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宋景贵 张宁 +2 位作者 穆俊林 杨庆南 顾仁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SD)患者认知功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对50例SD患者和48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探究性眼动分析(EEM)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的测定。结果:SD组ER...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SD)患者认知功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对50例SD患者和48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探究性眼动分析(EEM)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的测定。结果:SD组ERP异常率为96%(48/50)。与对照组比较,SD组ERP中N2、P3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t分别为3.453、4.972和6.544,P均<0.001);EEM测定中的凝视点(NEF)及反应探索评分(RSS)值减少,D值增加(t分别为8.072、6.724和7.953,P均<0.001);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降低(t分别为4.587、3.971和3.534,P均<0.001)。相关分析显示SD组P3潜伏期、D值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血浆水平呈负相关(r=-0.46~-0.33,P均<0.05),而P3波幅、NEF、RSS与其呈正相关(r=0.32~0.48,P均<0.05)。结论:SD患者认知障碍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下降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认知功能 单胺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侧支循环状态对神经功能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局 王桂华 +5 位作者 李陶然 岳军艳 闫海清 贵永堃 郭振方 张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66-573,共8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不同侧支循环与对早期神经功能及临床转归的影响,同时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子项目评分与侧支循环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入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不同侧支循环与对早期神经功能及临床转归的影响,同时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子项目评分与侧支循环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入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静脉溶栓的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及闭塞的73例患者,根据头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CTP)成像检查选择目标患者,并评估静脉溶栓前的侧支循环状态,据此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侧支循环状态与入院时NIHSS评分子项目的关系,同时探讨静脉溶栓前的侧支循环状态与溶栓后患者临床转归[主要结局:发病90 d时mRS评分0~1分;次要结局:早期神经功能显著改善(治疗后72 h NIHSS评分为0~1分,或较基线NIHSS评分降低8分)及发病后90 d时mRS评分为0~2分;安全性结局:脑出血转化及发病后90 d死亡]的关系。结果73例患者中,侧支循环良好组43例,侧支循环不良组30例。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及治疗后72 h 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分别为2.00(1.00,5.00)分比7.00(3.75,10.00)分,1.00(0.00,3.00)分比5.00(1.75,6.25)分;Z值分别为-3.793、3.447,均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不良组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构音障碍评分均明显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OR值及95%CI分别为5.058(2.249~11.372)、1.465(1.024~2.094)、1.633(1.069~2.495)、2.669(1.072~6.647),均P<0.05]。在主要结局中,侧支循环良好组67.4%(29/43)患者和侧支循环不良组40.0%(12/30)患者mRS评分为0~1分(OR=1.686,95%CI:1.068~3.105,P=0.020)。对于次要结局,侧支循环良好组53.5%(23/43)患者和侧支循环不良组20.0%(6/30)患者获得早期神经功能改善(OR=2.672,95%CI:1.241~5.765,P=0.004);侧支循环良好组86.0%(37/43)患者和侧支循环不良组63.3%(19/30)患者mRS评分为0~2分(OR=1.359,95%CI:1.009~1.830,P=0.024)。在安全结局中,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循环不良组的患者中分别有2例和7例出现了出血转化(OR=0.199,95%CI:0.044~0.894,P=0.043);死亡风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98,95%CI:0.104~4.682,P=1.000)。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良好的侧支循环与较轻的临床症状有关,NIHSS评分子项目中的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及构音障碍评分增加可反映侧支循环不良;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利于静脉溶栓患者获得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及良好的预后,可能降低出血转化风险,但不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大脑中动脉 急性缺血性卒中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DO-Im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梦珂 郭潇潇 +2 位作者 职玲云 刘欢欢 宋景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1-657,共7页
目的:探讨合成三萜类化合物衍生物CDDO-Im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 目的:探讨合成三萜类化合物衍生物CDDO-Im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手术构建卒中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卒中模型组(MCAO组)和Nrf2激动剂CDDO-Im干预组(MCAO+CDDO-Im组),每组21只。于造模3 d后,采用Longa评分标准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定;采用干湿重法测定患侧(左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含水量;尼氏染色法观察左侧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左侧海马组织匀浆中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CDDO-Im干预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减少其梗死侧脑组织含水量(P<0.05);(2)CDDO-Im干预使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组织内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比例降低(P<0.01),减轻海马神经元细胞的病理改变;(3)CDDO-Im干预上调了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组织内神经突触可塑性标志物PSD95和SYP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4)CDDO-Im促进了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区细胞Nrf2的入核(P<0.05),并进一步上调了其下游保护性分子HO-1的蛋白水平(P<0.01)。结论:CDDO-Im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损伤并改善突触可塑性,从而实现修复损伤神经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DO-Im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突触可塑性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ARE通路探讨CDDO-Im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潇潇 刘梦珂 +1 位作者 刘欢欢 宋景贵(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13-2516,2522,共5页
目的:探讨合成三萜类化合物(CDDO-Im)激活核转录因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卒中组(M组)和CDDO-Im干预组(M+C组)。M组和M+C... 目的:探讨合成三萜类化合物(CDDO-Im)激活核转录因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卒中组(M组)和CDDO-Im干预组(M+C组)。M组和M+C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制作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S组给予假手术进行对照;术后M+C组12 h/次尾静脉注射CDDO-Im(64μg/300 g),S组、M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3 d后使用Longa评分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评估大鼠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rf2、血红素加氧-1(HO-1)、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IL-1β、IL-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大鼠相比,M组大鼠出现显著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面积,Nrf2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HO-1、Iba1、IL-1β、IL-4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M组大鼠相比,M+C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Iba1、IL-1β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Nrf2、HO-1、IL-4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CDDO-Im可激活Nrf2/ARE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调控炎症反应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ARE信号通路 缺血性脑卒中 CDDO-Im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丹 赖学章 +5 位作者 韩永凯 费鹏鸽 张朝辉 穆俊林 李文强 宋景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PSD)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比例,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152例,脑梗死患者150例和正常对照组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后分离...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PSD)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比例,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152例,脑梗死患者150例和正常对照组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后分离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Hcy值,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定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认知功能障碍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间的发生比例,分析PS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Hcy的关系。结果:用MMSE评定PSD组认知功能障碍89例(58.55%),脑梗死组认知功能障碍78例(52.00%),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36例(25.71%),三组MMSE总分分别为(17.42±5.20)分、(21.31±2.32)分和(23.37±10.29)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在记忆力和注意力计算力方面PSD组明显低于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SD组Hcy水平(23.68±10.29)μmol/L明显高于脑梗死组(16.31±6.40)μmol/L和正常组(12.41±4.63)μmol/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Hcy水平与PSD组MMSE总分、性别、记忆力和注意力计算力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236、-0.709、-0.680和-2.064。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发生比例较高,Hcy水平升高可能是PSD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其中对PSD患者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计算力有着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认知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sFas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萍 韩永凯 +4 位作者 赵国有 顾家鹏 魏蕤荭 顾仁骏 王传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51,155,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中可溶性细胞凋亡调节蛋白(sFas)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是否参与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发生与发展,探索DEACMP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加重机制。方法收集40例DEACMP患者,分别在发病急性期、恢复期各取血清3 ml,... 目的观察血清中可溶性细胞凋亡调节蛋白(sFas)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是否参与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发生与发展,探索DEACMP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加重机制。方法收集40例DEACMP患者,分别在发病急性期、恢复期各取血清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Fas水平;收集同期健康老年人36例,取同等量血清进行同样测定,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DEACMP患者发病急性期血中sFas含量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P=0.737);(2)DEACMP患者加重期血中sFas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137);(3)DEACMP组发病急性期血清中sFas含量与恢复期无明显差别(P=0.059)。结论 sFas似乎未参与DEACMP的发生,对其病情加重及发展也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S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抗癫痫药单药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2年保留率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瑞杰 顾家鹏 +3 位作者 张学民 王冀康 顾欣 顾仁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7-1041,共5页
背景药物治疗是癫痫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保留率综合反映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可程度,是目前常用的评价指标。近年有关抗癫痫药(AEDs)保留率的研究多数为短期保留率,因此探索常用AEDs的长期保留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比较5种AEDs... 背景药物治疗是癫痫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保留率综合反映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可程度,是目前常用的评价指标。近年有关抗癫痫药(AEDs)保留率的研究多数为短期保留率,因此探索常用AEDs的长期保留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比较5种AEDs单药治疗新诊断癫痫患者的2年保留率。方法选取1993年1月—2012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新诊断的癫痫患者736例,分别接受卡马西平(CBZ)、丙戊酸(VPA)、托吡酯(TPM)、奥卡西平(OXC)或拉莫三嗪(LTG)单药治疗,并分为CBZ组、VPA组、TPM组、OXC组、LTG组。通过门诊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保留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停药原因。结果 2年时736例患者中有560例患者仍保留原药物单药治疗,总保留率为76.1%,其中LTG保留率为85.9%(67/78)、OXC为78.6%(44/56)、TPM为77.7%(80/103)、VPA为74.4%(218/293)、CBZ为73.3%(151/206)。LTG保留率与CBZ、VPA保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药物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儿童癫痫患者AEDs单药2年保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成人癫痫患者AEDs单药2年保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5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426,P=0.115)。停药的首要原因是依从性差,其次是无效。结论 LTG单药治疗的2年保留率最高,5组药物间的临床疗效无差别,停药原因主要是依从性差,此结果将对我国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惊厥药 癫痫 保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清NO与NO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伟力 王冀康 +12 位作者 李时光 李文强 顾仁骏 张萍 张帆 王夏红 师天元 张红亚 赵建华 石金河 陈希妍 张建新 靳玫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sae,NOS)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sae,NOS)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比色法(colorimetric method)动态测定31例DEACMP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并与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MP)后未发生迟发脑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DEACMP患者急性期血清NO及NOS水平[(62.67±14.39)μmol/L,(27.68±6.14)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18±9.95)μmol/L,(20.88±6.32)U/mL](均P<0.05),与ACMP组急性期[(62.00±16.46)μmol/L,(28.13±5.23)U/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DEACMP患者恢复期血清NO及NOS水平[(54.66±11.73)μmol/L,(21.74±5.88)U/mL]明显低于急性期(均P<0.05),与ACMP组随访期[(52.79±11.22)μmol/L,(20.64±5.92)U/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NO-NOS系统参与了DEACMP的发病机制,NO-NOS水平变化与病情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脑病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和预后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萍 娄芳 王传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8-39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和预后关系。方法对154例CT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67例,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41例,糖尿病组46例。入院后次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分别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糖... 目的探讨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和预后关系。方法对154例CT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67例,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41例,糖尿病组46例。入院后次晨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分别对治疗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P<0.01),无糖尿病血糖升高组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与无糖尿病血糖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糖水平的测定可作为判定病情、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高血糖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阻断Notch通路并纠正脑卒中后抑郁大鼠Th17/Treg失衡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静 尉娜 +2 位作者 刘亚美 苏静 宋景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3-399,共7页
目的:探究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Notch信号通路和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失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采用线栓法结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刺激及孤养建立PSD模型,随机分为PSD组(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探究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Notch信号通路和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失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采用线栓法结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刺激及孤养建立PSD模型,随机分为PSD组(等量生理盐水)和DAPT组(5 mg/kg DAPT),假手术(sham)组(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前(0 d)及术后7、14、21和28 d进行体重检测、敞箱实验(OFT)及蔗糖偏爱实验(SPT)。干预结束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脑组织海马Notch1和Hes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和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10水平。结果:术后7、14、21和28 d,与sham组比较,PSD组大鼠体重、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和糖水消耗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7和14 d PSD组与DAPT组大鼠体重、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和糖水消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SD组比较,21和28 d DAPT组大鼠体重、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和糖水消耗比例显著增加(P<0.05)。干预结束后,与sham组比较,PSD组大鼠海马Notch1和Hes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BMC中Th17细胞比例和Th17/Treg比值,以及血清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Treg细胞比例和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PSD组比较,DAPT组大鼠海马Notch1和Hes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BMC中Th17细胞比例和Th17/Treg比值,以及血清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5),Treg细胞比例和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DAPT可阻断Notch信号通路并减轻PSD大鼠抑郁样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7/Treg失衡及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分泌酶抑制剂 NOTCH信号通路 脑卒中后抑郁 Th17/Treg失衡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延霞 王冀康 +5 位作者 顾家鹏 顾仁骏 李静 吴强 何文龙 田松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4172-4174,417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11月—2006年2月新乡市5所医院收治的DEACMP患者33例(DEACMP组)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32例(ACMP组),并将同期新乡医学院第...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11月—2006年2月新乡市5所医院收治的DEACMP患者33例(DEACMP组)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32例(ACMP组),并将同期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3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检测3组受试者的血清醛固酮水平;并采用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动态评估DEACMP患者的病情变化;分析血清醛固酮水平与IMCT、HDS、ADL评分的关系。结果 DEACMP组急性期血清醛固酮水平高于ACMP组和正常对照组,ACMP组血清醛固酮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恢复期血清醛固酮水平〔(135±43)ng/L〕低于急性期〔(163±6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恢复期ADL评分较急性期减少,而HDS、IMCT评分较急性期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CMP组血清醛固酮水平与HDS评分及ADL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DEACMP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显著增高;其动态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变化基本一致,故动态检测血清醛固酮水平可以作为判定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脑疾病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红 张萍 +1 位作者 张帆 张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3-96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13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和31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根据斑块的性质,将病例组分为无斑块...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13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和31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根据斑块的性质,将病例组分为无斑块组39例、稳定斑块组34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0例。采取ELISA法检测脂联素水平并分析。结果病例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斑块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无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无斑块组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入院第14天脂联素水平仍高于入院48 h(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联素的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性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萍 张帆 顾仁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2-562,共1页
血管性痴呆(VaD)是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慢性的进行性疾病。尽管VaD的发病率低于阿尔茨海默病,但临床上,VaD可能较阿尔茨海默病更有预防和治疗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Va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病因机制、诊断及防治等方面进... 血管性痴呆(VaD)是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慢性的进行性疾病。尽管VaD的发病率低于阿尔茨海默病,但临床上,VaD可能较阿尔茨海默病更有预防和治疗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Va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病因机制、诊断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V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细胞介素 血管性痴呆患者 临床意义 水平变化 阿尔茨海默病 进行性疾病 VAD 智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云红 穆俊林 +2 位作者 宋景贵 马振武 顾仁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0-931,共2页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疾病,它常以近期记忆减退为首发症状,逐渐累及记忆、计算、定向、理解、思维等多种形式的认知功能,最终甚至导致丧失正常的社会生活能力[1]。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老年性痴呆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痴呆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萍 张留莎 王传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痴呆(PDD)患者脑脊液(CSF)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Aβ1-4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同时将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和脑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性疾病协会的“很可能AD”标准的22例AD组... 目的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痴呆(PDD)患者脑脊液(CSF)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Aβ1-4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同时将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和脑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性疾病协会的“很可能AD”标准的22例AD组患者与20例PDD组患者和21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无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无痴呆表现的心理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NC组)进行研究。结果3组CSF中tau蛋白平均浓度比较,AD组明显高于NC组(P<0.05);AD组与PDD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CSF中A1β-42平均浓度比较,AD组明显低于NC组(P<0.05),PDD组与NC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D患者CSF中tau蛋白和Aβ1-42浓度变化是其重要的实验室表现,可以作为AD的辅助诊断指标和与PDD早期鉴别诊断的可能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脑脊髓液 TAU蛋白质类 淀粉样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和血管内皮素及镁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红亚 张红云 +1 位作者 师天元 王夏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86-887,共2页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能力、血管内皮素(ET-1)及镁(Mg2+)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含量,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能力、血管内皮素(ET-1)及镁(Mg2+)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0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含量,同时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组发作期血小板自聚力、血小板内游离Ca2+及血浆ET-1含量均增高,血清Mg2+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间歇期相比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颈静脉血血小板活化能力、ET-1及mg2+在发作期、间歇期的水平明显不同,这种变化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一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素-1 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筛查测验及ADL检查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萍 顾仁骏 +4 位作者 张帆 张留莎 王夏红 卢红 冯肖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1-44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康复指标。方法:对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同期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康复指标。方法:对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同期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个量表值的变化。结果:①在DEACMP组中,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②DEACMP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DEACMP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心理学指标是明确DEACMP患者康复的可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智能筛查测验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2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娄涛 李文强 +12 位作者 顾家鹏 李时光 顾仁骏 张萍 王夏红 张红星 李巍 张红亚 赵建民 潘登 李静 靳玫 吴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06-2809,共4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2(TYK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0月豫北地区汉族DEACMP患者10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未发生迟发脑病患者115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2(TYK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0月豫北地区汉族DEACMP患者10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未发生迟发脑病患者115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TYK2的rs10876994和rs34536443位点,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性,评估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 rs34536443位点无多态性。DEACMP组和ACMP组rs10876994位点基因型分布为AA:20.2%和19.1%,AC:47.7%和40.9%,CC:32.1%和40.0%;等位基因频率为A:44.0%和39.6%,C:56.0%和6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后,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0876994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在病情最严重时的IMCT〔AA:(3.09±1.19)分,AC:(2.42±1.04)分,CC:(1.91±0.85)分〕和ADL〔AA:(59.09±3.34)分,AC:(61.88±2.07)分,CC:(62.40±1.68)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未发现rs34536443和rs10876994基因多态性与DEACMP关联的证据,暂不支持TYK2基因作为DEACMP的遗传易患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迟发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旭生 朱欣茹 +1 位作者 张朝辉 宋景贵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血清IL-17A水平、海马IL-1β、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PSD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的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对各组大鼠进行基线行...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血清IL-17A水平、海马IL-1β、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PSD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的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对各组大鼠进行基线行为学评估,其中卒中组和PSD组大鼠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缺血再灌注处理,1周后对PSD组大鼠行慢性轻度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每天给予1~2种刺激,连续4周,CUMS刺激4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估。评估结束后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使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7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IL-1β、TNF-α mRNA表达。观察PSD情况下,血清及海马神经元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海马损伤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卒中组和PSD组大鼠血清的IL-17A水平分别为18.56±2.56 pg/mL、40.78±4.13 pg/mL和52.10±5.22 pg/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大鼠海马区IL-1β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70±0.322、2.617±0.128和3.189±0.10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大鼠海马区TNF-α mRN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99±0.007、1.258±0.042和1.623±0.04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尼氏染色提示卒中组、PSD组海马区CA1区神经元存在损伤,以PSD组最明显。结论 PSD组大鼠血清IL-17A水平上调,海马IL-1β、TNF-αmRNA高表达,提示PSD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有炎症反应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景贵 陆兵勋 +1 位作者 张朝辉 穆俊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8例脑卒中患者于急性期和慢性期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并与正常组(65例健康人)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P300电位...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8例脑卒中患者于急性期和慢性期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并与正常组(65例健康人)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P300电位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P<0.05);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与急性期相比,P300电位N2、P3波潜伏期缩短,P3波幅升高(P<0.05);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急性期与慢性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认知功能 P300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