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烟和细胞色素P4501A1-Msp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郭李柯 张超贤 +1 位作者 史淑敏 郭晓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吸烟和细胞色素P450(CYP)1A1-Msp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300例口腔癌患者(病例组)及300例非癌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 目的探讨吸烟和细胞色素P450(CYP)1A1-Msp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T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300例口腔癌患者(病例组)及300例非癌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Ⅰ相代谢酶CYP1A1-MspⅠ和Ⅱ相代谢酶GSTT1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吸烟和2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CYP1A1-MspⅠ突变纯合型(m2/m2)和GSTT1基因缺陷型[GSTT1(-)]的频率分布分别为38.33%、69.33%,而对照组的频率分布分别为21.00%、44.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P1A1-MspⅠ(m2/m2)者患口腔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2.34,95%CI为1.76~4.07)。GSTT1(-)者患口腔癌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2.84,95%CI为1.98~4.54)。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CYP1A1-MspⅠ(m2/m2)/GSTT1(-)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0.67%和6.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P1A1-MspⅠ(m2/m2)/GSTT1(-)者患口腔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8.27,95%CI为3.63~11.29)。病例组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吸烟率(OR=2.71,95%CI为1.31~4.52,P〈0.01),CYP1A1-MspⅠ(m2/m2)及GSTT1(-)与吸烟有协同作用(OR=25.00,95%CI为11.87~35.64)。结论 CYP1A1-MspⅠ(m2/m2)和GSTT1(-)是口腔癌的易感因素,吸烟与口腔癌的易感性也有关,CYP1A1-MspⅠ(m2/m2)和GSTT1(-)与吸烟在口腔癌的发生上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细胞色素P4501A1-MspⅠ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 多态现象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汉族人群中19项遗传性状特征的分布及法医学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祁英杰 杨彩玲 +5 位作者 黄艳梅 李征辉 马亚磊 倪天军 韩金红 高黎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调查河南汉族人群19项遗传性状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河南汉族人群1 010个无关个体,对前额发际、发旋、发式、达尔文结节、耳垂、耳垢、眼睑、鼻尖、卷舌、翻舌、三叶舌和尖舌12... 目的:调查河南汉族人群19项遗传性状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河南汉族人群1 010个无关个体,对前额发际、发旋、发式、达尔文结节、耳垂、耳垢、眼睑、鼻尖、卷舌、翻舌、三叶舌和尖舌12项头面部遗传性状,拇指关节、中指被毛、小指弯曲、利手、扣手、交叉臂和叠腿7项躯干部遗传性状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项遗传性状中,前额发际、达尔文结节、眼睑、尖舌、三叶舌和扣手6项在男女间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8、5.493、7.264、5.298、7.769和5.144,P均<0.05)。在1 010个河南汉族无关个体中,19项遗传性状构成的表型组合共有938种,其中仅出现1次的有885种(87.62%);匹配概率为0.001 2,个人识别率达0.998 8。结论:河南汉族人群中19项遗传性状的表型组合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在法医学个人识别等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汉族 遗传性状 个人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酒和细胞外超氧化物岐化酶、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史淑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饮酒和细胞外超氧化物岐化酶(EC-SOD)、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病例组)及750例非癌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采用聚... 目的探讨饮酒和细胞外超氧化物岐化酶(EC-SOD)、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病例组)及750例非癌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EC-SOD和ALDH2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EC-SOD(C/G)和ALDH2变异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27%、69.47%,对照组则为21.07%、44.4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SOD(C/G)患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2.32),ALDH2变异基因型的患病风险也显著增加(OR=2.85)。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EC-SOD(C/G)/ALDH2变异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0.67%和6.8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SOD(C/G)/ALDH2变异基因型患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显著增加(OR=8.13)。病例组的饮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2.70),EC-SOD(C/G)及ALDH2变异基因型与饮酒有协同作用(OR=25.00)。结论 ECSOD及ALDH2变异基因型和饮酒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易患因素,三者联合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外超氧化物岐化酶 乙醛脱氢酶2 多态现象 饮酒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PARγ2基因Pro12Ala、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2 位作者 张利利 李光艳 常廷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51-1559,共9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12Al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12Al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7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FHC)患者各750例,以7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Pro12Ala和Pro198Leu多态性。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受检者H. pylori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PM)以判断H. pylori感染情况;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估算PPARγ2基因Pro12Ala和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和H. pylori感染与NAFLD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并分析Pro12Ala、Pro198Leu多态性与H. 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 Pro12Ala(PA)、Pro12Ala(AA)、Pro198Leu(PL)和Pro198Leu(LL)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均显著增加(OR分别为5. 7324、5. 973 2、6. 360 5、6. 165 7,P值均<0. 01)。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在Pro12Ala(PA)和Pro198Leu(PL)之间、Pro12Ala(PA)和Pro198Le(LL)之间、Pro12Ala(AA)和Pro198Leu(PL)及Pro12Ala(AA)和Pro198Leu(LL)之间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γ值均> 1)。100≤DPM <500和DPM≥500的H. pylori感染者患NAFLD的风险性均明显增高(ORNAFL=2. 064 1,ORNASH=4. 448 5,ORNAFHC=10.969 5;ORNAFL=3. 130 5,ORNASH=8. 024 6,ORNAFHC=21. 461 4),而DPM≥500的H. pylori感染者患NAFLD的风险性则又明显高于100≤DPM <500的H. pylori感染者(P <0. 01)。H. pylori感染与Pro12Ala(PA)、Pro12Ala(AA)、Pro198Leu(PL)和Pro198Leu(LL)基因型均有正向交互作用(γ值均>1)。结论携带Pro12Ala(PA)、Pro12Ala(AA)、Pro198Leu(PL)和Pro198Leu(LL)基因型的个体属NAFLD高危险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 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促进了NAFLD的发生、发展,应当采取根除H. pylori或调控基因表达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NAFLD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幽门螺杆菌 PPARΓ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多态现象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与上颌后牙的位置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5
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3 位作者 刘恒兴 李敏 窦文广 马会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为上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新鲜上颌骨标本10例20侧、成人全牙上颌骨标本18例36侧和20名全牙志愿者,分别暴露出上颌窦粘膜、上颌窦与上颌后牙牙根和CT连续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观察上颌窦的形态及其下... 目的为上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新鲜上颌骨标本10例20侧、成人全牙上颌骨标本18例36侧和20名全牙志愿者,分别暴露出上颌窦粘膜、上颌窦与上颌后牙牙根和CT连续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观察上颌窦的形态及其下壁的骨性和粘膜结构,用游标卡尺和CT三维重建工作站分别测量上颌后牙牙根至上颌窦下壁的距离。结果上颌窦呈三边形或四边形的锥体形腔隙,其下壁常有凸起的骨隔和粘膜隔。上颌磨牙的近中颊根至上颌窦的距离均较舌根、远中颊根近,由近及远依次为近中颊根、舌根和远中颊根。在标本及影像上的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至上颌窦下壁的距离分别为(9.30±2.64)mm和(9.50±2.72)mm、(4.50±1.98)mm和(4.60±1.95)mm、(2.02±0.91)mm和(2.18±0.96)mm、(2.06±1.04)mm和(2.26±1.20)mm、(3.74±1.73)mm和(3.82±1.84)mm。结论(1)上颌后牙至上颌窦的距离以第1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2)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误入上颌窦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上颌牙槽突 上颌后牙 牙种植术 CT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1195G/A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9Ala/Val基因多态性与高脂饮食的交互作用及其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郭晓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1195G/A(COX-2-1195G/A)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9Ala/Val(Mn SOD9Ala/Val)基因多态性与高脂饮食的交互作用及其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50例UC患者及7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1195G/A(COX-2-1195G/A)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9Ala/Val(Mn SOD9Ala/Val)基因多态性与高脂饮食的交互作用及其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50例UC患者及7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COX-2-1195G/A和Mn SOD9Ala/Val基因多态性。结果 UC组和对照组COX-2-1195G/A(A/A)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9.07%和21.20%,Mn SOD9Ala/Val(V/V)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0.13%和2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OX-2-1195G/A(A/A)基因型(OR=3.5808,95%CI=1.8062-5.3478)和Mn SOD9Ala/Val(V/V)基因型(OR=3.4828,95%CI=1.9137-5.5496)者患UC的风险均显著增加。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结果显示,COX-2-1195G/A(A/A)/Mn SOD9Ala/Val(V/V)基因型者在U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0.67%和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1195G/A(A/A)/Mn SOD9Ala/Val(V/V)基因型者患UC的风险显著增加(OR=7.5655,95%CI=4.1849-11.2037)。UC组高脂饮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9.73%比20.13%,P〈0.01),高脂饮食与COX-2-1195G/A(A/A)(γ=11.81821)和Mn SOD9Ala/Val(V/V)(γ=9.0107)基因型均有交互作用。结论 COX-2-1195G/A(A/A)和MnSOD9Ala/Val(V/V)基因型及高脂饮食是UC的易患因素,基因多态性与高脂饮食的交互作用增加了UC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环氧合酶-2-1195G/A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9Ala/Val 多态现象 高脂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及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秦咏梅 李光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9-366,共8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EC-SOD)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以及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EC-SOD)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以及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NAFLD患者600例,以6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和生活习惯方面无明显差异。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PCR检测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91G/A和EC-SOD基因多态性。14C-尿素呼气试验法(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检测受检者H.Pylori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isntegration per minute,DPM)以判断H.Pylori感染情况;分析Pro12Ala,EC-SOD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11391G/A(AA)基因型和EC-SOD(CG+G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分别为50.67%和50.33%,在对照组分别为23.83%和24.17%,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91G/A:P=0.0051;EC-SOD:P=0.0057)。–11391G/A(AA)基因型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3.2822,95%CI:1.9170-5.2039)。EC-SOD(CG+GG)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3.1800,95%CI:1.7974-5.2391)。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11391G/A(AA)/EC-SOD(CG+GG)基因型者在NAFLD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50%和5.83%,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9)。–11391G/A(AA)/EC-SOD(CG+GG)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10.3190,95%CI:8.1869-20.5102)。病例组的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Pylori感染率(OR=3.1667,95%CI:1.9139-5.7443,P=0.0062),H.Pylori感染与–11391G/A(AA)和EC-SOD(CG+GG)基因型均有交互作用(–11391G/A:γ=1.8532,EC-SOD:γ=1.7899)。结论:携带–11391G/A(AA)和EC-SOD(CG+GG)基因型的个体属NAFLD高危险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促进了NAFLD的发生、发展,应当采取根除H.Pylori或调控基因表达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NAFLD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联素基因启动子 –11391G/A 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 多态性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TLR4基因G11367C、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侯文根 秦咏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523,共9页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TLR4基因G11367C、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IOIA)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IOIA患者160例,以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TLR4基因G11367C、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IOIA)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IOIA患者160例,以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和生活习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TLR4基因G11367C和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14)C-UBT)检测受检者,H.Pylori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PM)以判断H.Pylori感染情况。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估算G11367C、His72Tyr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与LSCC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并分析G11367C、His72Tyr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G11367C(GC)、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频率分布在IOIA组分别为70.62%、35.00%和36.25%,在对照组分别为28.12%、13.12%和13.75%,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均<0.01)。G11367C(GC)基因型者患IOIA的风险均显著增加(OR=6.1442),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者患IOIA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6.7773,OR=6.4737)。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G11367C(GC)/His72Tyr(TT)基因型者频率在IOIA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63%和3.75%,经χ~2检验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G11367C(GC)/His72Tyr(TT)基因型者患IOIA的风险显著增加(OR=39.5731),G11367C(GC)和His72Tyr(TT)基因型在IOIA发生、发展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γ_2=2.0887,γ_3=1.9856),另外G11367C(GC)和His72Tyr(HT)之间也存在正向交互作用(γ>1)。100≤DPM<500和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频率分布在IOIA组分别为28.75%和40.63%,在对照组分别为15.63%和11.87%,上述H.Pylori感染状况频率在IOIA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100≤DPM<500和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患IOIA的风险性均明显增高(OR=4.4463;OR=8.0238),而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患LSCC的风险性则又明显高于100≤DPM<500的H.Pylori感染者(P<0.01)。H.Pylori感染与G11367C(GC)、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与均有正向交互作用(γ均大于1)。结论携带G11367C(GC)、His72Tyr(HT)和His72Tyr(TT)基因型的个体属IOIA高危险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促进了IOIA的发生、发展,应当采取根除H.Pylor或调控基因表达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IOIA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IOIA) TLR4基因G11367C 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 胃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 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基因启动子-308G/A与PPAR-γ2基因-C34G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急性胰腺炎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2 位作者 张利利 秦咏梅 常廷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2,87,共8页
目的探讨TNF-α基因启动子-308G/A与PPAR-γ2基因-C34G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急性胰腺炎(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轻度AP(MAP)、中度AP(MSAP)和重度AP(SAP)患者各150例,以4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 目的探讨TNF-α基因启动子-308G/A与PPAR-γ2基因-C34G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急性胰腺炎(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轻度AP(MAP)、中度AP(MSAP)和重度AP(SAP)患者各150例,以4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TNF-α基因启动子-308G/A和PPAR-γ2基因-C34G多态性,并用DNA直接测序法验证结果。结果 -308G/A(GA)、-308G/A(AA)、-C34G(CG)和-C34G(G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MAP组分别为24.00%、26.67%、24.00%、26.00%,在MSAP组分别为34.67%、36.67%、34.00%、36.67%,在SAP组分别为42.00%、46.00%、43.33%、46.00%,在对照组分别为14.44%、14.22%、12.89%、14.67%,基因型频率在MAP组、MSAP组、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308G/A(GA)和-308G/A(AA)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均显著增加(ORMAP=2.526 5,ORMSAP=6.182 5,ORSAP=17.876 0;ORMAP=2.570 0,ORMSAP=6.401 8,ORSAP=18.903 4),-C34G(CG)和-C34G(GG)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MAP=2.668 4,ORMSAP=6.776 9,ORSAP=22.207 2;ORMAP=2.633 8,ORMSAP=6.472 5,ORSAP=21.570 2)。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308G/A(AA)/-C34G(GG)基因型在MAP组、MSAP组、SAP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33%、13.33%、20.67%和2.00%,经χ2检验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308G/A(AA)/-C34G(GG)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显著增加(ORMAP=7.284 2,ORMSAP=41.296 1,ORSAP=363.973 6),-308G/A(AA)与-C34G(GG)基因型在AP发生、发展中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γ2MAP=2.114 2,γ4MAP=2.080 0,γ2MSAP=2.108 7,γ4MSAP=2.050 6,γ2SAP=2.138 8,γ4SAP=2.000 1),另外在-308G/A(GA)和-C34G(GG)之间、-308G/A(GA)和-C34G(CG)之间及-308G/A(AA)和-C34G(CG)之间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γ均>1)。结论携带-308G/A(GA)、-308G/A(AA)、-C34G(CG)和-C34G(GG)基因型的个体属AP高危险人群,基因型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促进了AP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TNF-α基因启动子-308G/A 核转录因子PPAR-γ2基因-C34G 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与IκB-α Hae Ⅲ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急性胰腺炎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秦咏梅 李光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2-281,共10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与NF-κB抑制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IκB)-αHae III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新乡...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与NF-κB抑制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IκB)-αHae III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AP患者450例(AP组),AP组又分为轻度AP组(MAP亚组)、中度AP组(MSAP亚组)和重度AP组(SAP亚组)各150例,以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技术检测TLR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和IκB-αHae III多态性。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估算G11367C和IκB-αHae III多态性与AP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并分析G11367C与IκB-αHae III多态性的交互作用。结果:G11367C(GC),IκB-αHae III(AG)和IκB-αHae III(GG)基因型频率AP组的分布分别为69.56%,33.78%和36.22%;MAP亚组分别为49.33%,24.67%和26.00%;MSAP亚组分别为70.67%,34.67%和36.67%;SAP亚组分别为88.67%,42.00%和46.00%;对照组分别为26.67%,14.00%和14.67%;上述基因型频率在AP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各AP亚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G11367C(GC)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均显著增加(ORAP=6.2828,ORMAP=2.6776,ORMSAP=6.6250,ORSAP=21.5147),IκB-αHae III(AG)和IκB-αHae III(GG)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分别ORAP=5.7369,ORMAP=2.5277,ORMSAP=6.1824,ORSAP=17.85751;ORAP=5.8724,ORMAP=2.5902,ORMSAP=6.4027,ORSAP=18.9022)。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G11367C(GC)/IκB-αHae III(GG)基因型者频率在AP组、MAP亚组、MSAP亚组、SAP亚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6.44%,12.67%,26.00%,40.67%和4.00%,AP与对照组之间以及各AP亚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G11367C(GC)/IκB-αHae III(GG)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显著增加(ORAP=30.1314,ORMAP=6.7612,ORMSAP=39.5000,ORSAP=401.5833),G11367C(GC)与IκB-αHae III(GG)基因型在AP发生、发展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均γ>1),另外在G11367C(GC)和IκB-αHae III(AG)之间也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均γ>1)。结论:携带G11367C(GC),IκB-αHae III(AG)和IκB-αHae III(GG)基因型的个体属AP高危险人群,基因型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促进了AP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Toll样受体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αHae III 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2基因-C34G、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交互作用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张利利 韩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38-1649,共12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2(PPAR-γ2)基因-C34G、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2(PPAR-γ2)基因-C34G、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ESCCBroderⅠ级、BroderⅡ级和BroderⅢ级患者各200例,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RFLP检测PPAR-γ2基因-C34G和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多态性。采用14C-UBT检测受检者H.Pylori与14C结合的每分钟衰变数(DPM)以判断H.Pylori感染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C34G、-C242T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C34G(CG)和-C34G(GG)基因型者患ESCC的风险均显著增加,-C242T(CT)和-C242T(TT)基因型者患ESCC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C34G(GG)和-C242T(TT)基因型在ESCC发生、发展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另外在-C34G(CG)和-C242T(TT)之间、-C34G(CG)和-C242T(CT)之间及-C34G(GG)和-C242T(CT)之间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γ均大于1)。H.Pylori感染者患ESCC的风险性均明显增高。H.Pylori感染与-C34G(CG)、-C34G(GG)、-C242T(CT)和-C242T(TT)基因型与均有正向交互作用(γ均大于1)。结论携带-C34G(CG)、-C34G(GG)、-C242T(CT)和-C242T(TT)基因型的个体属ESCC高危险人群,这些基因型和H.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促进了ESCC的发生、发展,应当采取根除H.Pylori或调控基因表达的措施以达到有效预防LSCC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2基因-C34G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C242T 幽门螺杆菌 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1-抗胰蛋白酶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秦咏梅 李光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34,共9页
目的:探讨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ypsin,α1-AT)基因第5外显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基因T287C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7... 目的:探讨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ypsin,α1-AT)基因第5外显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基因T287C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大肠癌TNMⅠ、Ⅱ、Ⅲ和Ⅳ期患者各180例,以180例TNM 0期患者作为对照组,用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两基因的多态性,以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分析样本的群体代表性,以Khoury和Wagener模型分析两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α1-AT和TFPI蛋白表达,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分别检测α1-AT和TFPI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SW480细胞胰蛋白酶、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eated receptor 2,PAR-2)表达水平。结果:α1-AT(MZ)、α1-AT(ZZ)、TFPI(TC)和TFPI(CC)基因型者大肠癌侵袭与转移的风险均显著增加,且在α1-AT(MZ)和TFPI(TC)之间、α1-AT(MZ)和TFPI(CC)之间、α1-AT(ZZ)和TFPI(TC)及α1-AT(ZZ)和TFPI(CC)之间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均γ>1)。Ⅰ、Ⅱ、Ⅲ和Ⅳ期患者血清α1-AT(或TFPI)表达明显低于0期组,且Ⅰ、Ⅱ、Ⅲ和Ⅳ期患者之间血清α1-AT(或TFPI)表达也有明显差异(P<0.01)。同一组携带突变基因型个体的血清α1-AT(或TFPI)表达明显低于携带野生型个体(P<0.01)。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显示,α1-AT可明显抑制SW480细胞胰蛋白酶的表达,而TFPI则明显抑制TF表达,而两者均可明显降低细胞PAR-2的表达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α1-AT(MZ)、α1-AT(ZZ)、TFPI(TC)和TFPI(CC)基因型均是大肠癌侵袭与转移的高危因素,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增加了大肠癌侵袭与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α1-抗胰蛋白酶基因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 多态性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扶正理气合剂对大鼠肝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郭晓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8-383,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扶正理气合剂对大鼠肝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为5组。以二乙基亚硝胺(DEN)灌胃诱导大鼠肝癌模型,电针组造模同时给予电针足三里、关元、内关、三阴交、肝俞穴治疗,扶正理...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扶正理气合剂对大鼠肝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为5组。以二乙基亚硝胺(DEN)灌胃诱导大鼠肝癌模型,电针组造模同时给予电针足三里、关元、内关、三阴交、肝俞穴治疗,扶正理气合剂组给予扶正理气合剂灌胃,针药联合组则予上述电针和扶正理气合剂治疗,共16周。造模16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标本,肉眼及光镜下观察肿瘤生长和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NF-κB活性及微血管密度(MVD),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组织活性氧(ROS)、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LPO)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肿瘤生长和转移参数、ROS、LPO含量、NF-κB活性、TGF-β1 mRNA、VEGF mRNA、MVD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T-AOC、SOD、GSH-Px、CAT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的肿瘤生长和转移参数、ROS、LPO含量、NF-κB活性、TGF-β1mRNA、VEGF mRNA及MVD表达显著下降,而T-AOC、SOD、GSH-Px、CAT活性明显上升(P<0.01),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NF-κB活性与TGF-β1mRNA及VEGF mRNA呈正相关关系(r1=0.554,P<0.05;r2=0.572,P<0.05)。结论电针和扶正理气合剂均能显著降低实验性肝癌大鼠的NF-κB活性、TGF-β1mRNA及VEGF mRNA及MVD表达,从而降低肿瘤生长和转移参数,这与其清除自由基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扶正理气合剂 肝癌 自由基 核转录因子-κB活性 TGF-Β1 MRNA VEGF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NF-κB活性、NF-κB mRNA及TNF-α mRNA的表达及芪倍合剂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郭晓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观察芪倍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NF-κB活性、NF-κB mRNA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芪倍合剂小剂量治疗组[1.5 mL/(100 g.d)]、中剂量治疗... 目的观察芪倍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NF-κB活性、NF-κB mRNA及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芪倍合剂小剂量治疗组[1.5 mL/(100 g.d)]、中剂量治疗组[2.0 mL/(100 g.d)]、大剂量治疗组[2.5 mL/(100 g.d)]。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治疗组造模同时给予芪倍合剂灌肠,共4周。造模4周后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标本,光镜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对结肠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黏膜NF-κB活性,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 mRNA和TNF-α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病理评分、MDA含量、NF-κB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血清SOD、GSH-Px的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各组病理评分、MDA含量、NF-κB的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而血清SOD、GSH-Px的活性明显上升(P<0.05或P<0.01)。NF-κB的活性及TNF-α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70,P<0.05),各组NF-κB mRNA的表达均为阳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芪倍合剂能显著降低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NF-κB的活性、TNF-α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结肠组织损害程度,这与其抑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倍合剂 溃疡性结肠炎 脂质过氧化 核转录因子-κB活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P-1基因-2518A/G与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秦咏梅 李光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9-744,752,共7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2518A/G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及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NAFL、NASH、NAFH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60...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2518A/G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及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NAFL、NASH、NAFH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600例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了MCP-1基因-2518A/G和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性。【结果】-2518A/G(GG)基因型和Pro198Leu(LL)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49.67%和49.83%(NAFL组)、63.50%和63.50%(NASH组)、75.17%和75.50%(NAFHC组)及23.50%和23.33%(对照组),上述基因型频率在各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2518A/G(GG)基因型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NAFL=3.21;ORNASH=5.66;ORNAFHC=9.85)。Pro198Leu(LL)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NAFL=3.26;ORNASH=5.72;ORNAFHC=10.13)。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2518A/G(GG)/Pro198Leu(LL)基因型者在NAFL、NASH、NAFH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9.17%、53.17%、65.33%和12.17%,经χ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1)。-2518A/G(GG)/Pro198Leu(LL)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NAFL=5.30;ORNASH=10.91;ORNAFHC=23.92)。-2518A/G(GG)和Pro198Leu(LL)基因型有交互作用(γ1 NAFL=3.50,γ2 NAFL=3.37;γ1 NASH=4.79,γ2 NASH=4.72;γ1 NAFHC=6.19,γ2 NAFHC=5.90)。【结论】-2518A/G(GG和)Pro198Leu(LL)基因型均是NAFLD的易患因素,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增加了NAFLD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2518A/G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基因Pro198Leu 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平面导板结合方丝弓矫治前牙深覆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连本 郭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415,共2页
关键词 方丝弓矫治技术 固定平面导板 前牙 牙颌畸形 临床工作者 结合治疗 临床效果 不协调 疗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超贤 韩宇 郭李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2-896,909,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胃癌SGC7901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加入20mL的培养液(对照组)或20mL(50、100、150mol/L)黄芩素溶液处理细胞48h,细胞划痕试验检测不同剂量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胃癌SGC7901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加入20mL的培养液(对照组)或20mL(50、100、150mol/L)黄芩素溶液处理细胞48h,细胞划痕试验检测不同剂量黄芩素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黄芩素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比色法检测细胞胰蛋白酶活性,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活化的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PAR-2)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及侵袭的能力、胰蛋白酶活性、活化的PAR-2、MMP-2 mRNA及MMP-9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呈剂量依赖性。活化的PAR-2与MMP-2mRNA及MMP-9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64,P<0.05;r=0.581,P<0.05)。结论 PAR-2活性、MMP-2及MMP-9mRNA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活化的PAR-2可通过上调MMP-2及MMP-9 mRNA的表达而参与癌细胞迁移及侵袭,黄芩素能显著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PAR-2活性和MMP-2及MMP-9mRNA表达,从而降低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这与其抑制胰蛋白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人胃癌SGC7901细胞 迁移及侵袭 胰蛋白酶活性 蛋白酶激活受体-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锰超氧化物歧化酶9Ala/Val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郭晓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1,120,共7页
目的探讨吸烟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Trp64Arg、锰超氧化物歧化酶9Ala/Val(MnSOD9Ala/Val)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20例NAFLD患者及720例健康对照者... 目的探讨吸烟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Trp64Arg、锰超氧化物歧化酶9Ala/Val(MnSOD9Ala/Val)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20例NAFLD患者及7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β3-AR基因Trp64Arg和MnSOD9Ala/Val基因多态性。结果β3-AR基因Trp64Arg(A/A)基因型和MnSOD9Ala/Val(V/V)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39.4%、71.7%(病例组)和21.1%、43.3%(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Trp64Arg(A/A)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2.434,95%CI=1.816~4.075)。MnSOD9Ala/Val(V/V)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3.308,95%CI=1.913~4.509)。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Trp64Arg(A/A)/MnSOD9Ala/Val(V/V)基因型者在NAFLD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2.8%和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p64Arg(A/A)/MnSOD9Ala/Val(V/V)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9.753,95%CI=4.292~12.426)。病例组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623,95%CI=1.425~4.957),Trp64Arg(A/A)/MnSOD9Ala/Val(V/V)基因型与吸烟有协同作用(OR=33.764,95%CI=18.907~61.582)。结论 Trp64Arg(A/A)/MnSOD9Ala/Val(V/V)基因型和吸烟是NAFLD的易患因素,三者的联合在NAFLD的发生中起着协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9Ala/Val 多态现象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M-1基因K469E与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胃癌侵袭与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44-1450,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K469E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胃癌侵袭与转移的关系。方法:依据TNM分期,选择我院2009...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K469E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胃癌侵袭与转移的关系。方法:依据TNM分期,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4 500例,分为胃癌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及0期组各900例,各组在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和生活习惯方面无显著差异,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析了ICAM-1基因K469E和MCP-1基因-2518A/G多态性。结果:K469E(EE)基因型和-2518A/G(GG)基因型频率在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与0期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K469E(EE)基因型者胃癌侵袭与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2518A/G(GG)基因型者胃癌侵袭与转移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K469E(EE)/-2518A/G(GG)基因型者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与0期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K469E(EE)/-2518A/G(GG)基因型者胃癌侵袭与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K469E(EE)和-2518A/G(GG)基因型之间存在超相乘模型的交互作用。结论:K469E(EE)和-2518A/G(GG)基因型均是胃癌侵袭与转移的易患因素,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增加了胃癌侵袭与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结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9表达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0-598,共9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结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500例胃癌患者术前行胃镜和EUS检查并进行术前分期,同时运用ELISA法检测术前MMP-7和MMP-9血清水平,并与术...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结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500例胃癌患者术前行胃镜和EUS检查并进行术前分期,同时运用ELISA法检测术前MMP-7和MMP-9血清水平,并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结果】EUS对胃癌侵犯深度各期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T193.7%(92.2%)、T267.8%(65.6%)、T378.4%(80.6%)、T491.5%(90.5%),总准确率为80.2%,对淋巴结转移各期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N089.4%(80.8%)、N163.8%(74.1%)、N288.7%(92.6%)、N382.8%(73.9%),总准确率为83.0%,血清MMP-7和MMP-9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关系密切(P<0.05),联合EUS和MMP-7和MMP-9对对胃癌侵犯深度各期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T193.7%(92.2%)、T288.4%(93.9%)、T394.6%(92.5%)、T491.5%(90.5%),总准确率为92.4%,对淋巴结转移各期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N097.9%(97.9%)、N188.3%(93.3%)、N295.3%(94.4%)、N392.9%(90.2%),总准确率为94.0%,联合EUS和MMP-7和MMP-9对胃癌侵犯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EUS分期准确率。【结论】胃癌的病理分期与血清MMP-7和MMP-9表达密切相关,EUS联合术前检测MMP-7和MMP-9血清水平,有利于提高对胃癌浸润转移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胃癌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