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苏 武文杰 +3 位作者 毛淑平 吴红杰 郭盼盼 周进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2-97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0月我科301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血清肿分为无血清肿组(n=281)和血清肿组(n=2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0月我科301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血清肿分为无血清肿组(n=281)和血清肿组(n=2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服用抗凝药物、疝囊直径、术前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1年、疝囊直径≥5 cm、术中出血量>10 ml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预后因素。结论病程>1年、疝囊直径≥5 cm、术中出血量>10 ml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血清肿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疝修补术 血清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治疗肝血管瘤34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许冉 孟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1期140-141,共2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肝动脉栓塞联合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肝血管瘤患者34例,先行动脉栓塞术,再经皮肝穿行瘤内无水乙醇注射。结果经本方法治疗的34例肝血管瘤患者均随访6~12个月,瘤体缩小70%以上者20例,瘤体缩小50%以上... 目的研究选择性肝动脉栓塞联合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肝血管瘤患者34例,先行动脉栓塞术,再经皮肝穿行瘤内无水乙醇注射。结果经本方法治疗的34例肝血管瘤患者均随访6~12个月,瘤体缩小70%以上者20例,瘤体缩小50%以上者14例。本组患者均行增强CT复查,均无增强,瘤体完全毁损。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联合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治疗肝血管瘤,患者创伤小,操作简单,可以达到根治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肝动脉栓塞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西丁在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克聚 刘静 +3 位作者 高小虎 武文杰 李韶山 吕印冠 《北方药学》 2018年第11期50-51,共2页
目的:分析头孢西丁在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86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为研究案例,结合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头孢替安以及头孢西丁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头孢西丁在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86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为研究案例,结合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头孢替安以及头孢西丁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90.6%,甲组的总有效率69.7%,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乙组低于甲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给予头孢西丁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安全性比较高,有助于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西丁 直肠癌 根治术 切口感染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苏 王德年 吴红杰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80-81,8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患者,其中甲组(传统组)行开腹保肛手术30例,乙组(腔镜组)行腹腔镜保肛手术30例,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患者,其中甲组(传统组)行开腹保肛手术30例,乙组(腔镜组)行腹腔镜保肛手术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结果乙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甲组(P<0.05);术后,甲、乙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3.33%和10.0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清扫淋巴结数量,还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保肛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TNF-α与IL-1β、IL-10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武文杰 刘瑞丽 +3 位作者 王苏 毛淑平 李韶山 姬明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0期1-3,6,共4页
目的探讨TNF-α、IL-1β、IL-10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水平及肝癌组织的变化,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TNF-α和IL-1β、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原发性肝癌及正常体检人群各63例血清中TNF-α、IL-1β和IL-10的表达,... 目的探讨TNF-α、IL-1β、IL-10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水平及肝癌组织的变化,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TNF-α和IL-1β、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原发性肝癌及正常体检人群各63例血清中TNF-α、IL-1β和IL-10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的TNF-α、IL-1β和IL-10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与原发性肝癌及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关系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TNF-α、IL-1β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体检人群,IL-10水平低于正常体检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TNF-α、IL-1β、IL-10水平无差异(P>0.05),上述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肝癌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与IL-1β蛋白的表达正相关(r=0.372、P=0.000),与IL-10蛋白的表达负相关(r=﹣0.322、P=0.000)。结论细胞微环境的改变是PLC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慢性炎症损伤是PL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前提,由TNF-α、IL-1β和IL-10介导的炎症反应失衡参与细胞微环境改变,并加剧肿瘤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TNF-Α IL-1Β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苏 武文杰 +3 位作者 王德年 郭盼盼 李韶山 周进学 《罕少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男性乳房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对照组50... 目的观察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男性乳房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用消乳散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雌二醇、睾酮、泌乳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雌二醇、睾酮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睾酮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雌二醇、泌乳素水平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托瑞米芬 消乳散结胶囊 男性乳房肥大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肛瘘手术方式选取联合切口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苏 王德年 +1 位作者 陈航航 郭盼盼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5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位肛瘘手术方式选取联合切开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高位肛瘘(HAF)患者128例(含25例脱落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71例行低位... 目的探讨高位肛瘘手术方式选取联合切开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高位肛瘘(HAF)患者128例(含25例脱落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71例行低位切开高位虚挂引流术,B组57例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根据术后切口处理方式分组,A1组(39例)、B1组(33例)采用消炎生肌膏涂抹创面,A2组(32例)、B2组(24例),采用凡士林涂抹创面,观察手术疗效、术后14d创面面积、14d创面缩小率及创面愈合时间、肛肠压力,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清干扰素(IFN-γ),发放Wexner评分评估肛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随访至2019年8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记录四组复发情况。结果A1组、A2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组间术后14d创面面积、14d创面缩小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A2组与B2组组间CRP、IFN-γ对比差异明显(P<0.05),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四组复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位切开高位虚挂引流法治疗HAF可保护肛门功能,术后辅以消炎生肌膏涂抹创面,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低位切开高位虚挂引流术 消炎生肌膏 疼痛 肛门功能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凝加脂肪垂覆盖阑尾残端在阑尾切除术中治疗体会
8
作者 王苏 潘国聘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22期88-88,共1页
目的报告电凝加脂肪垂覆盖阑尾残端在阑尾切除术中的治疗体会。方法对13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术,采用常规方式找到阑尾处理系膜并切除阑尾,阑尾残端应用电凝点烧阑尾残端粘膜至焦状,包埋于盲肠壁做的荷包内后将周围脂肪垂覆盖其... 目的报告电凝加脂肪垂覆盖阑尾残端在阑尾切除术中的治疗体会。方法对13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术,采用常规方式找到阑尾处理系膜并切除阑尾,阑尾残端应用电凝点烧阑尾残端粘膜至焦状,包埋于盲肠壁做的荷包内后将周围脂肪垂覆盖其上并结扎固定,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阑尾残株炎、阑尾周围脓肿、残端出血及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阑尾残端经过电凝点烧及脂肪垂覆盖其上可有效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发生阑尾残株炎、阑尾周围脓肿、残端出血及肠粘连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电凝 脂肪垂 阑尾残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