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氧预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东亮 卢娜 +5 位作者 王宝英 魏林郁 杜爱林 李新娟 李成长 程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75-1077,1080,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对局部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低氧预适应(HP+I/R)组。用线穿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前12h将HP+I/R组大鼠放在8%低氧舱中...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对局部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低氧预适应(HP+I/R)组。用线穿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前12h将HP+I/R组大鼠放在8%低氧舱中完成低氧预适应。分别用免疫组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P53的表达和神经元凋亡,并进行神经体征观察。结果:缺血3h再灌注24h后HP+I/R组神经行为缺陷计分明显低于I/R组(P<0.05);HP+I/R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I/R组(P<0.05);HP+I/R组P53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低氧预适应可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陷和神经元凋亡。下调神经元中P53蛋白表达可能是低氧预适应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低氧预适应 凋亡 P53 神经功能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孕酮含量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晓娟 朱晓谦 +1 位作者 吴静 李东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9期674-675,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孕酮含量,了解孕酮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32例32眼为病变组,选取同期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30例30眼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孕酮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孕酮含量,了解孕酮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32例32眼为病变组,选取同期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30例30眼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孕酮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变组血清孕酮的含量为(0.41±0.15)μg.L-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13±0.12)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血清孕酮含量与视力的相关分析示,2者正相关(r=0.808,P<0.05),表明血清孕酮含量越低,视力损害越重。结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清中孕酮含量减少,对视神经的保护作用减弱,可能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自噬与自噬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璐 李娜 +1 位作者 王娇娇 李东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3-528,共6页
自噬(autophagy)作为细胞内物质代谢的重要方式,是亚细胞膜内的结构发生动态变化,也是溶酶体介导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降解的正常新陈代谢过程。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凋亡和自噬三种形式。在细胞平衡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中,通过自噬... 自噬(autophagy)作为细胞内物质代谢的重要方式,是亚细胞膜内的结构发生动态变化,也是溶酶体介导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降解的正常新陈代谢过程。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凋亡和自噬三种形式。在细胞平衡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中,通过自噬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使细胞自我更新,保持活力。自噬不足则细胞衰老,过度则出现程序性细胞死亡(apoptosis,凋亡)。自噬在维持细胞自身稳定,保护细胞和防止细胞死亡的同时,也在细胞死亡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自噬机制 神经干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酸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国红 郭直岳 +1 位作者 石松林 李祺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62-1266,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有效成分肉桂酸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肉桂酸处理MG-63细胞前后,台盼蓝拒染法进行活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变化;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VanGieson染色检测细胞Ⅰ型胶原表达;... 目的研究中药有效成分肉桂酸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肉桂酸处理MG-63细胞前后,台盼蓝拒染法进行活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变化;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VanGieson染色检测细胞Ⅰ型胶原表达;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骨结节形成;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骨粘素和骨钙蛋白表达。结果肉桂酸明显抑制MG-63细胞增殖,D7抑制率达54.94%±4.69%。周期分析结果显示,肉桂酸处理后G0/G1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光镜和电镜结果显示,肉桂酸处理组MG-63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呈现相应正常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肉桂酸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标志物Ⅰ型胶原、骨粘素和骨钙蛋白的表达与钙沉积以及典型骨结节的形成。结论肉桂酸可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酸 人骨肉瘤MG-63细胞 增殖 分化 骨肉瘤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源性硫化氢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2
5
作者 任彩丽 李东亮 +4 位作者 赵红岗 甄万里 王湜卿 候志慧 尹晓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时点内源性硫化氢(H2S)含量、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beta synthase,CBS)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取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时点内源性硫化氢(H2S)含量、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beta synthase,CBS)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取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I/R)12、24、48、72h及7d组,每组8只大鼠。应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I/R模型。采用全自动酶标仪(Bio-TEK ELx800,美国)测定各组大鼠双侧前脑皮质中H2S含量、CBS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BS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前脑皮质组织H2S含量分别为(12.5±1.3)和(11.7±1.4)nmol/g,CBS酶活性分别为(44.5±2.3)和(44.1±2.8)nmol.g-1.h-1,CBS mRNA灰度值为3.62±0.23和3.94±0.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12h组H2S含量为(18.3±1.2)nmol/g,CBS酶活性为(66.7±3.1)nmol.g-1.h-1,CBS mRNA灰度值为7.20±1.25;与假手术组比较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R24h组以上指标为(8.3±1)nmol/g、(30.8±3.5)nmol.g-1.h-1及0.90±0.16,与假手术组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R48、72h组以上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7d组CBS mRNA灰度值为5.19±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源性H2S在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呈动态变化,并可能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硫化氢 胱硫醚Β合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新娟 魏林郁 +4 位作者 李超堃 卢娜 王国红 赵红岗 李东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71-1275,共5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和硫氢化钠(NaHS)+I/R。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计算各组...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和硫氢化钠(NaHS)+I/R。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计算各组死亡率、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中P2X7受体蛋白表达。结果 NaHS+I/R组大鼠死亡率(27.27%)明显低于I/R组(42.86%),该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也明显低于I/R组(P<0.05),且脑梗死体积(21.88%±3.53%)明显低于I/R组(36.71%±3.73%)(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大脑皮质、海马CA1区P2X7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与I/R组相比,NaHS+I/R组大脑皮质、海马CA1区P2X7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H2S可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发挥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2X7受体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P2X7受体 TTC染色 大鼠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中HSP-70、Survivin蛋白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卢娜 李晓娟 +4 位作者 李成长 李东亮 崔鹏飞 侯宇宁 王寅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56-1859,1862,共5页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中学习记忆能力及HSP-70、存活素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6个亚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低氧预适应组(HP+I/R),应...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中学习记忆能力及HSP-70、存活素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6个亚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低氧预适应组(HP+I/R),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脑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存活素和应激蛋白HSP-70的表达情况;并通过Y-电迷宫测试缺血再灌注24h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高倍视野下存活素和HSP-70蛋白阳性细胞数比较,HP+I/R组与I/R组及假手术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3h再灌注24h后,Y-电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P+I/R组优于I/R组(P<0.05)。结论低氧预适应可减轻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提高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和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上调神经细胞中存活素、HSP-70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低氧预适应 存活素 热休克蛋白70 Y-电迷宫 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东亮 王小引 +1 位作者 韩华 赵红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6-277,共2页
关键词 孕酮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鼠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硫化氢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5
9
作者 任彩丽 赵红岗 +7 位作者 蔡德亮 陈兰 毛智群 吴明 张健飞 龚雪阳 杨涛 黄长耀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硫化氢(H2S)含量的变化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56例脑梗死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血浆H2S含量,并分析脑梗死患者不同临床亚组间血浆H2S含量的差异、血浆H2S含量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硫化氢(H2S)含量的变化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56例脑梗死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血浆H2S含量,并分析脑梗死患者不同临床亚组间血浆H2S含量的差异、血浆H2S含量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H2S含量(27.32±14.56)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53.78±18.37)μmol/L,(P<0.01);脑梗死患者中,大体积脑梗死[(16.98±7.62)μmol/L]与中体积脑梗死血浆H2S含量[(22.50±13.79)μmol/L],均显著低于小体积脑梗死[(35.72±14.63)μmol/L,P<0.01];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者血浆H2S含量,远低于无颈动脉斑块形成者[(18.24±10.55)μmol/Lvs(28.76±14.75)μmol/L,P<0.01];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病者血浆H2S明显低于无高血压病者[(21.24±8.96)μmol/Lvs(34.61±14.95)μmol/L,P<0.01],糖尿病者明显低于无糖尿病者[(19.46±9.73)μmol/Lvs(30.51±15.69)μmol/L,P<0.01],并且血浆H2S水平与血糖水平呈强负相关(r=-0.5147,P=0.0057),与性别、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浆中H2S水平降低可能与脑梗死临床病情严重性及脑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相关。血浆H2S含量的减少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硫化氢 胱硫醚Β-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钴诱导化学缺氧对N9小胶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国红 毕凌云 +3 位作者 李超堃 侯软玲 尹雅玲 李东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7-562,共6页
目的研究氯化钴(CoCl2)对N9小胶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剂量CoCl2处理N9小胶质细胞后,X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硫代巴比妥酸(TBA)显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 目的研究氯化钴(CoCl2)对N9小胶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剂量CoCl2处理N9小胶质细胞后,X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硫代巴比妥酸(TBA)显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CoCl2(50~1 000μmol.L-1)处理24 h后,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部分细胞出现皱缩、破碎,细胞密度减小,随CoCl2剂量增大,细胞形态损伤程度进一步恶化。MDA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氯化钴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明显增多(P<0.05)。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氯化钴处理组的细胞凋亡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且比例随CoCl2剂量增大而增多。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CoCl2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G0期。结论 CoCl2可呈剂量依赖性损伤N9小胶质细胞,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钴 诱导 化学缺氧 N9小胶质细胞 细胞损伤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精氨酸、氨基胍和胍丁胺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露茜 贾静 +7 位作者 郭明发 张耀 张翔宇 郭军军 耿若君 李炳 钟华 李东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氨基胍(AG)和胍丁胺(AGM)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3种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和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氨基胍(AG)和胍丁胺(AGM)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3种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和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用Longa评分标准来评价,血清NO浓度用酶标仪检测,脑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Arg组、AG组和AGM组在缺血再灌注12、24、72 h的NO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在缺血再灌注12 h,L-Arg组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NO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缺血再灌注24 h,AG组和AGM组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NO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在缺血再灌注12、24、72 h,L-Arg组的iNOS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AG组和AGM组则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和L-Arg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NO和海马内iNOS的表达随时间有动态变化。L-Arg在术后12 h、AG和AGM在术后24h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精氨酸 氨基胍 胍丁胺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动脉舒张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国聘 张小毅 +2 位作者 李东亮 赵红岗 刘瑞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6-959,共4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及颈总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2K1C)"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肾一夹(2K1C)模型组、2K1C+Na HS(H2S供体)组及PPG(H2S代谢...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及颈总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2K1C)"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肾一夹(2K1C)模型组、2K1C+Na HS(H2S供体)组及PPG(H2S代谢酶抑制剂)组。术前及术后每周测量1次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测定颈总动脉血管形态学指标(血管外周、壁厚、壁厚与外周径的比值),观察颈总动脉的ACh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免疫组化检测颈总动脉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内皮素-1(ET-1)的表达。结果PPG组及2K1C组大鼠尾动脉血压与sham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2K1C+Na HS组血压明显降低,大鼠颈总动脉壁厚外径比减小,颈总动脉对ACh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效应增强,颈总动脉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含量升高、ET-1含量降低。结论给予外源性的硫化氢供体可降低血压,缓解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形成,其作用可能与改善颈总动脉血管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肾血管性高血压 两肾一夹 内皮依赖性 ENOS E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ATP诱导PC12细胞的膜孔形成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慧 尹雅玲 +3 位作者 李超堃 赵红岗 马洁 李东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03-1609,共7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三磷酸腺苷(ATP)诱导PC12细胞的膜孔形成及关键分子靶标。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TP处理培养的PC12细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YO-PRO-1染色检测细胞膜通透性,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 目的:探讨外源性三磷酸腺苷(ATP)诱导PC12细胞的膜孔形成及关键分子靶标。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TP处理培养的PC12细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YO-PRO-1染色检测细胞膜通透性,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P2X7受体和pannexin1(Panx1)表达的变化。结果:(1)ATP(1mmol/L、3 mmol/L、5 mmol/L)作用3 h,可见随着ATP浓度升高,PC12细胞变圆,脱壁细胞增多;当ATP浓度为3mmol/L或5 mmol/L时,PC12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2)不同浓度的ATP(0、1、3、5 mmol/L)作用1 h,PC12细胞摄入YO-PRO-1的荧光强度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同一浓度的ATP作用不同时间(15、30、60min),随着时间的增加,胞内的荧光强度也增加。(3)亮蓝G(P2X7受体的抑制剂)预处理可明显拮抗ATP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和胞内荧光强度增强(P<0.05),而生胃酮(Panx1的抑制剂)预处理不改变细胞活力和胞内的荧光强度(P>0.05)。(4)ATP作用3 h使PC12细胞P2X7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Panx1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不大(P>0.05)。结论:胞外高浓度ATP引起PC12细胞的膜孔形成可能主要与P2X7受体的表达和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三磷酸 嘌呤能P2X7受体 PC12细胞 膜孔 亮蓝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对氧糖剥夺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侯志慧 王国红 +1 位作者 吴春平 李东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3,共5页
目的:观察孕酮(PROG)对氧糖剥夺(OGD)PC12细胞活力及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表达的影响,在培养细胞证明孕酮抗缺氧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分化良好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不进行OGD处理... 目的:观察孕酮(PROG)对氧糖剥夺(OGD)PC12细胞活力及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表达的影响,在培养细胞证明孕酮抗缺氧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分化良好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不进行OGD处理;(2)OGD组:无糖培养基、低氧环境(95%N2和5%CO2持续通气)进行OGD 30 min处理,然后复氧复糖培养24 h;(3)PROG+OGD组:培养液含终浓度为10 nmol/L孕酮,余同OGD组。WST-8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的活力;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判断细胞损伤的程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C12细胞GLUT1 mRNA和GLUT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C12细胞GLUT3蛋白表达。结果:孕酮可以减轻OGD引起的PC12细胞肿胀,降低LDH漏出,减轻细胞损伤,显著增加OGD组PC12细胞的活力(P<0.01)。RT-PCR显示PROG+OGD组GLUT3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OGD组(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PROG+OGD组GLUT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OGD组(P<0.01)。结论:孕酮对体外培养OGD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GLUT3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PC12细胞 神经元 氧糖剥夺 葡萄糖转运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新娟 李爽 李东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研究孕酮(PROG)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脑水肿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7 d龄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HI)组和PROG组。建立HIBD动物模型,HI后24 h,伊文... 目的研究孕酮(PROG)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脑水肿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7 d龄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HI)组和PROG组。建立HIBD动物模型,HI后24 h,伊文思蓝示踪剂检测BBB;干/湿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脑皮质水孔通道蛋白4(AQP4)表达。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BBB通透性、脑含水量和脑皮质AQP4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HI组BBB通透性、脑含水量和脑皮质AQP4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PROG组BBB通透性、脑含水量和脑皮质AQP4的表达明显低于HI组(P<0.05)。结论 PROG通过减轻BBB破坏和脑水肿对HIBD新生大鼠起脑保护作用,PROG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新生大鼠脑皮质AQP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缺氧缺血 血脑屏障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眼表改变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晓谦 李晓娟 +1 位作者 任予斌 宋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78-2379,共2页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患者的眼表改变,为了解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高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行后巩膜加固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依次行患眼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I)试验、泪...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患者的眼表改变,为了解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高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行后巩膜加固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依次行患眼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结果手术前1d及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ShirmerI试验基础眼泪分泌时间、BUT、FL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巩膜加固术能影响眼球表面微环境,为避免术后干眼症状的发生,手中应尽量减轻手术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眼外科手术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保护被ATP损伤的PC12细胞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洁 沈慧 +3 位作者 王璐 宋景贵 韩亚州 李东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1-1236,共6页
目的:观察硫化氢的供体硫氢化钠(Na HS)对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胞内Ca2+浓度([Ca2+]i)及膜通透性的变化,探讨硫化氢神经保护作用的嘌呤信号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高分化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正常对照组:... 目的:观察硫化氢的供体硫氢化钠(Na HS)对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胞内Ca2+浓度([Ca2+]i)及膜通透性的变化,探讨硫化氢神经保护作用的嘌呤信号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高分化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不进行ATP处理;(2)ATP组:接种细胞24 h后ATP处理;(3)Na HS+ATP组:Na HS预先孵育30 min后再用ATP处理,并且Na HS始终存在于反应体系中;(4)KN-62(P2X7受体阻断剂)+ATP组:KN-62预先孵育30 min,其余同Na HS+ATP组。MTT检测各组细胞活力,Fura-2/AM荧光染料检测各组[Ca2+]i,检测荧光染料YO-PRO-1的相对荧光单位以反映膜的通透性。结果:(1)0.3mmol/L ATP对细胞活力无影响,但1、3、5、10 mmol/L ATP则呈浓度依赖式明显降低细胞活力,200μmol/L Na HS干预可明显逆转ATP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而800μmol/L Na HS预处理则加剧ATP对PC12细胞的损伤(P<0.05)。(2)ATP处理PC12细胞会引起[Ca2+]i迅速升高并且呈浓度依赖性,Na HS预处理能对抗ATP引起的[Ca2+]i升高(P<0.05)。(3)随着ATP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PC12细胞内YO-PRO-1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Na HS预处理可明显减少细胞对YO-PRO-1的摄取(P<0.05)。结论:硫化氢可保护ATP损伤的PC12细胞,可能与其抑制[Ca2+]i升高和YO-PRO-1荧光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硫化氢 嘌呤P2X7受体 P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皮中多酚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颖 王国红 +1 位作者 邓红梅 周天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622-3624,3627,共4页
采用热浸提法从葡萄(Vitis vinifera)皮中提取多酚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溶剂、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优化的葡萄皮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100... 采用热浸提法从葡萄(Vitis vinifera)皮中提取多酚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溶剂、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优化的葡萄皮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为体积分数100%的甲醇—乙醇—丙酮混合溶液(体积比1∶1∶1)作提取溶剂、料液比m葡萄皮∶V提取溶剂=1∶14(g/mL)、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40 min,所得葡萄皮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量为16.866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Vitis vinifera)皮 多酚类化合物 热浸提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弥漫性脑创伤大鼠脑葡萄糖转运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新娟 李晓娟 +1 位作者 姜洪波 李东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25-1730,共6页
目的:检测弥漫性脑创伤(DBI)大鼠脑内葡萄糖转运体1(GLUT1)和葡萄糖转运体3(GLUT3)的表达以及牛磺酸对其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创伤组、低剂量牛磺酸组(200 mg/kg)和高剂量牛磺酸组(3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7 d... 目的:检测弥漫性脑创伤(DBI)大鼠脑内葡萄糖转运体1(GLUT1)和葡萄糖转运体3(GLUT3)的表达以及牛磺酸对其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创伤组、低剂量牛磺酸组(200 mg/kg)和高剂量牛磺酸组(3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7 d。建立大鼠DBI模型,脑创伤后24 h,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中GLUT1和GIUT3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脑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各组脑组织中均可见有GLUT1表达的阳性细胞,其表现为在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或胞膜呈棕黄色。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创伤组大鼠脑GLUT1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与脑创伤组相比,低、高剂量牛磺酸组脑GLUT1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且低剂量牛磺酸组脑GLUT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高剂量牛磺酸组(P<0.05)。各组仅在第三脑室周围可见GLUT3表达的阳性神经元,阳性细胞胞浆或胞膜呈棕黄色。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创伤组大鼠脑GLUT3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脑创伤组相比,低、高剂量牛磺酸组脑GLUT3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且高剂量牛磺酸组脑GLUT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剂量牛磺酸组(P<0.01)。低剂量牛磺酸组大脑皮层神经元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牛磺酸可对DBI大鼠发挥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上调GLUT1和GLUT3蛋白表达,维持脑组织的能量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脑损伤 葡萄糖转运蛋白质1 葡萄糖转运蛋白质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对N9小胶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国红 郭直岳 +3 位作者 尹雅玲 魏林郁 李新娟 李东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97-1604,共8页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ATP)对N9小胶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N9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不进行ATP处理;(2)ATP组:接种24 h后行ATP处理;(3)KN-62(P2X7受体阻断剂)干预组:KN-62孵育30 min后行...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ATP)对N9小胶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N9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不进行ATP处理;(2)ATP组:接种24 h后行ATP处理;(3)KN-62(P2X7受体阻断剂)干预组:KN-62孵育30 min后行ATP处理,且KN-62存在于ATP作用整个过程。XTT法测各组N9小胶质细胞的活力;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2X7受体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2X7受体蛋白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500μmol/L ATP和1 mmol/L ATP对细胞活力损伤程度较小,作用24 h后,细胞活力仍可达88.5%±5.5%和88.2%±8.4%。当ATP浓度达到或高于2 mmol/L时,细胞活力迅速降低,细胞发生皱缩,且随ATP作用时间延长,细胞活力逐渐降低,细胞密度逐渐减少,细胞皱缩程度加重,而KN-62干预后细胞活力较ATP组明显增多,细胞密度及形态明显好于ATP组。细胞周期及凋亡检测结果显示,ATP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细胞凋亡比例明显较对照组增多(P<0.01),KN-62干预可显著减轻ATP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减少(P<0.01)。免疫荧光显示,ATP及KN-62干预对N9小胶质细胞上P2X7受体的表达分布没有影响。Western blotting显示,正常对照组、ATP组及KN-62干预组间P2X7受体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ELISA结果显示,ATP及KN-62干预对IL-1β的释放没有作用。结论:高剂量ATP可诱发N9小胶质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2X7受体介导的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有关,而与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小胶质细胞 受体 嘌呤能P2X7 KN-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