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AT3/GPX4/SLC7A11轴的新藤黄酸体内外诱导骨肉瘤铁死亡的作用和机制
1
作者 陈运动 李豫皖 +2 位作者 赵海建 聂兴国 李中锋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7-925,共9页
目的探究新藤黄酸(neogambogic acid,NGA)诱导骨肉瘤K7M2细胞和皮下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铁死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MTT检测不同浓度(1、2、4、8、16、32、64、128μmol·L^(-1))NG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IC_(50)值;Calcein AM检测细... 目的探究新藤黄酸(neogambogic acid,NGA)诱导骨肉瘤K7M2细胞和皮下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铁死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MTT检测不同浓度(1、2、4、8、16、32、64、128μmol·L^(-1))NG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IC_(50)值;Calcein AM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能力;TEM观察线粒体形态;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Era)或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处理K7M2细胞并检测MDA、GSH、Fe^(2+)及LDH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T3、GPX4和SLC7A11的mRNA和蛋白表达;建立移植瘤模型,使用NGA治疗并评估其在体内对肿瘤生长和肿瘤细胞铁死亡的影响;HE染色分析肿瘤组织病理状态;尼罗红荧光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细胞脂质成分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NGA处理K7M2细胞后,细胞增殖、活力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且细胞伴随铁死亡典型特征如线粒体体积减小、线粒体脊减少等。与对照组相比,NGA处理明显升高了MDA、Fe^(2+)以及LDH的水平(P<0.01)、降低了GSH水平(P<0.01)。NGA联合Era增强了NGA诱导的骨肉瘤细胞铁死亡,而Fer-1处理则抑制铁死亡。机制上,NGA抑制了STAT3、GPX4和SLC7A1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体内实验证实,NGA能够明显改善肿瘤组织病理状态,抑制肿瘤生长并诱导骨肉瘤组织细胞铁死亡。结论NGA通过抑制STAT3/GPX4/SLC7A11信号轴在体内外诱导骨肉瘤细胞铁死亡,从而发挥抗骨肉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藤黄酸 骨肉瘤 STAT3/GPX4/SLC7A11轴 铁死亡 分子机制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和MMP-13在兔骨关节炎模型软骨和滑液中的表达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媛霞 徐海斌 郭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7-511,528,共6页
目的评价兔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制作骨关节炎(OA)模型的方法的可行性,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兔骨关节炎模型软骨和滑液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10),于... 目的评价兔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制作骨关节炎(OA)模型的方法的可行性,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兔骨关节炎模型软骨和滑液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10),于术后2、6、12周观察股骨髁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并进行评分;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关节软骨中IL-1β和MMP-13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关节液中IL-1和MMP-13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体和病理观察不同时间点关节软骨评分及HE染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IL-1β在两组中均有表达,实验组和对照组2周时细胞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3在对照组关节软骨细胞中未见表达,实验组的关节软骨细胞中可见MMP-13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滑液中IL-1β表达和在软骨中表达一致。结论采用损伤兔膝关节半月板的方法可建立合理的动物OA模型;IL-1β和MMP-13在OA发病过程中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早期诊断OA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关节软骨 关节滑液 IL-1Β MMP-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363通过调控SOX4影响骨肉瘤细胞生长及凋亡 被引量:9
3
作者 万广 杨慧 +2 位作者 吴大鹏 柳申鹏 梁秋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8-283,共6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miRNA-363及SOX4的表达水平,以及miRNA-363对骨肉瘤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real-time PCR法检测63例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NA-363及SOX4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用脂质体法将mi...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miRNA-363及SOX4的表达水平,以及miRNA-363对骨肉瘤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real-time PCR法检测63例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NA-363及SOX4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用脂质体法将miRNA-363 mimics瞬时转染入MG-63人骨肉瘤细胞,检测细胞中miRNA-363及SOX4的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及凋亡率;检测转染SOX4 siRNA或质粒后miRNA-363的表达水平。结果:骨肉瘤组织miRNA-363表达明显低于瘤旁组织,SOX4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瘤旁组织,miRNA-363与SOX4的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转染miRNA-363 mimics后MG-63细胞miRNA-363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SOX4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同时,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周期阻滞在G_0/G_1期,凋亡率增高。改变SOX4表达后,miRNA-36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升高SOX4表达能够恢复miRNA-363抑制的细胞活力。结论:miRNA-363在骨肉瘤中呈低表达水平,过表达miRNA-363可能通过调控SOX4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363 SOX4 骨肉瘤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t-7a通过抑制MAP4K3/MKK4/JNK信号通路减少脑出血大鼠神经元调亡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慧 万广 +2 位作者 高绚照 柳毅 王守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5-1062,共8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 let-7a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从48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假手术组,将2μLⅦ型胶原酶注入其余大鼠苍白球以构建ICH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2μL生理盐水)组、let-7a... 目的:研究微小RNA let-7a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从48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假手术组,将2μLⅦ型胶原酶注入其余大鼠苍白球以构建ICH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2μL生理盐水)组、let-7a激动剂(agomir)组、阴性对照(NC)agomir组、let-7a拮抗剂(antagomir)组和NC antagomir组,每组8只,在侧脑室注射相应药物。7 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损伤;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let-7a与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激酶激酶激酶3(MAP4K3)的靶向关系,并在HEK293T细胞中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果:动物实验中,let-7a过表达时,神经功能评分降低,病理损伤减轻,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低表达,神经元凋亡减少,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低表达(P<0. 05)。细胞实验中,MAP4K3是let-7a的靶基因之一,且两者为负向调控;let-7a过表达抑制MAP4K3/MKK4/JNK的表达。结论:let-7a通过抑制MAP4K3/MKK4/JNK信号通路,减少ICH大鼠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小RNA let-7a MAP4K3/MKK4/JNK信号通路 神经元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股关节脱位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媛霞 段永壮 +1 位作者 王利民 徐海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取关节镜辅助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取关节镜辅助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术前和术后影像学结果、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Kujala髌股关节评分,观察重建韧带长度变化。结果 19例均获随访,时间(25.7±8.56)月(12~48月),术后无髌骨再脱位及恐惧征,无髌股关节疼痛加重,X线显示Q角在正常范围,膝关节CT(屈膝45°)显示患者髌骨外侧关节面张开角从术前平均(-1.2±6.8)°(-16°~8°)提高至术后(11.2±5.1)°(5°~18°),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年Lysholm评分及Kujala髌股关节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重建韧带长度术后即刻平均为(57.81±6.76)mm,术后1年为(58.36±6.87)mm,无明显松弛。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二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有效恢复髌股关节位置和功能,预防复发,术后1年韧带无明显松弛,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髌股关节 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处理策略及疗效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媛霞 段永壮 +1 位作者 王利民 徐海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纠正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2月,对52例58膝TKA术中出现髌骨向外侧脱位倾向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患者,针对发生原因,通过单纯调整髌骨内、外...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纠正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2月,对52例58膝TKA术中出现髌骨向外侧脱位倾向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患者,针对发生原因,通过单纯调整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髌骨修整成形或调整胫骨假体位置等方法,或者联合应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纠正。结果术中无拇指试验髌股关节轨迹恢复正常,术后髌骨未出现向外脱位倾向。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因外翻明显,术中外侧支持带松解范围较大,术后出现关节积血,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47个月,平均32个月。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均获得矫正,4例残留5-10°(平均8°)左右的屈曲畸形。随访末期KSS评分78-89分,平均84分,膝关节KSS功能评分为82-91分,平均86分。术后至随访期末X线片均显示人工关节位置正常,无松动及感染迹象。结论 TKA术中出现髌股关节轨迹不良时,通过单纯调整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髌骨修整成形或调整胫骨假体等方法,或者联合应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等进行调整,是处理髌股轨迹不良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髌股关节 内侧支持带 外侧支持带 髌骨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TLR4基因G11367C、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侯文根 秦咏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523,共9页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TLR4基因G11367C、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IOIA)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IOIA患者160例,以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TLR4基因G11367C、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IOIA)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IOIA患者160例,以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和生活习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TLR4基因G11367C和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14)C-UBT)检测受检者,H.Pylori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PM)以判断H.Pylori感染情况。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估算G11367C、His72Tyr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与LSCC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并分析G11367C、His72Tyr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G11367C(GC)、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频率分布在IOIA组分别为70.62%、35.00%和36.25%,在对照组分别为28.12%、13.12%和13.75%,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均<0.01)。G11367C(GC)基因型者患IOIA的风险均显著增加(OR=6.1442),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者患IOIA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6.7773,OR=6.4737)。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G11367C(GC)/His72Tyr(TT)基因型者频率在IOIA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63%和3.75%,经χ~2检验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G11367C(GC)/His72Tyr(TT)基因型者患IOIA的风险显著增加(OR=39.5731),G11367C(GC)和His72Tyr(TT)基因型在IOIA发生、发展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γ_2=2.0887,γ_3=1.9856),另外G11367C(GC)和His72Tyr(HT)之间也存在正向交互作用(γ>1)。100≤DPM<500和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频率分布在IOIA组分别为28.75%和40.63%,在对照组分别为15.63%和11.87%,上述H.Pylori感染状况频率在IOIA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100≤DPM<500和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患IOIA的风险性均明显增高(OR=4.4463;OR=8.0238),而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患LSCC的风险性则又明显高于100≤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P<0.01)。H.Pylori感染与G11367C(GC)、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与均有正向交互作用(γ均大于1)。结论携带G11367C(GC)、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的个体属IOIA高危险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促进了IOIA的发生、发展,应当采取根除H.Pylor或调控基因表达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IOIA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IOIA) TLR4基因G11367C 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 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 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非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8
作者 黄媛霞 段永壮 +1 位作者 陶金刚 明海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4-566,共3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保留及非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03~2015.05收治的64例有韧带残端残留的ACL断裂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节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技术,随机分为两...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保留及非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03~2015.05收治的64例有韧带残端残留的ACL断裂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节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技术,随机分为两组,即保留残端组和非保留残端组,每组32例,非保残组给予切除残端行常规关节镜手术重建ACL,保残组在保留残端的基础上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记录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关节稳定性及功能评分进行对比,术后1年测本体感觉,部分患者二次手术时探查重建韧带。结果 6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7个月。术后1年Lysholm评分,非保残组平均91.9分,保残平均93.2分;IKDC评分功能在A、B级非保残组29例,保残组30例;抽屉试验阴性非保残组29例保残组31例,Lachman试验阴性两组均为30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本体感觉重复试验无差异,患者自述关节稳定性及位置觉以观察组稍优,术后共有9例患者二次行关节镜手术,对照组4例,观察组5例,镜下见对照滑膜覆盖率及韧带表面光滑度较观察组稍差,因例数太少,未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非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术重建ACL,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关节镜下保留残端患者有更好的自我感觉,可能和保留残端有利于移植物的再血管化及本体感受器的恢复有关,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 保留残端 关节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媛霞 段永壮 徐海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4-615,共2页
目的:探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及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经对10例(13膝)经临床检查确诊的髌骨脱位及半脱位患者,在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的的基础上,配合胫骨结节内移等手术治... 目的:探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及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经对10例(13膝)经临床检查确诊的髌骨脱位及半脱位患者,在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的的基础上,配合胫骨结节内移等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均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10例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加,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恐惧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69.6±3.9),术后平均(94.1±3.7)。结论: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为主的综合术式治疗髌骨脱位能有效减轻症状防止复发,,对维持髌骨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支持带 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补肾活血颗粒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惠红岩 董玉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83-1687,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颗粒(MBHG)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其余大鼠制备去卵巢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模型(model)组;补肾活血颗粒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颗粒(MBHG)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sham组),其余大鼠制备去卵巢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模型(model)组;补肾活血颗粒高(200 mg/kg)、中(100 mg/kg)、低(50 mg/kg)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12周。观察大鼠骨小梁形态,测量骨小梁的面积、厚度、间距及面积百分数,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中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测量大鼠骨密度(BMD),ELISA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骨小梁显著变宽,数目增多,网状结构有部分恢复。各给药组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均大于模型组,骨小梁间距均小于模型组(P<0.05)。各给药组血清中钙、磷、E2、OPG以及股骨BMD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ALP、BGP、RANK和RANKL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自拟补肾活血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OPG、抑制RANKL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补肾活血颗粒 去卵巢后骨质疏松症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脂氧素A4治疗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尉娜 常耀辉 路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脂氧素A4(LXA4)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细胞自噬是否是其保护作用机制之一仍不明确。文章拟讨论细胞自噬在LXA4治疗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8只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XA4组、缺血... 目的脂氧素A4(LXA4)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细胞自噬是否是其保护作用机制之一仍不明确。文章拟讨论细胞自噬在LXA4治疗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8只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XA4组、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腹主动脉,其他两组构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LXA4组:在关腹后30 min脊髓鞘内注射10μL LXA4(300 pmol);缺血再灌注组:在关腹后30 min脊髓鞘内注射等渗盐水(0.1 mL/kg);假手术组:不注射药物。3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24 h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处死后取出腰段脊髓。LC3B荧光染色法对3组大鼠的脊髓组织进行染色并计数,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γ-氨基丁酸受体A相关蛋白(GABARAP)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LC3B阳性细胞较少,缺血再灌注组(399.80±18.46)和LXA4组(240.80±12.76)的LC3B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73.40±19.42)明显升高(P<0.05),LXA4组较缺血再灌注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缺血再灌注组及LXA4组大鼠的LC3-Ⅱ/LC3-Ⅰ、GABARAP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LXA4组脊髓组织中LC3-Ⅱ/LC3-Ⅰ明显下降(P<0.05)。结论当SCII发生后,激活了细胞自噬,说明细胞自噬参与了SCII发生的过程;给予LXA4后,细胞自噬被抑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素A4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自噬 LC3 GABA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在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晓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1、2、3和细胞因子可诱导性SH2结构域1(CIS-1)的基因在正常和关节炎患者的软骨细胞表达,分析IL-1β和TNF-α对上述SOCS家族成员mRNA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晚期骨关节炎(OA)和因车祸需要置换的关...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1、2、3和细胞因子可诱导性SH2结构域1(CIS-1)的基因在正常和关节炎患者的软骨细胞表达,分析IL-1β和TNF-α对上述SOCS家族成员mRNA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晚期骨关节炎(OA)和因车祸需要置换的关节中通过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胶原蛋白酶B消化分离软骨细胞。实时定量RT-PCR检测SOCS1、2、3和CIS-1 mRNA的表达。健康的软骨细胞用或不用IL-1β和oncostatin M(OSM,2.5 ng/mL)或TNF-α(10 ng/mL)培养。用单个细胞因子处理24 h和72 h后收获短期培养的细胞;用细胞因子周期性刺激长期培养维持4~5周。定量RT-PCR检测软骨细胞SOCS1、2、3和CIS-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相比,OA样本中SOCS2和CIS-1 mRNA减少8倍(P<0.01),而在OA和健康人中SOCS1和SOCS3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用IL-1β和联合OSM或TNF-α长期处理后SOCS2和CIS-1 mRNA减少5倍和3倍(P<0.05)。结论OA患者软骨细胞中SOCS2和CIS-1表达下调,而SOCS1和SOCS3的表达未受影响。用炎性细胞因子长期处理软骨细胞可以模拟OA减少SOCS2和CIS-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的脊髓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武建杰 宗海斌 +2 位作者 路坦 安永博 董玉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6-600,共5页
目的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Poly-IC)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文中探讨Toll样受体3(TLR3)配体Poly-IC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72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 目的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Poly-IC)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文中探讨Toll样受体3(TLR3)配体Poly-IC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72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oly-IC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只做腹腔打开,缺血再灌注组、Poly-IC组打开腹腔后,夹闭左肾动脉起始水平近心端及左、右髂总动脉分叉水平腹主动脉,60min后再灌注,关闭腹腔,分别腹腔给予0.1mL等渗盐水、1.25μg/g Poly-IC。3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6、24、48 h检测BBB神经功能评分,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各时间点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干扰素β(IFN-β)的含量;各组造模后48 h行免疫组化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及IL-10的表达,TTC染色显示脊髓组织缺血坏死面积,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各组造模48h时,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Poly-IC组BBB评分均降低(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oly-IC组BBB评分显著增加[(3.80±0.75)分vs(9.40±0.49)分,P<0.01],缺血再灌注组脊髓灰质出现广泛的变性神经元,可见散在的出血和凝血灶,Poly-IC组脊髓组织神经元损伤坏死数量减少,细胞核形态基本正常,仍可见少量细胞肿胀。TTC染色结果显示经过Poly-IC治疗后坏死面积明显比缺血再灌注组要小。NF-κB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组织NF-κB的活性,缺血再灌注组可见大量神经元细胞表达,Poly-IC组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检测脊髓组织IL-10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可见少量神经元细胞细胞质表达细胞,Poly-IC组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和Poly-IC组TNF-α、IL-1β、IFN-β均明显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oly-IC组TNF-α、IL-1β含量降低(P<0.05),IFN-β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 PolyIC能减轻后炎性反应,对脊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脊髓 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 核转录因子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和多模型IVIM成像鉴别诊断脊柱转移瘤与脊柱结核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帅娜 巴义文 +3 位作者 闫瑞芳 任继鹏 殷慧佳 韩东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探索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IDEAL-IQ)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在鉴别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IDEAL-IQ和IVIM扫描的43例脊柱结核和50例脊柱转移瘤... 目的探索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IDEAL-IQ)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在鉴别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IDEAL-IQ和IVIM扫描的43例脊柱结核和5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分别测量并对比病变部位的脂肪分数(FF)、横向弛豫率(R_(2)^(*))、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_(stand))、真性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分布扩散系数(DDC)和扩散异质性指数(α)值。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诊断效能,采用Delong分析评估AUC的差异。结果脊柱转移瘤组的FF、R_(2)^(*)、ADC_(stand)、D、D^(*)和DDC值均低于脊柱结核组(t/Z值=-5.444、2.035、-3.564、-4.323、-3.984、-2.023,P均<0.05)。IDEAL-IQ(FF+R_(2)^(*))、IVIM(ADC_(stand)+D+D^(*)+DDC)以及上述各参数的AUC分别为0.835、0.791、0.829、0.622、0.715、0.761、0.740和0.622。FF、ADCstand和D^(*)是鉴别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的独立预测因子,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20,敏感度为72.00%,特异度为95.35%。Delong分析显示,AUC(FF+ADC_(stand)+D^(*))与AUC(IDEAL-IQ)、AUC(IVIM)、AUC(FF)、AUC(ADC_(stand))、AUC(R_(2)*)、AUC(D)、AUC(D^(*))、AUC(D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42、3.112、2.810、4.827、3.975、3.450、3.506和5.143,P均<0.05)。结论IDEAL-IQ和IVIM均可用于鉴别脊柱转移瘤与脊柱结核,其中FF、ADC_(stand)和D^(*)结合可能是有效的影像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练技术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林 王福利 +1 位作者 李雅钗 毕玲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462-2466,2471,共6页
背景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重要方法,而我国目前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健康行为的转变仍缺乏持续性。健康教练技术专注于提供自我管理支持,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关键作用。目... 背景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重要方法,而我国目前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健康行为的转变仍缺乏持续性。健康教练技术专注于提供自我管理支持,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关键作用。目的评估健康教练技术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4月在新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采用以健康教练技术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评估两组结果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控制率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次要结果包括体质量、体质指数及自我效能评分。结果经过3个月的干预,共有104例完成结果评估,其中试验组53例、对照组51例。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控制率、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自我效能得分、体质量及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控制率、自我效能得分均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较干预前增加,除生活习惯外,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率、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练技术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可有效降低收缩压、舒张压,提高血压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练技术 健康促进 自我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晓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9-1052,1055,共5页
目的检测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活性,以评价ICTP在良恶性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2010年本院骨肿瘤科收治的78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设为A组,其中49例为原发... 目的检测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活性,以评价ICTP在良恶性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2010年本院骨肿瘤科收治的78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设为A组,其中49例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10例为继发性恶性骨肿瘤、19例为骨转移性肿瘤患者,另选43例良性骨肿瘤患者为B组,同时,设52例同龄正常人为C组,均采用酶免疫测定(EIA)方法测定他们血清中的ICTP活性。结果B组患者血清ICTP活性为(6.75±3.34)μg/L,C组血清ICTP活性为(4.68±2.91)μg/L,A组患者血清ICTP活性为(14.84±8.49)μg/L,其中,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继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转移性肿瘤患者的血清ICTP活性分别为(17.47±10.86)μg/L、(8.02±6.19)μg/L、(8.14±5.45)μg/L A组中三类患者的血清ICTP活性与B组,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中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与继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转移性肿瘤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CTP是反映骨肿瘤骨代谢的一个灵敏而简便的检测指标,并对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骨肿瘤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继发性恶性骨肿瘤 骨转移性肿瘤 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凝聚物对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中p16转录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7
作者 赵艳红 施新革 +1 位作者 吴军兵 王春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1-844,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吸烟过程来检测抑癌基因p16表达的变化,探讨p16基因在吸烟导致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烟雾凝聚物和DMSO处理。利用免疫印迹和Realtime RT-PCR分别检测P1...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吸烟过程来检测抑癌基因p16表达的变化,探讨p16基因在吸烟导致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烟雾凝聚物和DMSO处理。利用免疫印迹和Realtime RT-PCR分别检测P16蛋白表达和mRNA的转录水平。构建p16的基因组启动子载体,利用荧光素酶分析烟雾凝聚物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0,10,25,50,100mg.L-1)的烟雾凝聚物处理HBE后,其p16的mRNA和P1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并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大于25mg.L-1的烟雾凝聚物能明显抑制P16蛋白表达和mRNA的转录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mg.L-1烟雾凝聚物表现出最大的抑制效应。烟雾凝聚物也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p16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大于25mg.L-1的烟雾凝聚物能显著抑制p16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mg.L-1的烟雾凝聚物表现出最大的抑制效应。结论:烟雾凝聚物能够抑制p16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进而抑制P16蛋白的表达;P16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吸烟导致肺癌发生的一种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凝聚物 肺肿瘤 P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