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P-选择素对狼疮肾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军 郭明好 +1 位作者 刘云 张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8-760,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P-选择素对狼疮肾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检测我院46例狼疮肾炎患者vWF及P-选择素水平,测量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组织活动指数、疾病慢性指数,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纳入狼...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P-选择素对狼疮肾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检测我院46例狼疮肾炎患者vWF及P-选择素水平,测量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组织活动指数、疾病慢性指数,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纳入狼疮肾炎患者Ⅱ型5例,Ⅲ型12例,Ⅳ型20例,Ⅴ型9例。不同分型的狼疮肾炎患者SLEDAI评分、肾组织活动指数均以Ⅳ型最高,Ⅱ型最低。vWF、P-选择素在Ⅳ及Ⅴ型狼疮肾炎患者中表达水平最高,且与其他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及Ⅴ型患者的vWF及P-选择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vWF与肾组织活动指数呈正相关,与SLEDAI接近相关。P-选择素与肾组织活动指数、疾病慢性指数、SLEDAI呈正相关。结论 vWF及P-选择素提示了狼疮肾炎患者疾病活动性及病变程度,可作为狼疮肾炎患者临床检测指标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联合常规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靳新东 刘向东 牛喜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358-1360,1364,共4页
目的:研究α-硫辛酸联合常规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硫辛酸组接受α硫辛酸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 目的:研究α-硫辛酸联合常规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硫辛酸组接受α硫辛酸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足细胞损伤程度、线粒体融合和分裂蛋白含量。结果:(1)肾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硫辛酸组的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硝基酪氨酸(NT)、丙二醛(MDA)、F2-异前列腺素类化合物(F2-aisoprostanes)含量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足细胞损伤指标:硫辛酸组的血清Nephrin、Podocin、足细胞结蛋白(Desmin)、CD2相关蛋白(CD2AP)含量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线粒体指标:硫辛酸组的血清线粒体融合蛋白1(Mfs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s2)、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含量明显升高,分裂蛋白1(Fis1)、线粒体分裂因子(Mff)、神经节苷脂诱导的分化蛋白1(GDAP1)含量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常规治疗有助于改善肾功能、缓解氧化应激、保护足细胞结构和线粒体功能,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理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Α-硫辛酸 氧化应激 足细胞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军 张燕 许清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CAPD-related peritonitis,CAPDrp)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患者的文化程度、发病季节、基础疾病、1年内复诊次数、营养状况及致病菌种类6个方面,回顾性分析我科近7年来收治的136例次CAP...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CAPD-related peritonitis,CAPDrp)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患者的文化程度、发病季节、基础疾病、1年内复诊次数、营养状况及致病菌种类6个方面,回顾性分析我科近7年来收治的136例次CAPDrp的可能原因。结果高中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CAPDrp发生的年平均例次明显低于高中以下文化者(P<0.05);每年5~9月发病者CAPDrp发生的年平均例次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发病者(P<0.05);1年内复诊≥6次的患者CAPDrp发生的年平均例次低于<6次的患者(P<0.05)。血红蛋白≤80 g/L者与血红蛋白>80 g/L比较,清蛋白≤28 g/L者与清蛋白>28 g/L者比较,CAPDrp发生的年平均例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的感染率有上升趋势。结论 CAPDrp的发生与患者文化程度、发病季节、基础疾病、1年内复诊次数、营养状况关系密切;与终末期肾病(ESRD)的基础疾病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持续不卧床 腹膜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穿刺尿同步细菌培养在女性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黎国庆 郭明好 +1 位作者 杨磊 刘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4-225,共2页
目的 :探讨膀胱穿刺取尿标本进行同步细菌培养在女性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尿路感染组 30例 ,尿道综合征组 14例。 2组均于住院后次晨采取标本。先行膀胱穿刺抽取尿液 5ml置于无菌试管内 ,然后按常规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于无... 目的 :探讨膀胱穿刺取尿标本进行同步细菌培养在女性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尿路感染组 30例 ,尿道综合征组 14例。 2组均于住院后次晨采取标本。先行膀胱穿刺抽取尿液 5ml置于无菌试管内 ,然后按常规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标本于无菌试管内。穿刺尿标本行同步细菌培养 ,清洁中段尿分别行同步细菌培养和普通细菌培养。对 2组标本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尿路感染组膀胱穿刺尿同步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6 .6 7% (2 9/ 30 ) ,清洁中段尿同步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10 0 % ,普通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70 % ,普通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前2种方法比较P <0 .0 5。尿道综合征组上述 3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 7.14 %、4 2 .86 %和 7.14 % ,清洁中段尿同步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其他 2种方法比较 ,P <0 .0 5。结论 :膀胱穿刺尿行同步细菌培养在女性尿路感染中敏感性高于普通细菌培养 ,特异性高于清洁中段尿标本 ,值得在女性尿路感染诊断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诊断 细菌培养 膀胱穿刺 女性 尿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国安 孙海燕 +5 位作者 王显良 何飞 武惠敏 刘迎春 杨秀丽 李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初步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心梗区存活并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情况,探讨MSCs经冠脉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3头巴马香猪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n=7)和DMEM培养液对照组(n=6)。经髂后上棘抽... 目的初步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心梗区存活并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情况,探讨MSCs经冠脉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3头巴马香猪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n=7)和DMEM培养液对照组(n=6)。经髂后上棘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MSCs。通过心导管介入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第2对角支以远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建立后即刻,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经梗死相关冠脉注入4,6-二咪基-4-联苯基吲哚(DAPI)标记过的MSCs和DMEM培养液。于心梗前、细胞移植后4周对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移植后4周处死动物,观察心脏大体结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显微结构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细胞的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的表达。结果移植后4周,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减小(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对照组病变区心肌变性、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界限清楚,移植组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界限不清,且在梗死区中可见部分排列相对整齐的肌纤维结构。Masson染色显示移植组梗死区和交界区内胶原纤维融合较少,排列较为有序,而对照组梗死区和交界区内胶原纤维斑块状融合明显,排列紊乱。MSCs移植组DAPI阳性细胞c-TnT、Cx-43表达阳性。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造模后即刻进行经冠状动脉MSCs自体移植,MSCs可以在梗死局部存活并向心肌细胞分化,从而抑制左室重构,显著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lport综合征一家系COL4A3及COL4A4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6
6
作者 束双双 张连云 +3 位作者 黄艳梅 张晶 杨保胜 咸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lport综合征(AS)家系COL4A3/COL4A4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寻找其致病突变位点。方法: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分析该家系先证者COL4A3/COL4A4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并与该家系成员、50名健康个体及GenBank序列进行...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lport综合征(AS)家系COL4A3/COL4A4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寻找其致病突变位点。方法: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分析该家系先证者COL4A3/COL4A4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并与该家系成员、50名健康个体及GenBank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筛选有意义突变。结果:在该家系COL4A3/COL4A4基因中共发现8个突变位点,其中包括1个错义突变、1个内含子突变和6个序列变异。COL4A4基因第44外显子上一个新的错义突变c.4195 A>T导致M1399L,该家系成员中患者均出现了此突变且均表现为杂合子。1个内含子突变为c.4127+11 C>T。其余6个序列变异分别为COL4A3基因上的c.1195 C>T,c.1223 G>A;以及COL4A4基因上的c.3011 C>T,c.4207 T>C,c.4548 A>G,c.4932 C>T。结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S COL4A4基因c.4195 A>T和c.4127+11 C>T突变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ort 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OL4A3基因 COL4A4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