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族核心家系中强迫症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和单胺氧化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牛亚楠 张红星 +2 位作者 梁炜 胡宪章 陈佐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0-153,170,共5页
目的分析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和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s A,MAOA)基因T941G多态位点与汉族强迫症的关联。方法应用特异性引物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34个强迫症核心家系(患者及其生物... 目的分析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和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s A,MAOA)基因T941G多态位点与汉族强迫症的关联。方法应用特异性引物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34个强迫症核心家系(患者及其生物学父母)的COMT基因val158met和MAOA基因T941G多态性。采用单体型相对危险度分析(haplotype relative risk,HRR)及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112个和103个核心家系分别进入COMT基因和MAOA基因的TDT和HRR分析。TDT检测Mc-Nemar检验(P=0.15)及HRR检测(2=3.58,P=0.06)均不支持COMT val158met多态位点存在传递不平衡;MAOA基因T941G位点的TDT(2=4.78,P=0.04)及HRR分析显示存在传递不平衡(2=7.63,P<0.01),等位基因T较多地传给下一代(57.22%)。结论本研究提示MAOA基因T941G多态性在汉族人种中可能与强迫症关联,不支持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强迫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单胺氧化酶 基因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旭生 朱欣茹 +1 位作者 张朝辉 宋景贵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5期532-536,共5页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血清IL-17A水平、海马IL-1β、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PSD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的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对各组大鼠进行基线行...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血清IL-17A水平、海马IL-1β、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PSD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的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对各组大鼠进行基线行为学评估,其中卒中组和PSD组大鼠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缺血再灌注处理,1周后对PSD组大鼠行慢性轻度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每天给予1~2种刺激,连续4周,CUMS刺激4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估。评估结束后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使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7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IL-1β、TNF-α mRNA表达。观察PSD情况下,血清及海马神经元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海马损伤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卒中组和PSD组大鼠血清的IL-17A水平分别为18.56±2.56 pg/mL、40.78±4.13 pg/mL和52.10±5.22 pg/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大鼠海马区IL-1β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70±0.322、2.617±0.128和3.189±0.10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大鼠海马区TNF-α mRN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99±0.007、1.258±0.042和1.623±0.04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尼氏染色提示卒中组、PSD组海马区CA1区神经元存在损伤,以PSD组最明显。结论 PSD组大鼠血清IL-17A水平上调,海马IL-1β、TNF-αmRNA高表达,提示PSD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有炎症反应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非他酮治疗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建宏 孟焱 +2 位作者 王永军 陈佐明 张红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016-3018,共3页
目的:评价安非他酮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5例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安非他酮治疗组和帕罗西汀治疗组,于治疗前,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 目的:评价安非他酮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5例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安非他酮治疗组和帕罗西汀治疗组,于治疗前,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安非他酮能迅速减轻抑郁症状,在减轻焦虑症状方面略弱于帕罗西汀,不良反应少于帕罗西汀。结论:安非他酮对首发抑郁症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面小于帕罗西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安非他酮 帕罗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在躯体化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朝辉 陈佐明 宋景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电位在躯体化障碍中的应用。方法:用自编主诉不适症状量表对5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进行访谈,并对这些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SSR测定,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躯体化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SSR波潜...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电位在躯体化障碍中的应用。方法:用自编主诉不适症状量表对5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进行访谈,并对这些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SSR测定,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躯体化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SSR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SR潜伏期与消化系统、呼吸循环、皮肤、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SR波幅与神经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病程、症状总数目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皮肤、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SSR能较好地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以作为躯体化障碍的一项客观电生理参考指标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化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睡眠多导图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朝辉 张亚林 +1 位作者 穆俊林 宋景贵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8-780,共3页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睡眠多导图(PSG)表现。方法:对45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PSG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以43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抑郁症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PSG表现为总睡眠时间(TST)缩短、睡眠潜伏期(SL)延长、觉醒次数(...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睡眠多导图(PSG)表现。方法:对45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PSG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以43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抑郁症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PSG表现为总睡眠时间(TST)缩短、睡眠潜伏期(SL)延长、觉醒次数(AT)增加、REM潜伏期(RL)及REM时间(RT)缩短、REM密度(RD)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8.12,17.19,22.32,15.00,5.60和4.95,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3,1.35,2.47,3.39,2.30,0.38,P>0.05)。抑郁症组治疗后HAMD-17评分(7.86±2.37)较治疗前的(28.12±10.14)降低(t=12.33,P<0.01)。抑郁症患者治疗前PSG测定中的TST、S3+S4、RL和RT与HAMD-17分值成负相关(r分别为-0.34、-0.31、-0.39和-0.37,P均<0.05),SL、AT及RD与HAMD-17分值成正相关(r分别为0.30、0.38和0.42,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PSG有特异性表现,对抑郁症患者的诊治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睡眠 睡眠多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精神症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红星 王夏红 +2 位作者 孟焱 吕路线 赵靖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I0003-I0004,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精神症状特征,以加强精神科、神经科临床医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症状的理解和认识。方法对本院2003年4月至2005年11月间收治的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补体、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核糖...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精神症状特征,以加强精神科、神经科临床医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症状的理解和认识。方法对本院2003年4月至2005年11月间收治的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补体、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抗脑神经抗体、脑脊液变化及抗双链DNA等实验室指标及出现的精神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62%(62/104)的SLE伴神经精神症状,其中30.77%(32/104)合并有精神症状,表现为类精神分裂症症状者12例;类情感性精神障碍者25例;类神经症症状者17例。精神症状出现时间在发现患SLE后2d到5年不等,SLE或NPLE中有无精神症状亚组间抗脑神经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精神症状组较高。结论在SLE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但症状没有特征性,出现时间变异大,可能与神经免疫损伤机制密切相关,尤其是与抗脑神经抗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精神障碍 免疫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