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cfDNA联合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媛 王莉华 +3 位作者 郭燕 吕国庆 吴隼 张景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白介素10(IL-10)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6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NSI将患者分为CNSI组(15例)和non-CNSI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骨髓受累、肥大性疾病、B症状、来源细胞、葡萄糖定量、潘氏试验、脑脊液氯、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外周血cf NDA、IL-10的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f DNA、IL-10对DLBCL患者继发CNSI的预测价值。末次随访时间为2023年11月30日,Kaplan-Meier法计算non-CNSI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结果:CNSI组的IPI风险、CNS-IPI风险、累及的结外站点数量、脑脊液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5)。CNSI组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non-CNSI组(均P<0.01)。外周血cf DNA、IL-10与脑脊液蛋白均呈正相关(r=0.4024,0.315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f DNA、IL-10对CNSI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9、0.742,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3.70%,诊断效能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检测。中位随访时间20(6-31)个月,以外周血cf DNA联合IL-10阳性或阴性对non-CNSI患者分组,阳性组患者继发CNSI的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组的患者(P<0.05)。结论:DLBCL合并CNSI患者外周血cf DNA、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CNSI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循环游离DNA 白介素1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全志 许晶晶 +1 位作者 秦志强 路德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31-933,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8例结直肠IMPC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结直肠IMPC微乳头成分主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8例结直肠IMPC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结直肠IMPC微乳头成分主要见于肿瘤浸润边缘部分,脉管浸润较常见,8例均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染色EMA呈特征性外侧缘阳性及癌周空隙存在。8例中除2例分别存活24、28个月外,其他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结直肠IMPC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的侵袭性、高淋巴结转移率,预后差;应与其他结直肠腺癌区分鉴别。具有微乳头结构的黏液腺癌也应引起重视,黏液癌与前者可能是处于相同谱系的不同阶段,预后同样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乳头状癌 黏液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let-7d通过调控核受体PPARγ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3
3
作者 钟加滕 郭志刚 苏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9-704,共6页
目的:探讨miR-let-7d对肺癌细胞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调控及对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与PPARγ相关的microRNA,通过质粒报告基因验证miR-let-7d的作用靶点;利用Western blot法筛选出P... 目的:探讨miR-let-7d对肺癌细胞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调控及对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与PPARγ相关的microRNA,通过质粒报告基因验证miR-let-7d的作用靶点;利用Western blot法筛选出PPARγ表达水平低的肺癌细胞株;通过双萤光素酶标记和Western blot法验证miR-let-7d对肺癌细胞中PPARγ表达的调控作用;通过集落形成实验检测miR-let-7d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调控作用;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let-7d对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结果证明miR-let-7d可以调控核受体PPARγ的蛋白表达;在核受体PPARγ的3’UTR包含2个功能性的miR-let-7d结合位点;PPARγ是miR-let-7d的直接靶点,miR-let-7d可在蛋白和mRNA水平直接调控PPARγ的表达;miR-let-7d inhibitor通过升高PPARγ的表达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论:miR-let-7d能够通过靶向增加具有抑癌作用的核受体PPARγ的表达水平,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微小RNA-let-7d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V4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郜庆祖 陈亦扬 +6 位作者 狄文玉 于建 李劲松 尚杰 张景航 赵卫星 苏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36-1441,共6页
目的分析E26转录因子变异体4(ETV4)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GEPIA和R2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挖掘结肠癌中高表达基因。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ETV... 目的分析E26转录因子变异体4(ETV4)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GEPIA和R2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挖掘结肠癌中高表达基因。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ETV4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ETV4表达与结肠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RT-qPCR检测结肠癌细胞系和永生化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中ETV4的mRNA表达情况。在LOVO细胞中沉默或过表达ETV4后,用Transwell法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ETV4的下游基因,并通过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GEPIA和R2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ETV4和MMP7在结肠癌癌组织中高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配对癌旁组织比较,ETV4在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T、N、M分期正相关。RT-qPCR结果显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LS174T、SW480、LOVO、SW620和RKO中ETV4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永生化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FHC。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ETV4促进LOVO细胞的侵袭能力。R2在线分析发现ETV4和MMP7呈正相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LOVO细胞中ETV4对MMP7具有正向调控作用;同时恢复实验显示,沉默MMP7逆转了ETV4过表达对LOVO细胞侵袭能力的促进作用。结论ETV4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升高,并通过上调MMP7基因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V4 MMP7 结肠癌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新霞 王小敏 +2 位作者 陆丽红 王保君 狄文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8-283,共6页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Dio)对高糖(HG)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筛选葡萄糖浓度和无细胞毒性的Dio剂量范围。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5 mmol·L^(-1)葡萄糖处理48 h)...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Dio)对高糖(HG)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筛选葡萄糖浓度和无细胞毒性的Dio剂量范围。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5 mmol·L^(-1)葡萄糖处理48 h)、模型组(50 mmol·L^(-1)葡萄糖处理48 h)和低、中、高剂量Dio处理组(分别用50 mmol·L^(-1)葡萄糖联合0.5 mmol·L^(-1)、2.0 mmol·L^(-1)和8.0 mmol·L^(-1) Dio处理48 h)。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FITC标记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和Yes相关蛋白(YAP)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YAP的表达。结果筛选的葡萄糖浓度为50 mmol·L^(-1),Dio的无细胞毒性的剂量为0.5 mmol·L^(-1)、2.0 mmol·L^(-1)、8.0 mmol·L^(-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性、线粒体膜电位、CAT和GSH-Px活性以及Bcl-2蛋白和YAP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为P<0.001),细胞凋亡水平、ROS和MDA水平以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Dio处理组细胞活性、线粒体膜电位、CAT和GSH-Px活性以及Bcl-2蛋白和YAP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细胞凋亡水平、ROS和MDA水平以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均为P<0.05)。结论Dio可通过激活YAP信号,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和抑制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进而减轻HG诱导的RPE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高糖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0-5p靶向Nrf2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新霞 陆丽红 +2 位作者 狄文玉 王小敏 王保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7-730,共4页
目的探讨miR-140-5p靶向核因子-类胡萝卜素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及对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5 mmol... 目的探讨miR-140-5p靶向核因子-类胡萝卜素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及对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5 mmol·L^-1、10 mmol·L^-1、20 mmol·L^-1、30 mmol·L^-1、50 mmol·L^-1的葡萄糖分别处理ARPE-19细胞。利用CCK-8法及RT-qPCR检测各葡萄糖浓度下ARPE-19细胞的活力及miR-140-5p、Nrf2 mRNA表达情况。将miR-140-5p inhibitor、miR-140-5p-NC、miR-140-5p-mimic、si-Con或si-Nrf2转染入ARPE-19细胞,根据转染物和葡萄糖浓度不同分组,使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使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试剂盒检测SOD活性;使用RT-qPCR检测不同处理的ARPE-19细胞Nrf2 mRNA表达情况,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靶点进行验证。结果与葡萄糖浓度为5 mmol·L^-1时相比,30 mmol·L^-1、50 mmol·L^-1葡萄糖作用下ARPE-19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P<0.001),而miR-140-5p相对表达量则明显升高(P<0.05、P<0.001)。与50 mmol·L^-1葡萄糖+miR-140-5p-NC处理组相比,50 mmol·L^-1葡萄糖+miR-140-5p inhibitor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ROS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增加(均为P<0.01)。与葡萄糖浓度为5 mmol·L^-1时相比,30 mmol·L^-1、50 mmol·L^-1葡萄糖作用下ARPE-19细胞Nrf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与转染miR-140-5p-NC组相比,转染miR-140-5p-mimic组Nrf2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转染miR-140-5p-inhibitor组Nrf2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在50 mmol·L^-1葡萄糖浓度下,与转染miR-140-5p-inhibitor+si-Con的ARPE-19细胞比较,转染miR-140-5p inhibitor+si-Nrf2后ARPE-19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内ROS含量增高,SOD活性下降(均为P<0.01)。结论miR-140-5p可能通过靶向Nrf2调节高糖诱导的RPE细胞氧化应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0-5p 核因子-类胡萝卜素2相关因子2 高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NCR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侵袭和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婧婧 王向鹏 +6 位作者 杨晓煜 姬颖华 狄文玉 张清琴 申威 于海川 路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索BANCR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BANCR的表达。BANCR siRNA和Scramble分别转染HepG2细胞,利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Transwell测试细胞侵... 目的:探索BANCR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BANCR的表达。BANCR siRNA和Scramble分别转染HepG2细胞,利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Transwell测试细胞侵袭能力,管腔形成实验分析血管新生能力,免疫印迹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aspase-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干扰素IFN-γ的蛋白表达。结果:肝癌细胞(HepG2)中BANCR的表达高于正常干细胞L02(P<0.05)。与对照组相比,BANCR siRNA组的细胞增殖倍数明显降低,且BANCR siRNA组具有更高的细胞凋亡率和较低的侵袭细胞数(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ANCR siRNA组细胞凋亡标记蛋白Caspase-3和IFN-γ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细胞增殖和侵袭标记蛋白PCNA、MMP-9、Fn、Vimentin以及VEGF、b FGF的表达都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siRNA干扰BANCR后大大促进人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严重抑制了细胞增殖、侵袭以及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CR 肝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侵袭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代谢异常与靶向药物耐药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梦梦 狄文玉(综述) 康小红(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51-756,共6页
随着肿瘤治疗进入精准医疗时代,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靶向药物不可避免的耐药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代谢异常作为肿瘤的十大特征之一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且与肿瘤靶向药物耐药密切相关,因... 随着肿瘤治疗进入精准医疗时代,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靶向药物不可避免的耐药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代谢异常作为肿瘤的十大特征之一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且与肿瘤靶向药物耐药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肿瘤代谢异常与靶向药物耐药的相关性对于逆转肿瘤耐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就不同肿瘤中的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异常,及其与多种靶向药物耐药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代谢 靶向治疗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B低表达通过促进细胞周期G_(1)/S期转变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育菡 范文艳 +2 位作者 马帅 钟加滕 王海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1-1620,共10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跨膜糖蛋白Embigin(EMB)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然而,其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EMB在结直肠癌中的...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跨膜糖蛋白Embigin(EMB)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然而,其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EMB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EMB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P<0.01),EMB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不良分化、TNM分期和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CCK-8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表明,抑制EMB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P<0.01)。RNA-seq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表明,EMB参与了细胞周期进程。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印迹法和回复实验结果表明,干扰EMB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细胞周期G_(1)/S期转变(P<0.05)。干扰EMB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可被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PD-0332991)HCl逆转(P<0.001)。综上所述,EMB低表达能够通过促进细胞周期G_(1)/S期转变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本研究可能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膜糖蛋白embigin(EMB) 结直肠癌 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