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17和Treg细胞以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国戗 王小方 +7 位作者 汪磊 潘亚晶 张磊 仲华 张华丽 范艳茹 武艳伟 林志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2-886,共5页
目的:研究Th17和Treg细胞以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以探讨其在慢性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和ELSIA技术检测慢性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外周... 目的:研究Th17和Treg细胞以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以探讨其在慢性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和ELSIA技术检测慢性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表达率以及IL-6、IL-10、TGF-β、IL-17血清学水平,分析上述指标在健康对照组和慢性丙型肝炎组以及肝硬化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的Th17细胞表达率(1.33%±0.30%)以及IL-6[(8.10±2.42)ng/L]、IL-17[(16.70±4.73)ng/L]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h17细胞表达率(1.14%±0.19%)以及IL-6[(6.70±1.72)ng/L]、IL-17[(12.29±1.88)ng/L]血清水平,P<0.05;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慢性丙型肝炎组病人外周血的Treg细胞表达率(6.21%±0.76%,5.89%±0.8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Treg细胞表达率(5.51%±0.59%),P<0.05;丙型肝炎肝硬化组病人Th17/Treg的比值(0.19±0.02)明显低于慢性丙型肝炎组(0.22±0.03)和健康对照组(0.21±0.03),P<0.05;丙型肝炎肝硬化组外周血IL-10水平[(16.21±3.76)ng/L]和TGF-β水平[(5.15±0.83)ng/L]显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组[(14.36±2.78)ng/L;(4.47±0.87)ng/L]和健康对照组[(14.01±3.01)ng/L;(4.43±0.98)ng/L],P<0.05。结论:Th17和Treg细胞以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参与了丙型肝炎慢性化和肝硬化的进程,Th17和Treg细胞以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丙型肝炎慢性化和肝硬化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肝硬化 TH17细胞 TREG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L抑制LPS诱导DC成熟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凡平 王明永 +6 位作者 郭晓芳 石如玲 徐素玲 马淑君 李海斌 郭继强 杨秀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0-774,共5页
本研究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机制。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Mo),用常规方法体外诱导未成熟DC(imDC),FACS分析MBL与imDC的结合,并进一步分析MBL对LPS结合i... 本研究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机制。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Mo),用常规方法体外诱导未成熟DC(imDC),FACS分析MBL与imDC的结合,并进一步分析MBL对LPS结合imDC的影响;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MBL与可溶性的TLR4胞外段蛋白(sTLR4)结合;Western blot分析NF-κB的细胞核移位。结果表明,在钙离子存在下,MBL能够直接与imDC结合,sTLR4和LPS可竞争性抑制MBL与imDC的结合。Western blot与ELISA分析结果显示,MBL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结合sTLR4蛋白。FACS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MBL通过结合imDC竞争性抑制LPS与imDC的结合。Western blot分析结果亦显示,MBL对LPS诱导的NF-κB细胞核移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MBL可通过结合表达在imDC的TLR4分子竞争性抑制LPS结合imDC,从而抑制LPS诱导imDC成熟,提示MBL能够通过配体结合调控DC分化成熟。本研究为阐明MBL抑制LPS诱导DC成熟的机制提供了较好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细菌脂多糖 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4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结核病人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国戗 赵英政 +1 位作者 裴利宏 娄婷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检测健康人群和结核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CD4+CD25+FoxP3+)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率,分析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在结核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健康组人群、空洞型结核病人组、浸润... 目的:检测健康人群和结核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CD4+CD25+FoxP3+)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率,分析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在结核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健康组人群、空洞型结核病人组、浸润性肺结核病人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病人组的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表达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健康人和结核病人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变化,并分析Th17细胞变化和Treg细胞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空洞型肺结核病人、浸润性肺结核病人、结核性胸膜炎病人外周血Th17细胞显著高于健康人的Th17细胞,P<0.05,分别为0.009,0.003,0.001;空洞型肺结核病人、浸润性肺结核病人、结核性胸膜炎病人的Treg细胞显著低于健康人的Treg细胞,P<0.05,分别为0.016,0.000,0.000;三组病人外周血的Th17细胞之间以及Treg细胞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四组人群之间的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核性胸膜炎病人的Th17细胞的变化和Treg细胞变化显著负相关(r=-0.684,P=0.000),其他三组人群的Th17细胞的变化和Treg细胞变化相关性不强(P>0.05),但也都显示出了负相关趋势,相关系数r为-0.146、-0.007、-0.259;健康对照组Th17/Treg的比值显著低于三组结核病人Th17/Treg比值,P值均小于0.05,三组结核病人之间的Th17/Treg比值差异不明显,P值均大于0.05。结论: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失衡在结核病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TREG细胞 结核 CD4+T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诱导DC成熟机制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凡平 王明永 +9 位作者 杨建斌 赵东方 王红坡 邵峰 孙瑞利 郭庆合 凌明智 赵永新 宋士军 郭继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59-1062,1077,共5页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机制。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Mo,常规方法体外诱导未成熟DC(imDC),FACS分析DC成熟过程中MBL对CD分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机制。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Mo,常规方法体外诱导未成熟DC(imDC),FACS分析DC成熟过程中MBL对CD分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析MBL与imDC的结合情况;RT-PCR分析DC表面模式识别分子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和Western blot分析NF-κB的活性及细胞核移位。结果:FCM分析表明,MBL能够使DC表面CD83、CD86及MHC分子表达升高;MBL能够以Ca2+浓度依赖关系与imDC细胞结合;RT-PCR结果表明MBL能够减少DC表面TLR2和TLR4的表达。EMSA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MBL能够增强NF-κB活性及细胞核移位。结论:MBL可通过直接结合imDC表面分子来影响DC模式识别分子的表达并调节信号分子NF-κB活性,提示MBL能够通过配体结合调控DC分化成熟,揭示了MBL调节DC分化成熟有关信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 NF-ΚB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实验指标的临床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晨光 朱琳琳 +3 位作者 赵庆伟 周艳君 吴子钊 李平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8-770,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实验指标的临床危险性。方法检测51例DR患者(DR组)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等实验室指标,与70例非DR患者(NDR组)的对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NDR组比...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实验指标的临床危险性。方法检测51例DR患者(DR组)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血液流变学等实验室指标,与70例非DR患者(NDR组)的对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NDR组比较,DR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分别为(0.78±0.04)mmol.L-1和0.41±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基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升高,分别为9.16%±3.21%、(4.95±1.35)mg·mL-1、(6.16±1.45)mmol.L-1、2.69±0.5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糖化血清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升高,分别为(4.61±1.14)mmol.L-1、(3.66±0.62)g.L-1、(3.95±1.42)1-1mmol.L-1、(12.06±2.59)mPa.s-1、(1.73±0.46)mPa.s-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间血清C-肽、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指标,临床应密切观察DR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血糖 血脂 血液流变学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国林 王希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1-462,共2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并与30名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并与30名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gG,补体C3低于正常对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IgG低于正常对照;而血清IgA、IgM、C4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脊液IgA、IgM、C3、C4由于含量低于该方法的检测下限,未作比较。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体液 免疫功能 血清 脑脊液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鲁广建 宋志善 +1 位作者 张群妹 李平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6-1229,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的表达情况,以明确其与BAL预后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相关抗原,所用单克隆抗体B淋巴细胞系列为CD10,CD19和CD34;T淋巴细胞系列为CD2,CD3和...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的表达情况,以明确其与BAL预后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相关抗原,所用单克隆抗体B淋巴细胞系列为CD10,CD19和CD34;T淋巴细胞系列为CD2,CD3和CD5;髓系为MPO,CD13和CD33,最终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9例(4.2%)被诊断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其中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共同表达6例(66.7%),髓系和T淋巴细胞系共同表达3例(33.3%)。4例CD34表达阳性(44.4%)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表现出显着较高的CD34抗原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较差,CD34阳性表达可能与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 免疫分型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基因型HBV较B基因型HBV易引起肝炎慢性化的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国戗 牛菊霞 贾安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HBVC基因型较B基因型易引起肝炎慢性化的机制。方法从GenBank分别下载C基因型和B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即HBsAg),用CLustalW2.0生物软件分别比较C基因型和B基因型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用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同基因型... 目的探讨HBVC基因型较B基因型易引起肝炎慢性化的机制。方法从GenBank分别下载C基因型和B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即HBsAg),用CLustalW2.0生物软件分别比较C基因型和B基因型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用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同基因型不同的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T细胞表位的差异。结果通过分别比较C基因型和B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C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为(90~100)%,B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为(94~100)%;同基因型不同的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T细胞表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C基因型小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之间较大的变异和同基因型不同的小S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T细胞表位的差异可能是HBVC基因型较B基因型易引起肝炎慢性化的原因或部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基因型 T细胞表位 小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介导蜕皮甾酮对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郭长磊 吕风华 王国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42-1646,共5页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DS)如何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方法:大鼠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正常心肌细胞;H_2O_2组,不同浓度H_2O_2(1×10^(-3)、1×10^(-4)、1×10^(...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DS)如何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方法:大鼠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正常心肌细胞;H_2O_2组,不同浓度H_2O_2(1×10^(-3)、1×10^(-4)、1×10^(-5)mol/L)诱导损伤细胞;EDS组,在H_2O_2组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的EDS(25、50、100μmol/L)处理。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实验各组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4、caspase-7、caspase-12、GRP78和CHOP的蛋白水平,同时检测各组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_2O_2组的细胞活力减弱,凋亡率升高,MOD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GRP78和CHOP的表达升高(均P<0.05)。H_2O_2组加入EDS处理后,细胞活力提升,凋亡率下降,MOD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GRP78和CHOP的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通过抑制内质网的应激过程,蜕皮甾酮能减轻H_2O_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蜕皮甾酮 心肌细胞 H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H5N1型)血凝素(HA)T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国戗 罗予 陈三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42-743,共2页
目的:应用免疫信息学的方法寻找不同来源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共同抗原决定簇,为发展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表位疫苗打基础。方法:从GeneBank下载不同来源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氨基酸序列,先使用Clustal W1.83生物软... 目的:应用免疫信息学的方法寻找不同来源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共同抗原决定簇,为发展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表位疫苗打基础。方法:从GeneBank下载不同来源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氨基酸序列,先使用Clustal W1.83生物软件对这些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然后使用SYFPEITHI生物学软件分析不同来源氨基酸序列的MHCⅠ类分子提呈的抗原肽(抗原决定簇),最后寻找共同的、且和MHCⅠ类分子结合比较强的抗原肽。结果:不同来源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他们之间也有一些相同的、并且和MHCⅠ类分子结合比较强的抗原肽。结论:利用这些相同的、并且和MHCⅠ类分子结合比较强的抗原肽有可能发展H5N1型禽流感病毒表位疫苗,用来预防H5N1型禽流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免疫信息学 血凝素 MHCⅠ 表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前驱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彦轩 贾安奎 +2 位作者 郭盛菊 石太新 尚好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了解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前驱期(早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快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被金标准(快速Mtb培养)确诊未经抗结核治疗的117例前驱期结脑组患儿和排除结脑的30例对... 目的了解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前驱期(早期)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快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被金标准(快速Mtb培养)确诊未经抗结核治疗的117例前驱期结脑组患儿和排除结脑的30例对照组患儿脑脊液标本,数字表法随机编号进行FQ-PCR检测Mtb DNA,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等统计指标并进行分析;治疗3周后结脑组盲法行培养和FQ-PCR检测,计算二者阳性检出率;随访出院时两种方法检测为阴性的结脑组患儿2年后各自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诊患儿FQ-PCR检测结果与金标准比较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为100.0%(117/117)、96.7%(29/30)、99.3%(146/147),诊断指数达196.7%,经卡方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相关性分析r=0.9790,两种方法间有相关性(χ2=140.9,P=0.000)。结脑组治疗3周后培养法和FQ-PCR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35%(32/117)和58.12%(68/1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3,P=0.000);随访结脑组患儿出院时两种方法检测阴性2年后复发结果为:78例培养法阴性患儿复发7例(8.97%),69例FQ-PCR检测阴性患儿未见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36,P=0.0306)。结论FQ-PCR检测脑脊液TB-DNA,准确、简便、快速,有助于早期诊断结脑,对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比培养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聚合酶链反应 脑脊髓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膜对Th17免疫细胞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国戗 王小方 +5 位作者 汪磊 张华丽 仲华 潘亚晶 张磊 娄婷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细菌生物膜对感染机体Th17细胞的刺激作用。方法:将临床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分离到的细菌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健康人群和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以及非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的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率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生物膜... 目的:探讨细菌生物膜对感染机体Th17细胞的刺激作用。方法:将临床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分离到的细菌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健康人群和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以及非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的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率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的肺泡灌洗液中Th17细胞表达率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数据的差异。结果: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和非生物膜细菌感染人群以及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率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分别是:(0.59±0.18)%和(108.8±20.5)pg/ml、(0.58±0.18)%和(100.1±20.7)pg/ml、(0.55±0.17)%和(100.0±21.4)pg/ml,相互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膜感染人群肺泡灌洗液中Th17细胞表达率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分别是(1.37±0.34)%和(157.4±30.8)pg/ml,非生物膜感染人群肺泡灌洗液中Th17细胞表达率和IL-17细胞因子水平分别是(1.11±0.21)%和(136.2±24.3)mg/ml,相互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细菌生物膜能够引起机体感染局部Th17细胞表达增高以及IL-17细胞因子升高,这可能是生物膜引起感染慢性化损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细菌 TH17细胞 生物膜 IL-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对军团菌肺炎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裴利宏 王朝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40-3742,共3页
目的:评价血清铁蛋白在军团菌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12月疑似肺部感然的患者80例,最后经诊治后分为典型细菌性病原体所致肺炎组、军团菌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以及其他病原体肺炎组(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记... 目的:评价血清铁蛋白在军团菌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12月疑似肺部感然的患者80例,最后经诊治后分为典型细菌性病原体所致肺炎组、军团菌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以及其他病原体肺炎组(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记录各组患者的外周血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痰细菌培养、血培养等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APACHEⅡ评分。铁蛋白的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结果:典型细菌性病原体所致肺炎组、军团菌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以及其他病原体肺炎组铁蛋白水平分别为335(246~592)、1086(399~2513)、192(166~297)、189(147~28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898,P<0.01);两两比较显示,军团菌肺炎组铁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典型细菌性病原体所致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以及其他病原体肺炎组(U值分别为0、18.000、81.000、20.000,P<0.01)。对诊断为军团菌肺炎组的铁蛋白和APACHEⅡ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r为0.599。取400ng/mL为临界值,铁蛋白诊断军团菌肺炎的敏感性为70.3%,特异性为63.3%;而临界值为600ng/mL时,敏感度为66.9%,特异度为100.0%,诊断正确率为66.9%。结论:血清铁蛋白在军团菌肺炎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团菌肺炎 血清铁蛋白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稳杆菌的分离情况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国戗 邢善霞 傅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960-3962,共3页
目的:探讨我院2008-2010年短稳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短稳杆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WHONET5.5软件,对我院近三年短稳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0年短稳杆菌的感染率虽然没有上升,但是它的耐药性... 目的:探讨我院2008-2010年短稳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短稳杆菌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WHONET5.5软件,对我院近三年短稳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0年短稳杆菌的感染率虽然没有上升,但是它的耐药性却连续三年增强,特别是对对氨基糖甙类(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β-内酰胺类(安曲南)的耐药性大幅增强,2010年对上述药物的耐药性基本都超过了70%;相对而言,对左旋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相对较为敏感,最高的耐药率只有33.3%,但是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强,耐药率从13.3%上升至33.3%;痰液标本是短稳杆菌的重要来源,73.4%的短稳杆菌来源于患者的痰标本,在所有的送检痰标本中短稳杆菌的分离率为0.56%;短稳杆菌主要分离自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的科室主要分布于小儿内科11例、呼吸内科12例、感染科4例、监护室4例、神经内科4例、血液病科4例,其余科室分有很少。结论:短稳杆菌三年来感染率虽然没有增加,但耐药性却又大幅度的提高,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这种现象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稳杆菌 感染率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抗原Mannan-TTC的制备及免疫原性分析
15
作者 王凡平 王明永 +9 位作者 赵东方 马淑君 余文发 杜继英 丁肖华 朱琳琳 谭静 赵永新 毛光兰 申家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制备高免疫原性的模式抗原Mannan-TTC,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将甘露聚糖(Mannan)与破伤风毒素C片段(TTC)蛋白进行化学交联,SDS-PAGE分析交联产物。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负载Mannan-TT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WST-1和ELIS... 目的:制备高免疫原性的模式抗原Mannan-TTC,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将甘露聚糖(Mannan)与破伤风毒素C片段(TTC)蛋白进行化学交联,SDS-PAGE分析交联产物。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负载Mannan-TT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WST-1和ELISA检测TTC特异性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泌IFN-γ的能力;小鼠免疫后,用ELISA检测TTC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成功交联Mannan与TTC,获得模式抗原Mannan-TTC。该交联产物能通过活化树突状细胞(DC),不仅增强了对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而且显著增强TTC抗原特异性的CD4+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IFN-γ。动物免疫实验则显示,该交联产物能刺激小鼠免疫细胞产生TTC抗原特异性的抗体,但与单纯TTC抗原刺激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所获Mannan-TTC抗原免疫原性好,能显著增强细胞免疫应答,为研究体内外抗原提呈、免疫应答提供了良好的模式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 免疫原性 模式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及意义
16
作者 王国戗 牛菊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HBV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差异及差异的意义。方法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NCBI)搜索不同基因型HBV的全HBx蛋白氨基酸序列(154aa),使用生物信息软件Clustalw2.0对搜索到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找出不同基因型HBV的HBx蛋白氨...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HBV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差异及差异的意义。方法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NCBI)搜索不同基因型HBV的全HBx蛋白氨基酸序列(154aa),使用生物信息软件Clustalw2.0对搜索到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找出不同基因型HBV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差异及可能的差异规律,并分析差异的意义。结果 1.不同基因型HBV的HBx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73%~100%;2.HBV的各基因型(B、C、D、F、A、H)同型间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7%~99%、88%~96%、87%~99%、86%~96%、96%~98%、99%~100%;3.在HBx蛋白A区(1~20aa)第5位和第12位的氨基酸在各基因型变异较大,其余位置的氨基酸很保守,很少发生变异。在HBx蛋白的B区(21~57aa)的氨基酸变异较大,即使在同一基因型别内部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异,变异没有规律,呈现出了随机突变的特点。在C区(58~84aa)的氨基酸比较保守,除3个H型HBx的第60位氨基酸为A(丙氨酸)外,其余HBx蛋白的第60位氨基酸均为V(颉氨酸),第60位以外的氨基酸很少突变。HBx蛋白D区的氨基酸(85~119aa)变异较大,并且变异呈现随机突变的特点。在HBx蛋白的E区(120~140aa)的氨基酸变异比较大的位置是130/131位置的氨基酸,其余位置的氨基酸较少发生变异,不同基因型130/131位置的氨基酸变异率是不一致的。在HBx蛋白F区(141~154aa)中,150~154aa区域的氨基酸比较保守,各基因型之间无变异,其余位点变异较大,没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不同基因型的HBV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低于同种基因型HBV的HBx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即使在比较保守的HBx蛋白区域也存在变异较大的氨基酸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病毒蛋白质类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德里金属β-酰胺酶基因特征
17
作者 王国戗 牛菊霞 邢善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5-547,共3页
目的:研究新德里金属β-酰胺酶(NDM-1)基因的特征,分析其可能的来源。方法:在美国生物信息中心(NCBI)检索NDM-1基因,使用Blast生物学软件对检索到的基因与GenBank进行比对。使用ClustalW2.0生物学软件,对5条NDM-1基因和30条各亚型β-内... 目的:研究新德里金属β-酰胺酶(NDM-1)基因的特征,分析其可能的来源。方法:在美国生物信息中心(NCBI)检索NDM-1基因,使用Blast生物学软件对检索到的基因与GenBank进行比对。使用ClustalW2.0生物学软件,对5条NDM-1基因和30条各亚型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多序列比较。结果:在NCBI中检索到3条NDM-1基因,与GenBank比较后共发现9条基因序列与NDM-1基因同源性较高,其中2条为两株海洋细菌的部分基因序列(同源性达69%和70%)。选择5条NDM-1基因与30条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多序列比较,同源性均很低,在基因进化树上NDM-1基因与β-内酰胺酶基因位于不同分枝。结论:NDM-1基因并非来源于β-内酰胺酶基因,NDM-1基因可能与两株海洋细菌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德里金属β-酰胺酶 超级细菌 基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及其在食物储藏与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悦 李燕 +2 位作者 王小方 汪磊 焦路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6,共8页
抗菌肽是抵抗外源病原微生物的天然免疫小分子多肽,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具有广谱抗菌、可抑制多重耐药菌的繁殖、活性稳定、免疫原性低、绿色无公害等优点,在食物储藏与保鲜中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对抗菌肽的功能、制备方法、抗菌机... 抗菌肽是抵抗外源病原微生物的天然免疫小分子多肽,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具有广谱抗菌、可抑制多重耐药菌的繁殖、活性稳定、免疫原性低、绿色无公害等优点,在食物储藏与保鲜中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对抗菌肽的功能、制备方法、抗菌机制及其在食品储藏和保鲜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发展有针对性的新型食物保鲜剂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细胞膜 食品储藏 食品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癌细胞HepG2干细胞特性及表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金金 张海光 +3 位作者 崔非非 汪磊 莫清江 焦路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对肝癌细胞HepG2干细胞特性及表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肝癌细胞HepG2脂质体转染过表达HIF-1α的质粒作为实验组,转染pcDNA3.1空质粒作为对照组,单独HepG2细胞为HepG2组。实时荧光...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对肝癌细胞HepG2干细胞特性及表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肝癌细胞HepG2脂质体转染过表达HIF-1α的质粒作为实验组,转染pcDNA3.1空质粒作为对照组,单独HepG2细胞为HepG2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F-1α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133表达。不同浓度表阿霉素(0、6.25、12.5、25、50μmol/L)作用3组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阿霉素(50μmol/L)处理后细胞凋亡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相较于HepG2组及对照组,实验组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HIF-1α蛋白高表达。HepG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的CD133比例分别为0.040%±0.003%、0.030%±0.010%、20.110%±0.600%,实验组的CD133阳性率显著高于HepG2组和对照组(P值均<0.001)。表阿霉素浓度为25、50μmol/L时,HepG2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活性明显受到抑制,显著低于实验组(P值均<0.05)。50μmol/L表阿霉素作用48 h后,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67.9%±2.5%)较HepG2组(93.6%±1.5%)和对照组(93.0%±1.2%)明显降低(P值均<0.001)。结论过表达HIF-1α的质粒成功转染至HepG2细胞,HIF-1α可提高肝癌细胞干细胞比例使其对表阿霉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表柔比星 干细胞 抗药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