患儿进行 2 4h动态脑电图监测 (2 4h AEEG) ,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护理干预 ,排除各种影响监测结果的原因。结果 2 4h AEEG监测癫发作者样放电率明显高于非样发作者。提示 2 4h AEEG监测有助于发作性疾病的鉴别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护理干预可提高 2 4h AEEG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率 ,减少违医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爱玲 董娇 +2 位作者 沈娟 张留莎 张帆 《四川精神卫生》 2014年第3期262-263,共2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52例。给予喹硫平治疗4周,自小剂量2...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52例。给予喹硫平治疗4周,自小剂量25mg/d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最高为400mg/d,早晚两次口服。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喹硫平治疗4周后显效率为71.1%,有效率为88.4%。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2周内13例(25.0%)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喹硫平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永凯 李斯娜 +4 位作者 张萍 王旭生 费鹏鸽 张帆 宋景贵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0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系统药物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帕罗西汀20 mg/d治疗,4...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系统药物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帕罗西汀20 mg/d治疗,4周1个疗程。治疗前后行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缓解抑郁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HAMD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结果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罗西汀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脑卒中抑郁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帆 顾仁骏 王夏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4-235,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对 30例脑梗死患者 (研究组 )和 30例健康自愿者 (对照组 )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磷酸酶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CD3 细胞 (6 8.4 4± 7.0 1)明显...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对 30例脑梗死患者 (研究组 )和 30例健康自愿者 (对照组 )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磷酸酶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CD3 细胞 (6 8.4 4± 7.0 1)明显高于对照组 (6 2 .5 6± 8.5 0 )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3.11,P <0 .0 5 ) ;研究组CD4、CD8、CD4/CD8细胞较对照组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t =1.86 ,0 .2 6 3,0 .75 8,P >0 .0 5 )。结论 脑梗死患者T淋巴细胞总数较正常人群高 ,CD4/CD8细胞间平衡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T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时婷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350-351,共2页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3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7)。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3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7)。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NIHSS)、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DVT发生率,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综合护理干预 血栓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旧疗法联合3R护理法对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时婷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3期4365-4366,共2页
目的探究怀旧疗法联合3R护理法对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7例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予以53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 目的探究怀旧疗法联合3R护理法对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7例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予以53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54例研究组患者怀旧疗法联合3R护理法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前后MMSE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语言能力、记忆力、定向力等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怀旧疗法联合3R护理法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疗法 3R护理法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患者记忆功能和多导睡眠图对照研究
17
作者 宋景贵 张朝辉 +1 位作者 李冲 马振武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174-1175,共2页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记忆 多道睡眠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癫痫持续状态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8
作者 吕冬苗 申风莲 魏蕤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 探讨癫痫状态病人的急救方法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癫痫状态病人的急救与护理过程,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并发症。结果 癫痫状态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人病情重,并发症多,以呼吸道感染、脑水肿、高热、... 目的 探讨癫痫状态病人的急救方法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癫痫状态病人的急救与护理过程,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并发症。结果 癫痫状态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病人病情重,并发症多,以呼吸道感染、脑水肿、高热、脱水等为主,但脑疝、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快速控制病人癜痫发作,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急救成功和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急救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207例酒精所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
19
作者 张萍 张军 +1 位作者 娄芳 王传升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9期211-213,共3页
目的:分析207例酒精所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酒精中毒与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将207例因饮酒导致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有42例患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占20.29%(42/207);有165... 目的:分析207例酒精所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酒精中毒与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将207例因饮酒导致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有42例患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占20.29%(42/207);有165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占79.71%(165/207)。在本组患者中,有93.24%(193/207)的患者有十年以上的饮酒史,有71.01%(147/207)的患者有20年以上的饮酒史,有14例患者的饮酒史为5-10年,所有患者在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酒精中毒症状,有55.07%(114/207)的患者有经常醉酒史。在本组患者中,有30.92%(64/207)的患者在长期饮酒且发生慢性酒精中毒的基础上突然在一次醉酒后发生脑卒中(或在醉酒后24个小时内发病),其发病比由高血压诱发的脑卒中更迅速。结论:酒精中毒可影响人体内血脂、血压的水平、脑组织的血流量、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功能,进而增加其发生脑卒中的几率。避免酗酒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脑卒中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T淋巴细胞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林丽 宋景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1期62-65,共4页
脑卒中后抑郁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关于其神经生物学改变,现有的研究证据包括上升的单胺类系统(特别是5-羟色胺)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前额叶皮质回路中断、神经可塑性和谷氨酸神经传递的改变,以及过多的促炎细胞因子等。免... 脑卒中后抑郁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关于其神经生物学改变,现有的研究证据包括上升的单胺类系统(特别是5-羟色胺)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前额叶皮质回路中断、神经可塑性和谷氨酸神经传递的改变,以及过多的促炎细胞因子等。免疫炎症反应在脑卒中后抑郁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CD4 T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使T淋巴细胞的神经可塑性及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导致脑卒中后免疫炎症反应调节失衡,影响神经递质合成及释放代谢,从而导致抑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CD4 T淋巴细胞 免疫炎症反应 脑卒中后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