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乡医学院环境空气污染物及其浓度调查
1
作者 徐光翠 高启禹 +1 位作者 李志春 谷玉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2-243,251,共3页
采用五点采样法在新乡医学院校区内进行平行采样,按照GB3095-1996中推荐的方法分别检测样品中SO2、NO2、CO2、CO等4个指标的浓度。连续采样8 d,共采集320份样品。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所有样品... 采用五点采样法在新乡医学院校区内进行平行采样,按照GB3095-1996中推荐的方法分别检测样品中SO2、NO2、CO2、CO等4个指标的浓度。连续采样8 d,共采集320份样品。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所有样品均未超标,达标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医学院 空气质量 污染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鸡胚活体电转GFP示踪技术观察脊髓左右两侧神经元纤维投射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慈清 石晓卫 +3 位作者 胡阿珍 贾阳阳 郭志坤 林俊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索鸡胚发育过程中,脊髓左右侧神经元经纤维之间的联系,为脊髓两侧神经纤维投射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鸡胚带壳开窗培养技术,待胚胎发育至第3天,通过活体电转基因,将pCAGGS-GFP质粒0.1~0.5μl准确注射到脊柱,在电压18 V、每... 目的:探索鸡胚发育过程中,脊髓左右侧神经元经纤维之间的联系,为脊髓两侧神经纤维投射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鸡胚带壳开窗培养技术,待胚胎发育至第3天,通过活体电转基因,将pCAGGS-GFP质粒0.1~0.5μl准确注射到脊柱,在电压18 V、每次脉冲60 ms,间隔100 ms,电脉冲6次的条件下进行定时定位活体电转基因,电转后6小时开始到10天,分别收集胚胎,甲醛固定冰冻切片,DAPI染细胞核观察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电转后6小时便可以观察到GFP的表达,24小时后可以看到GFP标记细胞纤维的投射,3天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转入GFP一侧脊髓的运动神经元纤维束投射到另外一侧脊髓。结论:电转GFP成功标记运动神经元纤维在脊髓左右两侧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 胚胎发育 活体电转 纤维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初探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延兰 李小英 +2 位作者 张会勇 井长勤 丰慧根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3-44,47,共3页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发展十分迅速,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双语教学已成为新世纪生物技术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对双语教学的涵义及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中用中英双语教学给学生讲授...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发展十分迅速,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双语教学已成为新世纪生物技术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对双语教学的涵义及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中用中英双语教学给学生讲授生物化学知识的操作过程进行了阐述,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生物技术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腔中Λ型原子与光场Raman相互作用体系的线性熵 被引量:3
4
作者 赖振讲 赵合运 +2 位作者 张利 刘宝平 贺树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4-738,共5页
为了研究耗散腔中原子与光场Raman相互作用体系中子系统间的熵交换,利用超算符方法通过对系统主方程求解,讨论了光场强度、腔的耗散系数及原子两能级的Stark位移对线性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场越强,光场与其它子系统进行熵交换的时间越长... 为了研究耗散腔中原子与光场Raman相互作用体系中子系统间的熵交换,利用超算符方法通过对系统主方程求解,讨论了光场强度、腔的耗散系数及原子两能级的Stark位移对线性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场越强,光场与其它子系统进行熵交换的时间越长;腔耗散系数越大,熵交换时间越短;改变两能级间的Stark位移使原子和场之间的耦合增强,而系统的耗散系数不变,此时,系统的熵交换加快且其稳态值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型三能级原子 线性熵 耗散腔 STARK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井长勤 张秀华 刘涌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3780-3781,3794,共3页
RNA干涉是由双链RNA引起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RNAi作为一门新的基因沉默技术,具有序列特异性和高效性等许多优点,在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治疗、药物开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综述RNAi现象的发现、发生机制及其应用,并展望未来的研究。
关键词 RNA干涉 作用机制 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血清酯酶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性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慈清 李小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149-4150,共2页
[目的]为小尾寒羊的多胎品种选育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检测小尾寒羊血清酯酶(Es)位点的多态性,将不同基因型个体与其产羔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结果分析Es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为小尾寒羊的多胎品种选育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检测小尾寒羊血清酯酶(Es)位点的多态性,将不同基因型个体与其产羔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结果分析Es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s位点有3种基因型,其中优势基因型为Es++。3种基因型母羊的第1胎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第2胎和第3胎产羔数以Es++型显著(P<0.05)高于Es--型和Es+-型;Es++型平均产羔数极显著(P<0.01)高于Es--型和Es+-型,Es--和Es+-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Es位点可以作为小尾寒羊高产母羊早期选择的遗传标记位点,Es++为其高产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血清酯酶 多态性 多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菌丝体固体培养与分泌色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伟霞 王文锋 陈立国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1-313,共3页
对茯苓菌丝体固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源、常用矿质元素、生长因子以及碳氮比与菌丝分泌色素无关;而有机态氮、pH值、温度以及菌种来源与菌丝分泌色素有关。茯苓菌丝尖端培养可以部分抑制菌丝分泌色素,但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 茯苓 固体培养 分泌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束振幅与Z无关时光束参数与介质参数之间关系式的推导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山城 赵合运 +2 位作者 张瑞瑞 周晓艳 武纪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4,共3页
用麦克斯韦方程的解,对二阶介电常数在可正可负时,进行理论推导.证明了当二阶介电常数大于零时,介质是增益的.并由此得到高斯光束的一个振幅与Z无关时,光束参数与介质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高斯光束 二阶介电常数 光束参数 介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液无线监护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合运 赵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0-152,共3页
根据液体和空气的介电常数的不同,制成液位传感器来检测输液时瓶颈处的液位变化,当药液下降到该处将要滴尽时,发出声、光和无线报警信号,提醒陪护人员和医护人员及时处理.该系统可单独使用,也可对分散的病床进行集中监护管理.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无线 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D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秀华 王文锋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13-14,17,共3页
采用PCR-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检测DNA片段。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DNA具有灵敏度高、背景浅、条带清晰等突出特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采用银染技术分析,方便快捷,易长期保存,且减小了对人体、环境的毒害作用。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 微卫星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工艺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晨妍 郭伟云 +1 位作者 李端 丰慧根 《农技服务》 2010年第1期169-170,共2页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方向)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成绩。
关键词 生物制药工艺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戊二醛固定化木聚糖酶的技术研究
12
作者 高启禹 徐光翠 李小英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8期66-69,共4页
采用壳聚糖微球-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固定木聚糖酶,探讨壳聚糖浓度、戊二醛体积分数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酶相对酶活力的影响。以正交试验确定木聚糖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比较固定化酶与其游离酶的最适反应pH值、pH值稳定性、最适反应温度及... 采用壳聚糖微球-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固定木聚糖酶,探讨壳聚糖浓度、戊二醛体积分数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酶相对酶活力的影响。以正交试验确定木聚糖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比较固定化酶与其游离酶的最适反应pH值、pH值稳定性、最适反应温度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壳聚糖质量浓度0.1g/mL、戊二醛添加量3%、给酶量2000U/g载体、交联时间2.5h时,固定化酶的回收率较高,可达到65.38%,同时固定化和游离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0℃、55℃,最适pH值分别为4.5、5.0,热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H稳定性两者变化不大。木聚糖酶的固定化能有效地提高其作用性能,从而为木聚糖酶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中国B1型短指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聪敏 王凤羽 +3 位作者 孙伟伟 韩淑丽 常明秀 丰慧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2,共6页
文章收集了一个中国B1型短指家系,通过连锁分析,发现该家系疾病的致病基因与ROR2基因连锁。PCR扩增ROR2基因突变热点区域后直接测序,在家系患者中发现一个c.2265C>A的杂合突变,该突变在蛋白质水平导致p.Y755X的改变,从而产生缺失部... 文章收集了一个中国B1型短指家系,通过连锁分析,发现该家系疾病的致病基因与ROR2基因连锁。PCR扩增ROR2基因突变热点区域后直接测序,在家系患者中发现一个c.2265C>A的杂合突变,该突变在蛋白质水平导致p.Y755X的改变,从而产生缺失部分结构域的截短ROR2蛋白,而在家系正常人以及家系外正常人中均未发现此突变。文章是国内首次报道B1型短指家系ROR2基因c.2265C>A突变,丰富了中国人ROR2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型短指 ROR2基因 p.Y755X ROR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胎儿非整倍体异常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凤羽 马林先 +2 位作者 李聪敏 张华 丰慧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及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份羊水标本,提取标本DNA,采用MLPA技术对样本染色体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200例样本中,除1例...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在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及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份羊水标本,提取标本DNA,采用MLPA技术对样本染色体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200例样本中,除1例因羊水污染应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失败外,其余检测结果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结果一致(21三体4例,18三体3例,13三体1例,X单体1例,X三体1例,其余190例正常)。结论:MLPA技术分析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是一种简单、快速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非整倍体 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庆大霉素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徐海瑛 王树芳 +1 位作者 王丽 王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和庆大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溶液稀释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和庆大霉素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联合药敏试验法,测定双黄连... 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和庆大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溶液稀释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和庆大霉素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联合药敏试验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和庆大霉素联用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双黄连口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是46.88 mg.mL-1(稀释度1∶32)和375 mg.mL-1(稀释度为1∶4);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是0.25和1 U.mL-1;双黄连口服液和庆大霉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FIC指数均是0.56。结论双黄连口服液联用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均呈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口服液 庆大霉素 抗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作为蛋白多肽类药物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红丽 吕洁丽 +5 位作者 晏杰 王银松 郭伟云 丰慧根 陈汉 张其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05,共4页
采用溶剂挥发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了载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LGA纳米粒(PLGA NP),采用两种修饰方式(直接吸附法和共价交联法)以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纳米粒表面,通过考察修饰方法对纳米粒的理化性质、释药性质以及对BS... 采用溶剂挥发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了载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LGA纳米粒(PLGA NP),采用两种修饰方式(直接吸附法和共价交联法)以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纳米粒表面,通过考察修饰方法对纳米粒的理化性质、释药性质以及对BSA构型的影响,吸附法修饰的纳米粒(ADCSNP)包封率提高,达到(87.8±3.1)%,突释效应显著;共价交联法修饰的纳米粒(CBCS NP)包封率降低,释药速率增加。3组纳米粒释放速率顺序为V(CBCSNP)>V(ADCS NP)>V(PLGA NP)。PLGA NP与ADCS NP包载的BSA构象未见明显改变,而CBCSNP包载的BSA的圆二色谱中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增加。因此,ADCS NP更适合作为蛋白多肽类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纳米粒 壳聚糖 BSA 修饰 圆二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用植物及其内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端 郭利伟 +1 位作者 郭伟云 李延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508-7509,7515,共3页
综述近年来药用植物及其内生菌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成果。药用植物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成分主要包含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物质,该研究结果为利用药用植物内生... 综述近年来药用植物及其内生菌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成果。药用植物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成分主要包含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物质,该研究结果为利用药用植物内生菌开发抗癌药物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内生菌 抗肿瘤 紫杉醇 长春新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C71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7
18
作者 聂国兴 宋东蓥 +2 位作者 明红 胡晓龙 高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1,155,共5页
以黑曲霉C71为出发菌株,分批发酵生产木聚糖酶,在发酵过程中每隔8h取样,测定菌体细胞浓度、总糖与还原糖含量和木聚糖酶活力,探讨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及基质消耗的特性.基于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描述黑曲霉... 以黑曲霉C71为出发菌株,分批发酵生产木聚糖酶,在发酵过程中每隔8h取样,测定菌体细胞浓度、总糖与还原糖含量和木聚糖酶活力,探讨了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及基质消耗的特性.基于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了描述黑曲霉C71分批发酵过程的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产物合成动力学模型、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基本反映了黑曲霉C71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黑曲霉C71分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与产物合成属于部分生长偶联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黑曲霉 分批发酵 动力学模型 非线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微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冯冲 康静 +2 位作者 简在荣 李领川 刘艳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80,共5页
生物柴油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可再生燃料资源,目前在世界各国正掀起开发利用生物柴油资源的热潮,但在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过程中,原料不足成为规模化的瓶颈。产油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秸秆类农林废弃物、农副产品加工废弃物、工业废物及废水等廉... 生物柴油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可再生燃料资源,目前在世界各国正掀起开发利用生物柴油资源的热潮,但在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过程中,原料不足成为规模化的瓶颈。产油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秸秆类农林废弃物、农副产品加工废弃物、工业废物及废水等廉价再生资源经发酵转化为微生物柴油。相对于传统的生物柴油,其优点是不受季节气候及土地资源的影响,易于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对国内外微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制备工艺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微生物柴油的原料来源及特性进行了阐述,指出微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柴油 现状 原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晨妍 张金华 +3 位作者 马雪婷 周锋 周克楠 丰慧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052-11054,共3页
[目的]研究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黑曲霉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方法]以木聚糖酶酶活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基组成、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对黑曲霉产生木聚糖酶的影响。[... [目的]研究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黑曲霉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方法]以木聚糖酶酶活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基组成、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对黑曲霉产生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与玉米芯质量比5∶3,(NH4)2SO4、KH2PO4、CaCl2和MgSO4相对于固体料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1.0%、0.2%、0.1%和0.1%),料液比1∶1.7;最优培养条件为:pH值7.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60h,其间翻曲2~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木聚糖酶的活力可达14698.21IU/g。[结论]该优化条件为木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木聚糖酶 黑曲霉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