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和多模型IVIM成像鉴别诊断脊柱转移瘤与脊柱结核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帅娜 巴义文 +3 位作者 闫瑞芳 任继鹏 殷慧佳 韩东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6-1191,共6页
目的探索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IDEAL-IQ)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在鉴别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IDEAL-IQ和IVIM扫描的43例脊柱结核和50例脊柱转移瘤... 目的探索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IDEAL-IQ)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在鉴别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IDEAL-IQ和IVIM扫描的43例脊柱结核和5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分别测量并对比病变部位的脂肪分数(FF)、横向弛豫率(R_(2)^(*))、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_(stand))、真性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分布扩散系数(DDC)和扩散异质性指数(α)值。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诊断效能,采用Delong分析评估AUC的差异。结果脊柱转移瘤组的FF、R_(2)^(*)、ADC_(stand)、D、D^(*)和DDC值均低于脊柱结核组(t/Z值=-5.444、2.035、-3.564、-4.323、-3.984、-2.023,P均<0.05)。IDEAL-IQ(FF+R_(2)^(*))、IVIM(ADC_(stand)+D+D^(*)+DDC)以及上述各参数的AUC分别为0.835、0.791、0.829、0.622、0.715、0.761、0.740和0.622。FF、ADCstand和D^(*)是鉴别脊柱转移瘤和脊柱结核的独立预测因子,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20,敏感度为72.00%,特异度为95.35%。Delong分析显示,AUC(FF+ADC_(stand)+D^(*))与AUC(IDEAL-IQ)、AUC(IVIM)、AUC(FF)、AUC(ADC_(stand))、AUC(R_(2)*)、AUC(D)、AUC(D^(*))、AUC(D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42、3.112、2.810、4.827、3.975、3.450、3.506和5.143,P均<0.05)。结论IDEAL-IQ和IVIM均可用于鉴别脊柱转移瘤与脊柱结核,其中FF、ADC_(stand)和D^(*)结合可能是有效的影像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与扩散加权模型诊断宫颈鳞癌分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孟岩 李振玉 +3 位作者 韩东明 任继鹏 牛永超 周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1-725,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模型、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诊断宫颈鳞癌分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52例术后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按照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宫颈鳞癌组20例和中高分化宫颈鳞癌组32例... 目的比较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模型、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诊断宫颈鳞癌分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52例术后病理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按照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宫颈鳞癌组20例和中高分化宫颈鳞癌组32例,比较两组APT、DKI、DWI资料,测量宫颈鳞癌组织的不对称性磁化转移率(MTR_(asym))、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评价2位诊断医师测得MTR_(asym)、MK、MD和ADC值的一致性,比较低分化与中高分化鳞癌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及最佳诊断阈值,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各参数相应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2位观察者测得各参数的一致性均较高(ICC>0.75,P<0.05)。低分化组MTR_(asym)、MK值高于中高分化组(t=6.99、5.28,P均<0.05),MD、ADC值低于中高分化组(t=4.99、4.76,P均<0.05)。采用单一参数诊断,MTR_(asym)为3.02%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6,敏感度为85.0%;MK为0.863时,其特异度最高,为87.5%。MK、MD、ADC值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较MTR_(asym)单独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8,P>0.05)。结论APT及扩散加权模型获得的参数均有助于诊断宫颈鳞癌分化程度,DWI联合DKI的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氨基质子转移成像 病理学 外科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窒息后缺氧脑损伤模型的磁共振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3
作者 谢北辰 闫瑞芳 +3 位作者 任继鹏 牛劲 李海明 杜朝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8-114,共7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对单纯缺氧法建立新生大鼠窒息后缺氧脑损伤模型病理类型的研究,并从组织学探讨缺氧对皮层及海马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新生7日龄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对单纯缺氧法建立新生大鼠窒息后缺氧脑损伤模型病理类型的研究,并从组织学探讨缺氧对皮层及海马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新生7日龄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窒息组与对照组,窒息组幼鼠置于封闭小室内进行氧浓度为1%的缺氧5 min-氧浓度为21%的复氧3 min循环,累计缺氧30 min;对照组置于相同小室内相同时间。缺氧过程、缺氧后、造模后(1、3、7 d)进行行为学观察,并在扫描后1、3、7 d进行T1WI、T2WI及SWI序列扫描。根据MRI异常信号部位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异常信号区病理损伤类型。采用Nissl染色观察幼鼠皮层、海马齿状核(dentate grrus,DG)区、CA1(corn ammonis 1)及CA3(corn ammonis 3)区神经元存活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幼鼠在缺氧后1、3、7 d均出现癫痫发作。MRI及SWI显示脑损伤类型包括脑室扩大、脑软化灶形成、脑室及脑实质内出血及微血管扩张。Nissl染色显示皮层、海马DG区神经元在缺氧后1、3、7 d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CA3区神经元在缺氧后7 d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海马DG区Caspase-3表达在缺氧后1、3、7 d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皮层表达在缺氧后3、7 d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海马CA1区、CA3区表达在缺氧后7 d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MRI及SWI提示急性间歇性缺氧早期即可存在脑损伤,缺氧脑损伤可导致癫痫发作。提示临床将MRI及SWI作为有窒息病史且怀疑脑损伤患儿的常规检查,并应尽早进行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脑损伤 癫痫 新生大鼠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殷慧佳 李学坤 +1 位作者 闫瑞芳 韩东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52例和前列腺增生组60例,分别测量... 目的探讨MR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52例和前列腺增生组60例,分别测量两组的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对比分析其差异,比较各参数单独及联合诊断的效能,并分析两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MTRasym[(3.70±0.94)%]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2.35±0.60)%](t=8.89,P<0.05);前列腺癌组ADC值[(0.93±0.15)×10^(-3) mm^(2)/s]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组[(1.32±0.22)×10^(-3) mm^(2)/s](t=-11.01,P<0.05)。MTRasym、ADC值及两者联合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914、0.966。MTRasym、ADC值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优于MTRasym、ADC值单独的诊断效能(Z=3.125、2.776,P<0.05)。MTRasym值与ADC值呈负相关(r=-0.469,P<0.001)。结论酰胺质子转移与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均有较高的效能,两序列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WI深度学习模型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
5
作者 崔静威 牛永超 +4 位作者 谢北辰 刘畅 段金辉 薛芹 闫瑞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398,共5页
目的观察T1WI深度学习模型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脑损伤的价值。方法收集中心A 106例NHB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37,NHB组)及119名非NHB新生儿(对照组),以及中心B 34例NHB患儿及18名非NHB新生儿;于颅脑T1WI中沿双侧苍白球勾... 目的观察T1WI深度学习模型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脑损伤的价值。方法收集中心A 106例NHB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37,NHB组)及119名非NHB新生儿(对照组),以及中心B 34例NHB患儿及18名非NHB新生儿;于颅脑T1WI中沿双侧苍白球勾画ROI,对中心A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690片切片,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n=552)与测试集(n=138),分别建立ResNet18、DenseNet121及EfficientNetB0模型;以中心B数据为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与传统目视分析方法比较,评价模型评估NHB脑损伤的效能。结果ResNet18模型评估NHB脑损伤的AUC为0.910~0.990,显著高于DenseNet121模型(0.710~0.820)及EfficientNetB0模型(0.640~0.740)(P均<0.001)。ResNet18模型评估NHB脑损伤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精确度均高于目视分析(P均<0.05),二者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WI ResNet18模型用于评估NHB脑损伤效能优异,且泛化能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脑胶质瘤无进展生存期的MRI深度学习研究
6
作者 张秋芬 高宇 +2 位作者 毛珂 韩东明 翟晓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9,28,共7页
目的基于T2WI开发并验证一种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模型。材料与方法收集了来自三个中心共345名被诊断为胶质瘤患者的MRI图像和临床资料。建立了9个DL模型来预测PFS... 目的基于T2WI开发并验证一种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模型。材料与方法收集了来自三个中心共345名被诊断为胶质瘤患者的MRI图像和临床资料。建立了9个DL模型来预测PFS,使用外部测试集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采用C指数确定最佳模型,并比较了这些模型的性能。根据训练集中计算的风险评分截止值,将患者分层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评估他们的PFS之间的差异。结果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由249名和96名患者组成。Wide ResNet50-2深度学习模型表现优异,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C指数分别为0.694和0.714。将临床特征与DL特征结合后建立的综合模型得到最高的模型表现,在训练集和外部测试集的C指数分别为0.724和0.795。根据深度学习特征计算的风险评分可以用于区分不同风险的患者。结论基于术前MRI的DL模型能够预测胶质瘤患者的PFS,并可作为术前风险分层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鉴别肺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姚阳阳 梁长华 +6 位作者 韩东明 崔俊伟 潘犇 王慧慧 魏正琦 甄思雨 危涵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2-310,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在鉴别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pulmonary disease,NTM-PD)中的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在鉴别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与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pulmonary disease,NTM-PD)中的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细菌培养证实的NTM-PD患者和PT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PTB组(75例)和NTM-PD组(58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用于构建临床模型。以CT图像中空洞性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个病灶被纳入研究,然后将其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逻辑回归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结合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构建联合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评估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TB组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5(26,66)岁,与NTM-PD组年龄[63(54,70)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4,P<0.001);PTB组BMI(19.95±2.83)与NTM-PD组BMI(18.78±2.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P=0.015);PTB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s,IGRA)阳性患者55例(73.33%),NTM-PD组IGRA阳性患者16例(27.59%),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0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969,P=0.004)与IGRA(OR=6.026,P<0.001)均是鉴别PTB与NTM-PD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模型的AUC值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分别为0.832(95%CI:0.765~0.899)和0.800(95%CI:0.689~0.911);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974(95%CI:0.952~0.996)和0.939(95%CI:0.877~1.000);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993(95%CI:0.986~1.000)和0.995(95%CI:0.985~1.000)。结论:临床特征结合影像组学特征的联合模型是一种无创、方便、快捷的辅助诊断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鉴别PTB与NTM-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感染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预测活动性耐药肺结核的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
8
作者 潘犇 梁长华 +6 位作者 韩东明 崔俊伟 姚阳阳 魏正琦 甄思雨 危涵羽 杨鑫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301,共8页
目的:构建基于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模型预测肺结核耐药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4例肺结核患者。根据耐药情况将患者分为耐药组88例和药物敏感组146例,并按照7∶3比例随机分... 目的:构建基于CT影像组学结合临床特征模型预测肺结核耐药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4例肺结核患者。根据耐药情况将患者分为耐药组88例和药物敏感组146例,并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病灶进行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VOI)勾画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inimum redundancy maximum relevance,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方法进行特征筛选。利用logistics回归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随后将经过筛选的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和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CT特征相结合,构建联合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估每个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耐药组初治患者48例(54.55%)、复治患者40例(45.45%),树芽征检出率为69.32%(61/88)。药物敏感组初治患者131例(89.73%)、复治患者15例(10.27%),树芽征检出率为81.51%(119/146)。耐药组和药物敏感组患者临床特征及CT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史(χ^(2)=37.796,P<0.001)和树芽征(χ^(2)=4.595,P=0.032)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CT征象分析中,2名医师对结节及卫星灶、钙化结节、实变、纤维条索、支气管扩张、树芽征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57、0.784、0.818、0.777、0.863、0.781)。应用MRMR和LASSO方法共筛选出14个影像组学特征作为预测指标构建预测模型。临床模型的AUC值在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为0.760(95%CI:0.687~0.834)和0.820(95%CI:0.704~0.937),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值在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为0.822(95%CI:0.758~0.885)和0.845(95%CI:0.744~0.947),联合模型的AUC值在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为0.878(95%CI:0.823~0.932)和0.888(95%CI:0.788~0.987)。结论: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性能高于临床模型,联合模型的诊断性能在训练集和测试集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iC技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畅 闫瑞芳 +4 位作者 谢北辰 任继鹏 段金辉 崔静威 翟晓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8-513,共6页
目的 观察MAGiC技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33例NHB新生儿作为NHB组,以30名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行MAGiC序列颅脑MR扫描,记录苍白球、壳核及丘脑ROI定量值,包括T1、T2弛豫值及质子密度(PD)值,并计算苍白球/... 目的 观察MAGiC技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33例NHB新生儿作为NHB组,以30名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行MAGiC序列颅脑MR扫描,记录苍白球、壳核及丘脑ROI定量值,包括T1、T2弛豫值及质子密度(PD)值,并计算苍白球/壳核定量比值。比较组间各脑区定量值及定量比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诊断效能,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与各脑区定量值及定量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组间各脑区T1、T2及P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HB组苍白球/壳核T1值比值、T2值比值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苍白球/壳核T1值比值诊断NHB的AUC为0.79(P<0.05);而苍白球/壳核T2值比值诊断NHB的效能低(AUC=0.63,P>0.05)。TSB与苍白球T2值(r=-0.299,P<0.05)、苍白球/壳核T1值比值(r=-0.480,P<0.05)及苍白球/壳核T2值比值(r=-0.328,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 以MAGiC技术获取苍白球/壳核T1值比值对于诊断NHB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回波平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前MRI特征及定量参数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患者淋巴血管侵犯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思佳 翟晓阳 +3 位作者 周仕豪 毛珂 危涵羽 韩东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8,共8页
目的开发基于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列线图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淋巴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浸润性乳腺癌... 目的开发基于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列线图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淋巴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的66例患者作为训练组,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的75例患者作为验证组。评估病灶MRI特征(肿块形状、边缘、内部强化形式、瘤周水肿等)及测量ADC。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LVI阳性组和LVI阴性组间影像学特征和瘤内、瘤周ADC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异。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与LVI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LVI的列线图模型。结果LVI阳性组和LVI阴性组间在肿瘤大小、Ki-67表达以及淋巴结转移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肿块形态[P=0.014,优势比(odds ratio,OR)=0.142(0.030~0.679)]、内部强化形式[P=0.046,OR=0.157(0.025~0.965)]、肿瘤最大径[P=0.037,OR=4.372(1.093~17.488)]、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DWI)边缘征[P=0.024,OR=0.193(0.047~0.803)]及瘤周瘤内ADC比值[P=0.010,OR=1.056(1.013~1.101)]是LVI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MRI特征和瘤周瘤内ADC比值的综合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7、0.872,特异度分别为88.6%、84.6%,精确度分别为74.2%、69.7%。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结论基于术前MRI影像特征及ADC的列线图评估乳腺癌LVI状态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在指导手术、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等方面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乳腺癌 淋巴血管侵犯 瘤周组织 列线图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ADC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婧 杨帆 +1 位作者 任继鹏 李云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子宫内膜癌(EC)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3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EC的81例患者的DWI资料。其中,MSI组29例,微卫星稳定组(MSS)52例。在DWI图像上沿病变边缘逐...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子宫内膜癌(EC)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3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EC的81例患者的DWI资料。其中,MSI组29例,微卫星稳定组(MSS)52例。在DWI图像上沿病变边缘逐层勾画ROI后生成容积ROI(V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在生成的ADC图像上测量病灶的ADC值。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和SelectKBest算法进行组学特征的筛选,然后采用决策树(DT)分析方法构建组学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影像组学模型与ADC之间诊断效能的差异。基于1000次采样的Bootstrap算法和校准曲线来验证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MSI组的ADC值小于MSS组(P=0.008)。模型构建方面,共筛选出5个最优DWI影像组学特征(2个一阶统计特征、1个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特征、1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1个灰度游程长度矩阵特征)用于建立预测模型。诊断效能方面,DWI组学预测模型的AUC为0.927(95%CI:0.847~0.973),较ADC值的诊断效能(AUC=0.771,95%CI:0.664~0.857)显著增加(Z=2.436,P=0.015)。模型验证方面,在基于Bootstrap算法的验证中,DWI组学预测模型亦显示出较高的效能,AUC为0.904(95%CI:0.885~0.916);同时,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DW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较ADC值能更好地对EC患者的MSI状态进行术前评估,有望为临床诊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微卫星不稳定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CT模型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侵犯脉管和/或神经 被引量:1
12
作者 危涵羽 梁长华 +5 位作者 甄思雨 杨鑫淼 姚阳阳 魏正琦 李强 程思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0,共6页
目的观察临床-CT模型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侵犯脉管(LVI)和/或神经(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ESC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LVI和/或PNI阳性者归为阳性组(n=58)、LVI及PNI均阴性者归为阴性组(n=98);比较组间临床及CT资料,... 目的观察临床-CT模型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侵犯脉管(LVI)和/或神经(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ESC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LVI和/或PNI阳性者归为阳性组(n=58)、LVI及PNI均阴性者归为阴性组(n=98);比较组间临床及CT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观察其评估LVI和/或PNI的效能。结果组间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厚度、肿瘤体积、静脉期CT值(CTV)、CTV与平扫CT值(CTP)差值(ΔCT_(V-P))及静脉期增强率(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评估ESCC LVI和/或PN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2、0.690、0.731、0.744、0.621、0.631及0.599。CEA、CA199、肿瘤厚度、肿瘤体积及CTV为ESCC LVI和/或PNI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之建立的联合模型评估ESCC LVI和/或PNI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05%、65.52%及91.84%,且其AUC为0.838,高于各单一参数(P均<0.05)。结论所获临床-CT模型可有效评估ESCC LVI和/或P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
13
作者 朱涛 李晓 +2 位作者 陈振 李娟 韩东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 探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TFD)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TFD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13例,依据围手术期及随访期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 探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TFD)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TFD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13例,依据围手术期及随访期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共13枚动脉瘤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病例中TFD联合弹簧圈栓塞10例(同期治疗),一期弹簧圈填塞联合择期TFD置入2例(分期治疗),单纯TFD置入1例。围手术期并发症率为15.4%(2/13),其中1例为无症状性缺血事件,1例为术后脑室外引流相关性出血并导致患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6.5个月,共83.3%(10/12)完成脑血管造影(DSA)复查。OKM分级D级,即动脉瘤完全闭塞率80%(8/10),另有2例瘤颈残留(OKM分级C级)。结论 应用TFD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流导向装置 血管内治疗 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3D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MRI影像组学预测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
14
作者 董亚宁 朱菊芳 +3 位作者 毛珂 翟晓阳 段金辉 韩东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3D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MRI影像组学在预测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疗效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3D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MRI影像组学在预测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疗效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资料,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分为客观反应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68例和无客观反应组(疾病进展+病情稳定)54例。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3D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将MRI增强动脉早期图像分辨率提高至原来的2倍。以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于重建前后图像分别勾画感兴趣区体积进行影像组学分析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重建前及重建后影像组学模型并筛选临床特征建立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性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采用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分析各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比值比(odds ratio,OR)值=1.31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12~1.547,P<0.001]与动脉期强化(OR值=9.466,95%CI=2.489~36.001,P<0.001)是联合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重建后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性能最佳,训练集与验证集AUC分别为0.883(95%CI:0.814~0.952)、0.844(95%CI:0.656~0.999),高于重建前影像组学模型0.847(95%CI:0.765~0.928)、0.753(95%CI:0.554~0.953)及临床模型0.834(95%CI:0.754~0.914)、0.760(95%CI:0.564-0.956)。然而,训练集及验证集中各个模型的AU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CA表明训练集在大于0.34、验证集在0.36~0.59以及大于0.71阈值范围内,重建后影像组学模型临床净收益最大。结论采用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3D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MRI影像组学在预测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疗效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b值DWI对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夏林峰 闫瑞芳 +4 位作者 闫海龙 岳巍 杨付红 王雪佳 韩东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b值时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局灶占位性病变运用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信号的变化特点规律。方法 :对50例经手术病理或者其他方式证实的肝脏局灶性占位病变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b...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b值时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局灶占位性病变运用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信号的变化特点规律。方法 :对50例经手术病理或者其他方式证实的肝脏局灶性占位病变行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b值为20、60、100、400、600、800、1000s/mm2肝占位病变的ADC值以及相应b值时病灶与正常肝实质的信号比率Sb/Sliver。结果:在b值取20、60s/mm2时,肝脏各种占位病变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取400、600、800、1000s/mm2,肝脏良性病变的ADC值大于恶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b值增加,病灶信号持续减低,Sb/Sliver信号比率亦持续下降,肝囊肿Sb/Sliver下降程度最大,肝癌、肝转移瘤、肝内胆管细胞癌下降程度最小,肝海绵状血管瘤次之。结论: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多b值DWI A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不相干运动多模型参数鉴别诊断宫颈癌并预判其病理类型 被引量:16
16
作者 孟楠 岳巍 +3 位作者 王帅娜 段金辉 殷慧佳 韩东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多模型参数鉴别诊断宫颈癌及预判其病理类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30例宫颈正常患者(宫颈正常组)的IVIM影像资料,分别测量单指数[标准扩散系数(ADC-stand)]、双指数[慢速扩... 目的探讨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多模型参数鉴别诊断宫颈癌及预判其病理类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30例宫颈正常患者(宫颈正常组)的IVIM影像资料,分别测量单指数[标准扩散系数(ADC-stand)]、双指数[慢速扩散系数(ADC-slow)、快速扩散系数(ADC-fast)和扩散分数(f)]及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值[分布扩散系数(DDC)和拉伸因子(α)],比较宫颈癌组与宫颈正常组、宫颈癌不同病理类型以及不同病理分级间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诊断阈值及效能。结果宫颈癌组ADC-stand、ADC-slow、f、DDC及α值均低于宫颈正常组(P均<0.05)。ADC-stand、ADC-slow、DDC、f及α值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94、0.96、0.94和0.93(P均<0.05),诊断阈值分别为1.03×10^(-3 )mm^2/s、0.99×10^(-3 )mm^2/s、30.50%、1.21×10^(-3 )mm^2/s和0.699;宫颈鳞癌患者ADC-stand、ADC-slow、DDC值均低于宫颈腺癌患者(P均<0.05),ADC-stand、ADC-slow、DDC值鉴别诊断宫颈鳞癌和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8、0.91和0.98(P均<0.05),诊断阈值分别为1.11×10^(-3 )mm^2/s、0.81×10^(-3 )mm^2/s和0.98×10^(-3 )mm^2/s;宫颈鳞癌高、中、低分化间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VIM多模型参数可定量反映宫颈癌的组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子宫肿瘤 扩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附睾睾丸结核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瑞芳 李学坤 +2 位作者 张改云 翟战胜 韩东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17-1520,共4页
目的观察附睾睾丸结核平扫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特征。方法对比观察15例附睾睾丸结核(病变组)与10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20只正常睾丸)的MRI表现。结果病变组2例单侧附睾结核,11例单侧附睾并睾丸结核,1例双侧附睾结... 目的观察附睾睾丸结核平扫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特征。方法对比观察15例附睾睾丸结核(病变组)与10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20只正常睾丸)的MRI表现。结果病变组2例单侧附睾结核,11例单侧附睾并睾丸结核,1例双侧附睾结核累及双侧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1例双侧附睾并睾丸结核累及前列腺;附睾及睾丸病变T1WI均呈等、低混杂信号,内见斑片状高信号,T2WI呈等、高、稍低混杂信号,DWI呈稍高信号或环形高信号,ADC值降低,DCE呈不均匀强化,随时间延长环形强化特征更明显。DCE还可显示输精管壁增厚、强化,前列腺内斑片状无强化及精囊腺多发环形强化。结论MRI能准确评估附睾睾丸结核累及盆腔范围,DWI及DCE-MRI对附睾睾丸结核具有很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 睾丸 结核 男性生殖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参数诊断子宫内膜癌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孟楠 闫瑞芳 +3 位作者 任继鹏 王红霞 金兴兴 韩东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9-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WI)各参数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24例子宫内膜正常患者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资料,分别测量子宫... 目的探讨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WI)各参数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24例子宫内膜正常患者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资料,分别测量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包括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灌注分数(f)、扩散分布指数(DDC)和扩散异质性指数(α)。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阈值及诊断效能,分析两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以及同组间各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的ADC-stand、ADC-slow、f、DDC及α值均低于子宫内膜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fas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stand和ADCslow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和0.911,阈值分别为1.245×10-3 mm2/s、0.998×10-3 mm2/s。子宫内膜癌组的ADC-stand与ADC-slow、DDC值均呈正相关(r=0.787、0.880,P<0.05),且ADC-slow值均低于ADC-stand值(P<0.05)。结论单指数、双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部分参数的差异能够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 3D-FIESTA-c序列增强扫描在臂丛节前神经成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闫海龙 闫瑞芳 +4 位作者 任继鹏 岳巍 翟战胜 夏林峰 韩东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MR3D-FIESTA-C序列增强扫描在臂丛节前神经成像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志愿者和10例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患者行3D-FIESTA、3D-FIESTA-C平扫和3D-FIESTA-C增强序列扫描。评价3种方法对臂丛节前神经根根束数目的显示... 目的:探讨MR3D-FIESTA-C序列增强扫描在臂丛节前神经成像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志愿者和10例臂丛神经节前损伤的患者行3D-FIESTA、3D-FIESTA-C平扫和3D-FIESTA-C增强序列扫描。评价3种方法对臂丛节前神经根根束数目的显示情况、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以及图像伪影,观察臂丛神经节前部分及其损伤在3D-FIES-TA-C序列增强扫描中的MR表现。结果:3D-FIESTA、3D-FIESTA-C平扫、3D-FIESTA-C增强对双侧臂丛神经节前部分(C5~C8、T1)神经前后根根束数目的显示存在统计学差异。3D-FIESTA-c平扫、3D-FIESTA-C增强对双侧臂丛神经节前部分(C5~C8、T1)神经前后根根柬数目的显示均高于3D-FIESTA。而3D-FIESTA-C平扫与3D-FIESTA-c增强对双侧臂丛神经节前部分(C5~C8、T1)神经前后根根束显示数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序列CNR分别为39.44±6.65、39.91±6.52、25.92±6.95。三者的CNR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3D-FIESTA、3D-FIESTA-c平扫的CNR均高于3D-FIESTA-C增强。3D-FIESTA与3D-FIESTA-C平扫的CN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FIESTA-c增强序列增加了背景组织中肌肉的信号强度,不利于观察臂丛神经节前部分及其损伤。结论:3D-FIESTA-c增强与3D-FIESTA-c平扫尽管在显示神经根根束数目上无统计学意义,但由于其增加了背景组织中肌肉的信号强度,笔者认为宜在增强前行3D-FIESTA-c序列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雪佳 王竞 +3 位作者 刘文玲 张梦 刘旺毅 韩东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20-1824,共5页
目的观察MR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分析不同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乳腺病变患者行APTWI及DWI,测量并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平均ADC(ADCmean)、最小ADC(ADCmin)及非对称磁化转移... 目的观察MR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分析不同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5例乳腺病变患者行APTWI及DWI,测量并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平均ADC(ADCmean)、最小ADC(ADCmin)及非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3.5 ppm)]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良恶性病变中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共70个病灶纳入研究,包括32个良性(良性组)和38个恶性病灶(恶性组)。良性组ADCmean、ADCmin及MTRasym(3.5 ppm)值均高于恶性组(t=-5.63、-5.94、-0.24,P均<0.05);ADCmin、ADCmean及MTRasym(3.5 ppm)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850、0.827及0.729(P均<0.01);ADCmin的AUC大于MTRasym(3.5 ppm)值(Z=1.990,P=0.046),其余各参数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MTRasym(3.5 ppm)值与ADC_(mean)(r=-0.325,P=0.046)和ADCmin值(r=-0.384,P=0.017)均呈负相关;良性组MTRasym(3.5 ppm)值与ADCmin值呈负相关(r=-0.357,P=0.045)。结论 APTWI及DWI均可用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相比DWI,APTWI的诊断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诊断 鉴别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