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状内皮素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伟云 李文强 +3 位作者 张红星 赵晶媛 郝伟 吕路线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5-499,共5页
目的:分析网状内皮素4受体(RTN4R)基因上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关联,探讨RTN4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的528名偏执型精神分裂... 目的:分析网状内皮素4受体(RTN4R)基因上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关联,探讨RTN4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的528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同一地域招募健康体检者528名作为对照,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234例首次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基因分型芯片对RTN4R基因上的5个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性,以及PANSS因子分与RTN4R多态性的关联。结果:成功检测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关联分析显示这些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病例和对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携带rs696880位点GG基因型患者相比,携带AA基因型患者PANSS阳性分[(23.5±5.6)vs.(25.1±7.6),P<0.05]、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42.6±9.9)vs.(46.0±13.4),P<0.05]均较低,携带AA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晚于携带GG型患者[(24.9±8.1)岁vs.(22.2±6.2)岁,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RTN4R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可能不存在关联,但可能影响疾病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网状内皮素4受体 关联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287A/G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吕路线 贾梅志 李文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287A/G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纳入23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1名正常对照,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测定受试者的COMT基因-...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287A/G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纳入23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1名正常对照,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测定受试者的COMT基因-287A/G多态性。结果COMT基因-287A/G多态性突变率为10%,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该多态性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后比较结果仍同前;不同家族史患者组间的上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该多态性基因型在精神分裂症阳性亚型、阴性亚型、混合型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G基因型在阴性亚型出现的频率是混合型的6·30倍(OR=6·300),G等位基因在阴性亚型出现的频率是混合型的1·859倍(OR=1·859)。结论COMT基因-287A/G多态性在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差异,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阴性亚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287A/G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幻听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亚利 李坤 +6 位作者 王壁 梁颖慧 夏艳红 李玉玲 郭敬华 申华磊 郭素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54-459,共6页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幻听的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特点及其与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16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根据阳性症状量表(posit...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幻听的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特点及其与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16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根据阳性症状量表(positive symptoms scale,SAPS)中听幻觉条目评分将患者分为幻听组26例(听幻觉≥3分)和非幻听组26例(听幻觉<3分),并纳入35名健康对照。对所有被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进行ALFF分析,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症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幻听组ALFF振幅降低的脑区是左侧枕叶、左侧颞叶(P<0.05,AlphaSim校正),ALFF升高的脑区是左侧额叶(P<0.05,AlphaSim校正);非幻听组相比对照组ALFF增高的脑区是左侧额叶、右侧尾状核(P<0.05,AlphaSim校正);幻听组相较于非幻听组ALFF增高的脑区有右侧枕叶(P<0.05,AlphaSim校正)。幻听组右侧枕叶的ALFF值与PANSS阳性症状分(r=0.448,P=0.022)及总分(r=0.407,P=0.039)呈正相关;非幻听组右侧枕叶ALFF值与一般病理症状分呈正相关(r=0.630,P=0.001)。结论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左侧额叶和右侧尾状核功能增强,左侧枕叶和左侧颞叶功能降低;伴与不伴幻听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枕叶功能存在差异,且与精神症状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少年 幻听 低频振幅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疾病诊断标志物circRNAs筛选及验证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洋 楚璐萌 +4 位作者 魏雨菲 刘雪玲 曾凌星 张红星 于海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99-304,共6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环状RNAs(circular RNAs,circRNAs)的差异表达,寻找潜在的SCZ诊断标志物。方法纳入175例SCZ患者和200名对照。将其中60例SCZ和60名对照的外周血样品分别混合为3份(每20个样...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环状RNAs(circular RNAs,circRNAs)的差异表达,寻找潜在的SCZ诊断标志物。方法纳入175例SCZ患者和200名对照。将其中60例SCZ和60名对照的外周血样品分别混合为3份(每20个样品1份),采用全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SCZ患者与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ircRNAs表达谱。首先选择表达丰度较高,差异倍数≥2且有统计学意义的circRNAs,在这60例SCZ和60名对照的外周血样品中,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行验证,筛选得到与测序结果一致的circRNAs作为候选circRNAs。然后,在所有被试外周血样品中确证候选circRNAs的差异表达。结果与对照相比,SCZ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存在差异性表达的circRNAs共195个,其中表达上调的circRNAs有83个,表达下调的circRNAs有112个。在60例SCZ患者和60名对照的外周血样品中验证,SCZ患者circRNA_16588(circbase_id:has_circ_0004669)(0.479±0.080 vs. 1.022±0.012,P=0.003)和circRNA_12825(circbase_id:has_circ_0004442)(0.387±0.050 vs. 1.372±0.230,P=0.013)表达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候选circRNAs。在所有被试的外周血样品中对候选circRNAs进行确证,发现SCZ患者组circRNA_16588(circbase_id:has_circ_0004669)(0.583±0.050 vs. 0.910±0.060,P<0.001)和circRNA_12825(circbase_id:has_circ_0004442)(0.680±0.080 vs. 1.219±0.090,P<0.001)表达下调。结论 SCZ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存在差异性表达的circRNAs,circRNA_16588和circRNA_12825在SCZ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显著下调,有作为SCZ诊断标志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志物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环状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 2D6及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关联 被引量:9
5
作者 杨鸽 李文强 +1 位作者 张红星 吕路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2D6(cytochromes P450 2D6,CYP2D6)基因多态性、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receptor,DRD2)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19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2D6(cytochromes P450 2D6,CYP2D6)基因多态性、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receptor,DRD2)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19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疗效,同时收集198例正常对照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技术检测CYP2D6/C188T、DRD2 TaqIA基因型,分析二者与利培酮临床效应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CYP2D6/C188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40.7%vs.21.2%,CT:25.6%vs.45.5%,TT:33.7%vs.33.3%,P<0.05;C:53.5%vs.43.9%,T:46.5%vs.56.1%,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DRD2 TaqI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A1:29.1%vs.35.9%,A1A2:37.7%vs.47.5%,A2A2:33.2%vs.16.6%,P<0.05;A1:48.0%vs.59.6%,A2:52.0%vs.40.4%,P<0.05);CYP2D6/C188T与DRD2TaqIA的交互作用对PANSS减分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F=0.735,P>0.05);CYP2D6/C188T,DRD2TaqIA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PANSS减分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3.214,P<0.05)。结论 CYP2D6基因C188T多态性和DRD2基因TaqIA多态性不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临床疗效的易感因素,但是在协变量性别的作用下,上述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可能影响利培酮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CYP2D6 DRD2 基因多态性 利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2和DCN基因敲除小鼠食子现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巍 贺国洋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Muc2和DCN基因敲除小鼠繁殖能力和食子现象的异同。方法分别将Muc2和DCN基因敲除纯合子雌雄小鼠按1∶1或1∶2的合笼,观察1~3胎产仔量、胎次间隔时间、出生存活率和食子现象。结果Muc2基因敲除小鼠平均产子量5.80±0.95只,... 目的探讨Muc2和DCN基因敲除小鼠繁殖能力和食子现象的异同。方法分别将Muc2和DCN基因敲除纯合子雌雄小鼠按1∶1或1∶2的合笼,观察1~3胎产仔量、胎次间隔时间、出生存活率和食子现象。结果Muc2基因敲除小鼠平均产子量5.80±0.95只,平均胎次间隔时间(42.29±2.28)d;DCN基因敲除小鼠平均产子量3.85±0.76只,平均胎次间隔时间(24.86±10.42)d。Muc2和DCN基因敲除小鼠在产仔量、胎次间隔时间、出生存活率和食子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两组基因敲除小鼠繁殖性能有差异,揭示可能与Muc2和DCN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2 DCN基因敲除 食子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电镀在电脑硬盘磁头晶片生产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冀康 王永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5,共5页
介绍了电脑硬盘磁头晶片设计生产中分步电镀法的概念,并通过与普通单层金属多步循环电镀比较,阐述了分步电镀法的优缺点。还从光刻胶厚度选择、金属镀层保护、电镀条件优化、金属镀层界面等方面分析了分步电镀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步电镀... 介绍了电脑硬盘磁头晶片设计生产中分步电镀法的概念,并通过与普通单层金属多步循环电镀比较,阐述了分步电镀法的优缺点。还从光刻胶厚度选择、金属镀层保护、电镀条件优化、金属镀层界面等方面分析了分步电镀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步电镀法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硬盘磁头晶片 分步电镀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脑硬盘磁头晶片金凸块电镀研究
8
作者 王冀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1-33,共3页
探讨了将电脑硬盘磁头晶片金凸块直接电镀在Ni-Fe合金种子层上,以减少焊接时金凸块变形,从而获得性能优良的磁头。实验在两种不同基材的晶片上沉积不同的种子层,经多种电镀前处理后分别电镀不同厚度的金凸块。通过拉扯试验,检查金凸块... 探讨了将电脑硬盘磁头晶片金凸块直接电镀在Ni-Fe合金种子层上,以减少焊接时金凸块变形,从而获得性能优良的磁头。实验在两种不同基材的晶片上沉积不同的种子层,经多种电镀前处理后分别电镀不同厚度的金凸块。通过拉扯试验,检查金凸块与基体的结合力。实验结果表明,不能直接在Ni-Fe合金种子层上电镀金凸块,在Ni-Fe合金种子层上溅射一层薄的金层即可实现金凸块电沉积在Ni-Fe合金种子层上,拉扯试验测试达到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凸块 金种子层 Ni-Fe合金种子层 拉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脑硬盘磁头晶片电镀生产线的维护与保养
9
作者 王冀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3,共3页
电脑硬盘磁头晶片生产中常用的电镀设备分为手动式电镀线和自动式电镀线。分别对两种电镀设备的活化槽、电镀槽、电镀液池、传送装置、循环过滤系统、电气系统及管路系统的维护与保养以及长时间停机时的设备保养方法做了较详尽介绍。
关键词 电脑硬盘磁头晶片 电镀设备 维护 保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头晶片功能性镍-铁合金电镀工艺
10
作者 王冀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1,共3页
研制出一种可用于电脑硬盘磁头晶片功能性镍-铁合金的电镀工艺。介绍了其工艺流程,对主盐、添加剂、镀液温度、pH、电流密度、搅拌、合金成分等因素进行了筛选,并对所得镍-铁合金镀层的磁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此镀层性能达到了... 研制出一种可用于电脑硬盘磁头晶片功能性镍-铁合金的电镀工艺。介绍了其工艺流程,对主盐、添加剂、镀液温度、pH、电流密度、搅拌、合金成分等因素进行了筛选,并对所得镍-铁合金镀层的磁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此镀层性能达到了磁头质量要求。该镍-铁合金电镀工艺已成功应用于电脑硬盘磁头晶片保护层加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合金 电镀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脑硬盘磁头中的读写线圈镀铜故障一例
11
作者 王冀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8,共4页
某公司硬盘磁头线圈镀铜时出现线圈前后两部分厚度不均和线圈顶端隆起等质量问题。通过分析,线圈设计和镀铜溶液添加剂的选用都可能是造成故障的原因。通过改变线圈节距和选用适当电镀添加剂成功排除了故障。
关键词 镀铜线圈 节距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红细胞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楚璐萌 田子颖 +2 位作者 崔蕊 吴娇 于海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本文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低氧对早期胚胎发育、造血分化和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受精后12 h的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两组,以常氧组为对照组,低氧组为实验组,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形态学的变化;通过联苯胺染... 目的本文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低氧对早期胚胎发育、造血分化和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受精后12 h的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两组,以常氧组为对照组,低氧组为实验组,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形态学的变化;通过联苯胺染色、邻联茴香胺染色、AO染色及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红细胞的生成及形态学变化;并通过Real time PCR检测了斑马鱼胚胎造血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常氧相比,低氧降低了斑马鱼胚胎卵黄囊的营养消耗,抑制了色素细胞的形成,减慢了心率,延缓了斑马鱼胚胎的孵化,观察和分析了低氧对红细胞产生和成熟的抑制作用。结论低氧延缓了斑马鱼胚胎发育,抑制了红细胞的产生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低氧 胚胎发育 造血分化 红细胞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DO-Im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梦珂 郭潇潇 +2 位作者 职玲云 刘欢欢 宋景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1-657,共7页
目的:探讨合成三萜类化合物衍生物CDDO-Im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 目的:探讨合成三萜类化合物衍生物CDDO-Im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手术构建卒中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卒中模型组(MCAO组)和Nrf2激动剂CDDO-Im干预组(MCAO+CDDO-Im组),每组21只。于造模3 d后,采用Longa评分标准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定;采用干湿重法测定患侧(左侧)大脑半球脑组织含水量;尼氏染色法观察左侧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左侧海马组织匀浆中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CDDO-Im干预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减少其梗死侧脑组织含水量(P<0.05);(2)CDDO-Im干预使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组织内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比例降低(P<0.01),减轻海马神经元细胞的病理改变;(3)CDDO-Im干预上调了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组织内神经突触可塑性标志物PSD95和SYP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4)CDDO-Im促进了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区细胞Nrf2的入核(P<0.05),并进一步上调了其下游保护性分子HO-1的蛋白水平(P<0.01)。结论:CDDO-Im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损伤并改善突触可塑性,从而实现修复损伤神经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DO-Im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突触可塑性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ARE通路探讨CDDO-Im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潇潇 刘梦珂 +1 位作者 刘欢欢 宋景贵(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13-2516,2522,共5页
目的:探讨合成三萜类化合物(CDDO-Im)激活核转录因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卒中组(M组)和CDDO-Im干预组(M+C组)。M组和M+C... 目的:探讨合成三萜类化合物(CDDO-Im)激活核转录因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卒中组(M组)和CDDO-Im干预组(M+C组)。M组和M+C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制作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S组给予假手术进行对照;术后M+C组12 h/次尾静脉注射CDDO-Im(64μg/300 g),S组、M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3 d后使用Longa评分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评估大鼠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rf2、血红素加氧-1(HO-1)、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IL-1β、IL-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大鼠相比,M组大鼠出现显著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面积,Nrf2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HO-1、Iba1、IL-1β、IL-4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M组大鼠相比,M+C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Iba1、IL-1β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Nrf2、HO-1、IL-4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CDDO-Im可激活Nrf2/ARE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调控炎症反应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f2/ARE信号通路 缺血性脑卒中 CDDO-Im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模型脑腹侧被盖区蛋白激酶A的表达变化
15
作者 李毅 宋秀花 +4 位作者 李文强 张景丹 张瑞岭 石玉中 郝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模型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VTA)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蛋白表达的适应性变化,探讨阿片依赖戒断后厌恶动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①... 目的分析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模型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VTA)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蛋白表达的适应性变化,探讨阿片依赖戒断后厌恶动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①将72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研究组(慢性吗啡注射+纳洛酮催瘾组,MN组),对照组(慢性吗啡注射+生理盐水组,MS组;慢性生理盐水注射+纳洛酮组,SN组),每组24只。采用慢性吗啡腹腔注射(10mg/kg,Bid,ip.)后予1次纳洛酮(0.3mg/kg)催瘾注射,同时与条件性位置训练箱搭配使用建立大鼠CPA模型。②在CPA建立前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TA内PK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PA建立前,MN组PKA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MS组和S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3,P=0.987)。CPA建立后,3组PK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53,P=0.018),MN组灰度值(127.500±3.536)显著低于MS组[(140.500±3.697),P<0.05]和SN组[(138.000±2.944),P<0.05]。结论①VTA内PKA蛋白高表达,可能是CPA建立的神经机制之一。②VTA内PKA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物质依赖戒断后CPA相关神经可塑性变化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位置厌恶 蛋白激酶A 腹侧被盖区 戒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